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脑中风是一组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主要分为出血性脑中风(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中风(脑梗塞、脑血栓形成)两大类,以脑梗塞最为常见。

脑中风发病急,病死率高,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中风的死亡率也有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由于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目前认为预防是最好的措施,因此,加强对全民普及脑中风的危险因素及先兆症状的教育,才会真正获得有效的防治效果。

疾病简介

脑中风是一组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主要分为出血性脑中风(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中风(脑梗塞、脑血栓形成)两大类,以脑梗塞最为常见。脑中风发病急,病死率高,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脑中风后遗症主要有偏瘫半身不遂)、半侧肢体障碍、肢体麻木、偏盲、失语。或者交叉性瘫痪、交 脑中风后遗症图解叉性感觉障碍、外眼肌麻痹、眼球震颤、构语困难、语言障碍、记忆力下降、口眼歪斜、吞咽困难、呛食呛水、共济失调、头晕头痛等。

临床表现

1、视力障碍,肌张力下降,运动丧失,感觉障碍,失语,失聪并随时间加剧。

2、偏瘫,偏侧感觉障碍一侧失明。

3、平衡失调,恶心呕吐,吞咽困难。

4、头痛并意识立即丧失。

主要病因

脑中风的基本病因包括:血管壁病变、心脏病及侧支循环代偿功能不全等。

1、引起血管壁病变的主要原因有:

(1)高血压性动脉硬化:高血压是中风的主要和基本病因,长期高血压状态下,小动脉平滑肌玻璃样变、坏死;小动脉壁变薄部分,可在高张力下膨出成为微动脉瘤,而微动脉瘤的破裂是脑出血的主要原因。高血压还可使较大动脉分叉处形成动脉瘤,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则易形成梭形动脉瘤,均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原因。

(2)脑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粥样硬化是中风的重要病因。主要发生在供应脑的大中动脉,长期使管壁增厚,管腔变窄,内膜增厚,斑块形成,在血流动力学作用下斑块可破裂、溃疡、出血、血栓形成,引起动脉闭塞及其供血区脑梗塞。

(3)血管先天发育异常和遗传性疾病:包括动脉瘤、动静脉畸形以及各级血管发育不全、狭窄、扩张、迂曲等。这些血管病变可引起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梗塞。

(4)各种感染和非感染性动静脉炎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较常见的原因之一。

(5)中毒、代谢及全身性疾病导致的血管壁病变:如血液病、肿瘤、糖尿病、结缔组织疾病,淀粉样血管病也可以引起出血性或缺血性脑卒中。

2、心脏疾病,如风湿性心瓣膜病、先心病、细菌性心内膜炎、心房纤颤等引起的心内栓子脱落,是心源性脑栓塞的主要原因。

3、侧支循环代偿功能不全,如脑底动脉环先天发育缺陷是脑梗塞发生和决定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4、尚有少数中风患者病因不明。 5、高血压引起脑中风:高血压引起的脑溢血类出血性中风更为多见。高血压中风大多病情严重,预后差,死亡率高,需高度重视。中风是脑血管意外的俗称,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脑血管栓塞等引起的缺血性中风,另一类是脑溢血所致的出血性中风。这两类中风都与高血压有关。

缺血性中风与脑动脉硬化直接有关。脑动脉硬化,管腔会变得十分狭窄,阻滞血流而形成脑血栓,在高血压情况下,脑动脉硬化程度越发厉害,脑动脉痉挛也十分明显,发生脑血栓机会显著增多。

出血性中风更与血压猛然升高有关,因为在长期高血压情况下,脑部硬化的小动脉受到高压血流冲击,会出现许多微小的动脉瘤,该处血管壁十分薄弱,如遇上突然血压升高(如用力使劲、情绪激动),容易破裂出血,加上硬化的动脉失去弹性,闭合止血的本领也很差,于是发生脑溢血,以大脑深部(内囊出血)为最多见,其次为脑桥出血、小脑出血等。

脑溢血以50岁左右的高血压患者最为多见。在上述两类脑血管意外中,因高血压引起的脑溢血类出血性中风更为多见。高血压中风大多病情严重,预后差,死亡率高,需高度重视。

危险因素

多年的研究证实,以下因素是与中风发作有密切关系的危险因素

1)血压升高

高血压者易发生出血性中风。在我刚b方地区,高血压的发病率高,所以中风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也高。因为高血压可以损伤动脉,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推大脑内形成许多囊状动脉血管瘤,一旦血压波动,血管瘤破裂,就发生脑出血。

血压高是中风的危险因素,血压过低也不利于申风的预防。在动脉硬化时,如果血压过低,大脑灌注压也氏,血流缓慢,血粘度升高,容易形成血栓,造成脑缺血和脑梗塞。所以在临床上,老年高血压患者降血压时不能过快、过低。

2)冠心病、心房纤颤

冠心病与中风的共同病变基础尼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肌梗爪心力衰竭时,心脏收缩功能下降,左心室排血量减少,B茵灌注压降低,静脉压增高,血液淤滞,故而容易形成血栓而导致脑梗塞。

统计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发生脑梗塞的机会比正常人高出5倍。心肌梗死与缺血性中风关系更为密切,中风常发生在心肌梗死恢复期的头2个月内扰其是头1个月内。

心房纤颤时迸人心房血流紊乱,容易形成附壁血栓,b肌梗死室壁瘤者也易在心室内形成血栓,栓子脱落造成脑栓塞。

3)肥胖

俗话说:“胖人多中风。”因为肥胖的中老年人,容易患高血压、糖尿病,常合并高脂血症,所以也容易发生中风。

4)糖尿病

糖尿病是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有10%~30%的中风患者患有糖尿病。40岁以上糖尿病患色脑动脉硬化的发生率比正常人多1倍,中风的发生率比无糖尿病者多5倍,糖尿病中风患者死亡危险性是非糖尿病中风患者的2倍多。糖尿病患者并发中风者,脑梗塞比脑出血多,中小梗塞又比大面积梗塞多,且以多发性梗塞居多。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易发生中风呢?根本原因在于代谢紊乱或动脉硬化。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脂肪大量分解为甘油三酷和游离脂肪酸,胆固醇合成旺盛,血中胆固醇大量增加,促使动脉硬化形成。

高血糖及糖尿病代谢紊乱所造成的高脂血症可损伤血管,促进动脉硬化发生,而动脉硬化正是中风发病最为重要的基础。

糖尿病患者的血液常呈高凝状态,血液凝固性和粘度增高,血小板粘附与聚集性增高,这些都是易形成脑血栓的因素,为中风的发病奠定了基础。

5)疲劳与精神紧张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人,大脑过度劳累,如工作到深夜、睡眠不足,应酬频繁,旅途劳累,看电视时间过长,都可能会导致中风的发生。

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时,血液中的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等增多,导致血管痉挛、血压增高、血液凝固性增高加速动脉硬化和促进血栓形成,成为中风发病的病理基础。

6)情绪与性格

日常生活中常见到有的中老年人平时性情暴躁,而且在情绪激动与暴躁发作时发生中风,这是因为暴躁时血中儿茶酚胺增多,血压升高,导致脑动脉瘤破裂。

医学研究也证明性格与中风的发生有一定的关氛中风与冠心病患者的性格特征非常相似,表现为:个性好强,容易激动,遇事急躁,难以自抑,过分自负,情绪紧张或者爱生闷气,思虑过多,个性怪僻,不听劝告。也有人将性格分为急躁型、忍耐型和中间型三型。研究发现,急躁型中老年人患出血性中风的危险性是一般人的s倍。

7)打躬

美国、德国联合研究小组在《美国心脏病学刽》杂志上发表文章,认为严重打躬者是脑中风的高危人群。这些人人睡后打呼唱,表面上只是令旁人讨厌,实际上打蔚者自己的健康正受到威胁。德国UIM大学医院的医生统计,在严重打朝者中约80%的人患有呼吸暂停。大多数患呼吸暂停综合征者的软胯和悬雍垂在睡眠中完全或部分地阻塞呼吸道,因此需要加大呼吸运动幅度以吸人足够的氧气,呼吸运动幅度加大使胸腔内负压增大,心脏捐Pm;明显减少、血压下降,脑细胞正常代谢所需要的氧、首B量和:营养物质供应严重不足,发生中风的危险大大增加。

8)吸烟

吸烟是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每天吸烟1~20支者,比不吸烟者发生中风的危险性大3·3倍,每天吸20支烟以上,比不吸烟者大5·6倍。30~40岁吸烟者,脑梗塞的发病比不吸烟者高5倍;50~60岁吸烟者脑梗塞比不吸烟者高3倍。吸烟越多、吸烟年龄越早的人,发生中风的机会也就越多。

烟草中含有100多种有害物质,香烟中的一氧化碳可以损伤动脉内皮细胞,尼古丁可使血液中肾上腺素水平升高血管痉挛、血压升高,加速动脉硬化,导致血液粘稠,血流缓,慢,血小板聚集,为中风创造了条件。

9)饮酒

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即乙醇,对人体各种组织细胞都有损害,饮酒过多使胆固醇增加,促进动脉硬化。长期嗜酒的人,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血压增高。过量饮酒者,由于血压突然上升,血管破裂而发生脑出血。在申风患者中,长期饮酒者是一般中老年人的2一3倍。

主要类型

出血性中风

以颅内动脉破裂出血为特征,包括脑实质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者可为原发;也可以是脑实庞产,血坯人脑室或蝶网援下腔而为继发@注蛛网膜下腔出血。

缺血性中风

以颅内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或栓塞,导致脑供血障碍为特点,根据血栓形成机制不同分为脑血栓形成或脑栓塞。腔隙性梗塞、短暂脑缺血发作(TIA),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RIND),都属于缺血性中风

混合性中风

出血与缺血的病理基础共存,可为先发生脑出血后发生脑梗塞,也可以先发生脑梗塞后发生脑出血。

治疗方法

本病发病时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利,甚至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为主症。一般情况下发病后初始2周内为急性期,2周以后进入恢复期,半年以上则为后遗症期。急性期以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效果最好,而在恢复期的治疗中则中医尤其是针灸治疗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针灸能显著改善瘫痪肢体和语言等功能,提高治愈率,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中风病历史悠久,见效独到。在2000多年前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即有明确记载:“偏枯(即半身不遂),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不乱,病在分腠之间,巨针取之,益其不足,损其有余,乃可复也。”以后历代医家对针灸治疗本病各有论述,无论是取穴还是针灸方法,都进行了不断的完善和提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代针灸工作者在总结前人治疗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的方法,不断创新,使针灸治疗本病的有效率和痊愈率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传统的针灸方法以疏通经络为主,多取阳经穴,辅以阴经穴,对中风瘫痪的多数症状确有疗效。近来又有针刺“醒脑开窍”法应用于中风病的临床治疗,该法在选穴组方、运针手法方面进行了革新,以取阴经穴为主,阳经穴为辅,主要是改善元神之府大脑的功能,醒神通络。利用蜜蜂尾针蜇刺穴位,比单纯的针灸治疗更有效果。蜂针液对于脑中风后遗症的疗效与其所含有相当复杂的化学成分直接相关,其作用机理主要是这些化学成分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和生物学效诮发挥综合作用的结果。脑中风属疑难病症,中西医治疗尚无理想效果的药物。采用蜜蜂针灸疗法,给脑中风患者的康复来了希望。

急救措施

①检查一下生命体征情况,如呼吸和心跳已经停止,要马上做心、肺复苏术。

②病人意识清楚,可让病人仰卧,头部略向后,以开通气道,不需垫枕头,并要盖上棉毯以保暖。

③失去意识的病人,应维持昏睡体位,以保持气道通畅,不要垫枕头。

④寒冷会引起血管收缩,所以要保持室温暖和,并注意室内空气流通。有大小便失禁者,应脱去病人裤子,垫上草纸等。 切忌对脑中风病人采取以下动作:

①摇晃;

②垫高枕头;

③前后弯动或捻头部;

④头部震动等。脑中风病人呕吐时应采取下列措施:

①脸朝向一侧,让其吐出。

②抢救者用干净的手帕缠在手指上伸进口内清除呕吐物,以防堵塞气道。

③装有假牙者,要取出假牙。

④未得到医生许可,别让病人进食或饮

预防方法

1)、预防中风,就要把中风的危险因素尽可能降到最低。控制高血压是预防中风的重点。高血压病人要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物,有条件者最好每日测1次血压,特别是在调整降压药物阶段,以保持血压稳定。要保持情绪平稳,少做或不做易引起情绪激动的事,如打牌、搓麻将、看体育比赛转播等;饮食须清淡有节制,戒烟,保持大便通畅;适量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

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关键在于防治高脂血症和肥胖。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脂肪高的食物如肥肉和动物内脏等;适量运动增加热量消耗;服用降血脂药物。

控制糖尿病与其他疾病如心脏病、脉管炎等。

2)、注意中风的先兆征象:一部分病人在中风发作前常有血压升高、波动,头痛头晕、手脚麻木无力等先兆,发现后要尽早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3)、有效地控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当病人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先兆时,应让其安静休息,并积极治疗,防止其发展为脑血栓形成。

4)、注意气象因素的影响:季节与气候变化会使高血压病人情绪不稳,血压波动,诱发中风,在这种时候更要防备中风的发生。

食疗方法

脑中风是耗费社会资源最多的一种疾病。

脑中风患者,往往在中风之后,就会残障,一侧的肢体就会偏瘫,不但个人不方便,整个家庭也会陷入苦难。然而目前并没有良好有效的医疗技术能让这些中风患者再站起来,重新照顾自己。干细胞疗法的临床试验,就是在尝试利用干细胞使中风患者的大脑及神经、血管再生,恢复行走能力。 

饮食营养治疗的目的是全身营养支持,保护脑功能,促进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功能的恢复。在饮食营养供给上要求个体化,即根据病人的病情轻重,有无并发症,能否正常饮食,消化吸收功能、体重、血脂血糖、电解质等因素,提出不同的饮食营养治疗方案。

在急性期饮食治疗是让病人能度过危急阶段,为恢复创造条件。恢复期应提出合理饮食的建议,纠正营养不足或营养失调,促进恢复和防止复发。

重症病人的饮食治疗:重症或昏迷病人在起病的2~3d之内如有呕吐、消化道出血者应禁食,从静脉补充营养。3d后开始鼻饲,为适应消化道吸收功能,开始的几天内以米汤、蔗糖为主,每次200~250ml,每天4~5次。

在已经耐受的情况下,给予混合奶,以增加热能、蛋白质脂肪,可用牛奶、米汤、蔗糖鸡蛋、少量植物油。对昏迷时间较长,又有并发症者,应供给高热能、高脂肪的混合奶,保证每天能有蛋白质90~1log,脂肪lOOg,碳水化物300g,总热能10.46MJ(2500kcal),总液体量2500ml,每次300~400ml,每天6~7次。鼻饲速度宜慢些,防止返流到气管内。必要时可选用匀浆饮食或要素饮食。

前期预兆

脑中风常使人猝不及防。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中风常有些先兆。下面列举的五种情况即属于中风的征兆:

第一,有一过性黑蒙现象。指正常人突然出现眼前发黑,看不见物体,数秒或数分钟即恢复常态,此时既没有恶心、头晕,也无任何意识障碍。出现黑蒙,意味着视纲膜有短暂性缺血,可能是由于颅内血液动力学改变或微小血栓通过视网膜动脉所引起。黑蒙出现,被视为脑血管病的最早报警信号。

第二,出现有短暂性视力障碍。不是眼前发黑,而是视物模糊,或视野缺损,视力多在一小时内自行恢复,它被看作是较早的中风预报信号。

第三,常常哈欠连绵。脑缺,特别是呼吸中枢缺氧时,也会引起哈欠反射。当脑动脉硬化逐渐加重,管腔愈来愈狭窄,脑缺血乏氧加重,特别是在缺血性中风发作5至10天前,频频打哈欠,可达80%左右。近年研究发现,脑缺氧,特别是呼吸中枢乏氧时,也会引起哈欠反射。当脑动脉硬化逐渐加重,管腔愈来愈窄,脑缺血乏氧加重。

所以,千万不要忽略了这一重要的报警信号。“TIA”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严格说来它已是最轻型中风,已出现了一过性偏瘫或单瘫,只是持续时间短暂,多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所以,仍把它看作是进展性脑卒中和完全性卒中的先兆。有人追访观察,发生TIA后3-5年,约有半数以上的人发生缺血性中风。专家指出,凡出现上述征兆之一者,都必须及早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必要时再作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后,抓紧治疗,遵照医嘱按时服药,则有可能避免中风的发生。

第四,刮脸制胡须征象。是指自己持刀刮脸时,头转向一侧时,突然触觉手臂无力,剃刀落地,或同时伴说话不清,一至二分钟后完全恢复常态,这是已经硬化的颈动脉扭曲,加重了狭窄,导致颅脑供血不足诱发一过性脑缺血的症状。尽管恢复很快,但它足以提醒人们,缺血性中风随时可发生。

第五,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已经出现了一过性偏瘫或单瘫,伴有或不伴有失语,只是持好时间短暂,多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所以,这也属于进展性脑卒中和完全性卒中的先兆。

并发症

脑出血或大面积的脑梗塞后,常会并发身体其他脏器的疾病,常见的有急性消化道出血、脑心综合征、肺部感染和急性肺水肿、褥疮、中枢性呼吸困难、中枢性呃逆、脑卒中后抑郁等,分述如下:

1、肺部感染:脑部病损可能导致肺和呼吸道血管功能紊乱,肺水肿淤血;较长时间不翻身,会导致肺部分泌物坠积;以及呕吐物误吸入气管等,都会促使肺炎发生。应加强护理,如每3~4小时轻轻变动病人的体位并轻拍背部,使肺部分泌物不至于长期积贮,并使它容易排出。喂食时要特别小心,尽可能防止肺炎发生。

2、褥疮:由于瘫痪肢体活动受限,骨头隆起部位容易受压,局部皮肤血液循环与营养障碍,故容易发生褥疮,好发部位在腰背部、骶尾部、股骨大转子、外踝、足跟处。为避免褥疮发生,可帮助病人每2小时更换1次体位;在易发褥疮的部位放置气圈、海绵垫等,以保持皮肤干燥;还可进行局部按摩,以改善血液循环。

3、急性消化道出血:大部分发生于发病后1周以内,半数以上出血来自部,其次为食管,表现为呕血或黑便。

4、脑心综合征:发病后l周内检查心电图,可发现心脏有缺血性改变、心律失常,甚至会发生心肌梗塞。

5、中枢性呼吸困难:多见于昏迷病人。呼吸呈快、浅、弱及不规则,或呈叹气样呼吸、呼吸暂停,是由于脑干呼吸中枢受到影响,说明病情严重。

6、中枢性呃逆:见于中风的急、慢性期。重者呈顽固性发作,也是病情严重的征象。

发病情况

脑中风由于它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已经成为威胁中老年生命的第一杀手,患者本人很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而且中风的发病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据统计,中国有中风病人300万人,每年新发病人130多万人,死亡97万人,因中风造成的经济损失达百亿元。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中国脑卒中发生率正以每年8.7%的速率上升,发病者约有30%直接死亡,其余70%的生存者多有偏瘫、失语等残障。专家预测,如不加以有效干预,未来(2011年起)10年,中国脑卒中患者的发病率将出现井喷式暴发。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科学 医学 疾病症状 脑卒中 缺血性脑中风 脑中风后遗症 偏瘫 半身不遂 脑出血 先心病 脑底动脉环 脑动脉痉挛 内囊出血 脑桥出血 动脉血管瘤 脑梗塞 糖尿病 德国 血小板 酒精 胆固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