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国务院扶贫办解读社会扶贫亮点

 

       今年10月17日是我国首个“扶贫日”,此次设立“扶贫日”是我们继续向贫困宣战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

       目前,我国扶贫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也进入“啃硬骨头”的新阶段。未来,扶贫攻坚还面临哪些挑战?扶贫的“硬骨头”该怎么啃?如何调动全社会参与扶贫的热情?在14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郑文凯、国务院扶贫办国际合作和社会扶贫司司长李春光、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规司司长苏国霞对此进行了详细解读。

“啃硬骨头”新阶段已经到来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地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改革开放30多年的进程,是中国扶贫开发取得巨大成就的过程,也是改革开放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进程。”郑文凯介绍说,30多年来,我国共有6亿多人摆脱了贫困,扶贫标准也从206元上升到目前的2300元。2011年到2013年底,我国又减少了近4000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从12.7%下降到8.5%。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贫困问题依然十分突出。”郑文凯指出,一是贫困人口多,二是贫困程度还比较深,扶贫攻坚任务重。

       郑文凯分析说,按照国家标准,到2013年底我国还有8200多万贫困人口,如果参考国际标准,我国的贫困人口还有两亿多人。“我们大部分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在生产生活条件比较差、自然灾害多、基础设施落后的连片特困地区。我国扶贫开发‘啃硬骨头’的新阶段已经到来,必须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的力量,齐心协力打一场新的扶贫攻坚战。”

三大机制让贫困县“有进有出”

       在扶贫中,有这样一种现象,个别的国家级贫困县在脱贫之后不愿意“摘帽”,不愿意放弃既得利益。未来,应如何完善贫困县的考核、约束、退出机制?

       “脱贫以后不愿意摘帽,或者戴着贫困县的帽子炫富,这样的现象确实存在。”苏国霞指出,我们认定贫困县是有标准的,主要采用三个指标——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农民人均收入。

       苏国霞介绍说,我们对贫困县的三项指标每年都进行监测,确实发现有一些县用贫困县的名义争取到国家的支持后,并没有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上。为了克服这些现象,国务院扶贫办将改革贫困县的考核机制,建设扶贫县的约束机制,逐步建立贫困县的退出机制,让扶贫县“有进有出”。

       “一是改革贫困县的考核机制,在生态脆弱地区的贫困县,要取消GDP的考核,其他的贫困县也要降低GDP在考核中的比重,让贫困县的工作重点用在关注民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上;二是建立约束机制,对贫困县财政收入用于民生和扶贫的比例、建档立卡、驻村帮扶等工作都做出明确规定;三是退出机制,我们在研究,到底什么样的指标体系下,达到什么样的发展程度,就必须退出贫困县的行列。”苏国霞说。

让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扶贫中来

       我国的扶贫开发取得巨大成就,离不开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离不开各部门的配合,更离不开全社会的参与。未来,国务院扶贫办在鼓励创新社会扶贫上将有什么新举措?

       郑文凯指出,今年是我们创新完善社会扶贫机制的重要一年,新举措以设立国家“扶贫日”为标志,这是以前没有过的。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研究推进,出台一个专门指导社会扶贫的意见,其中将在培育多元主体、推进多种形式,表彰激励政策支持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

       据了解,今年,国务院扶贫办将推动一些有代表性的行业领域比如能源、光伏扶贫、农村电子商务等扶贫的具体工作,通过一些企业主体参与,进行市场开拓和品牌培育,推动整个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

       “未来,我们要跟团中央、教育部一起,动员大中小学生积极参与扶贫,就近帮扶;由国资委组织几十家央企帮扶108个革命老区县一万个贫困村的基础设施;我们还要和工商联进一步推动民营企业参与扶贫。”李春光表示,为加强社会扶贫参与,国务院扶贫办也将尽快拿出方案,真正建立一个全国人民都能参与的社会扶贫的网络支撑体系,把精准扶贫直接到村、到户、到人的信息和社会帮扶信息实现点对点对接,让扶贫更加精准有效。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国务院扶贫办解读社会扶贫亮点  国务院扶贫办  国务院扶贫办词条  扶贫  扶贫词条  解读  解读词条  亮点  亮点词条  社会  社会词条  
公益

 冷暖自知的民办老年社工服务机构

编者按:老年社会工作是我国社会工作恢复发展之后,实务工作开展较早的专业领域之一。根据养老方式的不同,老年社会工作开展工作的场所主要分为福利院等福利机构和社区两类...(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