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锦鸡是一种雉科动物,是白腹锦鸡、红腹锦鸡的统称。分布在陕西商洛)、西藏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此外,还有同名的长篇民间叙事诗

栖息于海拔2000-4000米的山地,活动于多岩的荒芜山地、灌丛及矮竹间。以农作物、草籽为食物。

别名

白腹锦鸡红腹锦鸡

雉科 Phasianidae

分布

西藏四川贵州云南广西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白腹锦鸡:

学名 Chrysolophus amherstiae

英文名 Chinese copper pheasant

介绍

雄鸟全长约140厘米,雌鸟约60厘米。雄鸟头顶、背、胸为金属翠绿色;羽冠紫红色;后颈披肩羽白色,具黑色羽缘;下背棕色,腰转朱红色。飞羽暗褐色。尾羽长,有黑白相间的云状斑纹。腹部白色。嘴和脚蓝灰色。雌鸟上体及尾大部棕褐色,缀满黑斑。胸部棕色具黑斑。

栖息于海拔2000-4000米的山地,活动于多岩的荒芜山地、灌丛及矮竹间。以农作物、草籽、竹笋等为食,兼食昆虫。4月下旬开始繁殖,筑巢于人畜罕至的山坡地面的倒木枯枝下或巨岩缝隙里,以枯叶或残羽为材,非常隐蔽。每窝产卵5-9枚,浅黄褐色或乳白色,光滑无斑。孵卵期为21天。

红腹锦鸡:

学名 Chrysolophus pictus

英文名 goledn pheasant

雉科 Phasianidae

分布 青海、甘肃、陕西、四川、贵州、湖北、湖南、广西。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雄鸟全长约100厘米,雌鸟约70厘米。雄鸟头顶具金黄色丝状羽冠;后颈披肩橙棕色。上体除上背为深绿色外,大都为金黄色,腰羽深红色。飞羽、尾羽黑褐色,布满桂黄色点斑。下体通红,羽缘散离。嘴角和脚黄色。雌鸟上体棕褐,尾淡棕色,下体棕黄,均杂以黑色横斑。栖息于海拔600-1800米的多岩山坡,活动于竹灌丛地带。以蕨类、麦叶、胡颓子、草籽、大豆等为食。3月下旬进入繁殖期,筑巢于乔木树下或杂草丛生的低洼处,每窝产卵5-9枚,淡黄褐色,无斑,孵卵期22天。

虹膜-黄色;嘴-绿黄;脚-角质黄色。

  声音:雌鸟春季发出cha-cha的叫声。其他雌鸟应叫。

  生活习性:

  栖息于海拔600-1800米的多岩山坡,活动于竹灌丛地带。以蕨类、麦叶、胡颓子、草籽、大豆等为食。3月下旬进入繁殖期,筑巢于乔木树下或杂草丛生的低洼处,每窝产卵5-9枚,淡黄褐色,无斑,孵卵期22天。

  濒危等级:

  CITES濒危等级: 未列入 生效年代: 1997

  IUCN濒危等级: 未列入 生效年代: 1996

  IUCN濒危等级: 生效年代: 2003年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 二级 生效年代: 1989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 易危 生效年代: 1996

  致危因素:

  ● 因为贸易被捕猎: 参考文献 因其羽色艳丽,雄鸟皮张可外销供装饰用,活鸟供观赏展出用,每年从各产地捕杀数量惊人,例如湖南湘西60年代畜产部门收购红腹锦鸡皮张即达6000-8000张(吴至康,1991)。

  ● 作为医药成分被捕猎: 参考文献 中医传统理论认为红腹锦鸡去羽毛及内脏、取肉鲜用 ,温中补虚 ,益肝和血, 因此被利用。

  分布范围:

  中国中部特有种。

  分布状况:

  全球性近危(Collar et al., 1994)。常见于海拔800~1600 米,偶上至2800 米。留鸟,分布在青海东南部、甘肃南部、四川、陕西南部、湖北西部、贵州、广西北部及湖南西部。

  地理分布:仅见于我国青海、甘肃、陕西、贵州、广西。易危种。以陕西宝鸡附近秦岭山脉多见。

  主要分布省份:

  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西 四川 贵州 云南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分布在以下保护区:

  道真大沙河 赤水桫椤 麻阳河 麻阳河 雷公山 习水 佛顶山(石阡) 梵净山 宝天曼(内乡) 神农架 神农架 后河 桃源洞 壶瓶山 八大公山 索溪峪 八面山 六盘山(宁夏) 太白山 攀枝花苏铁 卧龙 金佛山 大围山 天目山(浙江) 张家界 朱家山 安溪云山 小溪

  分布在以下山脉湖泊:

  都庞岭 秦岭 祁连山 伏牛山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自然 生物 动物 雉科 白腹锦鸡 陕西 商洛 西藏 四川 贵州 云南 广西 同名 叙事诗 白腹锦鸡 红腹锦鸡 雉科 西藏 四川 贵州 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