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为了众人的快乐——盲人刘江平的公益之路

       刘江平在操作电脑办公时会遇到各种麻烦,经常需要儿子的帮助。 (湘声报见习记者 闫利鹏/摄)

 

       他因年轻时视网膜脱落而失明,从此人生之路改写。

 

       心有不甘的他不断挑战自己,从创业到带领公益组织帮助更多的残疾人。一路走来,他将爱心和温暖送给别人,自己也收获了无数的感动。

 

       他就是刘江平,今年56岁。

 

       2012年,由刘江平主导的“光爱之家”入驻长沙市社会组织孵化基地。2013年注册成立助残服务中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以“社工+义工”的助残模式为困难残疾人家庭提供能力建设、心理疏导、上门探望等服务。5年来,先后服务了300多位困难残疾人家庭。

 

       2015年,“光爱之家”助残服务中心获评全国志愿助残阳光基地。

 

      “命运注定我是个盲人,我也要勇于担当,像正常人一样生活。我现在把助残当作最快乐的事。”刘江平如是说。

 

       接手公益组织

 

       22岁那年,双眼彻底失明后,刘江平学过声乐、法律和英语,也摆过地摊,但种种人生规划,终未实现。

 

       这个时候,刘江平才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的“与众不同”。

 

      “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要改变自己,就要干一番事业出来。1987年,刘江平从信用社贷款开了一间电子游戏室,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后来,他又开设餐巾纸厂、快餐店、酒楼、液化气站……每5年重新创业一次,不断挑战自己。

 

       2011年,一次偶然的残疾人活动,让刘江平结识了一大帮残疾人朋友。在这之前,他几乎没有残疾人朋友。经过多次的接触,朋友们希望刘江平接管残疾人自发组建的草根组织“光爱之家”。

 

      “50岁之前为自己而活,50岁之后为众人的快乐而活,该为社会做点什么了。”这符合刘江平的人生规划。

 

       接手“光爱之家”后,刘江平学会了使用电脑和手机处理日常事务。妻子会问“光爱之家的工作分了白天、夜晚吗?有工作日和休息日吗?”对此,刘江平常常回答不上来。

 

       刘江平的妻子说:“他对家人要求很高,但是对残疾人朋友很有责任感,他觉得做这个事情很开心。”

 

       如今,刘江平还说服了妻子和儿子都过来帮忙,妻子既是卫生员又是厨师,儿子则是工作人员兼司机。

 

       带动一群人

 

       一次,刘江平给一名重度残疾人打电话道生日快乐,电话那头的残疾人感动不已。

 

       随后,刘江平发起了集体过生日的倡议,把每个季度过生日的残疾朋友都聚在一起。

 

       为了让更多人感受到爱心和温暖,他又发起了“微爱圆梦”活动,让爱心人士帮助残疾人实现一个个小小的“微心愿”。

 

       在这些活动中,残障人士也是参与者、服务者、志愿者。他们走出封闭的个人圈子,融入社会生活,排节目、唱歌、写文案等,各司其职,找到了存在感和价值感。

 

       随着志愿者的增加,活动影响力的扩大,刘江平认为,“光爱之家”不能只限于残疾朋友自娱自乐,应该朝公益的方向发展。

 

       2012年,“光爱之家”入驻长沙市社会组织孵化基地;2013年通过民政局注册成立助残服务中心。

 

       5年来,从排斥到接受,再到认同,刘江平和志愿者先后服务了300多位困难残疾人家庭。

 

      “来自社会的关爱让很多残疾朋友开心的笑了,而专业社工的长期关爱,常常让他们感动到哭。”刘江平说,义工到社工,最根本的转变是服务方法的专业性。

 

       为了更好地为农村残疾人提供服务,刘江平又成立了望城区残疾人托养中心,先后为30个智力障碍残疾人及家庭提供了机构托养和居家托养服务。

 

      “为了众人的快乐。”如今,刘江平和“光爱之家”做到了。从一个人带动一群残疾人,再到一群高校青年志愿者,他们往返于各个困难的残疾人家庭,成为他们的“家人”和朋友,这种关爱和温暖给残疾人汇聚了向上的力量。

 

       他们这样说——

      “像亲戚朋友一样”

 

      “熊大姐,你好吗?佳佳还好吧?”每个月,家住浏城桥的熊双(化名)都能接到刘江平的问候电话。熊双告诉湘声报记者:“刘江平每个月都来,就像亲戚朋友一样。”

 

       熊双的女儿因年幼脑外伤导致智力障碍,还患有癫痫病,丈夫神经性耳聋无听力。“这附近的残疾人都认识刘江平,都曾接受过光爱之家的照顾。”

 

      “有什么事解决不了,尽管打电话给我。”每次刘江平离开之前,都这样嘱咐熊双。“对于我们残疾人家庭来说,精神上的关爱比什么都重要,他的好,我都记在心里。”熊双说。

 

       现在熊双也主动担任志愿者,有时间就会去帮助他人。

 

      “我也是受了他的影响。做一件好事不难,但是坚持做好事,还带着一大批残疾人一起做好事,这个不简单。”

 

      “搭帮他开导我”

 

      “刘江平的声音在我脑海里印象太深刻了,搭帮他开导我。”陈洪俊告诉湘声报记者。

 

       陈洪俊曾是新开铺的民间艺人。90年代中期,他先后组建过两支乐队,能吹萨克斯、口琴,弹电子琴,拉二胡等。当年的他,长发及腰,与音乐为伴的日子无比潇洒。

 

       然而突然失明的变故,令他整整7年没出过家门。

 

      “哪也不能去,什么也干不了。人躁得不得了,心情不好,总是有无名火。”陈洪俊说。

 

       2012年,刘江平听说他的事情后上门探望。

 

      “陈哥”,第一次登门,刘江平这样称呼陈洪俊。“快乐是一天,痛苦也是一天。我们活着就要快快乐乐的。”刘江平这样开导。从那之后,刘江平经常上门找陈洪俊聊天。

 

       刘江平的出现,让陈洪俊冰封的心感觉到了暖流。“他很随和,说起话来很对味,跟他聊完天,有种讲不出的开心。”如今,陈洪俊不仅走出了自我封闭的死胡同,刘江平也帮助他解决了生活上的诸多问题。

 

      “把爱延续下去”

 

      “政府、爱心人士和志愿者帮助我,让我觉得没什么来回报社会。我想在我死后把遗体和眼角膜捐献给医院或是有需要的人,把这种爱延续下去。”这是重度残疾人黎婷生命垂危之际留下的话。

 

       黎婷21岁那年,因患多发性中枢神经纤维瘤导致全身瘫痪。刘江平获悉此事后,考虑到黎婷承受的心理压力很大,于是他带领中医专业的志愿者,组成一对一的服务小组,每周末上门探望黎婷,让她感受到社会的关爱。

 

      “黎婷之所以做出捐献遗体的决定,完全是刘江平给她带来的影响,刘江平和志愿者们改变了她对人生的态度。她这样做,我心里很难过,但还是要支持她。”回忆起3年前黎婷的离去,黎婷的姨妈依然悲伤。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刘江  刘江词条  之路  之路词条  盲人  盲人词条  公益  公益词条  众人  众人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