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德昌县,隶属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介于东经101°54'—102°29',北纬27°05'—27°36'之间,幅员面积2284平方千米。地处安宁河谷地带,横断山区康藏高原东缘,南与会理、米易县毗连,西至雅砻江和盐源县相望,北接西昌市,东以螺髻山山脊与普格县分界,东南隅与宁南县接壤,总面积2288平方千米。

德昌建制已有两千余年历史,是“北达京畿,南通蒙昭”的南丝绸之路必经地。蕴含着丰厚的“凤凰文化”、“九宫十八庙”佛道教文化、傈僳族文化、红军红色文化,以及厚重的历史民俗文化,全国重点文物战国至西汉大石墓群被誉为“中国金字塔”,有省级保护文物钟鼓楼、字库塔,24处国家、省、州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和2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7年,德昌县常住人口22.17万人。2018年,德昌县下辖16个镇、3个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75.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8.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7.3亿元,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25.2︰38.4︰36.4。

历史沿革

德昌古为邛都县地。汉兴置越雟郡,德昌为郡治邛都(今西昌)县地。朝代更替,隶属无定,元代至元年间始有德昌建置。后,或为路、为府,或为所、为镇,多依附西昌而易。民国三十二年(1943)成立德昌设治局,方从西昌分出独立。民国三十四年(1945)正式建县。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以邛地置越雟郡。今德昌为郡治邛都县地,属益州。

蜀汉,建兴三年(225)诸葛亮率军南征,分州划县。德昌仍属邛都县地,隶益州越雟郡。

晋, 仍置越雟郡,徙治会无县。太安二年(303)郡改属宁州。咸康八年(342)还属益州,德昌仍为邛都县地。

南北朝, 宋刘裕时仍置越雟郡,还治邛都。齐萧道成时鄙视少数民族,贬称为越雟獠郡,县无载。梁萧衍时“尝开置雟州,寻复陷没”。北周天和五年(570)置西宁州,领郡六。越雟郡领邛都、越雟二县,德昌隶邛都县地。后周时改西宁州为严州,郡县名称未变。

隋,开皇六年(586)复改严州为西宁州。十八年(598)改称雟州。大业初(605)复称越雟郡,德昌隶属县无更。

唐,武德 (618)复曰雟州。三年(620)置总管府,寻改为中都督府。贞观元年(627)以益州置剑南道,羁縻十六州。天宝元年(742)“越雟郡依旧都督府”。至德二年(757)郡没于吐蕃,贞元十三年(797)收复。咸通六年(865)郡地为蒙诏所据,立城曰建昌府,德昌属建昌府地。

五代,后汉天福二年(948),段思平建大理政权,改建昌府为建昌郡。

宋,太祖无力统治,将大渡河以南地区全部放弃。建昌地区“诸酋争强,分地为四,推段兴为长”。其裔浸强兼并诸酋,自主府主,“大理不能制”。

元,宪宗朝建昌归附,德昌一带为屈部、頳綖部所据。至元十二年(1275)设置建昌、德平、定昌、会川四路,今德昌境内屈部改为昌州,隶定昌路。十三年(1276)頳綖部改为德州,隶德平路。至元二十三年(1286)罢德平、定昌二路,置德昌路,领昌州、德州、普济州、威龙州。

明初,沿袭旧制。洪武十五年(1382)三月改德昌路为德昌府,隶建昌卫,属云南布政使司。十月,建昌卫府俱改属四川布政使司。洪武二十五年(1392)因月鲁贴木儿乱,致“诸州皆废”。次年废建昌府,建昌卫指挥使司升置为建昌卫军民指挥使司。二十七年(1394)置守御德昌千户所。永乐二年(1404)七月置昌州、普济州、威龙州长官司,隶建昌卫。

清初袭明制, 顺治十六年(1659)改军为民称建昌卫。雍正六年(1728)裁卫改置宁远府,德昌所仍存,隶宁远府。乾隆二十七年(1762)裁德昌所设巡检司,属西昌县。

民国时期,民国元年(1912)裁西昌县并入宁远府。二年(1913)去府复县,德昌为西昌县分县。三年(1914)置建昌道,领县二十八。十七年(1928)裁建昌道,各县直属四川省府,德昌仍属西昌县。

民国二十四年(1935),四川省府划宁远府属地区为第十八行政督察区,改行区制,德昌为西昌县第三区。二十六年(1937),第十八行政督察区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立政治指导区,其中龙窝子(龙阿)、麻陇、八角厂、小板厂四政治指导区及民国三十年(1941)增设的煌尤政治指导区后划归德昌县。二十八年(1939)一月建西康省,宁属八县划归西康省。同年七月,西康省府在西昌设立宁属屯垦委员会,代行省府职权掌理宁属行政。三十二年(1943)一月成立德昌设治局。三十四年(1945)一月德昌正式建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0年3月26日德昌解放,4月6日成立德昌县人民政府,德昌县属西康省西昌地区。

1955年10月,德昌县随西康省撤销并入四川省,属四川省西昌地区。

1959年8月撤德昌县,并入西昌县,设德昌区。 1962年10月20日,国务院批准恢复德昌县建制,四川省人民委员会通知自11月1日起正式恢复德昌县。

1978年10月随西昌地区并入凉山彝族自治州。

行政区划

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德昌县撤销老碾乡,设立老碾镇,以原老碾乡的行政区域为老碾镇的行政区域;撤销锦川乡,设立锦川镇,以原锦川乡的行政区域为锦川镇的行政区域;撤销铁炉乡,设立铁炉镇,以原铁炉乡的行政区域为铁炉镇的行政区域;撤销马安乡、大湾乡热河乡、大山乡,设立黑龙潭镇和热河镇,以原马安乡和大湾乡石流村、大湾村的行政区域为黑龙潭镇的行政区域,以原热河乡、大山乡和大湾乡马米村的行政区域为热河镇的行政区域,黑龙潭镇人民政府驻三岔湾村,热河镇人民政府驻棉花村。

德昌县管辖9个镇、9个乡、2个民族乡:德州镇、永郎镇、乐跃镇、麻栗镇、老碾镇、锦川镇、铁炉镇、黑龙潭镇、热河镇、阿月乡、前山乡、巴洞乡宽裕乡茨达乡王所乡六所乡小高乡、大陆槽乡、金沙傈僳族乡、南山傈僳族乡。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德昌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中部。介于东经101°54'—102°29',北纬27°05'—27°36'之间。南与会理、米易县毗连,西至雅砻江和盐源县相望,北接西昌市,东以螺髻山山脊与普格县分界,东南隅与宁南县接壤。

地貌

地形复杂多样,以中山地貌为主,地处安宁河谷地带,横断山区康藏高原东缘。

气候

德昌县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7.7摄氏度,年均降水1049毫米,无霜期300天以上,常年日照2147小时,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德昌县幅员面积2284平方公里,其中截止2011年,德昌县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11884.9公顷。

矿产资源

德昌县境内有矿点矿化点近200个,矿种47种,以赤铁、镜铁、含铜菱铁、钒钛磁铁、石灰石、高岭土、硅石为多,经地质部门勘查过的矿点21个,矿种12种,特别是稀土,已探明氧化物储量72万吨。

水电资源

截止2011年,德昌县拥有可供开发的水电资源约40万千瓦,已开发建成投产18万千瓦。

植物资源

德昌县林副产品种类繁多,有食用菌和染料、药用、芳香油、油料、园林花卉等类植物400余种。

药材资源

已查明动植物药材上百种。常年收购中草药材30多种,以龙胆草、僧母草、黄芩、川楝子、茯苓、余甘子、金龟莲、商陆为大宗。经济林木有油茶、油桐、漆树、核桃、花椒等。果品有梨、桃、柑桔、李等。

人口民族

据2017年公安人口统计,全县年末户籍人口215423人,城镇人口51049人,乡村人口164374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69022人,占总人口的32.0%;傈僳族人口为6975人,占总人口的3.2%。

2017年末常住人口22.1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24万人,城镇化率37.15%。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据人口出生统计,全年出生人口3338人,人口出生率16.07‰,自然增长率7.29‰。

经济

综述

201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712141万元,比上年增长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3527万元,比上年增长3.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1%,拉动GDP增长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272442万元,比上年下降2.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5.1%,拉动GDP下降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56172万元,比上年增长5.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12.0%,拉动GDP增长2.0个百分点。人均GDP达到31678元,比上年增长2.2%。经济结构略有调整,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25.2︰44.7︰30.1发展为25.8︰38.3︰35.9。

非公有制经济全年实现增加值464058万元,比上年增长2.1%;占GDP的比重为65.2%,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地方公共财政收入50158万元,同比增长1.3%;全年公共财政支出172134万元,比上年增长8.3%。

第一产业

2017年, 全县全年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现价)达到317507万元,比去年增加18600万元,增长6.2%。其中:农业产值199711万元,比去年增加18980万元,增长10.5%;林业产值7618万元,比去年增加182万元,增长2.4%;畜牧业产值95154万元,比去年下降2.6%;渔业产值8752万元,比去年增加393万元,增长4.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273万元,比去年增加1616万元,增长34.7%。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16616公顷,比上年增加158公顷;粮食总产95979吨,比上年增加1041吨,增产1.1%;其它主要农作物产量如下:油料产量1030吨,比上年增产1.7%。糖类产量2550吨,与上年持平。蔬菜瓜果产量240184吨,比上年增产8.0%。

加强森林管护、林地保护、森林草原防火等工作,巩固退耕还林和天保工程,森林覆盖率68.4%。

全年出栏肉猪25.99万头,增加0.5%;羊出栏7.84万只,增长2.6%;牛出栏1.39万头,增长7.2%;家禽出栏256.5万只,增长0.7%。全年肉类总产量24350吨,下降2.1%,其中猪肉产量17150吨,下降3.3%;羊肉产量1377吨,增长2.5%;牛肉产量1492吨,增长34.2%;家禽肉产量3848吨,下降9.6%;牛奶产量129吨,增速和上年持平。

全年水产品产量6192吨,增长1.5%,为农民收入的增加提供了稳定的财源。

全县年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0181公顷,比上年增加18公顷,增长0.1%;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8303吨;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3.7万千瓦,较上年增长5.3%;农村用电量为5320万千瓦小时,增长13.6%;全年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780吨,地膜覆盖面积11560公顷。

第二产业

2017年国际国内整体工业品市场价格回暖,我县加强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培育工作。2017年我县全社会全部工业总产值689940万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56386万元,比上年增长9.4%。

在规模以上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水力发电量97652万千瓦小时,同比增长7.7%;风力发电量44154万千瓦小时,同比下降0.3%;风机叶片生产161套,风机主机生产160台。

全县3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500993万元,同比增长30.8%;工业产品产销率97.3%,同比增加了15.9个百分点;实现工业增加值134665万元,同比增长2.6%(可比价);全年利税总额29419万元,同比增长12.9%,其中利润总额16630万元,同比增长44.6%。

2017年, 全县建筑业生产略有下滑。全社会建筑业生产完成增加值147649万元,比上年下降7.5%。

第三产业

2017年,全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92185万元,比上年增长11.3%。

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51792万元,比上年增长2.8%;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58952万元,比上年增长3.3%。

城镇市场零售额182621万元,农村市场零售额94504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0%、13.4%。

全年出口总额(包括转口贸易)2232万美元,同比增长8.0%。

2017年, 全县旅游总收入达147353万元,比上年增长32.1%,旅游人次达362.3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0.9%。

2017年,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88977万元,比上年增长8.5%;各项贷款余额346440万元,比上年增长9.5%。

全年保险机构保费收入16883万元,比上年增长9.5%;全年处理各种赔案支付金额2468万元,比上年增长6.5%。

2017年, 全县50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达到68个,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21335万元,比上年下降27.6%。

在投资构成中,第一产业投资9106万元,同比下降45.6%,第二产业投资264356万元,同比下降14.0%,第三产业投资247873万元,同比下降37.4%。基本建设投资完成305437万元,同比下降40.6%;更新改造投资完成186853万元,同比增长133.5%;其他投资完成29045万元,同比下降77.0%。

全县38个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完成投资52亿元。在省级招商引资平台活动签约项目6个、金额32亿元,“中国光彩事业凉山行”活动签约项目12个、金额191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8.1亿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7年末全县幼儿园35所,义务教育25所,高中阶段教育4所,基础教职工2447人。

德昌县巩固提升教育均衡发展国家认定成果,维护教育公平,实施教育惠民,推进十五年免费教育,义务教育“三免一补”,营养餐实现全覆盖;推进学校结构布局调整,实现城区学生占比59.9%、寄宿制学生占比54.7%;基本实现教育信息化,建成“三通两平台”和“未来教室”10个;教育基础条件逐步改善,实施“全面改薄”、农村教师周转房、“十年行动计划”“一乡一园”“学生直饮水”工程等项目;高中教育逐年突破,高考本科硬上线率24.5%;学前儿童毛入园率98.6%,小学、初中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100%;民办教育规模和效益不断提升,民族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协调发展;加强队伍建设,引进教师70人,教育后劲不断增强。

卫生事业

2017年,德昌县完成县级公立医院取消“以药补医”试点,实施药品采购“两票制”,医保基金实行年度总额付费,乡镇卫生院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四个100%”;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完善,县内就诊率达94.7%;全面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和妇幼保健,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常住人口签约率45.5%,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99.6%;全面落实免疫规划和艾滋病等重大疫病防治;积极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坚持计划生育“三个不变”,人口自然增长率、符合政策生育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医疗卫生机构24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1281床,执业(助理)医师数383人。

文化体育

2017年,德昌县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化、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和文化服务供给水平不断提升。完成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数字化改造和15个村广播“村村响”、1000户电视“户户通”项目;农村惠民电影放映1830场次;“农家书屋”补充更新各类图书13700册,举办大型文艺演出8场;加强文物、非物质文化保护和文化市场监管。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再获佳绩,男子篮球勇夺州五运会冠军,射箭运动成绩优异,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场所22个。

社会保障

2017年,德昌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92026人,城乡基本医疗保险203573人,工伤保险10570人,失业保险7718人,生育保险4463人。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和青年劳动者技能培训,城镇登记失业率3.77%。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困难残疾人保障,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深入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改造公办养老机构床位100张,建成村级日间照料中心2个,为4000名困难家庭失能老人、80岁以上高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关爱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加强残疾人保障工作,建成残疾人康复中心;积极推进殡仪馆和公墓建设。

人民生活

2017年,德昌县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呈稳步增长势头,生活条件继续改善。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3元,比上年增长9.5%。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04元,比上年增长8.3%。其中,工资性收入16935元,增长9.7%;经营净收入6474元,下降1.5%;财产净收入1967元,增长24.6%;转移净收入2828元,增长15.2%。人均消费性支出19646元,增长12.0%。其中,居住支出增长2.0%,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5.9%,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1.3%。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6.2%。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58元,比上年增加1331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工资性收入3987元,增长10.1%;经营净收入10266元,增长9.0%;财产净收入320元,增长17.0%;转移净收入1283元,增长6.0%。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769元,增长15.3%。其中,居住消费支出增长29.5%,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增长28.6%,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15.2%,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增长4.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5.8%。

劳动结构有所调整,职工收入稳定增长,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货币工资收入74463元,比上年增长5.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稳定增长,年末余额达456149万元,比上年增长8.5%;年人均储蓄存款余额达21331元,比上年增长9.0%。

环境保护

2017年,德昌县对32户规上工业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进行了监测,各企业现有专职环保人员152人,32户规上企业全年外排水量32.6万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用水量51.5万立方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8.09立方米/万元;环境保护投资占GDP的3.9%,环境保护明显得到改善。

2017年,万元GDP综合能耗为0.6215吨标煤,比上年下降7.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为0.9116吨标煤,同比下降7.2%。

邮电通讯

2017年,德昌县邮电通讯企业全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1亿元,增长8.5%,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06亿元,增长9.0%。年末国际互联网上网用户数1.6万户,增长6.7%;固定电话用户2.8万户,和去年相比基本持平,移动电话用户19.6万户,增长0.5%。全县电话普及率达到73.0%,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

历史文化

昌县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县,有汉、彝、傈僳、回、藏等多个少数民族,尤以傈僳族最具特色。德昌县傈僳族是四川省傈僳族聚居最多的县,有两个乡,总人口6000多人。傈僳族能歌善舞。过去以农耕和狩猎为主,如今男人不狩猎了,但又成了野生毒蜂的克星,他们寻找、追踪,捕捉各类野生毒蜂,并将其寄养于自己家园的房檐下、树干上、泥土中,待蜂蛹成熟,取蛹销售。傈僳族女人善编织火草麻布、手工羊毛腰带,手工缝制、刺绣的女性衣裙尤具特色。

傈僳族喜爱歌舞,无论婚、丧、庆典均要唱歌(对歌)跳舞。其婚礼极具神秘色彩,入洞房须由伴郎伴娘与新郎新娘同睡一床,共度良宵。

德昌傈僳族的民间舞蹈、服饰、阔食节、婚俗、葫芦笙制作、刺绣、火草织布技艺、口弦制作、民间传说等9个项目,于2011年前先后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风情

彝族婚礼:婚礼据男方及其父母和女方的生辰属相占卦择定吉日。婚礼前一天,男方和女方家均约客欢庆,远近族人、亲戚均至。男方家遣两名青壮年男子携礼、牵马来接新娘,女方家惯以泼水戏弄。族人放量饮酒至第二天送亲客上路。婚礼复杂,讲究颇多。婚礼程序有念祭婚经、抢婚肉、转毛彩片、端献煎稀饭、敬酒、梳头、送肉骨节、赛歌、回门等。传统婚宴只食砣砣肉和饭团,禁食盐,不喝汤。

彝族丧仪:除生下的未满月夭折婴儿和麻疯病人死后土葬外,均以火焚尸,骨灰置于瓮,入深山崖洞密埋,不令人知,以防冤家盗掘。火葬仪礼主要包括备葬、议葬、祭奠、指路、招魄、起灵、化形、聚食等仪节。

彝族年和火把节:彝族年每年农历十月至十一月内择吉日举行。过年三天,第一天“点烟火”,用猪肉祭祖,第二天赛马、荡秋、角力、蹲斗等活动,第三天“送祖”。火把节盛于过年,节期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前后几天,祭神、祭田,祈年丰收,送崇除邪是其民俗内容。这天,在外的人都得赶回家吃团圆饭。饭后,点燃火把照亮屋的每一个角落,再出门游行于寨边,田野山坡。节日期间,有斗牛、摔跤、赛马、选美、对歌、舞蹈等娱乐和体育活动。

傈僳族婚礼:傈僳族嫁历来简朴,男方不给聘礼,娘家不给陪奁,婚期多在腊月至次年二月,婚礼分别在男女双方家进行,须请两位年龄大于新郎的男子操办。婚礼在女方家有念祝福语、祭告家神和祖先,交换羊腿骨、对歌、跳领亲舞等程序。新娘用被盖庇护后进入夫家门,男方家人朝被上撒掷干羊粪丸,以示吉利,新娘进屋时不得与新郎及其家人闯面,避免婚后不和。婚宴后,新人拜堂,称请拜,拜后一对新人另起新名,取名完毕,参加婚礼者跳蹢脚舞,往往至次日早晨才各自返家。

宗教信仰

佛教:境内佛教始于隋唐,后随朝代更迭盛衰不定。解放后,僧尼大多解散,至1983年,县内有3个佛寺恢复开放,至2000年,县内开放的佛寺有普照寺、普应寺、三宝寺、临江寺、解结寺、观音寺、来佛寺,有僧尼27人,信佛人数众多。主要佛事有佛诞(四月初八)、盂兰盛会(七月十五日)、观音会(每年二、六、九月的十九日)。

伊斯兰教:县内伊期兰教始于元代,信奉者多为回民。全县仅有清真寺1座、位于回民聚居的永朗镇,寺内有阿訇一人。教徒每年清斋两次,大斋一月,小斋十月。主要节日有教历每年12月10日的“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

天主教:清光绪中叶由法国传教士传入,最兴盛时期在1933年前后,都徒多达1267人,最少时(1959年)仅三户7人坚持信教。以后有所发展,现德昌天主教爱国会仅以城区圣心堂为中心传教,有修女2人,教徒400余人。

道教:民国二十年(1931年)来贵州籍出家道人吴元培游方传道入德昌,至1951年发展教徒弟20余人。解放后,曾一度无道教活动,到1997年开放仓圣宫,道教恢复活动。现道教活动场所有仓圣宫和玉皇殿,教徒不足百人。

风景名胜

螺髻山

位于四川省凉山州中部,地跨普格、德昌、西昌两县一市,总面积2240平方公里,其中风景名胜区1086平方公里。主峰位于德昌县境内,海拔4359米。

王所大石墓群

位于王所乡政府所在地西南方约400米处,据考证为西汉~战国时期的邛都夷墓葬。因该墓葬是用大石围成墓室,上方用巨石排列盖顶,故名大石墓。该墓葬具有很高的文物研究价值。

魁星阁

位于县城上翔街,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38年),同治初年(1862年)太平军经过时毁于战火。光绪十三年(1887年重建),三十一年又遭火焚。宣统二年至民国元年再次重修。该建筑为条石、青砖城楼式基座,占地142.8平方米,座高7.9米,四周起卷拱,通其往来。座上起建阁楼3层,二、三层逐级上收,为六角攒尖式青筒瓦屋面木结构建筑。早年阁内曾装塑有魁星神像,供文人学子祭拜。

圣心堂

位于县城上翔街北端,仅教堂占地326平方米。是法国传教士光若翰在德昌(1895年)创建天主教,约在1905年后集资建成的。该教堂传承了西方教堂的风格和结构。

字库塔

栗字库塔(1852年)、仓圣宫字库塔(1836年)、小高字库塔(1862年)、六所字库塔(1829年)、鱼洞寺字库塔(1885年)、茨达字库塔(1870年)。这些塔形字库均为砖石砌成的仿楼阁六角攒尖式建筑,多为三重檐。

荣誉称号

2017年12月14日,德昌县获评第四届四川省文明城市

交通概况

德昌县交通

成昆铁路、京昆高速公路和108国道纵贯德昌县。成昆高速铁路客运双线德昌西站在建设中(截止2014年)。

2017年,全年全县公路客运周转量9262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9.5%;公路货运周转量82550万吨公里,增长6.3%。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地理 行政区划  德州 四川 大湾乡 热河乡 德州镇 巴洞乡 宽裕乡 茨达乡 王所乡 六所乡 小高乡 篮球 互联网 移动 能歌善舞 狩猎 腰带 刺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