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咬文嚼字》创刊发行于1995年1月,发行者为上海文化出版社,今为32开,约50页的文艺月刊,主要内容则为纠正媒体艺人、名家作品的错别字。因内容颇具特色,《咬文嚼字》已成为中国境内汉语文化品质“捍卫者”角色,并共发起了多次“社会查找错字活动”,并造成一定影响。例如,2007年,台湾艺人伊能静新专辑的“纶巾”念法与稍早神舟六号错写成“神州六号”的反应,与该刊物有密切关系。除此,该月刊亦于同期刊登汉字错误排行榜。

2018年3月,获“2017年百强社科期刊”荣誉。

基本信息

《咬文嚼字》是由郝铭鉴任主编的由《咬文嚼字》杂志社出版发行的期刊类杂志,创刊于1995年1月,自创刊号起一直是32开、48面,每月出版一期。“宣传语文规范,传播语文知识,引导语文生活,推动语文学习”是其办刊宗旨; 编辑、记者、校对、广告从业人员、文秘、节目主持人和教师、学生为其主要阅读对象。自1995年创办以来,为了保证刊物的质量,编辑部作出了一系列的规定,比如,每采用一篇稿子,至少要查阅三部工具书;每一期校样,至少要有十个校次;每一期成品,至少要有五人重新审读。针对性强,专门剖析报刊、图书、广告、影视中的各类语文差错;知识性强,尤其有些知识不是课堂里、词典里能等到的;其口号是“咬书咬报咬刊,咬天下该咬之错;嚼字嚼词嚼句,嚼世上耐嚼之文。”

荣誉记录

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开设栏目

卷首幽默、语林漫步、众矢之的、借题发挥、连珠炮、一针见血、校园丛谈、词语春秋、八面来风、热线电话、辨字析词、追踪荧屏、碰碰车、一字难忘、百家会诊、文章病院、向你挑战、语丝

开辟“疫情聚焦”专栏

冠状病毒的“冠”怎么读?防疫是“狙击战”还是“阻击战”?失职官员应“革职”还是“辞职”?

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上海《咬文嚼字》杂志开辟“疫情聚焦”专栏,为抗疫舆情新闻中的高频词提供专业解析。3月号即将面世的杂志,将“核酸检测”“方舱医院”“负压救护车”“负压病房”等专业词汇一一剖析。“前线观察”专栏刊发《从“火神山”“雷神山”谈起》,从两所应急医院的名称起笔,着眼语言、文化角度,解析在这次举国“战疫”中展现出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咬文嚼字》杂志主编黄安靖告诉记者,疫情发生以来,编辑部结合抗疫实际,根据自身定位第一时间确定选题、组稿,两个专栏暂计划连开三期。

冠状病毒的“冠”怎么读?媒体上,生活中,人们听到的既有“冠(ɡuān)状病毒”,又有“冠(ɡuàn)状病毒”。

《咬文嚼字》刊发的文章中提出三点。首先,“冠”是多音字。读ɡuān,是名词,本义指帽子,如“冠冕”“衣冠”,引申指像帽子一样的东西,如“树冠”“鸡冠”。读ɡuàn,是动词,指戴帽子,如“沐猴而冠”;又特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结发戴冠,表示成人,如“弱冠”;还从帽子戴在人体最高处引申指位居第一,如“勇冠三军”,并特指第一名,如“冠军”;进一步引申,泛指在前面加上名号或文字,如“冠名”。

其次,“冠状病毒”因形状而得名。20世纪60年代,这种球形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被观察到,其外膜上有明显的棒状突起,看上去像中世纪欧洲王冠上的突起,因此被命名为“冠状病毒”。“冠状”指外膜突起像王冠一样,这是名词用法,应读“冠(ɡuān)状”而不是“冠(ɡuàn)状”病毒。

值得注意的是,“冠状”被简称后,更易误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简称为“新冠肺炎”,误读为“新冠(ɡuàn)肺炎”的情况很普遍。类似的冠(ɡuān)状动脉性心脏病,因冠状动脉硬化、供血不足等引起。冠状动脉是给心脏供血的动脉,从主动脉根部,分左右两支,行于心脏表面,几乎环绕心脏一周,恰似一顶王冠。“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为“冠心病”后,名词特征隐匿,误读为“冠(ɡuàn)心病”的比比皆是。有此“前车之鉴”,“新冠(ɡuān)肺炎”能不慎乎?

在报道这场全民防疫战斗中,有媒体称,这是一场防疫“狙击战”。《咬文嚼字》亦为此正名。防疫不是“狙击战”,这是一场防御的战斗,全国人民参与的是“阻击战”。

所谓“狙击”,指的是形容暗中埋伏、伺机袭击,这是一种偷袭的作战方式。

“阻”,即阻止、阻挡,“阻击”是以防御手段阻止对方的行动,是公开的对抗和较量,目的是阻敌前进、断敌退路。

目前,全国驰援湖北、会战武汉,有力阻止了疫情的扩散,有效阻断了疫情的发展。因此,我们一定会打赢这场“阻击战”。

文章还指出,通常认为“狙”本义指猕猴。根据《说文解字》:“狙,玃(jué,大猴子)属。从犬且声。一曰狙,犬也,暂(猝然)啮人者。一曰犬不啮人也。”然而,《字源》以“一曰”为本义,认为“狙”本指犬伺机突然蹿出咬人,猕猴是假借义。这一纠正很有道理,因为它恰可与“狙击”的用法相吻合。

“狙击”的构词是名词作状语,其结构类似“鲸吞蚕食”“鲸吸牛饮”,其解释就是像犬突然咬人一样进行攻击。如果解释成猕猴则很难说得通。《庄子·齐物论》中有则著名寓言:“狙公赋芧(xù,橡子),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作者幽默做结:“以这种认知能力,怎么能完成高难度的狙击任务?”

编委会

顾问:张斌,濮之珍

名誉主编:郝铭鉴

执行主编:黄安靖

副主编:王敏

编委:何伟渔,陈必祥,金文明,姚以恩,孙欢,张荣

特约编委:汪惠迪(中国香港),田小琳(中国香港),周凤五(中国台湾),林国安(马来西亚),吴英成(新加坡)

责任编辑:金长依

发稿编辑:裴蓓,王苏

名人与节目

名人遭“咬嚼”

2012年12月11日,《咬文嚼字》共选取了新浪网上的12位知名博主,每月“围观”一人。首个被“咬嚼”的是方舟子,紧随其后的是郭敬明、韩寒、黄健翔郎咸平李承鹏、李银河、马未都、钱文忠、徐静蕾、郑渊洁、周国平。整个“围观”活动历时一年,吸引数万网民参与,共对12位名家提出了11万余条(含重复)差错质疑,最终语言文字专家组认定了其中538条差错。

根据“围观”结果,著名学者、散文家周国平的文字很严谨,他的博文差错率仅为万分之零点七,对语言文字的严谨使用令人叹服。紧随其后的是财经名人郎咸平,差错率也在万分之一以内。业内对出版物文字差错检查所设定的“合格率”为万分之一。这意味着,12名博主中仅有两人语文“过关”,其余人表现均有欠缺。

从“围观”结果来看,不少“网络名人”写博客往往信马由缰,对待语言文字态度草率,造成了许多低级差错。例如,童话大王郑渊洁把“寒暄”误成“寒喧”,“股掌之间”误为“鼓掌之间”;微博女王徐静蕾把“生僻”误为“生癖”,“剖腹产”误成“抛腹产”;韩寒把“见人不救”误成了“见人不久”;李承鹏把“日理万机”误成了“日理万基”;马未都把“遣唐使”居然写成了“谴唐使”……可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此外,钱文忠把管仲的“仓廪实而知礼节”当成了孔子名言;韩寒把水域只有3000多平方公里的鄱阳湖说成“几万平方公里”;郭敬明说“太庙”在“天安门的后门”;马未都称《康熙字典》有五万余字等,都属于“贻害”更大的知识性差错。

《咬文嚼字》为何耗时一年“咬嚼”名人博客?郝铭鉴对此解释称,这些网络名人“生活热情高,博客受众多,社会影响大,具有巨大的社会引领作用”,以这些人为目标,是希望他们率先垂范,为网络语文的规范运用树立榜样。

开“咬”茅盾文学奖得主

《咬文嚼字》宣布了一份“沉甸甸”的名单,被列入此次“咬嚼”范围的茅盾文学奖得主代表作有:阿来的《尘埃落定》、张平的《抉择》、张洁的《无字》、徐贵祥的《历史的天空》、柳建伟的《英雄时代》、麦家的《暗算》、贾平凹的《秦腔》、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周大新的《湖光山色》、刘醒龙的《天行者》、毕飞宇的《推拿》、莫言的《蛙》。

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误判影响冠亚军

刚刚落幕的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受到观众广泛关注,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汉字文化的重视。2013年11月8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编辑部声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决赛存在明显误判,并且这一失误影响了比赛冠亚军的名次。

《咬文嚼字》编辑部纠错声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导演关正文表示:“如果这是一个错误,我们会承认错误和道歉,但在讨论之后,我们发现其中还有争议。”关正文透露说,节目裁判组给出了与《咬文嚼字》方面不同的意见,可以看做是的官方解释。

十大流行语

2012年十大流行语

1、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正能量”本是物理学名词,霍金《时间简史》中就用过:“宇宙中的物质是由正能量组成的。”“正能量”的流行源于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专著《Rip it up》(中文译名《正能量》),其中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当下,人们为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贴上“正能量”标签。

2、元芳,你怎么看?出自电视剧《神探狄仁杰》。狄仁杰遇到案情难解之处,时常会问副手李元芳:“元芳,你怎么看?”而李元芳的回答通常都是:“大人,此事蹊跷,背后隐藏着一个惊天的阴谋。”2012年的流行,是源于一起网络事件。泉州有一女孩疑似被肢解后坠落高楼,警方判断为自杀。一名网友以“元芳,你怎么看”进行嘲讽,暗指案情背后或有蹊跷。该句式于是迅速流行,人们多将它缀于某个句子或语段的末尾,表达某种质疑、嘲讽或公开征询看法。

3、舌尖上2012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展示了中国各地的美食生态和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引起广泛关注。此纪录片的走红,使得 “舌尖上”也受到了人们的青睐,俨然成了饮食文化的 “代言人”,灵活地表达与之相关的丰富意蕴。如“舌尖上的中国”,即中国的饮食文化;“舌尖上的快乐”,意思是品味美食的乐趣;而“舌尖上的爱情”则可以理解为与饮食息息相关的爱情生活。

4、躺着也中枪一般而言,枪战中如果躺在地上,中枪的概率是最低的。“躺着也中枪”于是用来形容无缘无故地受到牵连,或被卷进是非。出自周星驰电影《逃学威龙》中的一句台词。剧中双方激烈打斗,某人装死,另一人向地上发了一枪,正中装死的人,装死的人叫道“我靠! 躺着都能中枪!”如今也有人使用缩略形式“躺中”“躺枪”,还有人干脆说“中枪”,表达的都是同样的意思。

5、高富帅指高大、富有、帅气的男人,是由三个单音节形容词并列构成的准固定词组。“高富帅”和“白富美”(肤白、钱多、貌美),是择偶方面最有优势的男人和女人。最初这两个词是网民对青春偶像剧和日本动漫中男女主人公特征的概括,表达了对虚拟世界里“高富帅”与“白富美”之间童话婚恋的艳羡,同时也寄托着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平凡现实的自我解嘲。“高富帅”和“白富美”现已成为日常生活里的热门词语。

6、中国式“中国式”的说法最初源自王海鸰的小说《中国式离婚》,改编成电视剧后曾火热一时,衍伸出“中国式XX”等说法。而2012年,网友提出的“中国式过马路”,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成为“中国式”爆发的导火线。媒体上出现大批以戏谑口吻议论国人或中国社会问题的“中国式XX”,如“中国式接送孩子”“中国式相亲”“中国式插队”等等,于戏谑中表达自嘲与质疑。

7、压力山大意思是压力像山一样大。这个词是由我国男女老少最为熟悉的外国人名“亚历山大”,通过谐音、暗喻演变过来的。前半部分谐音,后半部分暗喻。后来又出现变体“鸭梨山大”,更加诙谐有趣。“压力山大”一问世,就被人们广泛接受,一来是交际上的需要,二来是念着顺口、听着顺耳,并且幽默感十足。

8、赞先在网络上流行,然后打入传统媒体,有动词、形容词两种用法。作动词的“赞”可以替代许多双音词:赞美、赞赏、赞叹、赞同、赞许,以及称赞、夸赞等。作为形容词的“赞”表示好,一说来源于台湾,理由是台湾有一家报纸评选的2011年台湾年度汉字就是“赞”字,一说吴方言区(包括江苏南部、浙江大部和上海)一向用“赞”表示好,如上海话里“蛮赞”便是很好的意思。

9、最美“最美丽”的简称,新兴的用法“最美+身份”的组合作为一种对人物的美称在2012年已成为感动中国的新力量。这种组合的流行始于“最美妈妈”。2011年,一个2岁女童从10楼坠落,正在楼下的吴菊萍冲过去用左臂接住了孩子。小女孩得救了,而吴菊萍左臂粉碎性骨折,人们称赞吴菊萍为“最美妈妈”。此后各种“最美”称号不断涌现,如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战士高铁成、最美女法官厉莉……

10、接地气本义是“接土地之气”,民间常说的“水土不服”就是不接(当地的)土地之气(泛指自然环境和气候)。流行语“接地气”中的“地”用的是比喻义,指老百姓的生活。“接地气”就是“贴近老百姓真实生活的实际”“反映百姓真实生活情感”。莫言的小说就是“接地气”的一个典型。而党员干部“接地气”,就是要深入基层,广泛接触民众,了解民众的苦与乐、民众的意愿和需求。

2013年十大流行语

1. 中国梦

中国梦以其清新的理念和亲和的风格,为广大民众所认同,成为2013年度的全民流行语。

2. 光盘

光盘就是吃光盘中饭菜的意思。2013年1月,北京一家民间公益组织发起“光盘行动”。随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号召大家节约粮食。“光盘”被捧为时尚新词,“今天你光盘了吗”成为流行语。

3 .倒逼

倒逼,即逆向促使。倒逼来源于经济领域中货币供给的倒逼机制。如今扩大了使用范围,“由下而上”“由流溯源”“由果问因”等行为,都可以称“倒逼”。

4 .逆袭

从日语引进的新词,意思是在逆境中反击成功。如今意义和用法拓展,新事物冲击旧事物、后浪推前浪等等,都可称逆袭。

5. 微××

“微”本指小、细、轻、少、弱等,如今成了一个时尚语素,生活中出现了一批以“微”命名的新事物,如微博、微信、微新闻、微电影等等。“微××”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模式。

6 .大Ⅴ

指的是在微博上十分活跃并拥有众多粉丝的公众人物,通常把粉丝超过50万的微博用户称为网络大Ⅴ。大Ⅴ几乎都是网络上的意见领袖,有着不容小觑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7. 女汉子

“女汉子”指带有“纯爷们性格”的女性。

8. 土豪

本是汉语中固有词语。在20世纪上半叶,特指有财有势横行乡里的地主恶霸。今日之“土豪”泛指现实社会中富而不贵的群体。

9. 奇葩

本来指珍奇而美丽的花朵,常用来比喻不同寻常的优秀文艺作品。如今广为流行的“奇葩”,则来源于网络,常用来比喻某人某事或某物十分离奇古怪,世上少有。

10. 点赞

起源于各大社交网站的“赞”功能。当下频频出现在报刊上的“点赞”,词义有了演变,它成了点评的一种。与点评不同的是,点赞只说好话。

2014年十大流行语

1、“ 顶层设计”一词位列2014年“十大”之首。“顶层设计”原是系统工程学概念,意思是从顶层开始,对工程项目的各个层次、各个要素、各个方面统筹规划,以便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后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领域。作为一个政治名词,“顶层设计”指的是政府的“战略管理”,其核心是整体性、全面性、长远性以及重大性、全局性目标的设定,是政府统筹内外政策和制定发展战略的重要思维方式。

2、“ 新常态”位列第二。“新常态”来自英语,本来描述的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西方经济恢复缓慢而痛苦的过程,有人概括为“一低两高”,即“低增长、高失业、高债务”。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新常态”一经流行,已不再局限于经济领域。

3、“ 打虎拍蝇”入选2014年年度热词第三,是“老虎苍蝇一起打”的简称。“老虎”喻指位居高层的腐败官员,“苍蝇”则指身处基层的腐败官员。“打虎拍蝇”反映了党中央在惩治腐败这一大是大非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和政策措施,既形象又深刻。

4、其他入选的流行语有“ 断崖式”,人们用“断崖式”形容幅度大、势头猛的下行状态,运用范围十分广泛。如反腐领域有“断崖式降级”,股市有“断崖式暴跌”,楼市则有“断崖式降价”,还有人把气温大幅度下降说成“断崖式降温”等等。

5、“ 你懂的”,本是网络用语。2014年3月2日,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在回答关于周永康传闻的提问时说:“无论什么人,无论职位有多高,只要触犯党纪国法,就要严厉惩处。我只能回答成这样了,你懂的。”“你懂的”就此一夜走红,主要用于两种场合:一是由于许多人都知道,说话人不必多说或无需说明。二是由于涉及敏感话题,说话人不愿说、不能说或者不便说。

6、“ 断舍离”,出自日本杂物整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断舍离》一书。她倡导通过“做减法”,收拾好自己居住的房屋,让自己生活在宽敞舒适自由的空间,从而寻求压力的缓解和心灵的释放。随着图书的畅销,“断舍离”成为时尚新词,意思是“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品的迷恋”。如今,“断舍离”已成为一种现代生活的理念。

7、“ 失联”,即“失去联系”的意思。2014年3月8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一架载有239人的波音777-200飞机与管控中心失去联系,至今下落不明。新闻报道中反复出现“失去联系”的说法。为了简便,一个新的缩略词“失联”应运而生。

8、“ 神器”,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有“十大神器”的说法,比如盘古开天地的神器叫“开天斧”,女娲补天的神器叫“补天石”。古代人类对宇宙间许多现象无法认知,难以解释,只好“归功”于“神”的力量。如今将某种新器物或高科技产品称为“神器”,目的是强调其独特的“神奇”功效。

9、“ 高大上”,“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缩略。电视剧《武林外传》和电影《甲方乙方》都使用过“高端大气上档次”这个七字短语,后凝结为三字词“高大上”。2014年,“高大上”的使用率和知晓率大幅提升,迅速成为喜闻乐见的全民流行语,适用范围也更广泛了。

10、“ 萌萌哒”即“萌萌的”,本为网络词语,如今已演化为大众流行语。“萌”即可爱,重叠为“萌萌”,则是很可爱的意思。“哒”读da,本为音译用字,谐音“的”,显得俏皮、幽默而亲切。“萌萌哒”三字连用,意为太可爱了,人、事、物均可使用。

2016年十大流行语

流行语之一:供给侧。2015年1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此后,“供给侧”成为高频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前景令人期待。

流行语之二: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本指手艺工人对产品精雕细琢、追求极致的理念,即对生产的每道工序,对产品的每个细节都精益求精,力求完美。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一词迅速流行开来,成为制造行业的热词。不仅制造行业,各行各业都提倡“工匠精神”。于是,使用范围扩展,任何行业、任何人“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精神,都可称“工匠精神”。

流行语之三:小目标。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接受电视专访时表示:“想做世界首富,这个奋斗的方向是对的,但是最好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如我先挣它1个亿。”深受震动的网民纷纷转发视频图片。“小目标”这个词语的走红,意思正好与本义相反,指的是普通人难以达到的“大目标”,甚至是一辈子无法企及的目标,其中满含网民的娱乐、自嘲精神。

流行语之四:洪荒之力。2016年8月,中国选手傅园慧在里约奥运会女子100米仰泳半决赛中“杀出重围”、晋级决赛。赛后接受媒体采访时,她以一句“我已经用尽洪荒之力啦”红遍神州。语言学者指出,“洪荒”本指混沌、蒙昧的状态,借指远古时代。如今,“洪荒之力”被频频使用,多用来形容超乎想象的巨大能量,也显示国人在过去一年中“状态很拼”。

流行语之五:吃瓜群众。现实生活中,人们常一边嗑着瓜子,一边听人闲聊。在网络论坛中,人们发帖讨论问题,后面往往有一堆人排队跟帖,或发表意见,或不着边际地闲扯。2016年,有好事之徒将“不发言只围观”的普通网民称为“吃瓜群众”。人们频频以“吃瓜群众”自嘲或互嘲,用来表示一种不关己事、不发表意见仅围观的状态。

流行语之六: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2016年3月,一个叫“喃东尼”的画师在其微博上贴出了一组名为《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的漫画:两个生动可爱的小企鹅是对好朋友,坐在同一条小船上,因为一个小原因(如一方变瘦),小船立马弄翻。这组漫画很快受到追捧,网民纷纷配上新的文字,掀起了一场“翻船体”造句大赛。

语言学者考证称,“友谊的小船”可能源自风靡中国的经典美剧《老友记》。《老友记》的台词曾幽默一记:“什么船是永不沉没的?友谊的船。”

流行语之七:葛优躺。2016年7月,一组“葛优躺”表情包开始出现在网络上。其图片源自曾热播的大型家庭情景剧《我爱我家》,葛优饰演的“二混子”去别人家蹭吃蹭喝,像一摊烂泥瘫坐在沙发上,神态“妙趣横生”。

随着表情包走红,网民们便把极其懒散的瘫坐姿势称作“葛优躺”。有人说,如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内心累积了越来越多的“负面情绪”,“葛优躺”式的“颓废”迎合了人们放空一切、降低焦虑、释放压力的心理需求。这正是“葛优躺”一词流行的心理背景。

流行语之八:套路。汉语中本有“套路”一词,指编制成套的武术动作,如少林拳套路;也指成系统的技术、方式、方法等,如改革新套路。2016年网络流行语中的“套路”翻出新意,泛指经过精心编制的、用来迷惑人的说法或做法,甚至诡计、陷阱。

流行语之九:一言不合就xx。语言学者考证指出,“一言不合”本义为一句话说得不投机。这一流行语如今使用已经泛化,更多地表示“任性”“动不动”的意思,如“老师一言不合就表扬学生”“单位一言不合就发奖金”“股市一言不合就下跌”等等。

流行语之十:蓝瘦,香菇。2016年一度风行的“蓝瘦,香菇”,其实是“难受,想哭”的谐音。2016年10月,广西南宁一小哥失恋后录了一视频:“难受,想哭,本来今天高高兴兴,你为什么要说这种话?难受,想哭……”一口浓郁的广西话听上去像“蓝瘦,香菇”。语言学者指出,“蓝瘦,香菇”的流行,迎合了年轻人在表达上的游戏化心理,即词语要有意思,又要视觉化。

十大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杂志社每年年底都要例行“咬”一下—发布十大语文差错,2014年12月24日发布的2014年十大语文差错,有八个来自媒体报道。

其中,第一大语文差错为:“两会”报道中的常见用词错误,混淆了“议案”和“提案”。“两会”召开期间,常见政协委员提交议案、人大代表提交提案之类说法。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人大代表提出的是“议案”。而“提案”是政协委员和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各人民团体以及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向政协全体会议或常务委员会提出的书面意见和建议。

其他的错误还包括中央巡视工作报道中的常见用字错误:“入驻”误为“入住”。国家计生新政宣传中的概念错误:“单独二孩”误为“单独二胎”。此外,还包括APEC会议报道中的一个病态词语“国际间”;马航MH370失联事件报道中用词滞后,“通信”误为“通讯”;明星“污点”事件报道中,将“拘留”误为“逮捕”;影视作品中的常见繁体字使用错误:“松树”误为“松树”。例如,年内热播的《红高粱》电视剧中,便有“三径寒松含露泣”的联语。其实,“松”“松”是两个不同的字。文体新闻报道中的用典错误:“折桂”误为“折桂冠”。“桂冠”可以夺得、赢得,但不能说“折”。

外界评价

从某种意义上说,《咬文嚼字》的专业还在于敢于挑战权威或大众的语言习惯,有时候甚至是数亿人的习惯。比如,今年2月央视开播的《朗读者》一期节目中,濮存昕和董卿强调老舍的“舍”应该读作shè,在观众中产生很大的影响。《咬文嚼字》却根据老舍“字舍予”(“舍”即舍弃,应读第三声),以及老舍生前自己也读shě,认定这是一个差错。再比如,2012年认定“甄嬛”的“嬛”不念huán,而应该念作xuān,一时令国人哗然。尽管也有争议,但相较于人们的习惯,《咬文嚼字》更强调探究语言根本,判断对与错并不受使用者多少的影响。也就是说,既不会颠倒对错,哗众取宠;也不会人云亦云,被流行绑架。(人民网评)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出版物 期刊杂志 上海文化出版社 伊能静 纶巾 郝铭鉴 濮之珍 黄安靖 陈必祥 姚以恩 田小琳 吴英成 方舟子 郭敬明 黄健翔 郎咸平 李承鹏 马未都 徐静蕾 周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