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麻药是不利于健康的药,国家不鼓励销售麻药。现在进行大,小手术和许多治疗,麻药都是绝不可少的好东西。也是做整容手术的必需品。麻药在其他许多方面也有正面应用。麻药不是毒品。中国在很久以前就有了麻药。

历史

华佗第一个发明止痛的麻醉品但史书上并没有记载麻沸散的配方,以致它的药物组成,至今还是一个谜。

据日本外科学家华冈青州考证,麻沸散的组成是:曼陀罗花、生草乌、全当归、香白芷川芎、炒南星。(部分药材如草乌,有神经毒性,请勿轻易模仿或尝试使用)

来源

《喉科紫珍集》卷下。

组成

川乌15克、白芷9克、川椒21粒、草乌15克、半夏9克、胆南星4.5克、全蝎9克、细辛4.5克、炒盐15克

用法

上药共为细末。用时吹患处。令喉内肉麻不知疼痛而下刀烙。

即服用中药实施麻醉之办法。有关使用麻醉药的记载,较早见于《列子·汤问篇》。公元二世纪华佗曾用酒服麻沸散的麻醉方法进行过外科手术。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卷十八有:“颠扑损伤,骨肉疼痛,整顿不得,先用麻药服,待其不识痛处,方可下手。或服后麻不倒,可加曼陀罗花华佗及草乌五钱,用好酒调些少与服,若其人如酒醉,即不可加药。”既要达到较理想的麻醉效果,又要防止过量以致发生中毒甚至危及生命。后世多沿用并有所改进。1949年后,应用曼陀罗、樟柳碱等中药麻醉于临床,使中药麻醉重放异彩。

作用

麻醉止痛

主治

咽喉部诸证需用刀针割烙者。

麻药使用方法

麻药使用方法:一,用医用酒精清洁所操作的表皮。二,挤出膏体均匀的涂抹与表皮,厚度约1-2mm(毫米)。三,保鲜膜包裹覆盖严密约1-1.5小时。四,清洗后操作(适用于纹刺、穿孔等表皮性止痛)

Usage: one, with medical alcohol clean the skin of the operation. 2, extrusion paste evenly coated with the skin thickness of about 1-2mm (mm). Third, cover tightly wrapped plastic wrap around 1-1.5 hours. Fourth, after cleaning operations (applicable to profile thorn, perforation skin analgesics)

副作用

麻醉的较常见暂时性的副作用如下:

– 恶心和呕吐

– 困倦

– 暂时无法小便

– 喉咙痛

– 头痛

其它较轻微的并发症包括:肌肉疼痛、牙齿、假牙使嘴唇、舌头受伤、暂时性呼吸困难、说话困难以及神经受损。

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脏病发作、中风、严重过敏反应、脑部/肺部受损、肾/肝衰竭、永久性神经受损、眼部受伤、喉头受损和肺炎,但发生这类并发症的几率是微乎其微。

严重的副作用及并发症是十分罕见的,然而,任何手术或麻醉是带有风险的,麻醉的风险视乎阁下手术前的健康状况、手术的大小以及麻醉的方法等而有别。

相关资料

种中文名:小麻药

种拉丁名:Spilanthes callimorpha A.H.Moore

种别名 :小铜锤

地理分布:产云南

毒 性:小鼠腹腔注射氯仿提取物500mg/kg,出现步态不稳、流涎、呼吸困难、阵发性惊厥,部分小鼠死亡[A-25]。

科中文名:菊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本科概述:菊科是被子植物中最大的一个科;有900—1000属,约25000—30000种,全世界都有分布,热带较少。我国有230属2300多种,全国均产。该科植物中有毒种类较多,主要分布在苍耳属(XanthiumL.)、艾属(ArtemiaL.)、斑鸠菊属(VernoniaSchreber)和千里光属(SenecioL.)。本科植物中毒事例在我国亦较为常见,其中苍耳对人危害最大,无论是幼苗还是种子,以及由种子榨的油,都能引起人中毒,严重者可致丧命。其种子苍耳子中毒事例屡见发生。艾可以驱蚊虫,但人吃后可引起中毒;毒根斑鸠菊也能引起人中毒,严重者能够致死;千里光属植物在民间用来治疗疮疖,民谚谓“识得千里光,全家不生疮”,它有小毒,急性毒性不大,但慢性积累危害人的身体健康,现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另外本科植物含刺激性物质,能够引起人变态性接触皮炎。该科植物经济价值较大,其中有常见蔬菜,如莴苣、茼蒿等;有可供观赏的花卉,如绚丽多姿的菊花,色彩艳丽的大丽花等;有重要的中药材,如茵陈、红花、白术和苍术等数十种之多。近年来在菊科中发现倍半萜内酯化合物,具有细胞毒作用,引起人们的重视。本科植物含生物碱、香豆素、氰甙、倍半萜内酯等多种类型有毒成分,有些种还能富集硒、硝酸盐等无机成分而引起中毒,近年对菊科倍半萜内酯及双稠吡咯烷类生物碱的化学及毒理均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有毒成分按其结构可以分为以下类型:一、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这类成分在菊科中分布普遍,主要存在于豚草属(AmbrosiaL.)、艾属、紫菀属(AsterL.)、秋英属(CosmosCav.)、大丽花属(DahliaCav.)、向日葵属(HelianthusL.)、山柳菊属(HieraciumL.)、金光菊属(RudbeckiaL.)、二支黄花属(SolidagoL.)、万寿菊属(TagetesL.)、苍耳属等属中,多具细胞毒作用,可以引起人皮肤炎症,例如林业工作者常因接触菊科植物引起变态性皮炎,植物园和分类学工作者常患的职业性皮炎,均与菊科中倍半萜内酯有关。经研究对皮肤具有刺激活性的倍半萜内酯,其化学结构多具有环外。Α—亚甲基—r—内酯和α,β—不饱和键,主要结构类型见24—1至24—3。其次,倍半萜醇有重要毒性,如泽兰属(EupatoriumL.)所含震颤醇素(tremetol)可致死亡,另Tetradymia属所含的四室泽兰醇(tetradym01.)(24—5),为肝毒和光敏性毒物。二、硫茂衍生物及多炔化合物:这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万寿菊族(Tageteae)、堆心菊族(Helenieae)和向日葵族(Heliantheae)中,其中具有口—三噻嗯基(e—terthienyt)和5—(3—丁烯炔基)—2,2,—二噻嗯基[5—(3—butenynyl)—2,2,—bithienyl]结构.特别具有与双键共轭的羧基化合物或三键化合物具有较强的光敏毒性。三、双稠吡咯啶生物碱(pyrrolizidinealkaloids):主要存在于千里光属。这是一类肝毒生物碱,易引起牲畜中毒,已发现约120种菊科植物含此类生物碱,现已引起世界性注意,而且对人也存在潜在的威胁。采食过千里光属植物的乳牛,牛奶中含有此类生物碱;蜜蜂采千里光属植物的花,蜂蜜中也含此类生物碱。另外,有些地方用含此类生物碱的菊科植物治病,都可能给人造成损害。

它们所引起中毒属于慢性积累性中毒,症状有:1.使肝组织坏死;2.肝纤维样变性,引起水肿;3.有丝分裂抑制的细胞巨红血球症。如用含5%夹可宾千里光(Seneciojacobea)的饲料喂养大鼠,数周内发生以下主要病理变化:淋巴增生、脾脏增大、胸腺萎缩、腹水、胸膜积水和弥漫性坏死性肝炎。已知菊科植物所含双稠吡咯烷类生物碱约有90余种,一些主要代表物的毒性见表24—1。.-,有毒的双稠吡咯烷类生物碱多具有1,2—脱氢吡咯啶环系,含烷酰基支链,在7—位上常含羟基或酯基,酯基可能是1—位上烷基链上的烯丙基酯的一部分,如倒千里光碱(24—7)。毒性最大的为环状二酯,环状单酯次之,单酯毒性最小。不同家畜中毒反应也不同,猪最敏感,小鸡、牛、马不敏感,羊对慢性中毒有耐受性,但对急性中毒敏感。四、其他有毒成分:如存在于苍耳子中的甙类和艾蒿、菊蒿中的挥发油等成分。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科学 医学 药品 麻沸散 生草乌 香白芷 川芎 酒精 氰甙 腹水 急性中毒 艾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