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傅高义:20世纪哪个领导人对历史影响最大?

主持人:大家好,尊敬的傅高义教授,尊敬的汪晖教授,老师们。那么还是请允许我按照惯例要为大家介绍,大家已经非常熟悉我们的傅高义教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前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主任,我们非常尊敬的傅高义教授为我们做演讲,欢迎。

傅高义:你们的学生也邀请我过来,非常感谢他们的邀请。

他们要求我谈的是毛泽东邓小平的比较。我2001年从哈佛大学退休了,用你们的说法是退而不休,我不再教书但仍继续做研究。从费正清的时代到我的时代,我们都觉得我们有很大的责任,不仅仅是要到哈佛大学学习,而是应该在我们全美国的学生、老百姓帮他们多了解中国,那么我当了所长以后,我看中国的发展很快,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很快可能也会超过美国变成第一经济大国,所以我们两个国家历史不同、文化不同,应该对互相了解,为了世界的和平,为了世界的发展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那么今天有学生让我谈一下毛泽东,我认为邓小平个人对中国将来的贡献超过毛泽东,这是我个人一个研究的结论。因为他是走了比较合适的路,为了中国的现代化从鸦片战争一直到1970年代后期,邓小平能走那条路。现在看起来很多人觉得很简单,不是那么大的事情,但是在具体情况下,我觉得是很难做的一个事情。

毛泽东邓小平最不一样的是,邓小平1920年到外国去学习,大学五年,所以他了解外国的现代化的情况是怎么回事,比较了解现代化是怎么回事,了解外国关系是什么回事,他了解现代化和世界历史;

第二,毛泽东虽然学历史和哲学,但是作为需要每天工作的领导工作他不如邓小平。1952年邓小平从西南局调来北京以后,开始任秘书长,后来是总书记,领导共产党的工作,所以他是在前线领导实际的工作。毛泽东看历史看文学看哲学,不一定了解具体的事情;

第三,毛泽东倾向于继续搞革命,1966年还要继续搞革命。邓小平不想搞革命,他认为共产党不应该是革命党,而是执政党,更负责任;

第四个不同,邓小平考虑实际的情况,解决实际的问题。我对毛泽东的看法跟很多中国学者的看法是基本一致。我认为毛泽东内战时期领导统一中国贡献很大。1949年领导地方的工作时,任用了很多地方上的人做地方工作,比如让邓小平、刘伯承领导西南的工作。善于利用本地人,但是后来他怕地方主义的问题会很严重,所以他派别人接班他们。1952年他把地方的六个大行政区的领导人搞到北京,对抗地方主义。我本来是研究广东,广东地方主义就特别严重,他们有游击队--共产党的当地的组织,解放初期战斗力很强。但是毛泽东为了统一,把别的地方的人调到那里去。从鸦片战争一直到1952年,我觉得毛泽东基本的统一中国的工作算是成功了。所以我认为毛泽东的贡献非常重要。

如果毛能像邓一样更了解世界,中国前三十年发展会更好

毛泽东也有的很多做法是错的,比如土改运动。很多的国家比方说日本也包括中国的台湾都有搞土改,但是他们没打死这么多人。毛泽东把土改搞得这么厉害,每个地方了解农业发展什么的搞得不好。所以我认为自1952年以后,毛试图了解农业生产工作,但最终导致了很多决裂。我认为毛泽东的土改错的太过分了。还有1957年反右运动中对待知识分子的问题。1950年代毛泽东为了解科学,反对太多的人。如果毛真能像邓小平一样更了解世界,共和国成立前三十年中国的发展也会更好。

大跃进运动时中国没有很多经验。就是想走得快。1958年到1959年已经可以发现问题太多了,但是1959年的庐山会议打倒彭德怀,对中国的发展起到非常坏的效果。1958年开始大跃进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没有经验,咱们试试看,但是看没有成功,也死了这么多人,没有饭吃。但毛泽东还要继续搞,他的权力太大了,决策非常失败。

还有1966年文化大革命打倒了很多能干的干部,我认为对中国的发展效果太坏了。我知道现在中国的朋友有的从"左边"批评邓小平,有的从"右边"批评邓小平。从"左"批评说邓小平不够重视扶贫的工作,市场化太过分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资本主义的思想太过了。但是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是更严重的。

那么从"右边"批评邓小平的人,是批评他自由搞的不够、民主搞得不够。假设更多选择民主主义的做法和法制化,今天的中国会发展得更快,这个很难判断,历史是不允许假设的。

1977年邓小平恢复高考的贡献已经非常大了

依我看从1957年邓小平恢复工作,到1992年可以算是邓小平时代,因为邓小平的基本的做法在那个时期的确影响很大。

1977年8月份开了全国教育会议,我认为他要恢复高考,让能干的人真正受益。跟毛泽东时代的高考不一样,因为在毛泽东时代还得用政治判断,还得用阶级的判断,很多人政治不行,所属的阶级成分不行,所以不让他上学。但是邓小平1977年认为已经没有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所以我们要改革开放,让全国能干的人考取好的大学。所以我认为邓在1977年的贡献已经非常大了。

追溯改革开放的历史,我认为毛泽东1970年慢慢的从一些欧美国家汲取经验,于是把中国的门开了一点点。特别是1971年基辛格随之的尼克松来到北京之后,中西的关系密切了些。

那么1978年、1979年邓小平把中国的门开得更广,让人到外国去,我记得当时有一些人把清华大学叫(留美)预备学校,能干的人从清华大学毕业以后到外国去学习。所以现在在美国20万的中国学生回来以后,他们的思想跟毛泽东时代的思想不完全一致了,他们的思想改变非常大了,所以他们可以慢慢的用新的做法试试看。

我对邓小平的政改评价非常好。邓小平是什么样的人?一个考虑好问题就可以拍板决定的人。每天上午办公室看三小时文章,对全国了解比较深,所以能下决心。1980年以后,邓让胡耀邦和赵紫阳做个方面的工作。

虽然我是84岁了,但是我最近决定应该再做点研究了,多研究胡耀邦,要是两三年后如果做得好的话,我想写一本关于胡耀邦的书。关于胡耀邦有两点非常重要,第一胡在第一线工作,有人情味,也了解老百姓。虽然邓小平在幕后拍板,但是在很多一线具体的工作从1980年8月份一直到1987天1月份那个时期贡献太强大了。

胡耀邦关于民主、关于改革,思想很开放,在思想方面比毛泽东邓小平积极得多,他找很多人谈话。他1987年受了批评下台以后,很多人对邓小平不满意,认为胡耀邦的贡献的确很大。

邓小平1977年到1992年的贡献,对现在中国的发展作用大。他的领导的确是大胆的,也是不容易的、非常复杂,当时只有他一个人能接手做下去。有人说华国锋也有能力,我个人认为华国锋也想改革改造,但华的能力和知识跟邓小平不能比。他没有军队工作的经验,没有跟外国的关系。我见过一些外国人,和他们谈邓小平的历史,其中有见过华国锋的外国人,他们觉得华国锋不懂事,关于简单的国外事情不能谈,没有办法跟他谈。但邓小平不仅了解世界,可以交换看法,而且可以解决问题,所以我认为邓小平是很特殊,有军队的经验、也有革命的经验、资格老,也有在北京的总书记工作经历。

邓小平兼具美国州长和议员的能力

在美国,我们的领导人基本是有两种。一种是本来做州长的,另外是搞议会议员的工作。州长了解地方的工作,但不了解全国的工作和国际关系。但邓小平正好从1949到1952年在西南局有地方的经验。1952以后在中央几年。有人说他不太了解经济的事情,但是他经济的事情都做过。1953年到1954年做财政部部长,当然是做经济工作了,所以他对经济的工作也有经验。所以从1974年周恩来病了以后,领导外交工作的也基本是邓小平,所以跟西方领导人也有交际和联络。既然很广泛的经验,很多干部了解他,他也认识很多人。

没有别人能跟他比,陈云资格差不多一样老,但是基本没有军队的经验,也没有见过西方的,也不会大胆的领导全国。华国锋很多人觉得他的确在地方干部岗位工作做得很不错,尤其湖南。但是领导中国,这么了解世界、了解历史、外交、军队,他没有经验,也没有那个力量、那个能力。所以我认为当时中国应该有这么个领导人。

20世纪谁对历史影响最大?我还是觉得应该算是邓小平。是有很多人,斯大林、列宁、希特勒、罗斯福……但是一考虑邓小平当时面临的时代,内战结束、文化大革命、3亿人处于贫困状态,领导这样一个国家的情况太复杂了。

这是我作为一个外国人花了十年研究邓小平的一个看法,旁观者未必清,反正我是这么看的。谢谢大家。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傅高义  傅高义词条  领导人  领导人词条  哪个  哪个词条  影响  影响词条  世纪  世纪词条  
智库

 中国能否转入经济稳定增长

外国研究者很难将政治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定量地反映到经济预测值中,或通过获取详细的数据进行模拟分析,但仅就预测报告来看,预计中国可以实现政府提出的“新常态”的专家言...(展开)

智库

 美国经济封锁与国际法

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外交政策基于一系列严厉的经济封锁,每次封锁都旨在恐吓、胁迫甚至饿死目标国家,以使它们屈服于美国的意志。尽管这种做法不像军事袭击般暴力,而且封锁往...(展开)

智库

 国际格局正迎来变革与重塑

新中国成立以来,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个世界理论”,到近年来中国提出的“命运共同体”、“互利合作共赢”等新理念、新内涵,中国特色外交不断丰富、发展,更新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