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铜币,铜制的钱币,亦称“铜钱”。铜币主要指清末民初时期的无孔铜币。中国是使用金属货币最早的国家。而金属货币中,历代又以铜币为主。所以中国古代的货币史,实际上就是铜币史。

中国在殷周时期固以齿贝为货币,后因真贝不够,乃用仿制品铜贝代之。铜贝是向金属货币过渡的形态。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了币制。废刀、等币,规定只采有外圆中间有一方孔的方孔钱,是由环钱演变而成的。秦以后的通行货币,都是方孔钱,只是名称不同而已。

释义

拼音:tóng bì

解释:铜制的钱币。亦称“铜钱”。指中国古代的“方孔圆钱”,铜币主要指清末民初时期的无孔铜币。

铜币历史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为巩固中央集权制,实行了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等政策,

同时也对币制作了重大改革:废止战国时期各国流通的刀形、布形、环形等形式不一、单位各异的各类铜币,使用外圆内方的秦“半两”钱,从此,中国铜铸币有了一个统一的形式,方孔铜钱在中国历史上相沿使用了两千多年,直至清光绪年间(1875-1907年)机制铜币问世,才走完了它的里程。

秦始皇统一货币对实行统一的经济政策、促进生产和流通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同时更有利于维护国家和民族的统一。然而,秦始皇只是统一了铸币的形状和币值单位,并没有集中统一铸币权,铸币不受法律限制,私人可以铸制。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时收盐铁为官,把铸币权收归朝廷所有,统一铸造新的五铢钱,严禁地方和私人铸钱。

方孔钱的形式沿袭千年不衰的原因:有人认为“外圆内方”表达了中国人的一种“天圆地方”的人文主义观念;有人认为是由于有方孔易于用绳子穿起来,圆形没有棱角,便于携带;还有人义为是便于加工:铜钱铸出来后,外廓有些毛刺需要锉光,在一串中穿一根方棍,一次能锉许多个,如是圆孔,钱就会跟着锉刀转动。看来上面的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方孔钱的面值较低,流通中的需要量比较大,因此常常用绳子(称为“緍”)穿起来使用。一百枚穿一串,称为一吊,一千枚穿一串,称为一贯,单独使用称为“文”。“文”、“吊”、“贯”等都是古铜钱的计量单位。

方孔钱币因体积较小,铸造起来很方便,近些年来,常有方孔钱币模钱范出土,一模能同时浇铸几十枚铜钱。模也称为“板”,宋时铸钱每板能铸六十四文。故民间用“板板六十四”形容某人的呆板,不知变通。

价值收藏

价值

清代吉林造戊申光绪元宝三钱六分银币(中满文) RMB: 12,000 ¥13,200

江南省造光绪元宝一钱四分四厘四枚 RMB: 100 ¥880

二十四年安徽省造光绪元宝三钱六分银币 RMB: 2,800 ¥4,400

二十五年安徽省造光绪元宝三分六厘银币 RMB: 700 ¥2,750

安徽省造光绪元宝一钱四分四厘银币大、小龙各一枚 RMB: 1,000 ¥1,540

江南省造戊戌光绪元宝一钱四分四厘银币 RMB: 1,000 ¥1,100

江南省造光绪元宝三分六厘银币 RMB: 3,500 ¥3,850

江南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银币 RMB: 1,500 ¥3,080

江南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银币 RMB: 2,000 ¥3,300

江南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银币 RMB: 2,000 ¥4,180

甲辰江南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银币 RMB: 100 ¥660

江南省造庚子光绪元宝三钱六分银币 RMB: 15,000 ¥77,000

江南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银币五枚(庚子 RMB: 100 ¥770

湖南省造光绪元宝七分二厘银币 RMB: 1,500 ¥1,650

湖北省造光绪元宝三分六厘银币 RMB: 300 ¥1,210

四川省造宣统元宝七钱二分银币 RMB: 600 ¥660

清代四川省造光绪元宝三分六厘银币 RMB: 100 ¥880

二十四年安徽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银币 RMB: 1,500 ¥1,870

云南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银币 RMB: 1,000 ¥1,100

光绪三十年湖北省造大清银币库平一两(小字版) RMB: 4,000 ¥6,820

光绪三十年湖北省造大清银币一两 RMB: 4,500 ¥8,800

宣统三年大清银币一角 RMB: 1,500 ¥1,650

光绪二十五年奉天机器局一圆银币 RMB: 10,000 ¥19,800

光绪二十四年奉天机器局一圆银币 RMB: 3,000 ¥3,300

光绪二十四年北洋机器局壹圆银币 RMB: 1,900 ¥2,090

收藏

钱币上的严重锈蚀会影响到钱币的质地与价值。有的古币收藏者为了能使币保持原有的“古代风采”,不愿意除锈,这样古币上可能会附上一层含有结晶水的无机盐化合物,其化学反应就易形成更加严重的腐蚀。但除锈时应小心谨慎,根据不同情况对症下药。对古币上轻微的锈色,则不必除去,因为古币适当的锈色能增加其审美价值。此外由于年代久远被氧化锈蚀极其严重的“脱胎”古币,因为其已十分脆弱,也不能作除锈处理,否则钱体会断裂。

铜币保存

铜币易氧化,易发黑,不容易保存。如果收藏在塑料袋里,容易长铜绿。所以保存铜币时,最好要用牛皮纸包好,放置于透风的地方。

要避免与硬物进行直接磕碰、磨擦,切勿同时将几枚币装在一个口袋里;

在观赏铜币时,有条件的应带上薄手套,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铜币的边缘,防止汗渍污染币面。

要避免接触酸性物质。

1.

要避免与硬物进行直接磕碰、磨擦,切勿同时将几枚币装在一个口袋里;

2.

在观赏铜币时,有条件的应带上薄手套,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铜币的边缘,防止汗渍污染币面。

3.

要避免接触酸性物质。

铜锈处理

机械法

即用刀(最好用直刀)、刷(可用大号油画笔,并将笔头棕毛剪至仅有0.5~0.7厘米)、剔针或牙科工具进行剔、挑、剥、刷等方法,去除钱币锈蚀。使用这种方法除锈,应注意轻重适度,对比较珍贵的古币则不宜用此方法。

加热法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锈蚀较浅的铁钱。加热时将钱币放入承接器皿(如锅等金属容器),可适当加一些清水,用旺火加热三四分钟后,将钱币取出,再用冷湿毛巾将钱捂住,锈蚀即可脱落。对于锈蚀严重的“脱胎”钱则不宜用此法。

醋泡法

使用这种方法前先将古钱洗净,放在小碟中,再倒入少许食用醋,24小时后取出,用刷子刷去残锈,最后用清水洗干净醋液,将水迹用布擦尽阴干即可。

水洗法

这种方法宜用于铁钱。把铁钱浸泡在蒸馏水中,白天使温度保持在98℃,夜里使其冷却,及时更换蒸馏水,并检查除锈程度,直至铁锈除净 。

黄铜清洗

时间常常会在铜币的表面留下一层氧化物,这层氧化物根据其产生的环境和 年代而表现为棕褐色、深绿色或黑色。如果氧化物均匀而金属未受到锈蚀,那么 最好不要清洗。因为均匀的氧化层使铜币具有与其发行年代相称的外表,而且还 能使铜币不易再受锈蚀。对于具有均匀氧化层的铜币唯一可做的事就是:在温热 的肥皂水中洗净油脂和汗渍。在清洗时不要用力擦洗,以免损坏氧化层。

清洗已氧化的硬币最好使用反应缓慢的溶液(如5%的稀硫酸溶液),它能逐 渐洗掉因锈蚀而损坏的硬币表层,并使其完好部分不受损伤。硬币在溶液中浸泡 的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硬币的表面状态:即氧化程度。氧化层越暗越厚,浸泡的 时间就应越长。氧化严重的硬币可以在溶液中浸泡几个昼夜,氧化轻微的硬币则 只需浸几个小时。在浸泡过程中还可以用软布在温热的水流中清洗已溶解的氧化 物,以便溶液能更好地作用于新暴露出的锈蚀层。清洗时应该记住:要戴上橡胶 手套,用镊子夹住硬币在溶液中清洗。

经过清洗以后,硬币的品质能得以提高,但对于清洗后暴露出来的腐蚀凹坑 和擦痕应有所心理准备。只有在有了经验以后,才可以作出决定:硬币是否值得 清洗?清洗是否会损坏硬币?而且硬币清洗以后,是否会连同氧化物一起将硬币 图案的细微部位也洗掉?

青铜清洗

青铜币的清洗方法与黄铜币一样。在硬币的表面预先涂上少许牙膏,放在温 热的水中清洗更容易使硬币恢复光泽。

不要用强硫酸或硝酸溶液清洗铜币和银币。这种溶液在洗去氧化物的同时, 也会毁坏硬币本身,特别是硬币图案的细微部分。 如果青铜币和铜镍合金币锈蚀严重(硬币表面有均匀的黑色、暗绿色的氧化 层或者很厚的黑壳),那么可以用强硫酸或硝酸溶液将其清洗掉。当然,这种清 洗方法只是对那些没有特别价值的硬币而言的。

清洗过程如下:将硝酸倒在玻璃器皿里,另外准备好苏打水。用镊子将硬币 放入硝酸溶液,氧化物很快被溶解掉。硬币表面一洗干净,马上就用镊子将硬币 夹起放入苏打水中。然后可以用手拿出硬币,仔细用温水冲洗并擦干。需要指出 的是:硝酸在去掉氧化物的同时,也使硬币表面变得麻麻点点。

清洗过的铜币看起来有些不太自然。随着时间的流逝,铜币仍会发黑并重新 出现氧化层。但是,我们仍然不能保证铜币会生成均匀的新氧化层,硬币表面不 会出现黑色的斑点。所以,清洗过的铜币最好能自然地生成古色古香的氧化层, 给人以年代久远的感觉。

使硬币自然产生氧化层最简单的方法是:将干净的没有油脂的硬币放入10%的 连二亚硫酸盐溶液中浸泡10—20秒。取出后冲洗干净,用软布擦干。经过连二亚 硫酸盐溶液浸泡过的铜币便会发出令人愉快的青铜光泽,而且一般再也不会被锈蚀。

在硬币表面涂上清漆有助于铜币和铜镍合金币的保存。最好用有光泽的家俱 清漆,用丙酮很容易将其清洗下来。

新硬币(银、铜、铜镍合金、黄铜币)在装入收藏盒之前,应将手指碰到过 的地方清洗干净。锈蚀总是从手碰过的地方开始产生的。

延伸阅读

中国面值最大的古铜币

中国国历史上面值最大的铜币,当推新朝王莽(8-24)发行的“国宝金匮直万”古铜币,

面值为1万枚五铢钱。据史料记载,王莽在位16年,由于国库空虚,共进行了4次货币改革,每改一次,就搜刮老百姓一次。“国宝金匮直万”是王莽最后一次货币改革铸造的,其形状如葫芦。上部为方孔圆形,铸有“国宝金匾”篆字;下部为正方形,上铸篆体“直万”两字,字体十分精美;中部系一短颈,连接上下两部。在当时,万枚五铢钱,可兑换黄金一市斤,而一枚“国宝金匮直万”钱,竟值一斤黄金,可见其剥削之程度惊人了。

“国室金匮直万”钱,由于面值过高,发行时间很短,清代之前没有发现其实物。至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西安一农民在平地时发现两枚。一枚被古币收藏家张叔驯购得。另一枚被英人柳玛购去,后由上海集币家张晋购回。以后又归陈仁涛收藏,解放前夕,陈移居香港。50年代初,中国政府用重金将其购回,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社会 经济 货币 货币史 真贝 铜贝 秦始皇   环钱 方孔钱 方孔圆钱 中央集权制 车同轨 书同文 统一度量衡 外圆内方 半两 铜铸币 方孔铜钱 方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