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呼吁学界同仁不用SCI冠名学术论文

呼吁学界同仁不用SCI冠名学术论文

 

刘庆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众所周知,在上世纪80年代,在我国学术界曾经风靡一时三大检索:工程索引EI(Engineering Index),会议索引ISTP(Index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ceeding)和科学引文索引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一些大学和学术机构对被三大检索收录的论文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并作为职称晋升中的“成果量化条件”。随着我国科学评价理念的发展,目前EI和ISTP两大检索似乎不见了踪影,只剩下SCI检索还在呈现她的“威严”。

学术论文是科学研究成果的主要体现形式之一。SCI是一个科学引文(Science Citation Index)数据库,她的诞生至今也不过50多年的历史。这个数据库从最初收入8000多种学术期刊到目前12000多种。毋容置疑,SCI收入了主要学科专业的主流学术期刊,这些刊物绝大部分都用英文语种发表。因此,这些学术刊物承载了及时发布相关科学技术成果的“使命”,功不可没。然而,在全世界40多万和中国数千种学术期刊中,SCI收录的期刊依然只占少数,且以英文语种为主。因此,由于语言和文字的特殊性,大量科学技术成果在非英文语种,即非SCI刊物发表。按照科学共同体界定,只要在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发表的科技成果,不论其文字语种及刊物所在数据库属性,成果的优先属性就应当得到肯定。正如美国科学杂志(Science)前主编D. Kennedy博士说“我们所有的思考、分析、实验和数据收集工作, 在撰写论文之前,就什么也不算,在学术领域,我们的成果是以写出的东西来体现的, 出版物就像硬通货, 是学术成果的基本表现形式”。这儿的出版物显然不是仅指SCI数据库收入杂志的论文。

学术论文不用SCI称谓并不是忽视学术论文的重要性。发表学术论文始终是科学工作者的本职工作和影响力的主要依据。然而“发表SCI论文”的称谓不符合语言习惯。我们没有“发表SCI数据库论文”的中文表达习俗。我们从世界主要学术界-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学者个人网页或成果介绍,包括招聘学术职位等,似乎没有看到“我发表了多少SCI论文”的表述,也没有在论文后面标注期刊的影响因子IF值,更不会看到“我发表的SCI论文的总点数是多少”这样匪夷所思的表述。不以SCI称谓学术论文只是形式上的变化,我们需要逐步淡化学术论文发表期刊和论文数量意识,突出成果本身的科技水平及其在基础研究和服务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当然,对于期刊人关注自己主办杂志是否入选SCI,杂志影响因子IF值的变化天经地义,科学计量工作者研究SCI数据库各种指标要素变化那是他们的本质工作。

2020年7月7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同仁  同仁词条  冠名  冠名词条  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词条  学界  学界词条  呼吁  呼吁词条  
观点

 科学与技术中心 - 创新驱动发展...

从大航海时代到火星计划时代,这是文明的大转型时期,为何要改革,究竟什么是改革?就是自我进步与发展的过程。首先,需要弄透彻目标是什么?成就科学发达社会和技术创新中...(展开)

观点

 计算2的任意高次幂

一般计算机是存在溢出的。要实现任意精度计算,不得不在软件上下功夫。下面的程序用于计算2的任意高次幂。==============================...(展开)

观点

 本科生混日子难毕业

 湖北日报报道:混日子将难毕业!今年以来,在教育部全面整顿本科教育教学秩序、严格过程管理的要求下,各地多所高校出台新规,加强学风整顿。作业查重,抄袭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