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未尝,汉语词汇。

拼音:wèi cháng

[have not]——加在否定词前面,构成双重否定;不是

词语信息

【词目】未尝

【拼音】wèi cháng

【注音】ㄨㄟˋ ㄔㄤˊ

【释义】

这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did not]∶不曾

终夜未尝合眼。

未尝不废书而叹也。——司马迁《孟子荀卿列传

未尝不叹息。——诸葛亮《出师表》

所未尝行。——《资治通鉴·唐纪》

未尝识书具。——宋· 王安石《伤仲永》

未尝有言。——明· 刘基《卖柑者言

详细解释

未曾,不曾。

①《论语·雍也》:“非公事,未尝至於偃之室也。”

②《史记·五帝本纪》:“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③宋·苏轼 《朝辞赴定州论事状》:“陛下为政九年,除执政台谏外,未尝与羣臣接。”

④宋·苏轼《超然台记》:“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⑤明·孔贞运《明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墓志铭》:“扬贞汰垢,倚公(袁可立)如左右手。戴星往来于各郡席,未尝一日煖于虎丘也。”

⑥《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孺人想着外甥女儿,虽然傍着兄嫂居住,未尝许聘人家。”

⑦明·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一回:“子为相国,出亡未尝越境,返国又不讨贼,谓此事非子主谋,谁其信之?”

⑧《老残游记》第七回:“我自从挂牌委署斯缺,未尝一夜安眠。”

⑨《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二年》:“今北军之来,三年於兹,行省统军马二三十万,未尝对垒。”

用于否定词前,构成双重否定,使语气委婉。犹没有。

①《国语·周语下》:“晋国有忧未尝不戚,有庆未尝不怡。”

②唐 元稹 《崔弘礼郑州刺史》:“勑:朕读《诗》至於《羔裘》、《缁衣》之章,未尝不三复沉吟。”

【示例】明·刘基 《季民湖山义塾记》:“今予幸藉先人馀业,以自免於冻馁,未尝不惴惴於吾身。”

用于否定词前,构成双重否定,使语气委婉。犹并非,未必。

①《汉书·贾山传》:“又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天下未尝亡士也。”

②明·李贽 《答周西岩》:“天下无一人不生知,无一物不生知,亦无一刻不生知者,但自不知耳,然又未尝不可使之知也。”

郭沫若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鲁迅诚然是一位现实主义的伟大作家,但未尝没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的成分。”

1.

未曾,不曾。

①《论语·雍也》:“非公事,未尝至於偃之室也。”

②《史记·五帝本纪》:“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③宋·苏轼 《朝辞赴定州论事状》:“陛下为政九年,除执政台谏外,未尝与羣臣接。”

④宋·苏轼《超然台记》:“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⑤明·孔贞运《明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墓志铭》:“扬贞汰垢,倚公(袁可立)如左右手。戴星往来于各郡席,未尝一日煖于虎丘也。”

⑥《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孺人想着外甥女儿,虽然傍着兄嫂居住,未尝许聘人家。”

⑦明·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一回:“子为相国,出亡未尝越境,返国又不讨贼,谓此事非子主谋,谁其信之?”

⑧《老残游记》第七回:“我自从挂牌委署斯缺,未尝一夜安眠。”

⑨《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二年》:“今北军之来,三年於兹,行省统军马二三十万,未尝对垒。”

2.

用于

①《国语·周语下》:“晋国有忧未尝不戚,有庆未尝不怡。”

②唐 元稹 《崔弘礼郑州刺史》:“勑:朕读《诗》至於《羔裘》、《缁衣》之章,未尝不三复沉吟。”

3.

【示例】明·刘基 《季民湖山义塾记》:“今予幸藉先人馀业,以自免於冻馁,未尝不惴惴於吾身。”

4.

用于否定词前,构成双重否定,使语气委婉。犹并非,未必。

①《汉书·贾山传》:“又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天下未尝亡士也。”

②明·李贽 《答周西岩》:“天下无一人不生知,无一物不生知,亦无一刻不生知者,但自不知耳,然又未尝不可使之知也。”

③郭沫若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鲁迅诚然是一位现实主义的伟大作家,但未尝没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的成分。”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语言文字 词语 孟子荀卿列传 卖柑者言 雍也 披山 宁居 台谏 超然台记 孔贞运 袁可立 二刻拍案惊奇 许聘 老残游记 资治通鉴 对垒 元稹 惴惴 未尝不可 郭沫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