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广州“新农人”卖菜记

摘要:祺丰市民农园的庄主杨学彬曾远赴日本留学,学习农业。如今,杨学彬决定亲自动手救救自己的餐桌,也帮帮中国的农民。C SA是他能想到的最好的模式。于是几个人在城市的边缘心甘情愿当起了农民,开始在社区卖菜,探索社区支持农业在广州的新道路。

 

  盛夏的午后,阳光耀眼。李俊站在番禺丽江花园小区里,撑着一把遮阳伞,照看着新开张的小档。穿着白T恤,牛仔裤的他,名片上印着某计算机公司的头衔,拿在手上吆喝的却是黄瓜空心菜,看起来多少有点“不搭”。

 

  2012年五一期间,李俊和同伴开始在小区内摆摊开市集,推广来自祺丰市民农园的有机蔬菜。五块钱一把,虽然有人嫌贵,但也有人觉得他们卖的蔬菜很清甜,很放心。

 

  在微博上李俊给自己贴上了“新农人”的标签。他卖菜,却又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菜贩。尽管档口的小桌子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蔬菜,但多数是“送”,立在档口前的易拉宝上写得很清楚,现在是“会员招募”。只有入了会才能享受新鲜采摘直送到家的服务,会员的套餐价格根据家庭人数和配送次数不同,从400元到上千元不等。李俊在推广的是时下在大城市里日渐兴起的CSA(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农业模式。

 

  CSA的概念最早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瑞士,并在日本得到最初的发展。1965年,日本的一群家庭主妇开始关注农药对食物的污染,她们发现加工和进口食品越来越多,相应地,本地农产品却越来越少。于是,她们便与有机食品的生产者达成了一个供需协议。这就是被叫做Teikei的制度(Teikei是有共识或一起合作的意思)。这一理念后来传播到北美和欧洲,并逐渐发展成为了当下非常流行的C SA模式。

 

  在CSA的概念里,农户和消费者的关系是互信和友好的。农户承诺在具有生态安全的农业系统中生产能带来健康的食物,消费者也要承担生产耕作的风险,比如可能遇到的自然灾害等。

 

  丽江花园活跃的社区氛围成为了最好的试验田。“我们承诺采用无农药的种植方法,而会员则牺牲掉了一些个人需求,比如菜价恒定在20元/斤,不能总是依据喜好选择配送品种和数量等。”开张十余天,李俊已经成功吸纳了南浦岛内的40多户业主,对未来的发展他显得信心满满。

 

  “新农人”餐桌自救

 

  这几年,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物理距离不断增加,绝大多数消费者远离了食品的生产过程,也失去了影响它们的能力,取而代之的是加工和保存技术的日新月异。如此恶性循环,食品危机成了一场不可避免的灾难。

 

  祺丰市民农园的庄主杨学彬很早就看到了这一点。二十年前,他还未远赴日本留学,那时国外的农产品还需要在中国生产。可如今,情况反了过来,似乎只有进口的才是安全的。2010年,在几名股东的支持下,杨学彬在番禺海鸥岛上开垦了180多亩田地开始种植有机蔬菜。经营一家计算机公司的李俊也加入了进来。就这样,几个人顶着风吹日晒,放下海归和老板的身段,在城市的边缘心甘情愿当起了农民。

 

  “无农药”种植

 

  在现实的生态环境下,病虫害频发,农业生产不用任何化学投入品几乎不可能。但杨学彬提出的标准却是“无农药”种植。“很多市民分不清无公害、绿色、有机的区别。用一金字塔来描述三者,‘无公害’在底层,‘绿色’在中间,‘有机’位居塔顶尖;而‘无农药’的要求还比‘有机’标准稍高。因为有机食品也是可以使用有限的几种天然农药的。”

 

  由于在日本期间一直从事农业生产研究,在技术上杨学彬具有非常核心的优势。从选种、育苗到种植均有一套科学完善的系统来支撑,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病虫害的侵扰。每种蔬菜只在品种选择和土壤改良相互配合度高的条件筛选下,才会大量生产。

 

  经过三年多的培育,现在的祺丰农场已经有模有样。放眼望去,只见一排排整齐的大棚拔地而起。与过去大棚多起到“温室效应”不同,这里的大棚四周均设有用于通风的纱网,就像是为植物搭起了防虫面罩。而从印度进口的椰糠,经过消毒、打散、分盘后则成为了最好的育苗基质。土壤中只添加有机肥,只使用人工除草。遇到虫害只用最“土”的办法驱虫,比如喷上点辣椒水或大蒜汁。值得一提的是,过去农民种地惯于使用的催化剂,到了杨学彬这里则换成了艾草乳酸菌,使用这种特制的微生物菌带来的好处是蔬菜的味道口感更加清甜爽脆,彩椒肉身厚,肉质爽脆多汁,最适合用来生吃或做沙律;小番茄清甜,味道丰富,完全可以当水果。

 

  除了采用基质种植,杨学彬还使用了一种特殊的种植方式———水培。在一根细长的水管上,均匀分布着数个大小相同的圆孔,植物就规律地从圆孔中冒出头来。水培的最大好处是可以避免受到虫害,因而也不需要添加任何农药。

 

  不过,眼下的大环境依然是讲求“短平快”,要想在投资回报周期长、风险高的农业生产中坚持原生态是需要勇气的。前不久,遇上雨季加上气温较高,虫害和白粉病开始变多,有一部分日本番茄就出现了虫害,员工开始对坚持不打药表示怀疑。有人甚至认为,用“土办法”养殖蚯蚓下田,会吃掉瓜的根,影响农作物生长。还有股东对农场收益的缓慢表示出了焦虑。面对意见分歧,杨学彬只能一一解释,争取理解。

 

  社区支持

 

  团队里负责社区销售的李俊也遇到了相同的问题。有人指着他嚷嚷:“你骗人,我自己也做农场,根本不可能不用农药。”还有一对订购了产品的母女找了过来,母亲情绪激动地指责,有机食品价格昂贵,名不副实,大呼上当。李俊只能苦口婆心地劝说,并亲自开车把母女俩拉到30公里外的海鸥岛上,以验真伪。经过整整一天的讲解和参观,老太太终于打消了顾虑,发出了感慨:“你们做有机农业真不容易。”

 

  李俊认为,社区支持是CSA能够成功的关键。在CSA模式里生产者和消费者能够以自愿的契约为中心,发展出互信互惠的关系。生产者通过发展符合消费者要求的农产品能够获得一份稳定的收入,农产品则有一个稳定的销售市场,并且可以降低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包装要求及成本。而会员则有参与决定种植类别,可以随时查看农作物生长情况,或去农场劳动的权利。“所以我们会要求每一个入会的会员至少要去农场进行过一次深入沟通。”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口碑传播加入到了支持队伍中。这倒让李俊颇为惊喜。尽管与过去指挥手下出入高档写字楼相比,现在的工作每天就是开着车挨家挨户地送菜,田间地头地折腾,毫无职业优越感,甚至还被家人调侃“洗衣机都被你的脏衣服洗坏了”,不过李俊却觉得很充实,觉得自己在做一件能够改变世界的事。他说:“植物就像人一样,你给它好的环境,呵护它,它总会回报你的。”

 

  如何让社区支持农业

 

  你需要先建立一个核心小组,最好能包括农民和社区代表,能够达成共同的理念和目标,认清彼此的权责。

 

  其次,由核心小组成员商讨设定一个可行的运营模式。CSA没有固定的模式,你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定夺。比如,你可以选择一个已运作的农场。农夫对生产管理有经验,并明确知道他的责任。而社区则负责教育、推广及组织会员负责不同类别的工作,如会计、出纳、分配包装、运送等。你也可以选择一组农夫,生产“蔬菜+水果+奶品”一条龙。你还可以通过合资买地,雇用当地农夫致力于生产。

 

  由小组成员制定合理的财政预算,以及合理的收支分配方法和股份价格。财政预算应包括田租、种子、农具、物料、肥料、机械及其维修费、工人薪金、交通费、运费等。财政预算中的支出可由CSA成员一次或多次摊分,收获可平均分给会员或股东。

 

  在具体营运时,必须具备详细的农耕计划,包括按照地理及天气,每季的种植计划,需预计收获的时间、品种及数量等,所种产品最好能尽量符合社区的一般口味。其次,要有物流分配的系统。你可以先统计总收获,平均分配予会员,也可以动员会员一齐参与整理、包装及运送,还可以运送到不同分送点,再进行二次分配。

 

  在进行CSA尝试前,请务必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农耕知识、技术和经验,并具备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和一定的法律知识。最好能提前在社区内做好市场调查和统计,对目前的财务运营状况要能做好足够的预期。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广州“新农人”卖菜记  新农  新农词条  广州  广州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