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惠阳区,惠州市下辖区。地处珠三角经济圈东部,毗邻香港,西靠深圳东莞,南临大亚湾,北接惠州市中心,是惠州市唯一与深圳、东莞相邻的县区,是“深莞惠1小时经济圈”的枢纽中心。现辖淡水、秋长、三和3个街道和沙田、新圩、镇隆、永湖、良井、平潭6个镇,面积915.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9.9万(2018年常住人口) 。

惠阳是客家人聚居地、革命老区和著名侨乡,曾孕育了铁笔御史邓承修、众将之将邓仲元、北伐名将叶挺、吉隆坡王叶亚来等名人贤士。辖区有叶挺故居、碧滟楼、会龙楼等一批国家、省、市文物保护单位,秋长街道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周田村、茶园村是中国传统古村落,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和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蕴。

2016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416.29亿元,增长8.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4.84亿元,增长18%;工业用电量、实际利用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等多个指标总量和增幅均位居全市前列。形成了电子信息、光学玻璃、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集群,打造了商贸物流、酒店餐饮、休闲旅游、娱乐购物、金融服务全面发展的现代服务业活力区。

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属百越。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于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统一了岭南,设置桂林、南海、象三郡。惠阳属南海郡 傅罗县(治今惠东梁化,280年傅罗县改称博罗县,503年,迁治今博罗罗阳)。

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至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惠阳县属南越国。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至西晋,惠阳属南海郡博罗县地。

南朝刘宋时有欣乐、酉平、怀安3个古县。

南朝陈祯明三年(589年),怀安县、欣乐县、酉平县三县合置归善县。自隋开皇九年(589)起至民国前统称归善县。归善县之名长达1323年,且历朝上一级行政中心(州、郡、府、路)均在惠阳县境内。

民国元年(1912)废府,归善县改为惠阳县(驻惠州城区),先后属潮循道、第四行政督察区、第五行政督察区。

建国后,惠阳县几经分合。1958年4月划出惠州镇和东部地区,设立惠州市(县级)和惠东县。同年11月,撤销惠州市,12月撤销惠东县,先后并归惠阳县,同时将龙岗、横岗、坪山、大鹏、葵沙、南平等乡从惠阳划出归宝安县。

1964年10月23日,惠州镇再次从惠阳划出,恢复惠州市建制。

1965年7月东部12个公社划出,重新恢复惠东县。

1975年5月,三栋公社从惠阳县境划出归惠州管辖。

1994年5月6日,国家民政部批准惠阳县撤销,设置惠阳市(县级)建置,为省辖市,委托惠州市代管。

2002年,惠阳市辖20个镇,250个村委会、45个居委会。

2003年3月6日,撤销县级惠阳市,设惠州市惠阳区。惠阳区辖原县级惠阳市的淡水、永湖、良井、平潭、沙田、霞涌、澳头、秋长、新圩、镇隆等10个镇。区人民政府驻淡水镇金惠大道。原惠阳市所辖的陈江、潼湖、潼桥、沥林、水口、马安、横沥、矮陂、芦洲、大岚等10个镇划归惠州市惠城区管辖。辖10个镇(淡水、永湖、良井、平潭、沙田、霞涌、澳头、秋长、新圩、镇隆)。

2003年6月撤市设区,实际管辖淡水、秋长2个街道办,新墟、镇隆、沙田、永湖、良井、平潭等6个镇和惠阳经济开发区,102个行政村,区域总面积915.54平方公里,全区常住人口55.80万人,户籍人口35.33万人,惠阳中心城区由淡水、秋长、沙田和经济开发区组成,规划范围约160平方公里,新墟、镇隆、永湖、良井、平潭5个镇为独立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市总人口862822人,其中:淡水镇187022人,沙田镇15255人,秋长镇56311人,新圩镇78832人,镇隆镇47204人,陈江镇79027人,沥林镇40744人,潼湖镇30180人,永湖镇25103人,良井镇27721人,平潭镇32944人,马安镇27496人,水口镇64536人,横沥镇19469人,矮陂镇17424人,大岚镇5949人,芦洲镇9274人,芦岚镇7450人,澳头镇36196人,霞涌镇16290人,西区虚拟街道18390人,潼湖华侨农场虚拟镇20005人。

  2002年,惠阳市辖20个镇(淡水马安永湖水口横沥矮陂良井平潭沙田霞涌澳头秋长新

圩镇隆沥林潼湖陈江芦洲芦岚大岚),250个村委会、45个居委会。

  2003年,辖10个镇(淡水、永湖、良井、平潭、沙田、霞涌、澳头、秋长、新圩、镇隆)。

  截至2005年12月31日,辖4个街道(淡水、霞涌、澳头、秋长)、6个镇(永湖良井平潭沙田新圩镇隆)。

  2006年4月28日,惠阳区淡水镇、秋长镇两镇举行撤镇设街道办事处挂牌仪式。

2005年12月31日,辖4个街道(淡水、霞涌、澳头、秋长)、6个镇(永湖、良井、平潭、沙田、新圩、镇隆)。

2006年4月28日,惠阳区淡水镇、秋长镇两镇举行撤镇设街道办事处挂牌仪式。(原惠阳地区的内容详见:惠阳地区 )

2014年实际管辖3个街道办:即惠阳城区的淡水街道、秋长街道、三和街道(惠阳经济开发区),6个镇:新圩镇、镇隆镇、沙田镇、永湖镇、良井镇、平潭镇,102个行政村,总面积915.54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

县城变迁

惠阳县城,因建置和历史原因多次变迁。

东晋时代的欣乐县、酉平县,南朝宋的 安怀县,南朝齐的 怀安县等古县城原址不详。

南陈祯明三年(589年),怀安县、欣乐县、酉平县三县合置归善县。归善县驻循州(今惠州城区)城东白鹤峰(今惠阳卫生学校附近),南汉循州改祯州,驻归善县(今惠州城区),明朝初由河南岸(今惠城区)迁回白鹤峰,明永乐年间又迁回惠州府城。

明万历六年(1578)迁入东平村。

建国初,县城设在淡水镇。

1950年4月县城迁回惠州镇(惠州城区)。

1990年3月县城再次迁回淡水镇。

1994年,总面积83平方公里,城区面积18平方公里,辖有拾围、新桥、桥背、土湖、洋纳、古屋、石桥、淡环、东华等9个管理区和万顺、东风、张屋、前进、桥东、河背、松岭、上塘、上圩、南四、坝尾、排坊、草洋、司前、红星等15个居民委员会,有居民83409人。

镇街

2017年实际惠阳区管辖,3个街道:即惠阳城区的淡水街道、秋长街道、三和街道(惠阳经济开发区),6个镇:新圩镇、镇隆镇、沙田镇、永湖镇、良井镇、平潭镇,28个社区,102个行政村(不含澳头、霞涌、西区三个街道),总面积915.54平方公里。

地理环境

惠阳地处粤东南,东江中下游。位于北纬22°27ˊ至23°25ˊ,东经114°7ˊ6″至114°47ˊ。东北接惠东、紫金,西邻东莞,西南连深圳,北与博罗依江相拥,南临大亚湾与香港隔海相望。南北最长直线距离107.3公里,东西最宽直线距离67.8公里,全县总面积2178平方公里。县人民政府驻淡水街道,在县境南部,北抵惠州38公里,南至深圳58公里,从海路通香港47海里,西至广州190公里。

惠阳县地处广东中部,东江中下游南岸。由于全县地处低纬且在北回归线以南,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能丰富,同时南临南海,季风明显,雨量充沛,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民族

据《归善县志》记载,元朝有45410人。明嘉靖元年(1522)有27920人,到嘉 靖四十一年(1562)40年才发展到28496万人。清康熙六年至四十年(1667—1701)才新增14331人。

民国时期,民国17年—民国23年(1928—1934),惠阳总人口大概659000人。后因抗日战争暴发,民国32年(1943),人口下降至557800人。民国37年(1948),全县人口略有回升,人口数达603255人。

建国后,社会安定,生活改善,人口迅速增加。50、60年代都出现人口出生高峰期。1965年人口出生率高达32.6‰。70年代初,惠阳开展了计划生育工作,提倡“晚、稀、少”,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50年代人口出生高峰期的影响,70年代后期仍然出现了生育高峰期。1990年,惠阳县总人口为500552人,比1982年的总人口增加了77926人,增长了18.44%。1994年末,全县总人口503810人,其中男251126人,女252684人。

2008年,全区户籍人口总数为35.72万人(不含澳头、霞涌两个办事处人口),其中:非农业人口16.23万人,占45.4%;农业人口19.49万人,占54.6%。总人口中,男性18.12万人,占50.7%;女性17.60万人,占49.3%。

惠阳区居住的民族主要是汉族,除汉族外还有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满、朝鲜、侗、瑶等18个少数民族。

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惠阳全区常住人口 为572330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47039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01938人,增长21.67%,年平均增长率为1.98%。全区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 166904户,家庭户人口为456502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4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81人减少1.07人。

镇(街道、开发区)人口(人)比重(%)
惠阳区572330100
淡水街道22670339.61
秋长街道8122414.19
三和街道(惠阳经济开发区)219733.84
沙田镇292765.12
新圩镇8328314.55
镇隆镇469828.21
永湖镇255754.47
良井镇250434.38
平潭镇322715.64
注:参考资料

政治

中共惠阳区委员会

书 记:胡斯平

副书记: 刘光滨 陈东照

常 委:胡斯平、刘光滨、陈东照、杨自力、 谭星海、黄树文、 黄武华、冯德波、陈启虎、钟东海、徐巧玲

惠阳区人大常委会

主 任:郭三潮

副 主 任: 刘平辉、唐跃飞、蔡喜雨、杨冶城、徐哲、张少丽

惠阳区人民政府

刘光滨,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党组书记、区长,主持区政府全面工作。分管审计工作。

翟伟锋,惠阳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党组书记。

谭星海,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副书记、常务副区长,协助区长主持区政府日常工作,协管审计工作,分管政府机关、政务公开、发展改革、公共资源交易、安全生产、财政、税务、金融、保险、编制、统计、监察、人力资源、劳动保障、机关事务、行政服务、代建项目、国有资产、国企改革等工作。

黄树文,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成员,分管民政、老龄、武装、双拥、残联、农业、林业、水务、农机、海洋与渔业、渔协、畜牧、水果生产、气象、移民、三防、老区建设等工作。

徐巧玲,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成员,分管卫生计生、爱国卫生、环卫等工作。

闫健平,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兼任区公安分局局长,分管司法、消防、边防、打私、应急等工作,协调政法工作。

朱文转,副区长,分管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体育、档案、地方志、社保、粮食、科协、民族宗教、妇女儿童、信访等工作,联系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

叶茂庭,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分管教育、市场监管、交通运输、公路、城管执法、旅游等工作。

陈党生,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分管经济和信息化(信息产业)、中小企业(含乡镇企业、民营企业)、电力、科技、知识产权、通信、供销、质量监督、市场物业、烟草、盐务、商务、外事侨务、口岸、台务等工作。

曾惠军,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分管住房城乡规划建设、房产、公用事业、环保、供水、国土资源、土地储备、住房公积金管理、人民防空、核应急、法制等工作。

政协惠阳区委员会

主 席: 余汉平

副 主 席:黄雄、任振华、杨弢、刘伟琳、钟继东、曹伟力

惠阳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 记: 杨自力

副 书 记: 刘运忠、陈勇军

交通

惠阳位于水陆交通要冲,交通便利,历史上以水路航运为主,东江、西枝江、淡水河均可 通航。陆路交通靠古驿道贯通全县。清代县境有两条驿道通福建。民国9年(1920)11月开始修筑县境惠州至平山第一条公路,至民国21年(1932),全县建成公路4条,县辖公路总长77.9公里。

建国后,陆路交通发展较快。至1994年,全县有公路19条,总长达1100多公里,同时还发展了铁路、航空和海运,形成了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从80年代末起,由于陆路交通运输快捷便利,再加上河运的一些原因,水路运输开始步向萎缩,水运量亦逐年下降。

惠州港为国家一级口岸,对外籍船舶开放;惠澳提路贯穿境内直达惠州港,是京九铁路南端最便捷的出海口;深汕、惠深、广惠高速公路穿越境内,惠澳大道、惠淡公路将惠阳区与惠城区连成一片,全区公路通车里程646.6公里,公路密度为70.6公里/百平方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公路。

2013年12月26日开通的厦深铁路经过惠阳区建有惠州南站,站点将设在惠阳淡水新桥。新桥是未来惠阳的中心城区。

经济

综合

建国前,惠阳是一个较落后的农业县。惠阳县地处东江沿岸和西枝江下游,而水利设施又很差,全县没有一个水库,只有几条防御能力很低的堤围,水旱灾害频繁,很多地方十种九不收,是有名的历史性灾区。

惠阳县的农作物以水稻、花生、甘蔗、黄豆、番薯为主,还有木薯、黄麻、 蚕桑和著名的横沥土桥梅菜。

水稻是惠阳县的主要农作物。惠阳县的水稻产量较低,在广东省属中低产类型地区。1949年水稻播种面积749075亩,总产54861吨,亩产只有73公斤。

惠阳县历史上较有名的传统工业有纺织、陶瓷、冶铸、藤竹制品、采盐业、造船业等。

惠阳县的纺织业兴于唐,盛于宋。到明末清初,其产量与质量除广州、潮州外,已居其它府之上。

隋唐时期,惠阳县已有陶瓷制品生产,到了宋代,陶瓷生产已初具规模。清朝光绪二年(1876),在新圩约场开办了一家官营窑。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坚持实施“外向带动”战略,采取“筑‘巢’引商、以商引商”、“走出去、请进来”及举办各类招商活动等办法,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推动了外向型工业蓬勃发展,达到了“让外商发财,促惠阳发展”的目的,使全区工业保持快速增长的发展势头,园区经济初具规模,一批如联想、中建电讯、东亚电子等技术含量高的骨干企业得到了充分发展。

2017年全区生产总值(GDP)487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65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260.23亿元,增长11.7%;第三产业增加值211.12亿元,增长9.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7:52.7:43.6调整为3.2:53.4:43.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81268元,增长10.1%。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33亿元,比上年增长11.4%。税收总额98.28亿元,增长42.9%。其中,国税收入63.23亿元,增长47.6%;地税收入35.05亿元,增长35.1%。

农业

惠阳县农业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是综合性农业开发地区。1994年全县土地面积2178.2平方公里,其中平原(海拔高度30米以下)885.4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40.6%;低丘(海拔31—200米)231.4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10.7%;中高丘(海拔201—500米)1037.2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47.6%;山地(海拔500米以上)24.2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1.1%。全县实有耕地面积48.36万亩,其中水田34.65万亩亩,旱地13.70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96亩。农业户73082户,农业人口378475人。

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积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深入开展粮食创高产活动,大力推广良种良法,确保了粮食稳产、高产;采用股份制、集约化等方式,建办起优质谷、荔枝、蔬菜、西瓜、速生丰产林等“三高”农业生产基地113个,面积8.1万亩;组建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55个,其中农业龙头企业4家,促进了农、林、牧、副、渔各业向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农业商品率达75%。2002年农业总产值10.1亿元,其中“三高”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60%以上。

工业

惠阳县民国以前的1400多年里称归归善县。归善县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传统工业有:纺织、陶瓷、冶铸、藤竹制品、盐业、造船业等。

归善县纺织业兴于唐、盛于明。到明末清初,纺织业已非常发达,其产量与质量除广州、潮州外,已居其它府之上。当时西湖一带种桑养蚕缫丝纺织极盛一时。光绪二十七年(1901),邑人陈新善、叶联等在惠州创办实业纺织公司。随后,各类民营纺织公司和家庭纺织业逐渐发展起来。民国26年(1937),惠州的小型家庭手工织布发展到30户,较大的有裕民、华强两户。他们采用机动织布机或手工脚踏木织机,织的一般是土布。抗日战争爆发后,惠阳县纺织业一度陷入困境。

隋唐时期,归善县已有陶瓷制品生产。到了宋代,陶瓷生产已初具规模,但由于设备简陋,生产手段落后,一般是采用土窑之法生产一些碗、盘、匙等生活用品,且大部分是在本地自产自销,形成不了一定的生产规模。历史上,陶瓷生产相对集中在新圩、镇隆一带,因为该地贮藏有丰富的陶土资源。至清朝光绪二年(1876),归善县在新圩约场开办了一家官营窑。该场以后不断发展。

建国初期,惠阳县工业门类较少,大部分为手工作坊式的工厂,生产规模不大,劳动效率不高。全县工业行业主要有:采矿业、粮食加工业、船舶制造修理业、日用陶瓷制品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缝纫业、皮革及其制品业、日用玻璃制品业、建材工业的砖、瓦、石灰制造业、纺织业、小五金制品及修理业、雕刻工艺制品业、印刷业、烟草加工业、日用金属制品及铁器小农具制造业等13个传统工业行业。

商业

明万历三年(1575),归善县县署设址惠州白鹤峰下(今东坡亭一带),商业区从东坡亭一带逐步发展到水东街一带。到清代,惠州工商业有了较大发展,除盐业外,有苏杭布匹、日用百货、谷米行等大小商店七八百家。

民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逐步兴起,交通运输业有所发 展,商品流通量扩大,特别是30年代金融物价相对稳定,惠阳的商业也有较大的发展。

抗日战争时期的惠州先后4次遭到日军的侵占,商民惨遭屠杀,商店90%以上被烧,财物被洗劫一空。单惠州府、县2城被日军枪杀和活埋的同胞就有7000多人。日军撤走后,商人又三五人为一伙合资在废圩上搭起简易店埔进行商业活动。当时广州、汕头均已沦陷,惠州成为赣粤北地区与香港通商通道与转运地,生意特别兴旺。由于有利可图,惠州的商业又逐步繁荣起来。

抗战后期到解放战争年代,由于国民政府腐败、财政空虚,市场物价波动大,大商家屯积、操纵市场,小商号则有朝不保夕之虑。

建国前,惠阳县有惠州、平山、淡水、多祝、平海、稔山、横沥7个大圩镇。其中又以淡水、横沥的规模较大。

服务业

第三产业繁荣活跃。全区有各类市场52个,总面积20.4万平方米,形成了农村集贸市场、综合市场和专业批发市场相结合市场网络。其中投资1.8亿元、占地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的中山商贸广场是目前粤东南商贸设施之最;平潭蔬菜批发市场蔬菜日成交量1.25万吨。

有酒店、宾馆45家,其中三星级宾馆5家。各种市场要素不断完善和活跃,尤其是个体私营企业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获得了迅速发展,全区目前有民营企业1226家,注册资金14亿元,其中注册资金超千万元的27家,进入惠州市“私营企业100强”的13家;个体工商户9168家,注册资金9102万元,从业人员2.1万人,上缴税收8926万元,占全区税收的27.1%。2002年,全区消费品零售总额23.1亿元,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4元。

外资

2002年,全区合同利用外资2.1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使全区现有外资企业达697家,其中“三资”企业205家,“三来一补”492家;工业总产值141.17亿元,其中外向型企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园区经济初具规模,已建成工业园区12个,规划面积23.2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8.8平方公里,落户企业87家,累计投资2.1亿美元,2002年完成工业产值84.8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59%。一批如联想集团、中建电讯、东亚电子、中狮电子等技术含量高的骨干企业得到充分的发展,2002年联想、中建科技园分别实现工业产值42.4亿元和10.3亿元,比增36.2%和24.7%;新圩东亚集团总投资9000万美元,占地3万平方米,主要生产电子音箱,音箱产量占全球的23%,居世界第一位,2002年实现产值工业22亿元,发挥了促进惠阳区工业尤其是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

社会事业

1959年1月,惠阳县科学工作委员会成立,工作人 员9—10人。1960年易名惠阳县科学技术委员会。截至2007年,末全区共有区属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机构4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开发机构15个,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2家。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072人。其中,高级职称278人,中级职称4154人,初级职称5640人。全年专利申请数189件,专利授权数97件。

全区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100%,有线电视用户5.80万户。图书馆藏书量15.76万册。歌舞厅36家,网吧126家。

全区共有卫生机构4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8个。卫生机构床位1424张。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971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734人,注册护士728人。年末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100%。

2008年,该区共有公民办中小学校156所,其中小学131所,初中1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完全中学4所。全区中小学校学生数为118974人,其中高中生14708人,初中生40558人,小学生63708人。全区公办学校在职教职员工合计为5410人,其中普通中学教职员工2747人,小学和幼儿园教职员工2502人,教师进修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和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教职员工共计161人。全区民办学校教职员工合计为2770人,其中,民办普通中学教职员工491人,民办小学和幼儿园教职员工2279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毛入学率为102%,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8.96%,毛入学率为103.70%,毕业生升学率93.1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0.20%。2008年,该区教育经费支出总额为30183万元,占全区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23.45%,比2007年增加5195万元。

全区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14.4万门,已开通程控电话11.6万门,移动电话用户15万户,电话普及率达28.4%,国际互联网连接所有城镇,邮政营业基本实现电子化。全区拥有输变电站12座,其中500千伏输变电站1座,110千伏输变电站9座;有日供水40万吨供水系统。供电供水充盈,完全能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全区有派出所22个,民警1016人。建立和健全各项防范机制,创建了安全文明小区,全面推进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了社会的稳定。建立了投资服务中心,出台了一系列包括供水、供电、通信、税费、用地等优惠措施,实行了“一个窗口”收费和办理投资手续“一栋楼、一站式”办妥制度,不断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文化

语言

惠阳是客家人的聚居地,95%以上的人讲客家话(惠阳话),客家话是全区通用语言。

音乐

惠阳流行的音乐,主要由大鼓、大钹、木鱼等打击乐器和短笛、二弦、三弦、胡琴等管弦 乐器演奏。最具代表性的是“锣鼓柜”。“锣鼓柜”以笛声为主,分“子喉”、“平喉”,一唱一和;以木鱼为指挥。8人组成一乐队。曲目多是“广东音乐”,粤剧唱腔。凡婚丧喜庆、迎神赛会等大场面,群众都喜欢这种演奏。

清代,归善有音乐家李丹麟(自号浮琴客)、裘集裳(自号鹤峰箫客)。民国时期,惠阳有音乐家薛秀亭(自号西湖琴客)、音乐大师廖尚果、音乐教授廖辅叔。

建国后,惠阳最有名的音乐家是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授、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叶佩英和惠州市歌舞团副团长、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黄红英。

遗迹

湛怀德墓遗址

在沥林镇沥林村西面的鹅岭山上。“文化大革命”期间,村人毁墓取砖用于修水利,今仅留遗址。墓长6米,宽4米,碑高2.8米。湛怀德,明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湛若水之祖。生平事迹无考。

叶梦龙墓遗址

在良井镇楼阁乡牛草湖村北面的一座山腰上。墓分左右两室,各长4米,宽2米,高1.2米。墓前100米处有一石龟,长1.2米。相传数千年前,从石龟至墓室有两行石人石马相对排列。民国34年(1946),村人盗掘此墓。今仅存遗址。

霞涌宝塔遗址

在霞涌西南1000米处的海岛上。底平面直径5.5米,高40米,分5层。相传该塔可“镇邪”。塔建于明初,毁于1958年。今只留遗址。

潼文塔遗址

在潼湖镇中心的宝塔山上。建于清初,“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今仅存遗址。塔基直径5米,原塔高18米。相传塔附近为多雷区,人畜常遭雷击。建塔后,因塔可避雷,雷害减少。今军垦农场在塔基上建一亭,亭上竖避雷针,雷害甚少。

永平村窑址

在潼湖镇永平村东约2公里的石场路边,距东江约80米。因挖筑路基,暴露出5座圆拱形馒头窑。各窑相距1~2米,窑室高1.3~1.5米,宽1.1~1.2米。窑壁用黄色粗砂粘土筑成,厚5厘米。在地面和窑穴中残存不少陶罐残片。采集的器物只有四耳罐一种,胎呈深灰色,陶质坚硬,卷唇短颈、平肩、鼓腹,整体造型显得体肥身矮,腹上部贴附四耳,器身有明显的轮制凸棱弦纹,施淡褐色釉。从器物的造型及制法来看,该窑属唐代遗址。

蚬口角遗址

在潼湖镇广和墟潼湖卫生院前的一冲积台地上。遗址高于东江水面约3米,面积约3000平方米,东西长80~100米,南北宽约40米,属贝丘遗址类型,堆积厚约0.4米。采集的器物有打制石斧、石锛,磨制石斧、夹砂细绳纹陶片和夹砂陶器座。磨制石器主要在刃部磨光,个别为通体加磨,器身留有较明显的打琢痕迹。器物的特征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中期遗址接近,故该遗址年代距今约4000~6000年。该遗址的发现,为研究惠阳县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和史前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焚船角与杀人崖

民国27年(1938)10月,日寇占领三门岛,将过往三门岛的船只截住,拖到妈湾西面烧毁;把船上的人们赶到妈湾一崖上杀死。烧船之处,今名“焚船角”。杀人之处,今名“杀人崖”。

古墓

惠阳区存古墓1座。在马安镇新乐村。据考古专家鉴定,此墓建于晋代。墓占地宽广,构筑雄伟。

教育

清光绪廿七年(1901),惠州知府沈传仪在府署右侧创办惠州府学堂。光绪廿九年(1903)迁惠州丰湖书院,合改为惠州府中学堂,乃府属十县唯一普通中学。宣统三年(1911)春,开5个班,学生180余人。民国元年(1912),易名惠州中学。民国2年(1913)易名广东省立第三中学,学制四年。民国16年(1927)分设高中、初中。

知名人物

近代名人

邓承修(1841~1892)淡水人。官至鸿胪寺正卿等职。1889年寓居故乡时创崇雅书院(今惠阳崇雅中学前身,书院旧址仍在中学校内。)

廖仲恺(1887~1925)陈江镇鸭仔步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活动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国民党左派领袖。1903年结识孙中山。成为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积极追随者,协助孙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

曾生(1910~1995)惠阳(今深圳坪山)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领导人。原中国共产党香港海员工委组织部部长、书记。

叶挺(1896~1946)秋长镇周田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中国现代著名的军事家。1926年,在北伐战争中率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为先遣队讨伐军阀吴佩孚,在湖北汀泗桥和贺胜桥等战役中屡建战功,被誉为“北伐名将”。

叶亚来(1837~1885)又称叶德来,秋长镇周田村人。叶德来是他担任甲必丹(当地最高掌权人)时用的名字,也有人称他叶来。在由争夺锡矿利益引起的雪兰莪内战中,叶亚来三次光复吉隆坡。1873年至1880年间,叶亚来任吉隆坡地区行政首长,掌管吉隆坡政令,有“吉隆坡王”之称。

邓仲元(1886~1922)原籍嘉应(今梅州),7岁随父居惠阳淡水。原粤军参谋长兼第一师师长。任粤军参谋长时,多次缉获鸦片,其中一次缉获200多担。孙中山明令追赠陆军上将。《梅州市梅县区志》有传。

当代人物

陈小春,(本名陈小臻),客家人,1967年7月8日出生于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淡水镇沙田村,中国香港男歌手、演员。1985年加入TVB舞蹈艺员训练班,先后担任组合豹小子、风火海的成员。1994年凭借电影《晚九朝五》获得第1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奖。1996年起参演系列电影《古惑仔》,受到关注。1998年领衔主演金庸武侠剧《鹿鼎记》。

廖似光, (1911年——2004年7月2日),女,原名廖娇,凯丰同志的原配夫人。1911年生于广东惠阳县周田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参加了长征的老红军,政协广东省第四、五届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七大代表,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2004年7月2日因病在广州逝世。

梁斗兴,梁斗兴扎根基层,忠于职守,心系百姓,无私奉献。2012年7月19日,在广东省深入开展“三打两建”活动中,因长时间超负荷工作,突发疾病,不幸因公殉职,年仅49岁。梁斗兴多年工作在工商行政管理监管执法第一线,始终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全心全意为基层服务,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梁斗兴光荣殉职后,被中国文明网推荐为“中国好人榜”人选,先后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工商总局追授为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被中共广东省委追授为“优秀共产党员”,被惠州市委追授为“模范共产党员”。

胡功平,男,1963年9月生,文化程度小学,惠阳区惠深运输实业发展公司出租车司机。他是平凡的计程车司机,对工作认真负责,开的士14年来从未发生过交通事故;他又是不平凡的,当见到两车追尾,导致油箱漏油并且已经着火的事故时,没有冷眼旁观,而是冒着生命危险,及时将小货车驾驶室里受伤被困的一对夫妻救出车外。生死一刻,他选择了危险,拯救了生命。2012年9月18日凌晨4时许,“咣”的一声,正在惠阳区淡水白云路南湖酒店旁红绿灯等候通行的一辆小货车,被一辆大型货柜车追尾,导致油箱漏油并着火。危急时刻,一旁的的哥胡功平冒险将小货车驾驶室里受伤的一对夫妻救出。这对夫妻脱险后不到5秒钟,小货车就爆炸了。

任振华,男,江苏宜兴人,汉族,1962年8月出生,东南大学工民建专业毕业,博士研究生学历,1986年6月参加工作,无党派人士。现任惠阳区政协副主席、惠阳建筑设计院副院长。

姜玉文,男,汉族,1963年9月生,内蒙古呼伦贝尔人,写作者,1983年开始写作诗歌、散文和杂文等中短篇文章;主要在“呼伦贝尔日报”、“中国网”、“人民网”、“中国作家网”、“贵州政协报”、“散文网”和“红袖添香”等报刊和网站媒体发表自己的作品。该作者的作品情感真实,没有太多的粉饰,主要是展现家乡的风光原貌和现实社会生活中人生的独特体察、个人内心的情绪变化、偶然感悟的哲理等。其大部分散文和杂文都闪烁着哲理的火花,这种哲理多出自作者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非前人言论的重复,哲理的诠释过程也就是文章的重心,极富情致和个性。该作者现居惠阳,多次发表文章,宣传和赞扬惠州和惠阳,对提高惠阳及淡水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起到一定作用。

刘思华,男,大专文化,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淡水人,现任中国贸易报办报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惠阳区人大代表、惠阳区政协常委、惠州市政协常委。中国最具影响力百强创新企业行业副会长、中华爱国英才报效祖国活动组织委员会中华爱国国典编审委员会理事长、惠阳酒类行业协会会长、惠阳区文联荣誉主席。

黄树正,男,汉族,生于1961年2月,惠州市惠阳区人,1976年7月参加工作,198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学历研究生(广东省委党校经济学专业),现任惠州市政府副市长。

黄秉维(1913.02.01——2000.12.08),广东惠阳人。著名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当代地理学研究的主要组织者和带头人。193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地理系。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中科院地学部委员,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罗马尼亚科学院院士、美国地理学会会员、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名誉通讯会员、国际山地学会顾问。获得1996年国际地理联合会特别荣誉奖。

郑时龄,建筑学专家。1941年11月12日生于四川成都,原籍广东惠阳。1981年同济大学建筑系硕士研究生毕业,1993年获博士学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教授。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8年当选为法国建筑科学院院士,2002年当选为美国建筑师学会荣誉资深会员,2007年获意大利罗马大学名誉博士学位,同年获意大利仁惠之星骑士勋章。曾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同济大学副校长、上海市建筑学会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总策划师、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顾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等。现任同济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上海市规划委员会城市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

黄萃庭(1916——1992),惠阳县陈江镇人。民国27年(1938)毕业于燕京大学特生物学系,民国31年(1942)毕业于协和医学院,获协和医学院及纽约州立大学医学院双医学博士学位。曾任唐山开滦煤矿医院、北平中和医院主治医师。建国后,历任北京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外科副主任、副院长、院长、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教授,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科技委员会医学专业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外科杂志》总等职。是世界外科学会委员,法国外科学会荣誉会员。曾组织国际学术会议,并多次应邀出国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叶蔚林,广东省惠阳县人。1935年出生于广东省惠阳县(市)秋长乡。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文工团员、文化教员、宣传干事及团俱乐部主任。在部队工作期间,开始业余文学写作。文革前出版小说、散文集《海滨散记》、《边疆潜伏哨》等。1959年转业到湖南省民间歌舞团专事歌词创作,曾写作大量歌词,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挑担茶叶上北京》、《洞庭鱼米乡》等。

郑士良,原名振华,字安臣,号弼臣,广东归善县(今惠阳市淡水镇)人。清同治十三年(1874),郑在乡塾就读,后进崇雅书院。光绪七年(1881)往广州,就读于德国教会所设礼贤学校,入基督教。光绪九年,他加入三合会。光绪十二年,入广州博济医院附设华南医学堂读书,与同学孙中山志趣相投,结为好友。

特产

镇隆荔枝

惠阳镇隆镇生产的荔枝主要有糯米糍和桂味两个品种。全镇种植面积34000亩,平均年产量达5200吨,产值7500万元。年销售额占同类产品国内年销售额的46%和48%,是该镇农业收入的主要支柱。

小桂鱿鱼

小桂鱿鱼:小桂鱿鱼具有原汁原味,美味可口,回味无穷之特点。烹调手法多采用煮、煲、蒸、烩和炖等多种手法,调料考究。做小桂鱿鱼首先把鱼洗净腌制,再晒,然后放到锅里焖,焖好后再用刀切,而且要讲究刀法,切好以后加入各种秘方配制的佐料再煮,捞出来后用凉水冲净再冰镇,最后再下锅炒。

惠州梅菜

惠州梅菜:梅菜,主要 盛产于惠州,以客家人种植为主,故又称为“惠州梅菜”。惠州梅菜是惠阳的土特产,原产于惠阳土桥,故又称"土桥梅菜"。

建筑文物

⒈烽火台

在霞涌镇东南1.5公里的烟墩岭上,面临大亚湾。相传建于明嘉靖年间,台用花岗岩构筑,呈圆台形,高2米,底面直径4米,顶面直径3米,出烟口直径1米。

⒉清泉寺

在霞涌镇北一山沟间。今貌为砖木构筑,平面宽10.8米, 深18米。传说寺后曾有清泉绕寺而流,终年不绝,故名。相传该寺建于明末。原寺内有尼姑,建国后还俗。“文化大革命”期间该寺被毁。20世纪80年代,霞涌有善男信女若干,集资重建此寺。

⒊上排城堡

在永湖镇上排村西1里处。平面呈长方形,长61米,宽41米,高4.8米,墙厚1.3米。四角筑长方形角楼,均为风化石垒砌。城墙隔3.6米处上下均有一孔,上孔内呈方形,外呈长方形,下孔圆形,可作监视、射箭之用。东、南面各设一拱顶城门,青石条砌筑,高3.8米,宽2米,两侧设有栏杆。城外西、南、北距城30米处有一护城河环绕,河宽20米,深10米,城南有一吊桥,已失落。据最早在当地定居的黄姓族人相传,其祖先于清顺治年间来此开基时,已有该堡。

⒋文笔塔

在矮陂镇蔗布村。建于清代。相传自康熙之后,蔗布人中举者接二连三,文运大开,乡人为彰其迹,建塔纪念,故名。塔平面六角形,3层楼阁式青砖构筑,高14米。分3层,每层高4.13。塔基边长2.3米,墙厚1米。北面开一门,高1.9米,宽1米,门柱用麻石条建造。塔身用砖叠涩出檐,檐角上翘。2、3层每面上部各辟1个小窗。塔顶为六角攒尖,上施覆钵、琉璃宝珠组成塔刹。塔腔原构已毁。

⒌崇林世居

在镇隆镇大山下村。始建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属客家围堡式建筑,平面长方形,通面宽155米,通进深134米。正面分设3个 大门,中门石砌,高3米,宽2米,上有“崇林世居”石匾。左右两门距中门各47米。门前有一口池塘。围墙四隅建有角楼,楼平面方形,边长10米,高13米。中门后面有一牌坊,上刻“为善最乐”四字。堡内主祠为三进院落式布局,建筑为硬山顶。中门两边墙上嵌有两方石碑,大小一致,高0.78米,宽0.5米,一为惠州知府关于调解争水事端的宣谕;一为大山下村叶姓族人自订的乡规。

⒍文昌庙

在淡水镇猪行街。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平面为二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建筑为硬山顶,抬梁和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琉璃瓦剪边。前殿面额15米,进深6米。中有天井,宽6米,深5米,后殿高9米,面阔3间12米,进深3间12米。现存尚好。

⒎魁星阁

在新圩镇约场墟内。平面呈长方形,宽10米,长13米,高11米,共3层。中间层东墙嵌有三方石碑,碑文阐述建阁原由、时间、经过及筹款数额。清嘉庆十八年(1813)兴工,光绪十五年(1889)完工。

⒏盘古宫

在新圩镇约场毗邻东莞的白云嶂(海拔1060米,惠阳最高峰)上,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平面呈长方形,宽22米,深13米,高11米。分二进,进间有天井,第一进为长方形厅堂;第二进横排3厅,每厅都有神座。右厅神座为盘古王、玉皇、药王;左厅为盘古姑、冯莲祖、张新姐;中厅为盘古婆。该宫毁修多次,原貌已失。民国17年(1928)重修。“文革”期间罹毁。1980~1981年,一些善男信女筹资重建。

⒐祖庙

在淡水镇祖庙街。始建年代不详,清初重建。二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通面宽13米,通进深15米。主体建筑为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正殿屋脊装饰有双龙戏珠陶塑。相传祖庙是詹、李、戴三姓人家的墓地,后为避免纠纷建成此庙,有“祖庙在家第一雄”之称。

⒑碧潋楼

在秋长镇周田老围村,三进、三门、四角楼,沿中线展开对称型构筑。通面宽135米,通进深120米,每进相距15米。建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匾额为进士江逢辰题写。据叶德来族人称,该楼乃叶德来捐银所建。

11.刘氏宗祠

根据刘氏族谱可知黄沙洞村自明代初年就有刘姓祖先自中原而来开垦这片土地,因此这座刘氏宗祠有一定的建筑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黄沙洞“马鞍山刘氏宗祠”始建于清朝乾隆鼎盛时期,为江西省黎姓风水先生点穴,本族邦相等宗长主修,后于民国二年(1913年)再次修缮一新,宗祠至今约已经历200年风雨洗刷,全赖后裔的全力维护。

12.叶挺故居

叶挺故居是省文物保护单位,市爱国主义和党史教育基地。叶挺故居是叶挺的祖父 叶沛林所建,到上世纪90年代时,房子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故居里摆设了150多件珍贵的照片、实物、文物,大致概括了叶挺的一生。于1978年被列为惠阳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7月正式开馆。于2001年9月开始对叶挺故居进行修缮,并于2003年5月完工,自开放以来,成为惠阳区及周边市、县(区)的学校、机关、厂矿、部队、党组织等单位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党史和军事教育基地。

旅游

大亚湾大亚湾地处惠州市东南隅的澳头镇,集惠州海景之大成,风景变化多端、优美婉转。属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其海岸线纯净洁白而又不失大气磅礴,岛屿与山岭大都呈现出奇形怪状、无法一概而论的鲜明特征。游人每每被大亚湾的纯美吸引得不能自已,在体验原汁原味的渔家风情的同时,沿着52公里长的海岸线闲庭信步般地徜徉,心无旁骛地静观日出日落,便是悠哉至极的海滨享受。受地理位置影响,大亚湾水下地形平坦,常年风平浪静,是天然的避风良港。主要景点有:大亚湾游乐场、清泉寺、辣甲岛、岩前万年庵、螺岭、小桂湾、铁炉峰、老虎洲等。
叶挺故居(叶挺纪念馆)AAAA叶挺故居:是省文物保护单位,市爱国主义和党史教育基地。叶挺故居是其祖父叶沛林所建,有100多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得到人民政府的保护,于1978年被列为惠阳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7月1日经维修后正式开馆。1989年6月26日,省政府批准叶挺故居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亚湾红树林城市湿地公园AAAA大亚湾红树林城市湿地公园位于大亚湾中心区,淡澳河入海口处,为咸淡水交汇的河口湿地,景区东起白寿湾大桥,南以滨河南路为界,北至中兴南路,西至中兴二路桥,全长约3.9公里,总面积约176公顷。2017年1月,被评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公园现有全国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海漆群落,景观和研究价值高,作为延伸到城市中心的稀缺湿地生态资源,“城市之肺”的核心地位日益显著。自2010年开放以来,景区各项服务和设施配套日趋完善,深受市民游客喜爱。
巽潦湾巽寮湾(读:xùnliáowān)是粤东数百公里中海水最洁净的海湾之一。处在中国新改革开放的深汕特别合作区旁,除了一类的海水及沙滩沙质外,海滩上软细洁白的海沙含沙量高达99%。有“天赐白沙堤”美誉。踏足沙滩,你可以在沙滩上脱下鞋子尽情地嬉戏,感受脚板与细沙的摩擦依然是个舒适休闲的海滨度假地。踏足沙滩,享受一流的阳光和空气,领略蓝天、白云、沙滩、海浪的养生诗情画意,尽情欣赏琳琅满目的海底世界,度过难忘的蓝色之旅。
淡水祖庙“魁楼相映玉虚宫,落阳牛地半朝东。古井连通东海殿,昙华钟鼓闹婵宫。梅嶂开屏真妙极,铁湖书院永无穷。逆水蟹形扶会馆,回龙顾主协天宫。”这是史有铁笔御史之称的邓承修笔下的“淡水八景”。其中“回龙顾主协天宫”描写的正是如今的淡水祖庙。
客家围屋——碧滟楼(叶亚来故居)碧滟楼位于秋长镇周田村,是清代著名华侨领袖“吉隆坡之父”叶亚来的故居,与叶氏宗祠相距大约1公里。建于1889年,是叶亚来发达后回乡捐建,也是他成功的标志。碧滟楼是集传统客家建筑工艺建成,内部有形状各异的院落,结构布局得体实用,是一幢惠州地区典型的客家传统四0围屋,正门接开阔的禾坪。前方开一半月形水塘,水塘两端对称矗立多对旗杆夹(功名碑)。平面呈长方形,长60多米,宽近37米,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从远处看依山而立,非常壮观。昔日的豪华,还能够从高大气派的建筑上看得出来。

城市荣誉

拥有全国文明城市、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国科普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区、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和2018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等荣誉称号。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地理 行政区划 城市 珠三角经济圈 香港 深圳 东莞 大亚湾 惠州市 客家人 客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