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企业牛虻

        摘要:近两三年,像“两岸三地”高校富士康调研组这样,通过对大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向公众曝光,从而形成广泛社会压力,迫使企业作出改变(至少是改变的承诺)的行动越来越多。

 

 

  近两三年,像“两岸三地”高校富士康调研组这样,通过对大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向公众曝光,从而形成广泛社会压力,迫使企业作出改变(至少是改变的承诺)的行动越来越多。它们有些是由公益组织发动的,如绿色和平的服装水污染报告、马军的毒苹果调查、亚洲动物基金会与归真堂之战,有些是由学界力量发起的,如“两岸三地”高校富士康调研组富士康的长期关注、死叮不放,还有一些是由公民自发形成的行动,如夏草持续不断的财务打假。

 

  这些公民行动与过往的消费者维权行动有本质上的不同。

 

  它的关注点不在于狭隘的消费者个体利益,而是企业行为对整个社会尤其是企业利益相关方的影响,主要着眼于社会公平、劳资关系、信息透明化、环境可持续发展等,可以说是发生在消费者和投资者角色上的一场公民意识启蒙运动。

 

  另外,它们有持续的行动力和影响策略,最终目的不是某一个行动的胜利,更不是“扳倒”某个“巨无霸”,而是让整个社会对企业的社会责任产生持续关注,并形成合力,促使大企业带动其所在的行业,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回顾西方现代商业伦理的发展历程,大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就是因为商业信息不断透明化,以及具有公民意识的消费者和投资者不断监督、施压而逐渐形成的。

 

  中国在商业社会发展过程中,每个人都对商业力量的强大深有体会,社会方方面面都有被商业挟持的态势。但是,消费者和投资者同样具有力量,如牛虻般看似微小的力量形成的合力可以反过来对商业行为产生强有力的推动。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些民间力量的“叮咬”下,包括素以高傲著称的富士康在内的大企业已经或多或少地做出了反应。微小的社会力量试图撼动大公司,是近年来中国商业的新趋势,也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趋势。

 

  一叶知秋,这些行动的萌芽,正是中国商业伦理意识走向现代化的风向标。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企业牛虻  牛虻  牛虻词条  企业  企业词条  企业牛虻词条  
公益

 志愿者心声:网络改变我生活

 1989年春天的一个早晨,天刚蒙蒙亮,我骑车去民和县城的一中上学。途经一个平交道口,不慎被火车撞倒,卷入车轮下面,被拖行了二十三个枕木才停下来,右手...(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