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王振耀回应慈善界“多事之秋”

  从今年4月开始,中国慈善界就仿佛进入了一个“多事之秋”。作为中国慈善界的知名人士,原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有话要说。他表示,在中国,大众理念也不准高调慈善,对企业的过去带有一种情绪。所以从体制到文化,障碍都很大。

 

  A 称社会往往对捐者提过高要求

 

  从今年4月开始先是有“中国首善”之称的高调企业家陈光标一度陷入“夸大捐款数额”的诚信风波;而后,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5月初成立第一家以捐赠股票形式支持公益事业的“河仁慈善基金会”,虽赢得一片好评,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遭遇巨额税收等诸多难题,令能否顺利运行蒙上阴影;紧接着5月11日,内地首富宗庆后也表示将成立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慈善基金会,鉴于曹德旺还未解决的难题,宗庆后索性“要求”:“希望注册登记时给些方便”。

 

  王振耀觉得,企业家的捐赠热情已经起来了。娃哈哈集团的宗庆后先生最近宣布建立基金会,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因为发展到中国的“首富们”要投身慈善的时候,说明中国慈善的大格局已经形成:大家愿意做慈善,通过组织捐赠、个体直接捐(包括个体参与政府和基金会活动的捐赠)、筹备大型基金会来实施捐赠等各种途径。

 

  王振耀称:“我们的社会往往对捐者提出过高要求,像冯小刚先生所描述的,社会环境不容做慈善捐多了说作秀;捐少了说“铁公鸡”;捐款到位迟了说“诈捐门”,最后发现不捐一身轻松,天天喊口号有理。结果,真正作秀的其实是喊口号的,我们的社会悲哀不悲哀?所以能有陈光标这样的人喊喊,对冲击我们社会环境和体制积弊,很有好处。”

 

  B 家族基金会需要专业管理

 

  作为未来长期的一种企业家慈善模式,包括宗庆后等企业家表达了成立家族基金会的想法。对此, 王振耀认为,这些基金会有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家族一定要在基金会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作用。不要一下向传统文化标榜的标准看齐,比如通常认为家族捐出来就可以了,不再过问,其实那样是非常传统的管理方式。家族一定要参与基金会的管理,这样家族才能形成一个为善的家族。

 

  对宗庆后的慈善之路,王振耀既充满信心,同时也十分担心。因为他也面临和曹德旺先生同样的难题:大额捐赠的交税以及其他方面的挑战。我国社会现在对慈善事业的热情停留在表面上,还缺乏综合性的深度探索。这要提升现代慈善事业,是很不容易的。

 

  C 四大政策“绳索”亟待突破

 

  王振耀认为,目前存在的几条绳索锁住了大家慈善手脚。第一,比如曹德旺先生遇到的股权捐赠要立即交税,这里说的不是小量的印花税,而是几个亿的所得税;第二,虽然北京、广东等地修改了相关政策,但整体上大部分公益慈善组织的注册,还需要寻找“主管单位”;第三,慈善组织的起点过高。有200万才能建立非公募基金会,而美国、欧洲基金会注册很方便。所以,这又拦住了中国很多想做慈善的普通人;第四,传统道德标准过高。《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非公募基金会年度支出必须不低于上一年资金节余的8%,美国在这方面规定是5%。我们的要求比美国还高,让非公募基金会不容易做大。种种现象显示我们距离现代慈善理念差太远,危险就危险在把重点还放在讨论透明度和低成本问题,而没有想到慈善组织的人员工资过低,有的月薪就是千把元,也是“血汗工资制”,慈善组织留不住人是主要矛盾。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王振耀回应慈善界“多事之秋”  王振耀  王振耀词条  多事之秋  多事之秋词条  慈善  慈善词条  回应  回应词条  
公益

 2011你我同行-攀登世界屋脊世...

目前,中国有超过1400万贫困家庭的孩子面临着读书困难的处境,尤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办学条件恶劣,而孩子们却充满了强烈的求知欲望。我们在闲暇之余是否曾经想过能为...(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