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朱永新,男,汉族,1958年8月生,江苏大丰人,1988年加入民进,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学位。

现任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学术委员会顾问。

2020年5月,朱永新获得2020年IBBY-iRead爱阅人物奖。

人物履历

1976年至1978年江苏省大丰县南阳供销社棉检员。

1978年至1980年在江苏师范学院政教系学习。

1980年至1982年在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师资班学习。

1982年至1987年任苏州大学教育心理教研室助教、副教授。

1987年至1991年任苏州大学教育科学研究室主任,其间1990年10月至1991年10月为日本上智大学研究员。

1991年至1993年任苏州大学教育科学部主任、教务处长、教授。

1993年至1997年12月任苏州大学教务处长、教授,民进苏州市委副主委,其间1994年9月至1996年11月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工程专业学习,获博士学位,1990年5月至1995年7月任全国青联委员。

1997年12月至2002年12月任苏州市副市长,其间,1998年至2000年入复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做博士后研究。

2002年12月至2007年12月任民进中央常委、江苏省副主委、苏州市主委,苏州市副市长,其间2003年3月至2008年3月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2006年4月起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2007年12月起任民进中央副主席、江苏省副主委、苏州市主委,苏州市副市长。

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任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其间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兼任民进中央秘书长。

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任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

2018年3月,任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学术委员会顾问。

担任职务

第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兼职),中国民主促进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常委。

人物荣誉

多次被评为“中国十大教育英才”、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风云人物”、“中华十大财智人物”、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候选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等。

2020年5月,朱永新获得2020年IBBY-iRead爱阅人物奖。

主要作品

“朱永新教育作品”包括:卷一《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史》、卷二《中国近现代 思想史》、卷三《中国当代教育思想史》、卷四《中国本土心理学研究》、卷五《我的教育理想》、卷六《我的阅读观》、卷七《中国新教育》、卷八《新教育讲演录》、卷九《新教育对话录》、卷十《走在新教育路上》、卷十一《写在新教育边上》、卷十二《中国教育观察》、卷十三《外国教育观察观》、卷十四《教育心理学论稿》、卷十五《中国教育评论》、卷十六《中国教育建议》。

卷一《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史》

中国古代文化光辉灿烂,这与教育所起到的文化传承作用是分不开的。中华民族作为世界上十分重视教育的一个民族,其教育思想历史悠久、内涵丰厚。本书梳理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起源和发展轨迹,阐述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主要特质、理论基础,然后分专题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德育观、教学论、教师说、读书法、科举制度、书院和蒙学等,从多个侧面展现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沿革和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从而客观地呈现出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史的全貌。

卷二《中国近现代思想史》

系统论述了近现代中国教育科学的成就与贡献。全书分上下两篇,共十章。上篇以时间为经,详尽地向读者展示了自鸦片战争至解放战争时期我国教育思想发展的脉络。作者在书中广征博引、条分缕析,叙述简洁而清晰;下篇以主题为纬,首先总结了中西教育思想的会通与融合,继而分别论述了中国现代的个性教育、职业教育、平民教育、乡村教育、生活教育及“活教育”思想。作者以较为独特的形式解读了近现代中国教育思想的发展,有利于读者比较、分析与归纳、记忆。

卷三《中国当代教育思想史》

梳理了从1949年到2010年这60年中国当代教育发展的历程和教育思想的嬗变。作者首先分阶段介绍了中国当代教育思想的初创时期、探索时期、混乱时期、重建时期和发展时期的情况,然后分别介绍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三代领导人的教育理想,阐述了中国当代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教学思想,以及中国当代教育改革理论的探索,尤其是着重探讨了中国当代的教育心理思想和德育思想,并对中国当代教育发展战略作了历史反思和运行研究。本书还对当前最新的教育政策和科研成果作了及时的介绍,特别是对胡锦涛、温家宝两位领导人关于教育思想与实践的论述,具有贴近时代、贴近现实的特殊意义。

卷四《中国本土心理学研究》

朱永新教授是国内最早研究中国心理学思想史的专家之一,他通过本书观照中国本土心理学的历史研究,分别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人才心理思想、犯罪心理思想、军事心理思想、医学心理思想、管理心理思想、中国古代关于梦的学说,以及中国古代和近代的教育心理思想。同时,作者又以学派分类,分阶段分别研究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王廷相、陈确、王夫之、颜元以及玄学家的心理思想。

作者还特别阐述了中国心理学史研究最初十年的进展与反思,使得本书成为研究中国本土心理学的重要论著。

卷五《我的教育理想》

理想的教育该是什么样的?朱永新教授从十个方面阐述了他理想中的教育,并从这十个方面,分别探讨了如何才能实现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以及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作者通过这十个教育理想,描摹出一幅理想的教育蓝图,对在21世纪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作者也探讨了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十大趋势、中国课程改革的趋势及特征、中国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展望等一系列具有前瞻性意义的问题。 这是一部充满激情与理想的教育著作,印刷多达20余版次,畅销高达30多万册,被全国广大教师称为“最具震撼力的教育名著”。

卷六《我的阅读观》

作者是近年来推广阅读的“第一人”。他提出了“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会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改变,从阅读开始”等观点,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作者多年来笔耕不辍,写书读书,不但出版教育文集、坚持写教育随笔,与读者分享教育理念,同时为其他学者和一线老师出版的著作撰写了大量序言。本书选择作者关于阅读的观点与部分精彩的序言,汇编成册,让读者走进他的阅读世界。

卷七《中国新教育》

作为中国“新教育实验”的发起人,朱永新教授系统阐述了“新教育”的思想与实践。在书中,作者阐述了什么是新教育、新教育的精神和特征是什么、新教育的理想课堂是什么样的、如何开展新教育实验、新教育的管理法则、教师发展、儿童课程和家教主张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新教育实验”是作者创建面向21世纪的理想教育的一次实践,本书既系统地从理论上构建了新教育理念,又从实践上介绍了新教育实验所取得的成果。这本书既是新教育实验的入门书籍,也是一本重要的指导手册。

卷八《新教育讲演录》

作者是在教育界享有盛名的“激情演讲家”。本书收录了他围绕“新教育”主题的一系列演讲。作者探讨了新教育实验的理论与实践、成功六字诀、中国教育缺什么、书写教师的生命传奇、共读共写共同生活、中国教育改革,以及关注民办教育、农村教育等脍炙人口的教育讲演。在讲演中,作者对于如何继承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开启面向21世纪的更科学、更符合中国国情的新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透过讲演,还可以了解作者通过发起并推行“新教育实验”,探索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之路的行动轨迹。

卷九《新教育对话录》

是朱永新与一线教师和媒体记者关于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新教育实验”的答问对话集。作者通过100多个具体且实际的一线教师提问,阐述了“新教育”的核心理念、推行新教育实验的目的和措施,并对众多一线教师面临的具体教育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解决途径,指导教师如何成为一名理想的教师。由于作者兼具政府官员与教育研究者的双重身份,因而既能高屋建瓴地从政策体制角度审视中国教育机制问题,又能深入到一线教师队伍中,深入体验教育中遇到的方方面面具体而微的细节,从而对中国教育的既有宏观的观照,又有微观的体察。

卷十《走在新教育路上》

记录了一群怀抱教育理想,对教育真诚热爱,并以实际行动勤奋实践、锐意创新的新教育人的心路与足迹,因为他们的激情、因为他们的付出、因为他们的坚守,新教育这粒小小的种子才能不负岁月的期许,开出一朵朵绚丽之花。正如作者朱永新所说,“它不仅在稿纸上用文字写就,而且在大地上用脚印踩出”。一个个感人的事迹,一项项闪光的成就,汇成了新教育实验奔流向前的长河。相信读者看完这本书后,会对这些教育先行者有更深入的了解,对他们所努力的事业更多一份敬意和支持。

卷十一《写在新教育边上》

“新教育”是作者中年人生舞台上的大戏,是作为教育学家的人生寄托。在这部关于中国教育和新教育的随笔中,作者用悲悯的意识、激扬的文字、一以贯之的理想、篇篇精彩的笔墨,探讨中国教育的发展,关注中国教育的未来,书写着生于斯、长于斯、忧患于斯的赤子情怀。本书深刻呈现了作者高远、丰富而独到的教育理想。

卷十二《中国教育观察》

中国的教育改革走到了今天,是耶?非耶?难以一言以蔽之。

这些年,作者通过调研、会议、讲演、支教等各种形式,走遍了祖国大江南北20多个省市的百余所学校,从北京四中、人大附中、台北薇阁、苏州十中这样的名校,到延安老区、贵州山区的农村学校。这样的行走,让他知道,中国如此之大,任何教育政策的制订都必须因地制宜,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应该是政府教育政策制订的主要出发点。这样的行走,也让他发现,尽管我们的教育有许多困难,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一线干部、校长、老师身上蕴藏着无限的创造力量。作者叹曰:教育原来可以如此美丽!

卷十三《外国教育观察观》

中国教育改革走入“深水区”,对外国教育成功方面的吸收与借鉴,成为迫在眉睫的改革关键。

作者在深悉中国教育之弊的基础上,利用出国访问或专题考察的机会,深入探析发达国家的教育理念、教育政策、教育实践和教学行为,总体观察发达国家的教育特征,研究和分析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哲学,比较研究对中国教育颇有助益的教育策略,是为中国教育改革提供他者视阈,匡正中国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方向。

卷十四《教育心理学论稿》

是关于教育心理学的一部重要论著,作者从三个方面构建自己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其一是学校心理咨询,作者着重阐述了什么是学校心理咨询,学校心理咨询的准备、实施、内容、原则,以及心理测量、心理治疗在学校心理咨询中的作用。这部分内容对于中国学校建设心理咨询机制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其二是对学生心理的研究和探讨,指导学生如何形成健康的认知、如何培养积极的情感、如何锻炼坚强的意志、如何建立和谐的关系、如何进行高效的学习。作者通过对46个学生十分关心且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有效疏导学生的心理。其三为学习心理研究,作者论述了当代学习理论、学习动机、学习与兴趣、意志与学习、合作学习与团体心理学,以及张载、王夫之、毛泽东等人的学习心理思想与实践。

卷十五《中国教育评论》

60年来,尤其是近30年来,中国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解决了“穷国办大教育”的难题,但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失误、无法拆解的难题和亟须攻坚的问题。

用理论、数据和案例的集合,评说成就,剖析问题,痛陈失弊。在作者的问题菜单中,日渐变低的教师地位和薪资待遇、各大中小学学生厌学情绪高涨、职称改革的弊端、实施不完全的义务教育以及无时无刻不压迫着学生的考试等,都是我们不容忽视且社会反响强烈的问题。在本书中,作者用深沉中肯的文字,不求理论体系,但求点评准确,给读者导出教育思考的要点和方向。

卷十六《中国教育建议》

对于中国教育的意见汗牛充栋,评说纷纭。

作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起草者之一和温家宝总理请进中南海座谈的专家之一,作者试图以一个官员和学者的双重视角,对于包括教育公平、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学生负担、民办教育、教师教育、高考改革、教育评估、义务教育质量、东西教育差距、特殊教育、教育去行政化等重大问题,提供简明但可供操作实施的建议。这本关于中国教育未来发展的50万言书,忧国忧民之心和关注教育之情,跃然纸上,令人掩卷深思。

本书附有15万字的《朱永新教育学术活动年表》,年表始于其1978年进入高等学府深造,暂讫于2010年12月底,主要记述朱永新教授重大学术活动,包括求学、聘任、获奖、讲学、考察、参加学术会议、发表论文或文章、出版论著或译著、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等。读者可从朱永新教授30多年来的从学为政历程中,窥见先生作为一个教育学家悲天悯人的情怀。

人物评价

名家评价

作为一名教育理论家,朱永新教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论述、抒情、问答并举,逻辑严密的理性语言、老百姓习惯于说和听的大白话、思维跳跃富于激情的诗句兼有, 依思之所至、情之所在、文之所需而施之。有的文章读时需正襟危坐,有的则不禁击节而赏,有的还需反复品味。可贵的是,这些并非他刻意为之,而是本性如此,自然流露。这本性,就是他对教育事业的爱……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语言文字学家 许嘉璐

朱永新的文章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有理论有实际,平易近人,用广大教师能够听得懂的语言说出具有教育科学规律性的理论,案例中含有教育的哲学。广大教师容易理解,容易接受。所以他的书拥有众多的读者。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著名教育学家 顾明远

朱永新提出的新教育实验,推动了中国的教育行动的研究,推动了一种中国的教育风格的研究,它如一条鲇鱼,必将搅动中国教育这一缸水!

——国家总督学顾问、中国教育会长副会长 陶西平

朱永新教授不仅对中国的教育发展有着深刻的反思,他还是一位思想活跃、笔耕不辍的学者与实践者。多年来,朱教授完成和参与完成了多部学术著作,具有深厚的思想史研究基础。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 袁振国

朱永新先生作为身处高位的官员对教育仍怀有如此激情,甚至是痴情,且如此深沉而质朴,实为难能可贵,不能不令人感动。从某种意义上讲,朱永新先生的人格魅力衍生了“新教育”的魅力。

——著名教育家、情境教育创始人 李吉林

媒体评价

2007年,因为新教育实验,朱永新被评为“中国改革十大新闻人物”,颁奖词中这样写道:“教育改革,放飞梦想。强调教育者的反思,诉诸被教育主体的心灵追求,为打破教育异化和矫正扭曲的教育改革做出了有力探索,被称为发于民间的新希望工程。”

提案

朱永新提案建议,倡导和推进“高铁阅读”。

在朱永新看来,倡导和推进“高铁阅读”有利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具有深厚的现实基础;有利于促进文化消费升级。高铁作为流动的公共场所,连接着一个又一个城市,维系着四面八方的旅客,是难得的阅读推广阵地。在“高铁阅读”强大的引领示范作用下,相信“地铁阅读”“航空阅读”也会随之跟进。“这些公共阅读是传播阅读文化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增强人们的阅读意识,促使人们养成阅读的习惯。”朱永新认为,高铁车厢舒适、卫生、安全,提供了良好的阅读环境。同时,高铁上的读者群基数庞大,时间相对固定。“倡导和推进‘高铁阅读’作为一项积极主动的文化供给侧改革举措对于扩大居民文化消费具有重大意义。”

朱永新在提案中建议:一是突出宣传,提高认识,加强“高铁阅读”理念推广。将“高铁阅读”作为推进全民阅读的重要抓手,通过多种媒体进行宣传,广泛传播“高铁阅读”的价值和意义。必要时聘请或者评选“高铁阅读”形象代言人,让全国人民深刻理解“高铁阅读”的内涵和意义。

二是政府主导,开放合作,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推进“高铁阅读”带有公益和市场的双重属性,铁路公司作为国有企业,应该主动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同时发挥市场作用,引导已有的阅读基金支持“高铁阅读”,引入文化机构、文化企业、互联网公司等社会力量进行商业运作,探索和创新推进“高铁阅读”的PPP模式。可以扩充“智慧高铁”内涵,建设多种形式的“高铁图书馆”,扩展12306网站微信功能,建立高铁数字化阅读平台,仿效目前已经施行的“订餐”服务开通“订书”服务。

三是拓展外延,统筹兼顾,整体推进“高铁阅读”工作。建议成立“高铁阅读指导委员会”,统筹协调各方面资源;设立“高铁阅读”读书节或读书年,开展“高铁图书漂流”和“高铁阅读”分享、研讨、评比等活动;深入开展高铁阅读文化研究,启动“高铁阅读”调查,获得数据支持,有针对性地推进“高铁阅读”。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从乘客密集、覆盖区域广的京沪高铁等重点线路入手,逐步向一般线路推广。

人物活动

2018年1月,参与并主讲第二十二次长安街读书会:新时代 新教育 新使命。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人物 政治人物 上海师范大学 上智大学 苏州大学 长安街读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