快好知 kuaihz


科举制造句
【科举制 kē jǔ zhì】:隋代以后各代选拔官吏的制度。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炀帝设进士科。唐代置进士、秀才、明法、明书、明算等科。由皇帝临时下诏设科考试称制科,定期由吏部(后由礼部)主持的进士科为常科。宋代以后各朝的科举制只有进士科,考试都用儒家经义。明清以《四书》、《五经》的文句为题,用八股格式,依据朱熹《四书集注》等书写文章。1905年废止。 (1)古代的科举制度,就是通过逐级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吏。 (2)他在小说中无情地揭露和讽刺了封建科举制度的弊病。 (3)在封建科举制度下,许多人都幻想以十年寒窗之苦,换取功名利禄。 (4)在科举制度下,广大士人都可以怀牒自进,贡送朝廷的人数也大为增加了,这样就扩大了王朝统治的基础,同时也便于从中选拔治国安民的人才。 (5)由此观之,科举制具有典型的两面性因而其影响也具有典型的双重性。 (6)童子科虽然是唐代科举考试中的常科,但却不为研究科举制度史者所重视。 (7)他是八股科举制度的虔诚信徒,他真诚地捍卫举业,最终成为八股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8)科举制与民族传统文化构成双向关系,在长期考试实践中形成品类繁多的科举文化。 (9)从设计原则上看,科举制遵循着平等竞争的精神,打破了门第出身对人的限制,最大限度最高效率地调动起整个社会的精神资源。应该说,作为社会政治领域的一项重大发明,和世人皆知的四大发明相比,它毫不逊色。张宏杰 (10)鉴于科举制度的文化特性,文化应是“科举学”学科建设的应有定位。 (11)作为世界上最早的文官考试制度,中国的科举制度对西方文官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12)王韬主张改革科举制度,建立近代学校教育制度。 (13)中国封建王朝的统治阶级很善于网罗人才,他们通过科举制度把有才华的人网罗到政府中来。 (14)庙内设有中国科举制度陈列馆,"育才"、"兴贤"、"仰高"三座牌坊气宇轩昂,分别代表培养人才、选拔人才和对孔子的敬慕。"。 (15)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科举制的“匡时济俗”功能才能发挥出来。 (16)落第士人是科举制度实行后的产物,是被科举所淘汰的士人群体。 (17)尽管科举制已进行了旷古未有的改革,从考试的内容到形式都试图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但仍然无法逃避灭亡的命运。 (18)自从西太后废除旧科举制度,他就心灰意懒了. (19)科举制并不是自创生即完备周密,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它也曾经历了失误、挫折,甚至后退。但是,由于一代代人的薪火相传的持续努力,它一步步地完善,一步步地走向成熟。张宏杰 (20)在历史那散乱随意的脚步当中,三年大比的科举制以它的规整而紧凑的节奏引人注目。在历史跨入了二十世纪的门槛之后,它才终结了前进的姿态。在崭新的世纪里,很多旧的东西死去了,人们记忆中保留的是这些事物临终前衰老而丑陋的面孔,这些长寿的死者没有得到一个应该有的体面葬礼就被人淡忘了。张宏杰 (21)科举制度对整个唐代的士林心态、风俗习尚以及文学艺术产生过深远影响,尤其是对唐人出处进退的人生选择以及人生哲学的架构意义更为重大。 (22)殿试是唐代科举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23)明清实行科举制度,殿试后,将写有中进士者姓名的黄榜,接出午门,在鼓乐仪仗引导下,经天安门,东转出长安左门,张挂在临时搭建的龙篷内。 (24)但事实上,考试仅仅是科举制度的“臭皮囊”,真正对社会产生影响的,是考试的内容。 (25)封建时代科举制度以连中乡试、会试、殿试榜首的解元、会元、状元为三元及第,酒家之取名大三元,即寓意为“酒家榜首,食肆班头”。 (26)先太宗还首创科举制度,恨不得天下英雄尽入彀中矣,却赚得英雄尽白头。 (27)有的同学写孔乙己在冰天雪地的除夕之夜死在丁举人家的大门口,用对比的方式揭示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29)但事实上,到了宣统二年,还出现中第举人的喜报,反映出清政府废科举制度的不彻底性。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