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铜鱼,位于厦门市同安区大同街道东溪街南门桥畔,池中有天然岩石四块,其中三块形若鱼,其色若铜,朱熹于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至二十八年(1158年)簿同期间命名“铜鱼”,并修建了铜鱼池

结构

据史料记载,朱熹在同安任主簿时将东溪中的三块形似鱼、颜如铜的天然大石取名“铜鱼”。当池中水深时,“铜鱼”在池水中若隐若现,仿佛互相追逐嬉戏,栩栩如生。但因“铜鱼”石在溪浒, 常被溪洪、沙泥埋没。

据传朱熹始名“铜鱼”时,还留下了“铜鱼水深,朱紫成林”谶语,意思是如果科举那年铜鱼池水深,那么当年同安肯定会出进士。因而铜鱼池成为封建科举时代士子“全视铜鱼显晦以卜盛衰”之处。因为有这样的传说,所以城名铜鱼城,门为铜鱼门,桥名铜鱼桥,馆名铜鱼馆。

银城作为同安县城的别称早已为许多市民所熟悉,但知道它另一个别称“铜鱼城”的人并不多。“铜鱼城”这个名字来源于同安南门桥头的三块大石头。这三块大石头,形似鱼,颜如铜,是古同安文明的象征。历史上,这三尾铜鱼一度深埋地下70年,2009年,重新建造的铜鱼池景观与市民见面。如今,铜鱼池已成为展示同安古城风采的标志。

历史

相传朱熹谶曰“铜鱼水深,朱紫成林”,故历代地方官员对保护“铜鱼”十分重视 ,明、清以来先后六次修复。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知县李春芳开清池显出石鱼三尾,石珠一颗,同时修盖铜鱼亭。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同安县令朱奇珍(长沙举人)重新疏浚铜鱼池,并立碑作记。碑记云:“石以鱼名何?肖形也;鱼以铜名何?肖色也;名之者谁?紫阳夫子也。”清乾隆二年(1737年)知县唐孝本尽拆亭边浮店周围环以石栏。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知县邹召南仍拆浮店,永禁架屋,开浚城河,通水入池。嘉庆二年(1797年)县令吴堂浚清城河,引水入池,严禁开厕池上。原铜鱼池东西长14米,南北长23米,占地面积322平方米,池畔建有铜鱼亭、土地庙等建筑物。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同安居民还可登亭远眺、临池观鱼,铜鱼池和与之相连的金车石成为历代文人雅士品茗吟咏的好地方,并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文化大GM期间,亭毁、池填、铜鱼沉埋砂砾之中。2000年年初经同安政协提案修复铜鱼池,同年五月建设局承办,5月27日“铜鱼”重见天日,2009年焕然一新的铜鱼池落成。

象征

“铜鱼”是古同安文明的象征之一,是同安文明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之一。“铜鱼”为宋理学家朱熹命名,其邻近的金车石刻上的“中流砥柱”为朱熹所书,是朱熹簿同时的遗迹。它对于研究朱熹的生平,研究朱熹早年的学术思想有着很重要的实物价值。朱熹簿同任内,史称紫阳过化,簿同期间,政教兼施,兴贤育学、修学宫、设书院、创建经史阁,有了如此深厚的文化沃壤,同安这块土地上代代人才辈出,世世声名遐迩,它为研究同安文明的历史渊源提供宝贵的实物依据。

“铜鱼”是同安县城别称铜鱼城的得名根据。同安于西晋太康三年置县,古称铜鱼城,亦名银城,铜鱼城得名与铜鱼池相系,是城名由来之源。因此,铜鱼对提高城区的历史文化内涵增加历史的厚重感,对提高同安的文化品位,联络海内外乡亲情愫,是一种无形资资产。

古同安标志铜鱼池景观修复工程接近尾声

为了让铜鱼池遗址的三尾“铜鱼”重见天日,2008年下半年,同安区对这个有着古同安标志之称的“铜鱼池”进行修复。现工程已接近尾声,一个具有浓厚古韵的历史文化景点即将出现在游客眼前。

同安城又名“铜鱼城”,名字来源于同安南门桥头的三块大石头。“铜鱼池”遗址位于同安城区南门桥头边,“铜鱼”指东溪畔三块天然形成的大石头,形状像鱼,呈古铜色。这三块石头形状像鱼,颜色呈古铜色,当池中水深时,“铜鱼”在池水中若隐若现。不过由于年代久远,千年古迹一度被埋没在地下。

为了再现铜鱼戏水的美景,同时也重现同安的古老文明,2008年下半年起,同安区开始了铜鱼池的重建修复工程。据工程现场负责人介绍,同安双溪公园铜鱼池景观工程总占地4400平方米,总投资260多万元,根据规划,铜鱼遗迹将修复如旧。

复原的铜鱼池以亭、池为中心,还修建休闲中心广场和喷泉,并重立破损的铜鱼碑。碑上记载有铜鱼池的修复历史。铜鱼池池壁上还将刻上一幅嘉庆年间的同安版图等。

景观工程已经接近尾声,铜鱼池景观也将呈现市民的眼前。建成后的铜鱼池将重现同安沿溪人文景观,同时也为市民、游客提供一个新的休闲好去处。

地理位置

地址:厦门市同安区大同街道南门桥畔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其他 同安区 朱熹 铜鱼池 铜鱼桥 朱奇珍 县令 土地庙 建设局 同安区 同安城 铜鱼城 年间 铜鱼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