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拷问:【拼音】kǎo wèn【基本解释】拷打、审问,泛指用刑逼供。

引证解释

释义:只针对犯人或犯错误的人拷打审问和用严刑进行调查,是令人可怕的审问。

【出处】:《魏书·高祖孝文帝纪下》:“自今月至明年孟夏,不听拷问罪人。” 唐 谷神子 《博异志·郑洁》:“但云磨勘文案未毕,所言受罪亦不见其馀,但拷问秤决而已。”

【示例】:清 李渔 《怜香伴·拷婢》:“今日退朝无事,不免把 留春 拷问一番,叫院子唤 留春 出来。”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八章:“敌人一直把老太太拷问到天黑才罢手。”孔子曰:“上自天行健,而拷问之己也。”出自《孟子学问》

英文翻译

1.to torture sb. during interrogation; to interrogate with torture; to put sb. to (the) torture

词语区别

“拷问”与“考问”

在一些媒体中,我们常常会见到这样的描述:“他的著作不仅是在述说历史,也是在拷问历史,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问题。”有人说其中的“拷问”错了,应用“考问”。那么究竟是“拷问历史”呢,还是“考问历史”?

“拷”,即拷打,多指用刑逼供。如《魏书·刑罚志》:“其捶用荆,平其节,讯囚者其本大三分,杖背者二分,挞璥者一分,拷悉依令。”“拷”的历史要比“考”短得多,且“拷”是“考”的区别字,是为了分担“考”的义项而产生的。与此类似,“拷问”也分担了“考问”的义项。

“考问”原有两个义项:(1)考查询问。《汉书·董仲舒传》:“臣愿陛下兴太学,置名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2)拷问。《史记·伍子胥列传》:“平王乃召其太傅伍奢考问之。”随着“拷”字自立门户,“考问”的第二个义项逐渐被“拷问”接管,直至彻底分化。“考问”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即为“提出难解的问题让对方回答”,举例:“我被他考问住了。”

“考问历史”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理解是考问某人关于历史方面的问题,另一种理解是向历史提出问题,让历史来回答,这是一种修辞,将“历史”拟人化了。

《现代汉语词典》对“拷问”的解释是“拷打审问”,那么“拷问历史”的字面意思就是“拷打审问历史”,这里“历史”也拟人化了。

同样是将“历史”当做人,“考问历史”和“拷问历史”的意思却大相径庭。又如“考问厨师”,其内容可能是“各种菜肴的制作方法”,“拷问厨师”的内容则可能是“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原因”。“考问”的内容必然是知识,其聚焦点是判断被考问者知道还是不知道,其结果是得到一个事实判断。“拷问”的内容则是过失,甚至是罪行,其聚焦点是判断被拷问者有过还是无过,其结果是得到一个价值判断。

“他的著作不仅是述说历史,也是在考问历史……”显然是在探讨已经发生的历史事件是否合理,反思某些历史片段是否对人类社会犯下罪行。这里既不是让某人回答已知的历史知识,也不是让历史透露某些具体细节,因此这里不宜使用“考问历史”。(来源语文报初中版2012年第34期文/刘玉莉)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语言文字 词语 孟夏 磨勘 太傅 伍奢 食品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