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中国NGO筹资艰难 须项目创新突围政府全面覆盖

    全球金融危机的拖累导致中国NGO筹资艰难;政府扶助对公益领域的全方位覆盖,压挤了NGO的生存空间。如何突围困局,业内人士正在达成共识——创新

 

  项目创新:NGO突围困局之策

 

  2009年注定是中国NGO踟蹰于困局的一年。 如何突围困局?一个命题呼之欲出——创新。新年伊始,北京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与阳光文化基金会联合举办“北大—阳光公益创新论坛”暨公益组织创新能力建设高级研讨会,围绕“创新”展开了广泛的讨论。然而中国NGO面临的实情却非国内外专家学者说的那样简单,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是,从哪里着手?怎样创新

 

  面面俱到不如突破一点

 

  1月11日至15日举行的“北大—阳光公益创新论坛”高级研讨会,开设公益组织与社会创新、公益组织在灾难救援中的创新、公益组织在社会服务中的创新和社会创新与中国公民社会的未来等四个分论坛,意图是“紧紧围绕公益组织的社会创新,深入探讨如下议题:公益组织在灾难救援中的创新;公益组织在社会服务中的创新;互联网公益创新;非营利组织内部治理机制创新;企业家对公益事业的认识及提升;公益组织在合作伙伴关系中的自律与他律;重塑社会变迁中的公益慈善价值观;政府与公益组织在社会创新中的关系;社会创新与中国公民社会的未来以及公益组织创新能力建设等论题,开展一个有创新力的、重学术、高层次、强调专业性的慈善公益论坛。”唱出了NGO创新的强音。认真聆听每一个演讲,会发现很多内容流于一般的工作感悟,与“创新”文不对题;有的演讲提到创新,但是泛泛而谈,不够专业不够深入。因此,这个论坛给人的启迪反而是,与其面面俱到谈创新,不如突破一点抓创新

 

  创新的突破口在哪里?这要看中国NGO自身特质与社会实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NGO得以长足发展,截至去年9月,在全国注册的公益组织中,各级基金会有1361家,县级以上慈善会、红十字会4100多家。回顾中国NGO的发展史,不难发现,中国NGO的第一特色是项目主导型,即中国NGO的活动集中在开展大型公益项目上,通过品牌项目宣传造势、募集资金、扩大影响并实施公益救助。如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救助贫困女童复学的“春蕾计划”,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的“希望工程”,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救助贫困母亲的“幸福工程”,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资助贫困山区饮水设施建设的“母亲水窖工程”,中国扶贫基金会救助贫困产妇的“母婴平安120项目”,等等。这些项目在全国范围乃至国际范围内开展活动,效益显著,声名远播。于是形成这样一种局面:这些品牌项目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但是人们对其实施主体NGO反而不甚了了或茫然无知。成功的项目,是中国NGO生存发展的主要社会资本与核心竞争力。项目生,NGO生;项目衰,NGO衰;项目是纲,纲举目张。如果不能推出新观念、新内容和新形式,NGO的生命力就会衰退,号召力就会式微。因此,NGO创新的首选应该是项目创新

 

  项目创新可以拓展生存空间

 

  中国NGO的公益服务集中在扶贫、助教、救灾、环保和特殊人群等领域。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这些领域的扶助力度,实施近乎全方位覆盖。例如扶贫,绝对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人下降到2007年的1479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从30.7%下降到1.6%;温饱问题初步解决但不稳定的低收入贫困人口到2007年已减至2841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3%。再如助教,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除学杂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农村家庭困难寄宿生和所有中职生发放生活费补助,对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全面施行助学贷款和奖学金办法。教育部发言人保证:“凡是已被公办学校录取的大学生,只要拿到通知书,看到通知书背后一系列资助困难学生的政策,直接到你所被录取的学校报到就可以了,不用有任何的忧愁和烦恼。”

 

  各级政府扶贫助教的覆盖率迅速扩大,很多NGO组织热衷实施的资助贫困学生项目,已被政府的扶贫助教政策全面覆盖,继续实施则显得重叠与重复。在救灾、环保和特殊人群等领域中,这样的情况同样存在。因此,NGO组织在公益服务领域必须创新,以政府不可替代的内容与方式寻求新的突破。

 

  实际工作者的体会比专家学者深刻得多。江西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戴莹接受采访时说:“政府在教育的投入上,尤其是在加大对贫困生的救助方面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缓解了很多家庭的贫困问题;寻找新的项目载体也迫在眉睫。从我所在的基金会来说,已经在调整项目:如原来的建希望小学项目派生出希望图书室、希望工程快乐体育园地、希望电脑室、希望红领巾广播站、希望小学教师培训等项目;而由学生救助派生出:贫困大学生勤工助学岗、希望之星救助、各类冠名奖学金救助、红领巾手拉手互助站等项目,此外,我们还开始涉猎助医领域,创新出生命希望工程,重点救助青少年贫困病患者,兴建希望医院,为农村捐助医疗设备和药品。”正是项目创新,引领江西青少年发展基金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生机勃勃。

 

  项目创新可以动员社会资源

 

  世界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全面下滑,世界银行报告预测,2009年全球GDP增长率将由前一年的2.5%回落至0.5%。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经济也未能幸免,大型企业面临负债率攀升,中小企业面临减产或破产,这使基本靠国内外募捐来维系生命的中国NGO陷入了筹资难的困境。春节期间业内人士相互拜年时毫不掩饰对新一年募资的忧虑。早在去年下半年,不少企业就以金融海啸为由从募捐的行列中抽身离去,甚至已经签署意向书的捐助也不惜毁约。大家感到,今后几年内的企业捐助不容乐观。

 

  2005年之前,全国每年的公益捐赠总量为几十亿元;2006年达到100亿元,2007年309亿元;而2008年井喷似的达到1000亿元。1000亿元多则多矣,须知其中包括汶川大地震600亿元的捐款。突如其来的灾难,激发了前所未有的捐助热情。有专家把2008汶川赈灾比作公益资源的透支,那是一种非常态下的爱心表现,在常态的年份里则应是常态的表现。难道谁还指望2009年汶川地震再次上演?有专家估计,2009年的公益捐赠将回落到常态年份的水平,即300亿元上下。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南都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永光预测:“在新的一年里,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有人说2008年中国的捐款已经透支,企业现在又自顾不暇,未来的时间我们的资源将面临非常大的困难。”

 

  资源开发对中国NGO性命攸关,只有项目创新才能增强劝募的号召力和吸引力,从而吸纳更多的社会资源。清华大学教授邓国胜认为:“第一层面的创新,应该是NGO提升自己对本土资源的动员能力。” 面对金融危机的拖累,企业不愿掏钱给那些重复重叠老一套的项目;广大民众对年复一年的老生常谈也会兴味索然。只有那些与时俱进给人以新鲜感、新奇感和新颖感的创新项目才能焕发企业家的激情,让他们慷慨出手;才能凝聚广大民众的关注,让他们奉献爱心。

 

  项目创新着眼于急需与特需

 

  业内人士认为,项目创新的着眼点是以己之长,应彼之需;所谓“需”,是公益领域中的急需与特需。一个令人眼前一亮怦然心动的创新项目,不愁筹不到募捐。哈佛大学非营利组织研究中心David Brown博士指出,孟加拉的小额信贷款和巴基斯坦贫民窟建设堪称项目创新的范例。

 

  江西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戴莹认为:“NGO主要是瞄准扶贫领域的特殊对象和群体,根据他们的具体需要来有所作为。如扶贫基金会设计的母婴平安工程、小额信贷项目、水窖工程等都是针对特殊的人群、特殊的需求来设计的,和政府扶贫的整村推进、总体提高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是有所不同的。”

 

  针对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农民工子女(包括“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教育、心理健康、道德养成等方面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南都公益基金会开发了新公民计划,以项目招标的方式资助非营利组织开展农民工子女教育、心灵关怀的志愿服务和公益创新项目,捐建民办非营利农民工子女学校。北京红枫妇女心理咨询服务中心推出农民工子女新公民教育项目,对农民工家庭开展“每天三个10分钟”活动,即10分钟家长与孩子之间爱的交流、10分钟智育辅导、10分钟德育辅导;同时在家庭和学校之间搭起桥梁,建立一个“父母与孩子的亲子交流、父母之间有关孩子的交流、父母与老师之间的交流”的机制。

 

  尽管很多NGO组织意识到并实施了项目创新,但是从整体上看,中国NGO的视野远远没有触及公益领域广阔的创新空间。阳光文化基金会董事局主席杨澜说:“这是一个创新的时代,甚至我们的研究机构,我们的学者都跟不上大家创新的步伐。”

 

  仅以扶贫领域为例。有专家向记者指出:尽管政府加大了扶贫力度,中国减贫的步伐反而放慢;贫困人口越来越集中在一些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处于边缘性的区域和群体中;这些都需要目标瞄准更准确和创新的扶贫方法。

 

  日前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披露,在1.3亿外出就业的农民工中,有15.3%的农民工现在失去了工作或者没有找到工作。15.3%的比例大约是2000万的农民工。针对于此,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提出:“扶贫政策要着力于就业增长,为低端劳动力就业提供条件。在农村,当地扶贫不是靠政府补贴,而是靠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他认为“搞培训教育是当务之急的事情,应该把培训教育、职业教育放到农村,使劳动者提高素质,创造高收入就业。”

 

  2000万农民工的就业培训,涉及到多么多的行业多么多的职业技能,为NGO提供了何等广阔的发展空间!可惜目前应此之需的创新项目还是寥寥无几。

 

  在助教、救灾、环保和特殊人群等领域,同样存在着广阔的创新空间。它召唤中国NGO敏感起来,行动起来;用项目创新来突围困局,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筹资  筹资词条  突围  突围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艰难  艰难词条  覆盖  覆盖词条  
公益

 2018敦和•种子基金招募公告

2018  敦和·种子基金天地有序,万类有殊,草木叶华递荣,因种衍化,神农得之民仓廪实,伏羲取象而开文化。芒种者,籽实归仓,嘉禾布而天下安。应时而布种...(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