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律诗造句
【律诗 lǜ shī】:诗体名。近体诗的一种。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代初期。八句,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双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五言、七言两体较常见,简称五律、七律。偶有六言体,简称六律。每首十句以上的,称为排律。 1. 哼一曲童年的歌谣,把忧愁烦恼抛掉;赋一首童年的律诗,把幸福快乐埋心底;写一篇童年的趣文,让和谐温馨光临。六一儿童节,愿你童心常在,笑口常开! 2. 白居易读了老子后作七言律诗:吉凶祸福有来由,但要深知不要忧;只见火光烧润屋,不闻风浪覆虚舟。名为公器无多取,利是身灾合少求;虽异匏瓜谁不食?大都食足早宜休。白居易 3. 这两个全译本对律诗部分的处理可说是可圈可点。 4. 他创作现代格律诗52首,分齐言体和杂言体两大类。 5. 苍穹、白云、群山、碧湖,流动着旋律诗意的场景,熏陶出仰恩文化的丰盈。 6. 我国的格律诗对于声律有严格要求. 7. 格律诗十六种格式有着内在的联系,可以以五绝为核心简化为四种格式。 8. 唐代律诗在定型化过程中和定型后,都存在变例. 9. 讽刺诗采用格律诗体,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同时期汉语诗歌在诗体自由化上的极端,保证了汉语诗歌的格律传统在20世纪的被继承与发扬。 10. 七言律诗是由以杜审言、沈期等人为代表的一个文学家群体完成的。七言律诗在“盛唐诸公”的手里得到初步发展。 11. 律诗的声律模式包括节奏和韵律两部分. 12. 关于仄声韵格律诗的平仄格式,学界迄今很少有人专题论及。 13. 总体而言,魏宪更擅长诗歌创作,且其律诗颇有佳篇。 14. 七言律诗自萌芽至成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 15. 旧体或变体白话诗同新格律诗一起,构成白话格律诗的两个格局。 16. 杜审言在中国诗歌史能占有一席之地,更主要的是他在律诗的定型和形式的创新等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17. 通过频率统计整理出古体诗和律诗采用的平仄句型以及他们的数量。 18. 从用韵看,“元嘉体”已经出现了后来律诗用韵的某些特征。 19. 七律诗无心作,八行书无处传,九连环从中作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你怨。 20. 除五、七言律诗外,唐诗中还有三韵小律、六律和排律,中间各联也都对仗。 21. 按照格律诗的要求和禁忌,老师让我们每周要写一首诗,从五言绝句开始训练。 22. 新诗的诗体重建,在无限多样的诗体创造中,有两个美学使命:规范自由诗和倡导格律诗。 23. 尽管自由诗是20世纪汉语诗歌的主流诗体,但是讽刺诗采用的主要诗体是在传统的基础上适度改良了的格律诗体。 24. 五绝的四种格式的平仄具有二字音步、平仄交错、粘对联系、出仄对平和音步重音等五条规律可寻,并可以根据这五条规律推导出格律诗的十六种格式。 25. 中唐元和诗坛不仅近体繁盛,还呈现出明显的新变特征,元稹的次韵律诗就是其突出代表。 26. 李维桢的诗歌各种体裁兼备,尤其擅长七言,其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均较好地体现了他的才情与学识。 27. 有的市民在早上听了川剧艺术讲座后,在下午继续听流沙河讲五言律诗,流沙河长期为大家讲解“古诗欣赏系列”。 28. 书画样样精通,而且诗词曲赋无所不通,擅长用中文写作律诗、绝句等近体诗词,他是个地道的“中国通”。 29. 其中《李氏族谱序》正文为500字,落款为“赐进士及第直阁学士文天祥拜撰大宋景炎元年丁丑阳月吉旦”;《西平王谱诗》为七言律诗。 30. 其中的前面,与宝琴有关的人物——如李纹、李绮、宝、黛、湘的七律诗和设谜猜谜,上篇已经基本解述了大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