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业主做义工可兑换社区福利

 

 

本报漫画谢瑶

 

  1000多年前,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写道:“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1世纪,深圳,桃源社区,5万名业主在现代化的城市中过着情形相若的生活:可耕作的桃源农庄、面向全部居民的各类学校、一人一卡健康档案、老年托管照料、业主自建的治安义警队、业主参与义工服务可以兑换各种福利……这一切的背后,是由一家社区型基金会捐助社区公益中心,社区公益中心拨款管理8家公益组织,社区业主参与自主管理共同实现的。今天,桃源居模式正在重庆、天津等地复制,更多城市居民有望在新时期当上“桃花源中人”。

 

  起点:荒野求生存

 

  1992年开始运作的深圳桃源居小区位于深圳机场东侧,1.6平方公里的土地处在五座荒山野岭之中,紧邻深圳当时最大的垃圾填埋场。1997年小区第一期开发建设项目完工,1200名业主入住后,不但看不到成熟的社区服务,还要面对缺水、缺电、行路难和垃圾场环境污染等接踵而至的问题。

 

  “社区大,市政未到位,连开发基础条件都不具备的时候,企业要生存,只能自救,桃源居自此开始摸索。”时任桃源居集团董事长的李爱君坦承。

 

  在这种情况下,开发商开始大量投入资金共建设施,他们将政府关闭的垃圾填埋场改造成生态公园,在社区外的公路上建人行天桥,在公园内兴建别墅式社区医院、体育俱乐部……

 

  但随着社区建设的深入,开发商逐渐意识到,真正符合业主需要的社区治理必须要有居民的参与,于是,开发商从出钱出地建设施,到出钱资助社区成立草根性社会组织:当时,社区周边治安形势严峻,几位退休老人组成的社区义警队由此诞生。为了保护社区环境,部分热心业主自发组成环保队……在开发商的资助和支持下,一个个草根组织就这样自下而上、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来自于民间和社区自身的草根组织,迅速得到了社区居民的认可和广泛参与。而随着这些社区组织的健康发展,民政部门也给予了认可,社区组织纷纷实现了民政注册,最终形成了桃源社区公益事业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公益中心)、邻里中心、老年协会、桃源人家志愿者服务中心等“八大社会组织”格局。

 

  求变:开发商建基金会“养”社会组织

 

  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良好,开发商的角色定位是什么?

 

  李爱君说,“在国际上,房地产企业不仅应发行地产开发的商业契约责任,还要承担相应社区公建开发的社会责任。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区分房地产开发和社区开发的不同责任主体,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开发商,我们力争从围绕土地做开发,上升到围绕人居做规划。”

 

  2008年7月,桃源居开发商捐资1亿元成立了“桃源居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桃基会),成为中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以发展社区公益组织、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为宗旨的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会。

 

  桃基会成立后,桃源社区管理模式就此清晰确立:开发商首先通过桃基会向八大社会组织的“龙头”――公益中心捐赠大量公益资产,公益中心再同其他七家社会组织签订“捐赠协议”,以“资金供给”的契约形式成为所有社区社会组织的发起人,承担着社区资源分配和优化的作用,对社区公益组织进行管理。

 

  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补充,社区社会组织通过建立公共服务与福利体系,在深圳桃源社区,老人实行免费体检、免费保健;社区20―45岁的妇女,可免费享有社区女子大学的成人教育权益;对一些处于低保边缘的困难户,社区则给予一定的救助和再就业培训;7000多个孩子在社区内的清华实验学校读书,孩子们的午托、晚托以及社区教育也得到了相应解决。

 

  风波:物业公司彻底变身

 

  正如许多中国城市社区一样,桃源居也出现过来自物业和业主之间矛盾的挑战。

 

  2010年,一些楼盘的业主不同意调高物业管理费,同时部分业主认为物业公司利用社区公益组织做服务。这场风波让早在2007年就只负责慈善公益工作、只保留了物管公司股东身份的李爱君很伤心,一气之下,李爱君砸烂了所有因为社区建设获得的奖杯,并丢进了垃圾堆。

 

  李爱君开始反思,她认为,一系列风波的根源在于社区建设过去太依赖开发商体现公益,物业亏损过去完全靠开发商输血,这种繁荣其实是一种假象,做公益事业不能和自己的楼盘挂钩。

 

  反省过后,作为原物业公司的股东,李爱君决定将所持股权转让给公益中心,公益中心在得到股权后,拿出666万元收购了桃源居物业管理企业。自此,物业管理费如有所盈余将不再成为任何私有投资者的收益,而是全部转由社区集体所有,属于公益中心的公益事业收入。而桃源居物管公司的性质,也由原私有外资物业公司改制为社会型企业。

 

  截至2011年底,桃源居社会企业和公益中心拥有社区资本金1000多万元,社区公益资产值8000多万元,社会企业年收益680万元,其中三分之一用于补充政府社区公共服务,三分之一用于滚存社区可发展奖金,剩余三分之一作为社区各个民办非营利组织的经营成本。

 

  鼓励:业主做义工可换福利

 

  桃源居一直鼓励业主能通过参与公益服务的方式来共同管理和建设社区,并设立了义工积分奖励机制,社区居民可以通过做义工、社工等获得积分,而积分可以兑换食堂就餐、物业管理费、各项课程、运动项目等各种福利。

 

  桃源居老年协会的主要业务是开展社会捐物资的接收、登记,调解邻里、家庭纠纷,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等活动,在老年协会提供志愿服务的会员,每年积分达到前300名的老年人有资格得到桃源农庄的耕种权,享受恬淡宁静的田园乐趣。

 

  而在桃源人家做志愿者服务工作的老年义工如果生病,还将由桃基会承担10%的医药费。

 

  在各种激励制度下,2011年,桃源居人参与社区组织活动的比例高达48%,义工人员达到13200人,超过整个社区人口的1/4,年义工服务共计16.8万小时。

 

  2010年1月,中央党校课题组在深入调研后,将桃源居模式总结为“服务型社区自治模式”,即在早期政府公共服务缺位的情况下,通过依托各种社会组织并激发社区民众的普遍参与热情,最终实现了基层民主协商和社区居民的自我治理。

 

  “桃源社区管理模式之所以取得了成功,正是因为政府较少参与、开放出了空间的结果!”2012年7月深圳慈展会期间,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杨团评价。

 

  “在计划经济时代,社会治理结构是全能政府,但现在是市场经济了,政府尽管仍然是自上而下地对社会事务进行管理,但社会组织发展应该拥有更大的空间,以激活社会固有的自治功能。”广东省社工委专职副主任刘润华表达出相似的评价。

 

  民政部部长李立国曾说,“桃源居的许多经验在全国是普遍适用的。”2010年后,桃源居先后移植到天津、重庆,借助于深圳经验,桃源居正在北中国探索着新的模式。

 

  □挑战

 

  不排他保独立

 

  虽然深圳桃源居模式获得了成功,但专家在肯定的同时也在某些方面保持“观望”态度。

 

  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饶锦兴表示:“作为全国性的非公募基金会,桃基会受益对象不应是特定的,但目前桃基会实际上主要是对开发商开发项目城市或社区社会组织进行定向捐赠,对其他社区社会组织来说有‘特定排除’之嫌;而目前的制度设计,虽然让社区社会组织可以从公益中心稳定地获得持续发展资金,但这同时也会影响社区社会组织的独立性,如果这些社会组织脱离了公益中心主导下的体系,即意味着失去可持续发展的条件,所以,桃源居模式值得学术界和政府进一步关注并观察实际效果。”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业主做义工可兑换社区福利  义工  义工词条  兑换  兑换词条  福利  福利词条  业主  业主词条  社区  社区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