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嗟来之食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jiē lái zhī shí,意思是侮辱性的施舍。出自《礼记·檀弓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原文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翻译

齐国发生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做好饭汤等食物摆在大路边,等待把食物给饥饿的人来吃。有一个饥肠辘辘的人用衣袖遮住脸,拖着鞋子,昏昏沉沉地走了过来,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对他吆喝道:“喂!来吃吧!”那人瞪大他的眼睛盯着黔敖,说:“我就是因为不吃侮辱我的尊严的食物,才饿成这个样子的。”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最终饿死了。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用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还是可以去吃。”

注释

大饥:饥荒很严重。

食:食物。

于:在。

食:同“饲”,动词,把食物给人吃。

蒙袂辑屦:用衣袖遮住脸,拖着鞋子。袂,衣袖。

贸贸然:昏昏沉沉的样子。

奉:同“捧”,捧着。

嗟:呼呵的声音。

从而谢:赶上去道歉。

词语辨析

语法:偏正式

近义词:残羹冷炙、残羹剩饭、残羹剩汁

辨音:“嗟”读“jiē”,不读“cuō”。

“黔”读“qián",不读”yīn"或“mò”。

启示

不食嗟来之食是说为了表示做人的骨气绝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的施舍,哪怕是饿死。

贫穷并不可怕,但心不能穷。如果心穷了,那就真穷了。

选文中的“饿者”不吃“嗟来之食”,表现的就是做人应有的骨气、志气,这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发扬的一种精神。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语言文字 词语 黔敖 蒙袂辑屦 残羹冷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