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尸是一个汉语汉字,读音为shī。属单一结构汉字,象形。本义是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汉字简化后,代表死人的身体。

部首笔画

五笔输入法:nngt

笔顺编号:513

笔顺读写:横折、横、撇。

繁体字笔顺:横折、横、撇、横、撇、横撇、点、撇、竖弯钩。

字源解诂

略说:

象形字,甲金文象人屈膝下之形。本义是坐。《论语.乡党》:「寝不尸」,即睡觉时不坐。

详解:

「尸」的字形本义有三说:

一说象人高坐(李孝定),如坐在几上;

一说象人屈膝坐在地上(沈培);

一说象人蹲踞(徐中舒)。

按首二说较佳。

古人的「坐」相当於今天的跪坐,而比起跪坐、蹲着,屁股着地的坐姿较为舒适。

查古代祭祀时,生者因不忍见至亲之不在,乃以活人「尸」代表死者接受祭礼,甚至享用祭品,如《仪礼.士虞礼》:「尸饭」。

「尸」受到尊敬和优待,故让尸在祭祀时屈膝坐在几上或地上。因为只有尸才能这样坐,所以以坐姿来指称「尸」的职称。

「尸」除了要坐着,还要站立。

古书有「坐尸」、「尸坐」,与「立尸」相对,《礼记.礼器》:「周坐尸」、「夏立尸」、「殷坐尸」。《白虎通》:「座尸而食之」,表示使尸有座位而被喂食。

「座」是坐具,似可侧证「尸」象人坐在凳上。

「尸」又可指代表死者的「神主牌」,古代「载尸以行」就是指持着神主牌巡行(见《史记 龟策列传》),後世仍由嫡亲持「神主牌」进行祭祀。

战国竹简即加从「示」为意符,「示」象神主牌位,注意此字形未有用作神主牌。参见「示」。

通假解诂

(1)用作名词

甲骨文通假作「夷」,方国名。

《合集》6459:「正(征)尸(夷)」,表示攻打夷方。

又可借指来自尸方即夷方的人牲。

《合集》828:「用十尸(夷)于丁,卯一牛。」表示用十个来自夷方的人牲来祭祖先丁,宰杀一头牛。

金文也通读作「夷」,表示蛮夷。钟:「南尸(夷)、东尸(夷)具视,廿又六邦。」

(2)用作动词

金文「尸」又可当动词用,表示扮演「尸」(代表死者的活人)的角色,夷伯簋:「尸伯尸于西宫」,表示尸伯在西宫担任尸。《诗.召南.采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引申之,可解作「执掌」或「占据」名位,如「尸职」、「尸禄」、「尸位素餐」等。

(3)用作代词

战国竹简表示代表死者受祭的活人,《上博竹书六.平王问郑寿》简1:「尸庙」,即「有尸之庙」,强调是有「尸」参加祭祀的庙(沈培)。

又古代除可由「尸祝」主祭外,也有由死者嫡亲充当「尸」的习俗,《礼记.曲礼》有:「孙可以为王父尸」之说,及《仪礼.特牲礼》注:「尸,所祭者之孙也。祖之尸则主人乃宗子」等,都是明证。

(4)其他

今人一般以为「尸」乃「屍」的简体字,可以补充的是,「尸」本为繁体字,屍体的「屍」古借「尸」来表示,後来才加「死」为声符分化出「屍」专门表示遗体。参见「屍」。

《说文》:「尸,陈也。象卧之形。凡尸之属皆从尸。」

相关汉字:坐,,,,,死

汉字释义

基本解释

(1)古代祭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2)〔尸位〕空占着职位不做事,如“尸位素餐,“尸位误国”。

(3)汉字简化后,代表死人的身体:尸体。尸骸。僵尸。借尸还魂。

为“尸”平反

“尸”字代表身体,死者的身体叫“屍(shī)”体,这本来是两个不同的字,汉字简化后,“屍”字由尸取代,造成汉字意义的混乱,比如居、展、屋、尿、屎、尾等字,则无法去解释, 居住的屋子在“屍”体里,尿跟屎是从“屍”体里出来的,这实在是对汉文化表意系统的破坏。其影响不仅是在大陆,而在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都出现同样的尴尬。凡是识字的人,都可以认写“屍”字,不会有任何负担。一味的简化而造成语义混乱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从这个字来看,这种欠考虑的简化是失败的。应该恢复“屍”字,使“尸”和“屍”各司其职。

详细解释

【名】

(1) 象形。小篆字形,屍像卧着的人形。本义: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2) 同本义。

尸,神像也。象卧之形。——《说文》。按,凭几曰卧。

神具醉止,皇尸载起。鼓钟送尸,神保聿归。——《诗·小雅·楚茨》

祝延尸。——《仪礼·士虞礼》。注:“尸,主也。孝子之祭不见亲之形,象心无所系,立尸而主意焉。又,男,男尸;女,女尸,必使异姓,不使贱者。”

孙可以为王父尸。——《礼记·曲礼

尸,所祭者之孙也。祖之尸则主人乃宗子。祢之尸则主人乃父道。——《仪礼·特牲礼》注

(3) 神主牌,以木为之。

载尸集战何所急。——《楚辞·天问》

(4) 又如:载尸以行(载着神主牌而行)。

(5) 姓。

【动】

(1) 陈尸示众,陈列。

尸,陈也。——《说文》

有母之尸饔。——《诗·小雅·祈父》

尸之为言失也,陈也,失气亡陈,形体独陈。——《白虎通·崩薨》

楚武王刑尸。——《左传·庄公四年》

夫却昭子…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国语·晋语》

(2) 又如:尸谏(陈尸以谏)。

(3) 立神像或神主。

子胡不相与尸而祝之,社而稷之乎?——《庄子》

(4) 担任;承担。

康王既尸天子,遂诰诸侯,作《康王之诰》。——《书·康王之诰序》

(5) 执掌,主持。

谁其尸之?有齐季女。——《诗·召南·采蘋》

(6) 又如:尸盟(主持盟会);尸祭(主祭)。

(7) 在其位而无所作为。

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庄子·逍遥游》

(8) 又如:尸位旷职(占据职位而不做事);尸玩(玩忽职守);尸素(居位食禄而不尽职);尸禄素餐(空食俸禄而不尽其职,无所事事);尸职(尸位,失职);尸居(安居而无为)。

(9) 通“夷”

1975年出土《秦楚月名对照表》有“刑夷”一条:

秦历 端月 十一月 十二月 正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楚历 冬夕 屈夕 援夕 刑夷 夏 纺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爨月 献马

亥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刑夷即《左传》庄公四年之“荆尸”,为楚正月月名。

【名】

(1) 尸体。

屍,终主也。从尸,从死。——《说文》。按,从死,尸声。许误也。

以其屍与之。——《史记·周公世家》

在床曰尸。——《礼记·曲礼》

魂去尸长留。——《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既而得其尸于井。——《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验尸;五马分尸;尸灵(尸首;灵柩);尸格(尸单。验尸单);尸以祝之(立尸而祝祷之,表示崇敬);尸皮子(尸皮。对衣服的贬称);尸灵横骨(方言。尸体);借尸还魂;尸车(载尸柩的车子);尸身(尸体);尸丧(尸体失落);尸葬(埋葬尸体)。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广韵》式之切《集韵》升脂切《正韵》申之切,音蓍。《说文》尸,也。象卧之形。《释名》尸,舒也。骨节解舒。不能复自胜敛也。《论语》寝不尸。《礼·丧大记》凡冯尸。兴必踊。

又神象也。古者祭祀,皆有尸以依神。《诗·小雅》皇尸载起。《大雅》公尸来燕来宁。《朱子曰》古人于祭祀,必立之尸。因祖考遗体,以凝聚祖考之气。气与质合,则散者庶乎复聚。此敎之至也。

又主也。《诗·召南》谁其尸之,有齐季女。《笺》主设羹之事。

又也。《左传·庄四年》楚武王荆尸,授师孑焉,以伐随。《注》谓师于荆也。

又《礼·表记》事君,近而不谏,则尸利也。《前汉·鲍宣传》以拱默尸禄为智。《注》言不忧其职,但知食禄而已。

又姓。《广韵》秦尸佼为商君师,著书。

又三尸,神名。 《正字通》本作,俗作尸。

汉英互译

汉语:尸

英语:cadaver,carcase,carcass,corpse,dead,body

方言集汇

(1)粤语:si1。

(2)客家话:[客英字典]、shi1、[客语拼音字汇]、si1、[梅州腔]、she1、[台湾四县腔]、sii1、[海陆丰腔]、shi1、[陆丰腔]、shi1、[东莞腔]、si1、[宝安腔]、si1。

常用词语

尸白、尸变、尸布、尸骨、尸骸、尸横遍野、尸谏、尸解、尸居龙见、尸居余气、尸蜡、尸首、尸体、尸位、尸位素餐。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语言文字 汉字 象形 五笔 笔顺        小篆 皇尸 礼记·曲礼 尸饔 楚武王 齐季 荆尸 五马分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