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不善,汉语词汇。

拼音:bù shàn

释义:不善一词有多种含义,一般指坏事、坏人、缺点等,有时也作不好、不长于、非同小可解。

词目

不善

拼音

bù shàn

引证解释

1、指坏事

《书·伊训》:“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史记·孝文本纪》:“吕产欲为不善,丞相陈平与太尉周勃谋夺吕产等军。”

宋 苏辙 《解》:“人之为不善也皆有愧耻不安之心。”

2、指恶人。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然明曰:‘政将焉往?’裨谌曰:‘善之代不善,天命也,其焉辟子产?’”

杨伯峻注:“以好人代替坏人。”《国语·晋语六》:“不善进不善,善亦蔑由进矣。”

3、指缺点。

《孟子·离娄下》:“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

三国 魏曹植《与杨德祖书》:“世人之著述,不能无病,仆常好人讥弹其文,有不善者,应时改定。”

4、不良;不好。

《庄子·至乐》:“将子有不善之行,愧遗父母妻子之丑而为此乎?”

《史记·高祖本纪》:“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迎面有二个人行将至,忽悄语曰:‘来矣。’某知其意不善,怖极计生。”

杨朔《三千里江山》第一段:“吴天宝人小,器量可大,看出姚大婶气色不善,也不介意,还是说呀笑的,到底把姚大婶引乐了。”

5、不长于

三国 魏嵇康《养生论》:“其自用甚者,饮食不节,以生百病,好色不倦,以至乏绝,风寒所灾,百毒所伤,中道夭於众难,世皆知笑悼,谓之不善持生也。”

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念其昌与公(袁可立)同举于兰阳陆宗伯先生之门,更有秦中武公(武之望)、闽中林公(林廷奎)皆以不善宦。”

6、犹言非同小可。

白朴《墙头马上》第一折:“若有人撞见,这顿打可不善也。”

7、没有做出政绩。

《史记·五帝本纪》:“帝挚立,不善,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

其它含义

不善(梵akus/ala,巴akusala,藏mi-dge-ba)

三性之一。与「恶」同义。指其性不安稳,能违损此世及他世的黑恶之法。如《大毗婆沙论》卷五十一云(大正27 263a)︰「若法非巧便所持,能招不爱果,性不安隐,故名不善。此总显苦集谛少分,即诸恶法。」同书卷九十四云(大正27 487c)︰「不善者,谓一切烦恼障善法,故说为不善。是违善义。」《成唯识论》卷五云(大正31 26b)︰「能为此世他世违损,故名不善。」

依《大毗婆沙论》卷五十一及《俱舍论》卷十三所载,不善有四种,即︰

1.自性不善︰谓无惭、无愧与贪、瞋、痴三不善根。有漏法中,此五法自体不善,犹如毒药。

2.相应不善︰谓与无惭愧及三不善根相应的心、心所法;此等因相应而不善。

3.等起不善︰谓身语二业及不相应行法,乃由自性不善及相应不善所引起。

4.胜义不善︰谓生死法。生死中之诸法虽有善有不善,然皆以苦为自性,极不安稳,犹如痼疾

由上引二书所载可知,说一切有部认为就总相而言,生死有为之诸法为不善;就别相而言,有漏法中无惭无愧及三不善根为不善之体,诸心心所与其相应而引起不善的身语业,招得不可爱果。

依《大毗婆沙论》卷五十一所载,分别论者以痴为自性不善,以识为相应不善,以身语业为等起不善,以生死为胜义不善。!6虎尊者以非理作意为自性不善,以与其相应者为相应不善,以由非理作意等起、非理作意之等流果为等起不善。

此外,《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四更广立十二不善,即︰自性、相属、随逐、发起、 [P872-a] 第一义、生得、方便、现前供养、损害、引摄、所治、障碍等。此中,除染污意相应及色无色界之烦恼外,其馀能发恶行的烦恼、随烦恼为自性不善。此烦恼、随烦恼之相应法为相属不善。其习气为随逐不善。其所起的身语业为发起不善。一切流转为第一义不善。由串习不善故感得如是异熟,由此自性即於不善任运乐住为生得不善。亲近不善之人故听不正法、不依理作意、行身语意之恶行为方便不善。宰杀牛羊等以祭祀天神,为现前供养不善。於一切处起身语意种种邪行,为损害不善。既实行诸恶行,於恶趣善趣引摄不爱果异熟为引摄不善。诸对治所对治法为所治不善。能障碍诸善品法为障碍不善。

〔参考资料〕 《品类足论》卷二;《杂阿毗昙心论》卷三;《入阿毗达磨论》卷上;《俱舍论》卷二、卷十五;《成实论》卷九〈过患品〉;《顺正理论》卷三十六。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其他 坏事 作善 愧耻 杨伯峻 讥弹 高祖本纪 壹败涂地 不介意 长于 白朴 撞见 五帝本纪 三性 便所 善法 善根 痼疾 总相 等流果 相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