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总值贸易新核算法——从官方贸易统计中探索全球价值链信息

1、总值贸易新核算法

增加值的最终吸收地,双边中间品总值贸易可按图1模式分解。任何层次的贸易总值流量可分解成16个分项,包括增加值分项和重复计算分项,进一步归类成如下四组(图2):

(1)最终被海外吸收的国内增加值(DVA);

(2)回流的增加值(RVA):最初从母国出口,然后嵌入他国的进口最终回流母国,并在母国被消耗;虽没有留在海外,却构成出口国的部分GDP;

(3)嵌在进口中的外国增加值(FVA);

(4)纯粹的重复计算项(PDC)。这是由中间品贸易多次跨越边境所致。这些中间品贸易,按海关统计理念(所有的跨国贸易交易都应计算),因而出现在官方贸易统计之中。从生产功能角度看,这些中间品贸易类似于国内产业间的交易,作为中间使用从总产出中扣除,从而得到分产业的增加值,各产业增加值之和即GDP。显然,这些中间品贸易没有形成任何国家的GDP(各产业增加值之和)或最终需求。

四个分项的概念彼此不同,但在任何层次上加总,都正好等于总值贸易。

从本方法的理念来讲,上述四项中的任一项均可按照经济解释的需要进一步细分。比如,某国特定产业出口中的FVA可按来源国细分;DVA可按渠道追踪,看其是否嵌入到最终产品、作为中间品被直接进口国吸收、或被直接出口国之外的其他国家转口和吸收。

2、总值贸易核算法相对于“增加值率法”的进步

传统的“增加值率”(VAX ratio),即增加值出口/总值出口,通常用来测度同贸易相关的全球生产网络。该指标虽然在国家加总层面的使用效果很好,但仍存在如下两个不足。

第一,现有文献定义的增加值率在部门、双边或双边部门层面的表现较差。在这些层面,增加值出口不能确保低于总值出口。这是因为,基于前向联系(处于上游生产阶段)的增加值出口(VAX_F),同基于后向联系(处于下游生产阶段)的增加值出口(VAX_B)之间,存在显著区别:VAX_F包括特定部门的间接增加值出口(源于从同一出口国其他部门的总值出口),VAX_B则是特定出口国所有部门的增加值出口(嵌入特定部门的总出口中)。只有当增加值基于后向联系时,才能确保VAX_F/总值出口的值在0和1之间(只要总出口为正)。但是,按现有文献的定义,增加值率指标是基于前向联系的,不具有这一性质。不过,在国家加总层面,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之间的区别已不存在,增加值率指标具有该性质。

第二,增加值率概念即使基于后向联系重新定义,仍不能刻划国际生产网络的某些重要特征。举例而言,中国和美国都向世界出口电子产品,二者的增加值率(增加值出口/总值出口)均为50%,但各自的“含金量”却很不相同。在中国,总值出口中有一半是外国增加值(来自日本、韩国甚至美国的贡献)。在美国,总值出口的一半为美国产中间品的增加值,这些中间品由美国制造并出口,经其他国家使用后再出口,最后回流美国;因此美国创造的增加值中有一半来自美国自身最初的出口,并最终为国外吸收:美国电子出口品的生产过程即使没有使用任何外国创造的增加值增加值率仍为50%。显然,在全球电子产品价值链上,美国和中国的出口增加值率尽管均为50%,却不能反映二者分别处于上游和下游位置并由此决定的竞争力差异。

在总值贸易核算法下,对三国或多国模型而言:

——国内增加值(DVA)、基于前向联系的增加值(VAX_F)、基于后向联系的增加值(VAX_B)在双边或部门层面彼此并不相等,但在国家加总层面相等。VAX_F、VAX_B在双边加总层面相等,而DVA和VAX_B在国家/部门层面相等;

——在部门层面,DVA并不总是小于或等于总值双边出口。因此,只要总值贸易为正,任何层面的指标“DVA/总值贸易”存在上限1;

——在部门层面,VAX_B并不总是小于或等于总值双边出口。因此,当总值贸易为正时,国家/部门层面的指标“VAX_B/总值贸易”存在上限1;

——VAX_F总是小于或等于部门层面的增加值生产。因此,分部门的指标“VAX_F/GDP”存在上限1。

上述性质其实很直观:部门层面的直接增加值出口对VAX_F、VAX_B都是相同的,但部门层面的间接增加值出口对VAX_F、VAX_B很不同。特定部门VAX_F中的间接增加值出口嵌入到其他部门总值出口中,同该特定部门的总值出口无关。因此,在特定部门的“增加值出口/总值出口”指标中,分母只是该部门的总值出口,没有包括其他部门的间接增加值出口

在数据中通常可以看到的情形是,一些部门很少或没有总值出口,但因其产品用作其他国内产业的中间投入,通过其他部门的出口拥有大量的间接增加值出口,使得其他部门的增加值率变得很大甚至无限大。类似地,在双边层次,由于第三方国家的间接增加值出口,两国可能拥有巨大的增加值贸易,即使双方很少甚至没有总值出口,致使现有文献定义的指标“增加值出口/总值出口”不存在上限1,从而不能用来测度双边或部门层面的重复计算。但是,这些间接增加值出口只是同一部门所创总增加值的一部分,部门层面的“VAX_F/GDP”是可以适当定义的。

按总值贸易核算方法,总值出口中的国内增加值(DVA)被用来测度增加值含量,1-DVA则用来测度双边、部门或双边部门层面总值出口中的重复计算。

3、结论

总值贸易核算法是经济学与贸易政策分析的有用工具。它统一了此前相关文献的所有尝试,纠正了部分概念性错误,从总值出口中简便地分离出增加值出口,揭示了隐藏在官方贸易统计之中的国际生产网络信息。

估计增加值出口可直接应用列昂惕夫1936年的创见,而不必分解国际中间品贸易流量。此前文献在相关分解时尚未正确做到这一点。基于该方法的估计结果,可测度各国特定部门在国际生产网络中的位置和收益。

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40个贸易伙伴国,35个部门,时序为1995-2011年),应用本方法,可形成一个大型的面板数据,推进跨国生产网络和全球增加值众多相关议题的分析,比如追踪垂直专业化的结构变化,在部门层次上区分基于前向联系的国内增加值出口和基于后向联系的增加值出口

注:

本文原题名为“Gross trade accounting: A transparent method to discover global value chain-related information behind official trade data”。本文作者王直为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高级经济学家,魏尚进为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祝坤福为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本文两部分分别于2014年4月7日和16日刊于VOX网站。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贸易  贸易词条  价值链  价值链词条  总值  总值词条  核算  核算词条  探索  探索词条  
智库

 特大城市人口该如何疏散

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特大城市、大城市面临的一个问题是人口过多,资源环境承受不了,带来交通拥堵等问题。因此,一些城市想到了要把一些大型市场、工商企业、就业人员“搬...(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