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小词,宋词的分类之一,即后世所称的令、引、近。词是一种配合曲调传唱的文学样式,它产生于隋唐之际,成熟于晚唐五代之时,大盛于宋代,成为一代文学的代表。“倚声填词”是词的最大特征。

基本介绍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宋人对词分为两类,一类称为小词,相当于后来所称的令、引、近;一类称为大词,相当于慢。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 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由于音乐的广泛流传;当时的都市里有很多以演唱为生的优伶乐师,根据唱词和音乐拍节配合的需要,创作或改编出一些长短句参差的曲词,这便是最早的词了。从敦煌曲子词中也能够看出,民间产生的词比出自文人之笔的词要早几十年。

唐代,民间的词大都是反映爱情相思之类的题材,所以它在文人眼里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被视为诗余小道。只有注重汲取民歌艺术长处的人,如白居易、刘禹锡等人才写一些词,具有朴素自然的风格,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以脂粉气浓烈的崇尚浓辞艳句而驰名的温庭筠和五代“花间派”,在词发展史上有一定的位置。而南唐李后主被俘虏之后的词作则开拓一个新的深沉的艺术境界,给后世词客以强烈的感染。

到了宋代,通过柳永和苏轼在创作上的重大突破,词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尽管词在语言上受到了文人诗作的影响,而典雅雕琢的风尚并没有取代其通俗的民间风格。而词的长短句形式更便于抒发感情,所以“诗盲志,词抒情”的这种说法还是具有一定根据的。

出处

蔡嵩云《乐府指迷笺释》云:“按宋代所谓大词,包括慢曲及序子、三台等。所谓小词,包括令及引、近等。自明以后,则称大词曰长调,小词曰小令,而引、近等词,则曰中调。”

宋人所说的小词,即包括明人所说的小令和中调。大词即相当于长调。

体裁分类

词的体裁一般有五种,它们是散词、联章词、大遍、成套词、杂剧词。 最常见且最多的是散词,联章词在有的词选本中也可见。后三种在一般词选本中不见,在词总集中也少有,故无需介绍。

散词

散词是最常见的一首首词,又称寻常散词,古代它是单独歌唱的。今天所说的词,绝大多数就是散词

联章词

联章词,即多章的词联合在一起,或一题多章,如《九张机》同一词题,共有九首;或同一词调,但下面的各首分别歌咏不同的事物,如北宋初潘阆的《酒泉子》十首,分别歌咏杭州不同的十景。此外,联章词中,还有一种以词来演唱故事的形式,也较为少见,这里不必细说了。

词调变化

常见的有以下类别:

犯,即将词调从一个宫调转到另一个宫调,这就是“犯”,它相当于现代乐曲的转调,如从D调转为E调。词牌中凡有“犯”字的,在演奏过程中都会转调。例如《花犯》、《玲珑四犯》等词牌。

转调

转调,简单地说就是增损旧腔,转入新调。即不按原调的格式,而是增减字数或改变句式。显然它和“犯调”是有所不同的。这种转调的例子如《转调踏莎行》、《转调丑奴儿》。

摊破

摊破,就是增加某个词调的字数,改变原有的句式,从而成新的词调,即为摊破。如《摊破浣溪沙》,就是增加了《浣溪沙》的字数而成的新调。

减字、偷声

减字、偷声,和“摊破”相反,是用减字的办法来改变原来的词调,不仅是句式,有时连韵脚也相应改变。如《减字木兰花》、《偷声木兰花》。

促拍

促拍,即加快原词调的演奏节奏而形成新的词调,如《促拍采桑子》《促拍满路花》等。

作家派别

词,大体上可分类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婉约派

其风格是典雅涪婉、曲尽情态。

譬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又如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又或者晏几道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名句,不愧是情景交融的抒情杰作,艺术上有可取之处。

代表人物:柳永、晏殊、晏几道、周邦彦、李清照、秦观、姜夔、吴文英、李煜、欧阳修等。

代表作品: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蝶恋花(月皎惊乌栖不定)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暗香(旧时月色)

吴文英:莺啼序(残寒正欺病酒)、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豪放派

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他把词从娱宾遗兴的天地里解助出来,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艺术。

山川胜迹、农舍风光、优游放怀、报国壮志,在他手里都成为词的题材,使词从花间月下走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从我们今天读者的情趣来看,象“大江东去”之类的豪放派的作品更易于接受。

代表人物:辛弃疾、苏轼、岳飞、陈亮、陆游、张孝祥、张元干、刘过等。

代表作品: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江城子·密州出猎》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

张元干:贺新郎(梦绕神州路)

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词牌

定义

词牌是词调的名称。每一个词牌,代表了每一个词调的长短、节奏,反映在词上就是字数、句数、和声韵规则。词调不同,自然词牌也不一样。

但有时同一词调有不同的名称,也就是说,有时不同名称的词牌,实际上是代表同一词调,或者说,是同一词调的异名。如《念奴娇》词牌,又称《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大江西上曲》、《壶中天》、《湘月》等。这些别名,大都来自这一词调的某一名作的语句。

有时也有这种现象,同一词调有不同的体式,即同一词牌有两种以上的体式,或者是字数、句数有所差异,或者是押韵的平仄有改变,这就有了“正体”(或称“正格”)和“变体”(或称“别体”、“变格”)的名称了。

所谓“正体”,就是这一词牌的标准体式,像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词“明月几时有”,就被视为这一曲调的正体。那么“正体”以外的其它体式,当然就是“变体”了。如《满江红》词,押仄韵的就是正体,如改为押平韵,那就是变体或变格了。

来源

词牌名的来源,早期多与所写内容或音乐(如乐曲)有关,后来来源渐广,或因人物故事,如《念奴娇》是因唐代歌女念奴而得名;或因古人诗句,如《西江月》,源自李白诗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苏台览古》);或源于历史故事,如《塞翁吟》显然是产生于塞翁失马的故事;或者是取词中的字句如《忆秦娥》词又名《秦楼月》,不管哪个名字,都是因词中有“秦娥梦断秦楼月”一句的缘故。

词牌的异名,许多都是因为该词调的某一篇名作的词语而来。总之,词牌名的来源甚多,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一经成为词牌名,便与原来代表的意义关联不大了。

词体分类

词体从形式上有诸多分法,这大多与曲调、长短、音律等有关。多数从文字上分,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 

令(或称小令):比较简短的词,只有一阕(称单调),或最多两阕(称双调),字数为58字以内。如《十六字令》《浣溪沙》。早期的词以小令为多。

中调

中调:字数为59—90个,一般称为中调,基本上是两阕,或称双调、上下片。如《蝶恋花》、《江城子》。

长调

长调(或称慢词,但二者有差别),字数为91字以上的词称为长调,至少是两阕,多的达三阕、四阕(三、四阕以上多称“叠”)。如《雨霖铃》、《兰陵王》、《梁州令叠韵》。

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文学作品 古诗文 宋词 文学体裁 敦煌曲子词 白居易 花间派 大遍 散词 潘阆 减字 寒蝉凄切 晏殊 晏几道 周邦彦 溪亭 姜夔 林花谢了春红 娱宾 陆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