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海外人才引进要以企业为主体

毋庸置疑,人才是创新的主体,在我国改革开放30年中,发挥着显著作用。人才的“含金量”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发展,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至关重要。我认为,引入海外高端人才的关键在于产业环境的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和吸引“海鸥”。

人才引进战略应与本地产业发展相结合。人才之所以发挥功用,源于其服务社会需求。因此,高端海外人才的引进需与当地经济情况相结合,服务产业发展的需要。

这里有两方面含义:第一,人才引进应与当地重点产业,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相匹配;第二,当产业发展配套环境相对完善时,高端人才引进工作往往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加速产业发展

政府要做的是,走出盲目引进高端人才的误区,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现状,以研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出台相关激励政策,狠抓产业发展环境建设为基础;与此同时,政府实施引入适应当地产业发展的高端人才政策。

例如,长城战略咨询等发起成立的武汉光谷天使投资俱乐部,是东湖高新区政府产业环境建设的一环。通过该俱乐部,数十名硅谷、新竹等地的天使投资人聚集光谷,成为光谷光电子信息产业、生物技术及新医药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以企业为主体是引进海外高端人才的关键。在人才引进中,用人企业(包括企业协会组织,而非政府)是主体,是为海外人才提供“归宿”的主体,也是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

善于用人的企业最清楚自己需要怎样的人才,也知道未来产业发展需要哪些人才。因此,以企业为主体来引进人才,必能提高引进人才的成功率。

但是,如果以政府为主体引进人才,往往会出现所引入对象成为“无本之末、无源之水”的现象,甚至有些地区已出现了所谓“人才”借机寻租的行为。

海外高端人才的核心是“海鸥”而非“海归”。当前,世界逐步进入创新全球化时代。随着以人才为主要载体的技术和资本在全球链接,世界范围内将出现全球创新资源空间布局的“尖峰”。

我们绘制了科技创新地图和新经济创新地图,列出了七大科技创新尖峰地区和十大新经济创新尖峰地区。这些区域,无一不是通过往来于多个国家和城市的“海鸥”实施全球链接,从而在新兴产业中表现良好。

“海鸥”拥有海外留学和创业背景,通过其掌握的核心技能链接到相当数量的移民社群、跨区域创业者、跨区域投资人,以及产业组织者开展创业活动,并带动其所在区域和创新高地的合作与互补,促进当地新兴产业发展

在改革开放的第二个30年中,中国崛起将依赖于原创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完成这一使命的,正是具有全球视野的“海鸥”,而不是“一归永逸”的海归。此外,全球链接并不是海外人才的专利,没有“走出去”的人才更应该走出国门,链接全球。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海外人才引进要以企业为主体  人才引进  人才引进词条  主体  主体词条  海外  海外词条  企业  企业词条  
智库

 西方全球化新论探索

“全球化”这个概念,是本世纪60年代由“罗马俱乐部”提出的,只是到80年代中下叶,全球化概念才在知识界、传媒界、商界和其它各界被广泛使用,全球化理论的探索也因此...(展开)

智库

 以减税和改革化解滞胀风险

近期,有关滞胀的担忧明显上升。这种担忧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考虑到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投资持续回落,外需则面临贸易摩擦风险;另一方面则是通胀有上升苗头,其...(展开)

智库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96元,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560元,实际增长12.7%...(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