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四平保卫战,国民党方面称为四平进攻战,是指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民主联军主力在吉林省四平街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防御作战,为“四战四平”之第二战。

四平保卫战,是中共中央从战略全局出发,在特定情况下决定进行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城市防御战。

过程

1946年1月,国民党政府向东北大量增兵,至3月下旬,其正规军已进入东北6个军,加上地方保安部队,总兵力共31万余人,1企图在苏联军队全部撤离后独占东北。4月初,国民党东北行营主任熊式辉、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置3月27日国共双方关于东北停战的协议于不顾,集中11个师的兵力,从沈阳地区分南北两个方向同时向东北民主联军发起进攻,企图首先夺占本溪、鞍山、四平街(今四平市)等战略要点,继而进占长春、哈尔滨,以达占领全东北之目的。

为阻止国民党军长驱直入,配合国共两党谈判,促进东北和全国和平民主的实现,中共中央决定力争控制北满地区和长春、哈尔滨两市及中长铁路满洲里至绥芬河段,要求东北民主联军集中主力,坚决扼守四平街地区。据此,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林彪、政治委员彭真决心以,部兵力在南满保卫本溪,牵制进攻南满的国民党军;以一部兵力收复被匪伪武装占据的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集中主力于四平街地区阻止国民党军北进。4月4日,国民党军新编第1军进占昌图,第71军(欠第88师)攻占法库,尔后继续向四平街方向推进。东北民主_联军以第1、第2师,第3师(辖4个旅另3个团)和第7纵队等部在昌图以北、四平街以南地区实施运动防御,阻敌进攻,并力求歼其一部。8日晚,第1、第2师和第7纵队、第3师主力向进至四平衡西南兴隆泉地区的国民党军新编第38师发起反击;第3师第7旅向进至朝阳堡的第50师1个团发起反击。至9日,共歼国民党军1000余人。15日黄昏,当国民党军第71军第87师孤军冒进至金山堡、秦家窝棚一带时,东北民主联军集中14个团的兵力,将其逐步压缩于大洼以南金山堡等10余个村落内,激战至16日晨,歼其4000余人。在此期间,担负阻援的第3师第10旅第28团、独立旅第3团等部,于金山堡以南击溃国民党军援军第91师一部。

4月17日,国民党军新编第1军和第71军主力逼近四平街以东、以南地区,东北民主联军部队即转入四平市郊实施防御作战。自18日起,新编第1军以新编第30师在飞机、坦克的支援下,向四平街南郊海方屯、泊罗林子、鸭湖泡等地发起连续进攻,遭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第56团和保安第1团的顽强抗击。21日,新编第38师迂回四平街西北郊,进攻三道林子北山,于22日一度攻.占保安第1团部分警戒阵地。东北民主联军组织保安第1旅、第7纵队、第3师和第7师等部采取昼守夜袭的战法顽强抗击,对一些主要阵地进行反复争夺。国民党军攻击受挫,停滞不前。东北民主联军为保障四平街翼侧安全,逐步向四平街东西两侧延伸防线,在东起火石岭、西到八面城百里战线上部署了6个师(旅)的兵力。27日后战局呈对峙状态。

4月底,国民党政府主席蒋介石拒绝关于东北停战的谈判,令东北国民党军迅速攻占四平街继续向北推进,并将第52军第195师、新编第6军和第71军第88师由南满北调增援四平街。至此‘,国民党军进攻四平街的兵力已增加到10个师。东北民主联军总部为抗击国民党军新的进攻,于5月上旬令第3纵队主力和保安第3旅由南满北上,第359旅由哈尔滨南下,使参加保卫四平街作战的兵力增加到14个师(旅)。国民党军调整部署后,于5月15日分3路向四平街发起全面进攻。左路第71军2个师沿八面城以北推进,从西面迂回四平街;中路新编第1军3个师由南向北对四平街实施正面攻击;右路新编第6军等4个师沿开原至西丰、开原至叶赫站两条公路并肩推进,从东面迂回四平街。第71军主力进至四平街西北欢子洞、海清窝棚一线受阻,其第91师以整营、整团兵力进行集团冲锋10余次,均遭东北民主联军第1师第1、第2目的顽强抗击,停滞不前,新编第1军左翼第38师在三道林子地区遭东北民主联军第7旅第20团的阻击,右翼第50师经两天激战于17日攻占第7纵队第19旅扼守的331.5高地;新编第6军在飞机、坦克支援下,于16日攻占叶赫站,17日攻占火石岭子,平岗等地,并向四平街东北赫尔苏急进。担任总预备队的国民党军第195师投入战斗后,于18日也攻占哈福电。至此,国民党军对东北民主联军扼守四平街的咽喉阵地塔子山构成三面包围之势。东北民主联军遂令第10旅紧急向塔子山增援。18日上午,新编第6军和新编第1军开始围攻塔子山。东北民主联军第7旅第19团虽竭力抗击,终因寡不敌众、伤亡过多,于下午奉命撤离阵地。新编第6军占领塔子山后,继续迂回四平衡东北,企图封闭东北民主联退路。东北民主联军总部鉴于战场形势不利,人员伤亡较多,为摆脱被动,保存实力,即令各部队于18日夜撤出战斗。19日国民党军进占四平街。四平保卫战,是中共中央从战略全局出发,在特定情况下决定进行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城市防御战。

结果

东北民主联军作战月余,伤亡8000余人,歼敌6868人(据国军四平长吉会战战斗详报:“此战含追击作战阵亡官兵1363人,负伤2496人,失踪606人。”),迟滞了国民党军的北进行动,对巩固北满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

评价

1999年,当年亲赴东北督战身为副总参谋长随后即就任国防部长的白崇禧将军,其子白先勇先生在发表长篇文章探讨四平之战对国共军事前途之重大影响,详细讨论和批评了蒋介石不听其父之言,穷寇不追,以致养虎贻患,丢掉东北且殃及整个大陆沦陷的责任,引起相当反响。然而遍寻该文,仅见引述其父多年后之回忆,未见当时之进言。再查台北国史馆所存蒋档,亦只见其父5月21日之条陈,其中固有对共军“倘能一鼓扫荡,不难根绝”的乐观估计,但内中却明言:“欲消灭东北共*,解决东北问题,必须另筹有效办法,下最大决心集国家全力,在最短期间谋彻底解决”。所谓另筹有效办法,一是收编伪军;一是扩充军官总队;一是恢复军工生产,最后才是用军事办法扫荡北满。至于军事进剿,则还是要增兵后方可实行。即“为争取时机消灭共党退据北满之武力,似宜增调精锐国军三军,加强进攻力量,并确保南满收复地区之安全”。换言之,不仅蒋介石,就是白崇禧当时亦担心东北兵力不足,害怕部队急追过江不仅达不到歼敌目的,反而使南满不保。

今天,围绕着当年的这场四平之战,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同看法的争论。对此,我们必须历史地看问题。所谓历史地看问题,就是要深入到当时国共两党领导人决策的特定环境之中去了解,是哪些情况左右了他们当时的形势判断。很显然,无论是毛泽东冒险守四平,还是蒋介石不敢挥师北上乘胜追击,都是受到他们当时所了解的敌我兵力状况和纷至沓来的种种情报影响所决定的。同时,他们的决定,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国共两党内部多数人的判断和心理,并非二人独断专行的结果。不努力把自己放到那些导致他们做出冒险或是不冒险的政治军事决策的特定环境和相关信息中去,站在后来人的角度去讨论他们当时理当这样,或理当那样,会有失公允与客观。本文即试图在充分占有和比较国共两方史 料的基础上,对国共两党四平之战经过及其蒋介石、毛泽东决策的复杂背景,再做深入的解说。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历史 战争战役 四战四平 白崇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