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歌曲《在太行山上》创作于1938年7月,由冼星海作曲、桂涛声作词。该歌曲是为在山西境内浴血奋战、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抗日军民而创作。《在太行山上》这首歌曲将优美的抒情旋律与进行曲风格有机结合、融浪漫主义的瑰丽色彩与英雄主义气质于一体,被人们广为传唱。

简介

《在太行山上》作于1938年7月,由冼星海作曲、桂涛声作词,特为在山西境内浴血奋战、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抗日军民而创作。

在这首歌曲中,冼星海将充满朝气的抒情性旋律同坚定有力的进行曲旋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歌曲既充满战斗性、现实性,又具有革命浪漫主义的瑰丽色彩。描绘了太行山里的游击健儿的战斗生活和勇敢顽强、乐观开朗的性格。这首充满了抗日军民革命激情的旋律,使每一个中国人都肃然产生爱国主义的豪情壮志,荡漾着庄严肃穆和博大浪漫主义的民族之魂。

《在太行山上》这首将优美的抒情旋律与进行曲风格有机结合、融浪漫主义的瑰丽色彩与英雄主义气质于一体的歌曲也被人们广为传唱。该歌是根据桂涛声写在香烟包装纸上的歌词创作而成,之后迅速传遍了全国。冼星海在《创作札记》中写道:“现在太行山的游击队以它为队歌,老百姓、小孩子都会唱,到处听到‘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的句子!”宽广抒情的旋律、雄浑庄严的气势、铿镪有力的节奏,《在太行山上》至今都在提醒和激励听者:人活着总是要有一点热血和激情的。

特色

《在太行山上》的歌曲旋律兼有抒情性和进行曲风格,现实的战斗性与革命浪漫主义的有机结合。这首二部合唱曲为复二部曲式,第一部分由两个乐段构成。前段抒情宽广,虽是小调色彩,又不乏明朗朝气的情绪。第二声部回声式的短句,仿佛歌声在山谷中回荡,营造出此起彼伏,一呼百应的气氛。后段转入平行大调,豪迈的气势中又融入深情温柔的诉说,表过了军民间的鱼水之情。第二部分为进行曲风格,铿锵有力的旋律、鲜明而富于弹性的节奏,生动地刻画了游击队员出没高山密林、誓死消灭敌人的英雄形象。第二乐段高音区的切分节奏果敢有力,给人以紧迫感,随着调向上推进,逐渐形成商潮。歌曲最后结束在小调上,使作品前后呼应、完整统一。

歌词

作词:桂涛声

作曲:冼星海

红日照遍了东方(照遍了东方)

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纵情歌唱)

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

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太行山上)

气焰千万丈(千万丈)

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上战场)

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

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

敌人从那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那里灭亡

敌人从那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那里灭亡

创作背景

太行山位于晋冀豫三省边界,重峦叠嶂,地势险要,西有吕梁山,北有五台山,南临黄河,东接冀鲁平原,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七·七事变爆发后,毛泽东估计到华北抗战形势必将日趋恶化,他指出:“整个华北战争应以游击战争为唯一方向……”并指示在日寇深入山西时,以八路军的三个师,分别深入太行山、吕梁山、五台山诸山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作为开展华北游击战争,坚持长期抗战的战略基地。

1938年4月初,日军以3万余兵力分9路向晋东南地区进攻,企图消灭八路军主力,吃掉八路军总部,摧毁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在毛泽东同志游击战光辉思想的指导下,八路军129师避其锋芒,于1938年4月16日,在武乡县长乐村将钻进口袋阵的3000日军截为数段围而歼之,然后又乘胜追击,在高平县附近歼敌千余。此战役歼敌4000余人,收复十八座县城,粉碎了敌人9路围攻,为建立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太行山上》就是为在山西境内浴血奋战、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抗日军民而创作的一首合唱曲。在这首歌曲中,冼星海将充满朝气的抒情性旋律同坚定有力的进行曲旋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歌曲既充满战斗性、现实性,又具有革命浪漫主义的瑰丽色彩。描绘了太行山里的游击健儿的战斗生活和勇敢顽强、乐观开朗的性格。该曲写成后,在汉口进行首演时,观众大声喝彩,掌声不断,随即传遍了全中国。太行山的游击队都以它为队歌。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娱乐 娱乐作品 歌曲 在太行山上 冼星海 桂涛声 日本侵略者 冼星海 桂涛声 山西 大浪漫主义 太行山 复二部曲式 铜壁铁墙 乘胜追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