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三晋有两种意思:一是指中国的战国时期的赵国、魏国、韩国三国的合称,作为地理名词指赵、魏、韩三国故地。二是指山西省。

赵氏 、 韩氏 、 魏氏原为晋国六卿, 公元前453年,三家联手在晋阳城打败晋国执政智氏,此后三家逐步瓜分晋国,前403年,周天子承认三家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因此,在《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等书中,将赵、魏、韩三国合称为三晋,其地约当今之山西省、河南省中部北部、 河北省南部中部。现在三晋统指山西。

涵义

得名由来

三晋最初是指战国时期的韩国、赵国、魏国三国的合成,韩、赵、魏三家原是春秋时期晋国六卿中的三个,他们在春秋晚期共同打败了晋国执政的智氏,然后逐步掌握晋国的大权,前403年,周威烈王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 史称“三家分晋”,因此史书称韩、赵、魏三国为三晋。

史书记载

《商君书·徕民》:“秦之所与邻者,三晋也。”

《战国策·赵策》:“三晋合而秦弱,三晋离而秦强。”

《史记·燕召公世家》:“ 孝公 十二年, 韩 、 赵 、 魏 灭 智伯 ,分其地。 三晋 强。”

寓意演变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三晋作为地名是指韩、赵、魏三国故地,后来演变为山西省的别称。

唐朝崔曙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诗:“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明朝于谦 《暑月将自太行巡汴》诗:“ 三晋冲寒到, 中州冒暑回。”

文字

春秋时代开始,各地诸侯相争,而原本周文化独尊的局面逐渐破坏,各地区文化开始有“本地化”的改变趋势。到了战国时代以后,这种情况更明显,在文字使用方面可以粗略依照地域分为五大系统:东方齐系、东北燕系、南方楚系、北方晋系和西方秦系文字,而三晋的文字属于北方晋系,各系统的文字大体上相近,只有小部份文字有所差异,因此彼此文书往来并没有太大问题。

文化

从现有的文献看,道家的传播大体可分为南北两大方面。北方方面又分为以三晋之地的文子一支和齐国的黄老学派一支,其共同特点是以“道”为根本重建人文世界,具有明显的“入世”倾向。南方一系则为庄子代表,发展《老子》去“欲”之说,进而将“长生久视”的取向扭转为精神的自由亦即“逍遥”,表现出明显的“出世”倾向。

北方系的三晋的一支有《文子》一书。过去普遍认为《文子》是伪书,是后人摘抄《淮南子》凑成的篇章。1981年在河北省定州市八角廊西汉墓葬中出土竹简中有《文子》,经整理于1995年公布①。竹简共227枚2700余字。竹简的出土,使古本《文子》的面目大体地浮出历史水面。与郭店本《老子》显示的老子之学的基本倾向一致,《文子》主要从《老子》的无为、尚虚、贵柔及主在人后的宗旨出发,推阐出一番道家的治世之道。

古本《文子》假托周平王与文子对话。学者认为,这不是无谓的设辞,文子是晋人,而且是史官出身,他的学术背景正以三晋的史学为背景③,这与我们对老子学术背景认识有一致处。而且,据魏启鹏先生考察,睡虎地出土的秦代竹简《为吏之道》中,即含有文子之学的内容,即是说文子之学在北方的影响直至秦国。

三晋介绍

韩国

韩国是战国时期由华夏族(汉族别称)在中原地区建立的一个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国君为姬姓韩氏。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于诸侯,韩国建立。开国君主是晋国大夫韩武子的后代,建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县)。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迁都新郑。前230年被秦国所灭,所在地设置颍川郡

约公元前11世纪武王灭商后的西周时期,周朝实行分封制,大封诸侯。周成王时,周公旦摄政,平息了商纣王子武庚和管叔、蔡叔的叛乱。周成王再次分封,封其弟于唐,号唐叔,国在燕国之西,即今山西河津县东北。因在晋水,后改成晋, 韩国的先人春秋时为晋国大夫,受封于韩原(今山西河津县东北)。春秋末年,韩贞子迁于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

韩国国君世系表

次序谥号姓名在位时间在位年数备注
1韩武子韩万曲沃桓叔的庶子,被封于韩
2韩赇伯
3韩定伯韩简
4韩舆
5韩献子韩厥
6韩宣子韩起?—前514年
7韩贞子韩须前514年—?
8韩简子韩不信
9韩庄子韩庚
10韩康子韩虎?—前425年前453年,与赵、魏灭智伯瑶,三分智地
11韩武子韩启章前424年—前409年16
12韩景侯韩虔前408年—前400年9前403年,被周威烈王册封为诸侯,称侯
13韩烈侯韩取前399年—前387年13又作韩武侯
14韩文侯韩猷前386年—前377年10
15韩哀侯韩屯蒙前376年—前374年3
16韩共侯韩若山前374年—前363年12又作韩懿侯、韩庄侯
17韩釐侯韩武前362年—前333年30又作韩昭侯、韩昭僖侯、韩昭釐侯
18韩威侯韩康前332年—前312年21前323年称王,又作韩宣王、韩宣惠王
19韩襄王韩仓前311年—前296年16又作韩襄哀王、韩悼襄王
20韩釐王韩咎前295年—前273年23
21韩桓惠王韩然前272年—前239年34又作韩惠王
22(韩废王)韩安前238年—前230年9前230年,秦灭韩

赵国

战国七雄之一的诸侯国,赢姓,赵氏。公元前403年,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于诸侯,赵国建立。 初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后迁都中牟(今河南鹤壁市,一说河南中牟),又迁至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后为秦国所灭。疆土主要有当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中部和陕西省东北隅。西有秦国,南有魏国,东有齐国,东北燕国,北方则是林胡、楼烦、东胡等游牧民族的地域。

赵国国君世系

立国前

次序谥号姓名在位时间年数备注
1赵成子赵衰?─前622年被晋文公封为大夫
2赵宣子赵盾前621年─前601年21
3赵庄子赵朔前600年—?赵朔并未受诛,《史记》记载有误
4赵文子赵武前581年—前541年41杨宽考证其立年,《史记》记载有误
5赵景子赵成前540年─前527年14又作赵景叔
6赵简子赵鞅前526年—前476年51又名志父,亦称赵孟
7赵襄子赵毋恤前475年—前425年51
8赵桓子赵嘉前424年1
9赵献子赵浣前423年—前409年15赵烈侯追谥其为赵献侯
10赵烈侯赵籍前408年—前400年9前403年被周威烈王册封为诸侯,称赵侯

立国后

次序谥号姓名在位时间年数备注
1赵烈侯赵籍前408年—前400年9前403年被周威烈王册封为诸侯,称赵侯
2赵武侯前399年—前387年13又作赵武公,并未真正称侯,亦未更元
3赵敬侯赵章前386年—前375年12
4赵成侯赵种前374年—前350年25
5赵肃侯赵语前349年—前326年24
6赵武灵王赵雍前325年—前298年28前323年称王,不久去王号,一生不再称王
7赵惠文王赵何前298年—前266年33即位当年改元
8赵孝成王赵丹前265年—前245年21
9赵悼襄王赵偃前244年—前236年9
10赵幽缪王赵迁前235年—前228年8前228年秦灭赵,兄公子嘉自立为代王
11代王嘉赵嘉前227年—前222年6前222年,王贲攻代,掳代王嘉
(秦治14年)
12武臣前209年8月—前208年1前209年,自立为赵王
13赵王歇赵歇前208年—前204年4前208年,张耳、陈余立其为赵王

魏国

魏国是周朝时期由华夏族(汉族别称)建立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姬姓魏氏,始祖是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公元前661年(晋献公十六年),魏国被晋献公攻灭,封给毕万(战国时魏国国君先祖)。《诗经·魏风》当中的“魏”指的就是春秋时代的魏国,而非战国时期的魏国。

前376年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于诸侯,魏国建立。也就是后来的战国七雄之一。前期都城安邑(今山西夏县),魏惠王由安邑迁都到现在河南开封的大梁后,魏国亦称梁国。

魏国后为秦国所灭。疆土约包括现时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河北的部分地区。当时它西邻秦国,东隔淮水颍水与齐国和宋国相邻,西南与韩国、南面有鸿沟与楚国接壤,北面则有赵国。

魏国国君世系表

次序谥号姓名在位时间在位年数备注
1魏武子魏犨被晋文公封为大夫
2魏悼子
3魏昭子魏绛又作魏庄子
4魏献子魏舒?—前509年
5魏简子魏取前508年—?
6魏襄子魏侈又作魏曼多、魏哆
7魏桓子魏驹?—前446年又作魏宣子;前453年与韩、赵灭智伯
8魏文侯魏斯前445年—前396年50前403年被周威烈王册封为诸侯,称魏侯
9魏武侯魏击前395年—前370年26
10魏惠王魏罃前369年—前319年51前334年,正式称王,并于当年更元年
11魏襄王魏嗣前318年—前296年23
12魏昭王魏遫前295年—前277年19
13魏安釐王魏圉前276年—前243年34
14魏景湣王魏增前242年—前228年15
15魏王假魏假前227年—前225年3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历史 王朝 晋国六卿 智氏 晋国 史记 资治通鉴 晋国六卿 智氏 智伯 阳翟 韩哀侯 新郑 颍川郡 分封制 周成王 商纣王 蔡叔 临汾市 曲沃桓叔 韩赇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