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中外对话专题:中国绿色法律之路

 

前言

 

伊莎贝尔·希尔顿

 

什么中外对话决定特别制作这一期的“中国绿色法律之路”系列专题?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正如Alex Wang在其文章中指出的,为了处理高速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中国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不断致力于起草和完善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其次,我们在AlexLevinson和Kristen McDOnald的文章中可以看到一些非政府组织经常代表公众起诉污染企业的案件,而这些标志性的诉讼案件已经成为了反对污染,纠正污染,明确污染责任和防止新污染的重要武器。

 

然而这些还远远不够。中国如果要达到十二五规划的预定目标,使经济发展转向一种更加可持续和更加公平的方式,健全的法律将会是不可少的一部分。中国的大企业集团常常忽视政府的法规,而地方利益集团也经常充当这些企业的保护伞。在这样的情况下,有效的法律会对政府所强调的建设和谐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最后,在国际间,作为解决环境公平,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问题的一种方式,环保主义者正在对法律方面的革新进行越来越多的讨论。一些解决方案也在最近几年间得到了公众的意。

 

例如,在2008年,厄瓜多尔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赋予自然法律权利的国家。这一新的法律声明“自然有存在,持续和在进化中维护和更新它的循环,结构,功能和进化发展的权利。”在这一规定之下,自然不再是一个只能被利用的物体,而是一个具有权利的法律主体。这意味着任何公民都可以以维护自然权利的方式,对污染者提起法律诉讼,不管这些公民本身有没有受到污染带来的伤害。

 

在欧洲,一个律师联合体,ICE Coalition,已经开始讨论建立一个国际环境法庭,利用法律解决气候变化和其它全球环境问题中的复杂挑战。这一法庭可以建立起与海牙国际刑事法庭类似的跨越国界的审判权。这意味着,一旦此法庭成立,国家间的环境纠纷问题就能得到解决。因此,我们很期望能够探讨,作为过去三十年的世界工厂和污染最严重国家之一的中国,是如何构思并完善其环境法律的。

 

一个国家法律的现状包括了法律的力度,法律的执行程度和法律的纠错有效性。它是衡量政治意愿的一个指标。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公民和律师越来越多地通过法律途径寻找解决方案。因此,对这十年进行审视并衡量中国环境法的有效性显得尤其重要。

 

虽然已建立多达四十个的环境法庭,虽然有很多不错的法规和程序相继颁布,然而,在对过去十年的法律案件进行审视后, 我们发现结果是多样性的。在张兢兢的文章中,她认为目前还存在许多的障碍使这些法规在处理污染问题时不能够完全发挥作用。这些障碍包括诉讼难以提起,不易被受理,结果的不确定以及判决执行的不完善。虽然很多国家都存在这一类问题,但是中国有自己的一些特点。

 

消息有坏也有好。我们重点介绍的八起里程碑式的案件印证了律师和公民将书面上的法律条文付诸实施的决心。他们的勇气和决心是那些致力于中国在转型过程中发展健全法律体系的人们的一个缩影。健全的法律体系可以为受害者提供援助,为施害者定罪,或为两者提供沟通的途径。我们希望本系列中外对话专题能为中国环境法律建设的探索之路照亮前程。

 

目录:

 

孟斯                 环境损害赔偿立法难-访张坤民

 

查尔斯·麦克尔威     塑造中国的绿色法律

 

夏军                 海上溢油事故考验中国环境法律

 

中外对话             中外对话评选8事件

 

亚利克斯·莱文森 克里斯汀·麦克唐纳  来自美国环境立法的启示

 

张兢兢               环境公众参与的困境

 

王立德               环境诉讼:中国环保的潜在动力

 

点击下载附件

 

更多信息,请访问中外对话网站:http://www.chinadialogue.net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之路  之路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中外  中外词条  对话  对话词条  绿色  绿色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