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宋体,是为适应印刷术而出现的一种汉字字体。笔画有粗细变化,而且一般是横细竖粗,末端有装饰部分(即「字脚」或「衬线」),点、撇、捺、钩等笔画有尖端,属于衬线字体(serif),常用于书籍、杂志、报纸印刷的正文排版。

宋朝文化兴盛,印刷业有了巨大发展,从南宋时期,在临安等地的印刷作坊里就开始出现了类似印刷体的字体,后世称之为仿宋体。明朝时期,文人追捧宋刻本书籍,于是刻匠们加粗仿宋体的竖线和笔画的端点以抵抗刻版磨损,却依旧称之“宋体”。现代的所谓宋体基本上就是这样成型的。

历史溯源

自南北朝以来,佛教在中国有了爆炸性增长,随之而来的经书供应量也与日俱增,于是写经手这一职业由此诞生,而这种为适应快速抄写的书体也被后人称为“抄经体”

唐代早起的雕版印刷字体来源就是唐代的抄经体。

到了五代,随着印刷术的大规模普及,官方也逐渐成为雕版印刷的普及与规范制定者,中国经典书册《九经》的第一次雕版印刷就是在五代时由官方出品。

至宋代,雕版印刷迎来黄金时期。但是此时的雕版印刷字体却并非是后来被大家熟知的宋体,而是多以唐代名家字体入板。不同地区的入板字体也不尽相同。四川地区多用颜真卿的颜体入板。而福建地区则多用柳体。

而被我们称为“宋体”的字体,在南宋才开始逐渐完成与书法字体的脱离,但还只是印刷字体与书法字体脱离的一个过渡时期,后世称为“过渡仿宋体”如《女郎鱼玄机诗》。此时的“过渡仿宋体”是为了快速雕刻而创造的新型印刷字体。例如横画的收笔设计成两次凑刀即可雕成的三角形,许多字的形态已经非常接近宋体。

到了明代,随着印刷技术飞速发展,印刷字体也终于形成了被我们今天称之为“宋体”的最终版。

根据版本学者屈万里、昌彼得两人共著的《图书版学要略》一书的说明,如下:「嘉靖年间朱警所刻唐百家诗可证也。尔後梓人为便於施力,渐变而成横轻竖重,板滞不灵之匠体字,即今人所谓宋体字者。此类字体,始於隆万之际,後乃通行。兹举万历三十三年北京国子监所刻《南齐书》及崇祯十六年毛氏汲古阁所刻明僧弘秀集两种为例。为万历刻本及启祯间刻本,形貌虽相似,而风神仍殊,是当求之於牝牡骊黄之外者矣」。

名称溯源

宋体字于明朝以后才出现,那何以谓作“宋体”?原来,宋朝文化鼎盛,宋刻本精美大气,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明朝文人特别是书籍的收藏者,极度推崇“宋刻本”,因此明代出版界多翻刻宋刻本,但为求便捷,也为了降低成本,明朝的这些仿宋刊本经常只刻出“肤廓字样”,而非原来楷味浓厚的宋字。最终形成了一种专门用于印刷的字体。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敕廷臣补刊经庵《文献通考》的序文中,规定:“此后刻书,凡方体称宋体字,楷书均称软字”。“宋体”之名由此而来。

但由于此字体盛行于明朝,并在明朝时期传入日本,因此日本于19世纪制造铅字字模时,称此字体为“明朝体”,及至20世纪中叶,从铅字凸字排版过渡到照相排版时,台湾从日本引进照相排版及相关字模,连带引进“明体”一词,台湾华康科技于八十年代制作电脑字型时,也以“明体”作称呼,但在台湾教育部官方则称为“宋体”,因此台湾教育部所编定的字体称为“教育部标准宋体”。故虽然香港称之为“明体”,在中国大陆、台湾教育部称为“宋体”,但两者只是名称上的不同。

宋体字名为宋体,其实诞生在明朝,而其根本原因是明清两代文人仰慕宋朝文化、追捧宋刻本所致。

宋体字始于明弘治年间苏州地区 后曾通行日本、朝鲜和越南等国家。

天一阁所藏明代书籍久负盛名。在天一阁建阁450周年之际,天一阁博物馆与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共同举办了“芸香四溢——明代书籍文化的世界影响”特展。展览展出近50种富有代表性的明代书籍,以天一阁所藏明代书籍为主,同时展出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与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陈正宏所藏日本、朝鲜半岛、越南、法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书籍。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以实物呈现了宋体字的演变及世界影响。宋体字是明代中期刻书中模仿宋代浙江刻本形成的一种新字体。宋代刻书以浙江为最盛最佳,其官刻经史、私刻文集,皆负盛名,为士大夫收藏赏鉴,并在刻书中被模仿,形成了宋体字。12月3日,早报记者走进天一阁博物馆,并听陈正宏教授和天一阁博物馆李开升博士讲解宋体字的历史与奥秘。

在宋体字出现之前,印本的字体都是手书的楷体。明初内府刻本中的楷书字体还曾传入朝鲜半岛,成为其官方铸造金属活字的字体。

后来,宋体字开始出现于弘治年间的苏州地区,并于正德时期发展到苏州附近的常州、松江地区,于嘉靖年间初步成型,分布到全国大部分地区。展览展出了明嘉靖二十八年的两种刻本,但两者字体迥然不同。如《皇明名臣经济录》十八卷为宋体字刻本,《嘉靖隆庆志》十卷为楷体字刻本。自嘉靖时期后,中国古籍印本的字体有了楷体和宋体分庭抗礼的两途。

有心人不难发现,宋体字“横细竖粗”。根据现存的中国古籍雕版形式,陈正宏推测这与书版从树干切取的方向有关:“古籍的书版通常沿着树干的纵向切开,也就是文字的横划与雕版木材纤维同一方向,不太容易刻断。而文字的竖画与雕版木材纤维成直角方向,比较容易刻断,所以万历前后明刻本的字体 ‘横细竖粗’。” 万历时期的宋体字主要有两类,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类字形较长,“横细竖粗”更明显,如万历北监本《十三经注疏》。另一类宋体字仍然延续嘉靖时期苏州地区刻本的特征,横平竖直,字体方正,如万历本《礼记集注》。

明末宋体字依然是两类。比较多的一类形体也比较长,比万历时期的一类宋体字更狭长一些,如后来的崇祯本《宋朱晦庵先生名臣言行录》。另一类字比较扁,如毛氏汲古阁刻本《南史》。

到了清代,宋体字进一步发展,康熙中期以后逐渐形成清代的风格。最明显的特征在于此时的宋体字字形比明末清初更方正,更接近于后来我们熟悉的印刷体。到乾隆时期,宋体字已大体定型,其横画收笔的三角、竖画起笔的三角等,与现代宋体字基本相同。

常见电脑字体

Windows系统附带的:

中易宋体(SimSun,TrueType),简体中文

细明体('Ming Light' MingLiU),繁体中文

新细明体(PMingLiU),繁体中文

MS 明朝(MS Mincho),日文

MS P明朝(MS PMincho, TrueType),日文

游明朝(Yu Mincho, TrueType),日文

(Batang),韩文

一般在Linux操作系统中预装的:

AR PL 上海宋(AR PL UMing)(自由字体,多个Linux发行版默认附带)

文泉驿点阵宋体

Takao明朝(TakaoMincho, TrueType),日文

Takao P明朝(TakaoPMincho, TrueType),日文

Takao Ex明朝(TakaoExMincho, TrueType),日文

Mac OS操作系统附带的:

俪宋 Pro (LiSongPro, TrueType)

苹果俪细宋 (LiSungLight, TrueType)

ヒラギノ明朝ProN W3(HiraMinProN-W3, OpenType),日文

ヒラギノ明朝 ProN W6(HiraMinProN-W6, OpenType),日文

游明朝体(YuMincho, OpenType),日文

Microsoft Office附带的:

华文中宋(stzhongs, TrueType)

华文仿宋(stfangso, TrueType)

HG 明朝 B(HG Mincho B, TrueType),日文

HG 明朝 E(HG Mincho E, TrueType),日文

Adobe Reader和Adobe Acrobat附带的:

Adobe 宋体 Std(AdobeSongStd-Light,OpenType)

Adobe 明体 Std(AdobeMingStd-Light, OpenType)

小冢明朝Std(Kozuka Mincho Std, OpenType),日文

小冢明朝Pro(Kozuka Mincho Pro, OpenType),日文

香港政府提供的标准汉字字体:

明体(Ming_ISO10646)

台湾政府提供的标准汉字字体:

教育部标准宋体(MOEsong)

字体发展

日本的明朝体(日语:明朝体/みんちょうたい Minchōtai),是由于美国人姜别利(William Gamble)于1859年将上海美华书馆所制的六种字体传入日本,并指导日人本木昌使用电镀字模制造法所制成的字体,因为该字体是明朝年间传入日本,故称为「明朝体」,日本至今仍沿用此称呼。

现代铅字主要采用宋体印刷。后来依据西方文字的黑体和意大利体的方式,在汉字印刷体中也创造了黑体的铅字。目前宋体、黑体、仿宋体楷体成为汉字印刷的主要四种字体。「宋体」是一类字体的总称,有很多字体都属于这个范畴。

现今使用地区

中国大陆

中国香港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日本

东南亚使用汉藏语系语言的国家

韩国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语言文字 字体 印刷术 汉字 笔画 尖端 衬线字体 南齐书 崇祯 汲古阁 文献通考 楷书 中易宋体 简体中文 细明体 繁体中文 新细明体 日文 文泉驿 华文中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