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祖籍,拼音是zǔ jí,亦称“原籍”;通常是指以父系祖先、祖辈的家族长久的居住过的地区为祖籍。出自《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其时乃万历二十一年, 守宗在卫,要卫人到祖籍讨这一项钱粮。”

祖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祖先缅怀所产生的观念,所以在祖籍的追溯和认定上,以本姓祖先,不必参考母亲或外祖父的祖籍。

词语释义

词目:祖籍

拼音:zǔ jí

基本解释

1. 祖先、祖辈的家族长久的居住地。如:本人祖籍湖南。

2. 亦称“原籍”。

详细解释

1. 祖先的原籍。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其时乃万历二十一年, 守宗在卫,要卫人到祖籍讨这一项钱粮。”

西湖佳话·葛岭仙迹》:“ 鲍玄听了,道:‘这等说是葛兄了。但不知仙乡何处?’ 葛洪道:‘祖籍金陵句容。’”

清史稿·食货志一》:“凡民之著籍,其别有四:曰民籍;曰军籍,亦称卫籍;曰商籍;曰灶籍。其经理之也,必察其祖籍。”

於梨华《又见棕榈,又见棕榈》第十章:“他的性格也很豪侠,不光是因为他祖籍 山东,也因为他受了自己名字的影响。”

2. 指同祖先的人。

《鹖冠子·泰录》:“上贤为天子,次贤为三公,高为诸侯,易姓为王,不以祖籍为君者,欲同一善之安也。”

3. 李二和话剧三部曲《远行》《祖籍》《灵光》之一。作品载于2007年《大舞台》艺术,曾获田汉戏剧剧本奖等。由于其独特的写作方式和作品所承载的丰富的哲理性和思想性,一度引发戏剧界人士反响,并由此而衍生出文化艺术创意名牌“远行部落”,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

基本概念

祖籍是指一个家族族群认定的某一时期的某一位祖先(传统上指父系祖先)的出生地。一些已经离开了祖先的出生地或已经离开了家乡的人,他们的后代,仍然追溯祖先的出生地或祖先的家乡(即祖籍)来作为自己籍贯。有些地区习惯以祖父的籍贯为祖籍,而有些地区例如台湾省人民则大多数是以十多代以前祖先在大陆的居住地为祖籍,海外的华人则是以父系祖先在中国的籍贯地为祖籍。

祖籍是汉民族的传统文化概念,可以指祖父的籍贯地,也可以指更加久远的祖先籍贯,即一个家族父系祖先曾经长期世代居住的地方。特别应该注意的是户籍地并不一定是这个人的祖籍地或籍贯地,尤其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和某些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建设的新地方,大量的人的祖籍地不是户籍地,这些人一般都是改革开放后和在中国的计划经济时代按照当时国家的分配从外地迁移到此地的。

按几千年来的中国的传统的说法,籍贯是祖籍地的一种表述,这是户籍与祖籍贯不同的地方。某人户籍地和其祖籍地相同的情况:如果某人的父亲现在的居住地和其父系的祖先的长久居住地是相同,那么某人的户籍地和其父亲的祖籍地——其祖先的居住地相同,如果此时某人和其祖父母是住在某人的家族的祖籍地,那么此时某人的户籍地也和其祖籍地是相同的。只有某人现住地和某人的祖先的长久居住地或祖先出生地相同,你的身份证上的户籍才能是你的祖籍地。大至省,小至县市或街道、乡、镇等聚落均可成为籍贯。

祖籍的使用频率虽然不高,但作为祖籍地是籍贯地的所在地,而籍贯地在个人简历或介绍中是很重要的,但年轻人由于孝顺祖先的观念淡薄和祖籍意识不强,他们普遍错误认为籍贯就是户口所在地或出生地,按几千年来的中国的传统的说法,籍贯是祖籍的一种表述,籍贯指的是祖籍,祖籍是指祖辈的长久居住地,按省/自治区/直辖市+ 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填写。

祖籍地形成原因

中华民族千年来,都非常重视籍贯。中国华夏族(汉族)和周围的民族在数千年来的交往中,人员往来频繁,渊源久远。其原因主要有:政治因素(政治亡命、外交出使、政治联姻、抗倭援朝等),经济因素(外贸商事等),偶然因素(遇风漂海等),生存(战乱避难、犯法避祸、宗族传布、东渡谋生等)等等。

经历漫长的岁月,他们逐渐迁徙到新地方开创新社会或融入了当地社会,离开了原来居住的地方,因此他们就有了祖籍地,以区别现在他们的居住地,但也保留了许多历史的痕迹。由于中国面积广大,人口庞大,不同地方的人群还是有所不同的。由于方便不同地方的人交流认识,祖籍,能代表一群人的特征、习惯、文化精神等等,祖籍地使一个可以间接知道一个人大概的情况的。而祖籍所含有的这些信息,也是通过所属这个籍贯的人或一群人,在其他地方的所作所为,给其他地方的人留下的印象且不断更正和丰富的。

一般来说,其他地方的人,通过了解那个人的祖籍,就可以知道哪个人大概是怎样的人,也有少数人比较特别,和某地人有所不同,但多多少少都有所属祖籍的这个地方的人的某些特点。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语言文字 词语 祖辈 初刻拍案惊奇 西湖佳话 句容 清史稿 于梨华 中国的传统 户口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