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阳山县隶属于广东省清远市,位于广东省西北部、清远中部,南岭山脉南麓,连江中游,地处东经112°22’01’~113°01’06’,北纬23°58’47’~24°55’52’之间,是广东省21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战国时期境内有阳禺国,秦朝末年设阳山关,西汉高祖时置阳山县,迄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全县总面积3418平方公里,辖12个镇1个瑶族乡,截至2018年,阳山县总人口56.9万人。

阳山县距广州160公里,是珠三角“两小时生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路交通便利,连江自北向南流经县境,常年可通航150吨货轮。阳山县自然资源丰富,生态公益林面积全省最大, 是“广东省林业生态县” “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 主要风景名胜有广东第一峰、神笔山、北山古寺、连江风景带和南岭国家森林公园等。

2018年,阳山县实现生产总值104.05亿元,突破1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4.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19.78亿元,增长0.9%(其中工业增加值11.73亿元,下降1.5%,建筑业增加值8.05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44.27亿元,增长6.1%。

历史

阳山地域,古为南交地,周时属楚,战国时境内有阳禺国,治所在今县之东,即青莲峡头一带。秦时为长沙郡南境。西汉,汉高祖析长沙郡南部设桂阳郡,置阳山县,属荆州桂阳郡汉献帝建安十九年(214),孙权取桂阳郡地,遂属孙权。建安二十五年(220),入含洭县。吴甘露元年(265),析桂阳郡置始兴郡,仍属荆州,以含洭县之桃乡置阳山县,属始兴郡。晋太康元年(280),始兴郡隶属广州;永嘉元年(307),始兴郡改隶属湘州,咸和三年(328),始兴郡又改为隶属荆州。阳山县皆随始兴郡改属。南朝宋时,阳山县属始兴郡。元嘉二十九年(452),始兴郡隶属广州。元嘉三十年(453)又改隶属湘州,阳山县皆随郡改属。泰始六年(470),析始兴郡置宋安郡,隶属湘州,阳山县属湘州宋安郡。泰豫元年(472),废宋安郡,阳山县仍归属始兴郡,元徽四年(476),改始兴郡为广兴郡,阳山县属湘州广兴郡。建元元年(479),又改广兴郡为始兴郡,阳山县属湘州始兴郡。梁天监六年(507),置阳山郡、梁乐郡(今县境南部,治所失考),属衡州(治所在含洭)。阳山郡辖含洭、阳山、桂阳、广德四县,梁乐郡辖梁乐、洊安两县.陈因之。

隋开皇十年(590),平陈,废阳山、梁乐两郡,置连州,阳山、梁乐两县属连州。开皇十八年(598),梁乐县改为宣乐县。大业三年(607),废连州,置熙平郡,隶属荆州,阳山、宣乐两县属荆州熙平郡。大业十三年(617),宣乐县并入阳山县,熙平郡属萧铣。

唐武德四年(621),平萧铣,改熙平郡为连州,阳山县属连州。贞观元年(627),连州属江西道;天宝元年(742),改连州为连山郡,隶属岭南道。干元元年(758),连山郡复为连州,隶属湖南道。大历三年(768),连州改隶岭南道。阳山县俱随州郡改属。五代南汉时,阳山县属连州。

宋开宝四年(971),平南汉,阳山县属广南东路连州。

元至元十七年(1280),置连州路,阳山县属连州路。元至十九年(1282),升桂阳县为桂阳州,初隶属湖南道,后隶属广东道,阳山县属桂阳州。

明洪武元年(1368),阳山县仍属桂阳州。洪武二年(1369)四月,废桂阳州,阳山县并入连山县,属韶州府。洪武十四年(1371),复置阳山县,属广州府。洪武十三年(1380)十一月连山县从阳山县析出。洪武十四年(1381),复置连州,阳山县隶属广州府连州。

清初,阳山县仍属广州府连州。雍正七年(1729),改连州为直隶州,阳山县属连州直隶州。

民国3年(1914),阳山县属广东省岭南道。民国15年(1926),属广东省北区。民国25年(1936),改属广东省第二行政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1月,属广东省北江区。1952年9月,属广东省粤北行政区。1956年3月,属广东省韶关专区。1958年11月,阳山县并入连阳各族自治县,1960年10月,复置阳山县,均属广东韶关专区。1979年,属广东省韶关地区。1983年6月,属广东省韶关市。1988年2月属广东省清远市。

区划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阳山县辖12个镇(阳城镇、岭背镇、青莲镇、七拱镇、太平镇、黎埠镇、小江镇、黄坌镇、江英镇杜步镇、杨梅镇、大崀镇)、1个民族乡(秤架瑶族乡)。

人口

阳山县自西汉置县,对唐以前的姓氏人口如何传入无考。宋元两代的人口也甚少,仅知道新圩乡岩口管理区鸦山湖村的陈、谢两姓于宋代从福建传入,水口镇新风村何姓于元代从南海传入。大部分姓氏人口是明清时期传入繁衍的,且多为省内传入,少数为外省传入。明清时期传入的姓氏人口主要:1.从粤东地区传入,多为客籍,通用客家话,如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李、邓、张、刘、杨、吴、马等)、兴宁县(李、邓、王、刘、吴、朱等)、丰顺县(邓)、大埔县(梁)、连平县(王)、惠阳县(张、杨、钟、林、江等)、龙川县(邹、黄、叶、唐、骆、袁、朱、邱、胡、徐、涂、李、欧、王、冯、江等);2.从珠江三角洲地区传入,如广州(钟、李)、南海县(梁、林、苏等)、三水县(蔡、陈、钱等)、顺德县(莫);3.从粤西地区传入,如怀集县(黄、庞、黎等)、四会县(李、唐等)、广宁县(伍、杨、王、谢、江等);4.从粤北地区传入,如英德县(陈、黎、成、曾、莫、朱、黄、梁、何、伍等)、新丰县(邱、胡、陈、张、刘、叶、罗等)、清新县(李)、佛冈县(曾)、翁源县(张)、始兴县(张)、南雄县(胡、邓、罗、莫等)、乐昌县(邓)、乳源县(何、邓、邹、钟、林等)、连县(马)、连南县(谢);5.从外省传入。如江苏省南京市(冯、毛等),福建省上杭县珠玑巷(叶、沈、陈、邓、张、冯、黎、罗、苏、孔等),福建省其他(李、钟、邓、林),江西省(欧阳、谢),四川省(杨),湖南省(胡、欧)。各种姓氏传入阳山后,随着朝代的更替而不断播迁,人口不断繁衍。全县人口从明崇祯十五年(1642)6364人,发展到1995年的48.26万人,到2011年的54万人。

地理

地质

阳山县位于桂湘赣粤褶皱带与桂粤隆起交界地带。地层发育齐全,岩性变化大;燕山期的岩浆活动广泛而强烈;各种构造体系错综复杂。

远古以前,阳山一带仍属大海。大约4亿年前,随着地壳变动,南岭山系出现雏形,形成粤北隆起带。约2亿年前,形成连阳石灰岩地带,阳山县大部分区域就在这块地带上。约1.5亿年前,燕山运动造成褶皱断裂体系,随伴花岗岩侵入。约5000万年前的喜喜马拉雅运动,形成县境北、西、南的断块山地。300万年前的地壳运动,形成第四纪的起伏地形。

地层

阳山县地层分布颇广,包括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三迭系、侏罗系、下第三系丹霞群、第四系。

侵入岩

阳山县侵入岩比较发育,主要集中于东北部和西南部。岩浆活动均活动伴随燕山构造旋回而发育,可分为3个主要侵入期,共有10个岩体,其中以大东山岩体和连阳岩体规模最大,其馀均为大岩体附近的小岩体。它们具有岩基或岩株的产状,基本都由花岗岩类岩石组成。

构造

阳山县地质构非常发育,按地质力学观点,多构造体系在这里联合作用,造成了错综复杂的构造网络。东西向构造带以大东山岩体和连阳岩体为代表,它们是南岭纬向构造的两个亚带。华夏构造体系在阳山县的表现是形成一组北东走向的褶皱和断裂,出露于县东北部。新华夏构造体系非常发育,在县中部和西部翼为代表,出露县东南部。南北构造以连阳岩体中的断裂为突出,还有一些南北向的褶皱出露于县南部。

地貌

阳山县地形复杂。总体地形为南、北高峻,并以单斜山地不规则地由两端向腹地倾斜,形成中间低缓,四周较高的船形地貌。山地约占全县总面积的90%,盆地及冲积平原约占10%。

山地

1.东北部山地

东北部为大东山脉和天井山脉,山地海拔1000~1500米。山势高峻,北坡陡而完整,南坡缓而破碎,呈北陡南缓的不对称山岭。猛坑石(又称石坑崆)海拔1902米,位于阳山、乳源与湖南宜章三县交界处,为广东省最高峰。

2.西南部山地

为猴岭南廷支脉,经连南伸入县域西南各地,山地褶皱清晰,不背斜轴部构造,多为砂砾和页岩构成,山势也较高峻,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有石川顶、观音山顶、雷公球、大雾山等。

3.东南部石灰岩山地

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表迳流小,地下河多,“只闻流水声,未见河踪影”状况突出,地表见大量的斗淋、落水洞、溶洞等,石灰岩被侵蚀之残馀部分形成峰丛(孤峰或尖峰),怪石峋嶙,似金鸡独立,似虎豹盘卧,千资百态。

盆地与冲积平原

1.盆地

太平南部至杨梅一带为红色岩系盆地,面积不大,多成条状分布,为红色砂岩形成的丹霞地貌。

2.平原

连江自西北向东南横贯县中部,洞冠水、扶村河、岭背水、秤架河、黄坌河、七拱水、沙河、庙公坑等汇入连江,这些河流沿河两岸形成了小的冲积平原,地势低平,间有起伏小丘陵。此外,北从黄坌、南到阳城,东起岭背、西到小江,为谷地平原地带,在海拔100~800米的地域分布着大小不等的如西岭、水豆山、夜光坳、猴岗、大陂顶、犁头、金星顶、岗青、高峰等谷地平原。

3.山峰

全县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150座,主要分布在天井山肪和大东山脉,少数分布在六暗山脉、马丁山脉、观音山脉和大雾山脉。其中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18座,主要分布于北部的天井山脉和大东山脉。

气候

阳山县位于北回归线北侧,属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气候区。其特点:天气炎热,夏长科短,雨热同季;春季温和潮湿,夏季炎热雨丰,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少雨。

气候特征

按照月平均气温14℃~24℃为春秋季,低于14℃为冬季,高于24℃为夏季的标准划分季节,阳山县的春季为3~4月,夏季为5~9月,秋季为10~11月,冬季为12~2月。

春季 气候温和,潮湿多雨,天气多变,多低温阴雨天气。由于受冷暖天气交替影响,天气时冷时暖,常产生南岭静止锋,使县内常有低温阴雨,空气潮湿,阳光缺少,影响春播。季平均气温平原17℃~18℃,山区14℃~16℃;季雨量350~40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21%;总日照时数不127.2小时,日照百分率为17%。

夏季 天气炎热,多雷降雨。前期多暴雨,常有洪涝,称汛期;后期光照充足,常有干旱,称旱期。从5月初开始由南方吹来的热带海洋风增强,气温急剧上升。季平均气温平原26℃~27℃,山区22℃~24℃。最热的7月,其次8月,天气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闷热,最高气温达37℃以上,极端最高气温为39.9℃。5、6月多季风雨,易发生洪涝灾害,7月以后以台风雨为主,对农作物生长有利。季雨量1100~120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1%;总日照时数为833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2.8%。

秋季 秋高气爽。由于受北方干冷空气影响,天气转凉爽,月平均气温降至24℃以下,昼夜温差较大,干旱少雨。11有下旬常有较强冷空气侵袭,有时出现初霜。季平均气温平原19.5℃~20℃,山区16℃~17℃, 极端最低气温为11.6℃;季雨量120~14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晴天多,总日照时数为316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7%。

冬季 天气寒冷、少雨,常有霜冻,偶有冰雪,为全年最冷季节。由于受北方极地大陆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季平均气温11℃~11.5℃,山区10℃以下。最冷是1月份,各地平均气温6℃~10℃。平均终霜日期;河谷平原2月8日,山区2月下旬后。平均霜日8.7天,山区12天以上。平均雪日3.4天,山区5天以上。季雨量180~20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0%;总日照时数为30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30%。

资源

水资源

阳山县内河系属珠江流域北江水系,境内小河流众多,集雨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支河流有13条。连江为干流,青莲水、七拱水、庙公坑、钟鼓水、冠洞水为一级支流,桃花水为绥江一级支流。河流大多属山区型。县境年均径流量79.08亿立方米(不含过境客水),过境客水径流量38.6亿立方米,水量充足。已建中型水库3宗、小(一)型水库11宗、小(二)型水库38宗,较大的塘坝129宗,总控制集雨面积252.29平方公里,总库容1.096亿立方米。

森林资源

阳山县林业用地面积2623.88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9.85%。全县森林复盖率为72.97%,林木绿化率为76.5%,活立木总蓄积量8247485立方米。阳山县省级生态公益林居全省之首,面积达1626.69平方公里。占全县林业用地的62%;其中国家级生态公益林1310.12平方公里,占全县林业用地的49.9%商品林地997.18平方公里,占全县林业用地的38%。

矿物资源

阳山县地下矿产主要有24种。分别为:铁、锰、铜、铅、锌、铝、钨、锡、铌、钽、滑石、石灰岩、白云岩、萤石、瓷土、重晶石、磷、硼、水晶、硫铁矿、高岭土、石棉、毒砂、煤。县内铁矿矿点30个,其中磁铁矿25个,褐铁矿4个,菱铁矿1个。大部分矿点铁矿蕴藏量在几万吨至几十万吨之间,白莲沿坑点蕴藏量达300万吨。大多数铁矿品位45%~64%。

县内除青莲、水口、白莲3个乡镇外,其馀19个乡镇均有煤资源分布。地质储量约1.7亿吨,可开采量3763万吨。有矿点9个,矿化点2个。2006年开始阳山全县禁止挖煤。

生物资源

阳山县属粤北地重点石灰岩山区县,海拔40—1902米,地貌复杂多样,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受季风影响,冬冷夏热,平均气温20℃,阳山县降水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800㎜。阳山县地处中亚热带以及石灰岩地区,地形变化复杂,母岩种类较多,在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生物因子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阳山丰富的土壤类型,土壤类型主要有山地红壤、山地黄壤、高山草甸土、石灰土才紫色土。

由于阳山县地貌、气候、土壤的复杂多样性,形成了阳山独特以森林为主体的动植物共生竟长的生态系统,构成了中国南方珍稀动植树物的物种基因库,经初步调查,我县共有植物271科,1031属,2678种。其中苔藓类53科,115属,206种。蕨类43科,94属,180种;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植物有银杏、柏乐、红豆杉、苏铁、莎萝、报春苣苔、伞花木、广东松、红椿、樟树、毛果木莲等。动物有:陆栖类25科,58属,86种;两栖类7科,19属,33种;爬行类动物74种,鸟类217种,鱼类143种,被列入省或国家保护的动物水鹿、大灵猫、小灵猫、狗熊、短尾猴、白鸥、虎纹蛙、猫头鹰、老鹰、蟒蛇、山瑞等。

交通

阳山水陆交通和通信便利,县城距广州170公里 ,至清远110公里。清连高速公路、107、323国道和省道206、114线贯穿全县东西南北。县到乡镇通二级水泥路,已实现村村通公路。水运以小北江为主,水上运输直通清远、广州等地,长年可通航150吨左右货轮。通信方便快捷,开通了程控电话、移动电话、传真、光缆等现代化通讯设施配套完善,移动电话、无线寻呼全国联网,还开通了ADSL宽带网业务,大大提高网络服务质量和信息传送速度。

水路经小北江可达珠江三角洲各地。陆路沿清连高速公路、广清高速公路到广州160公里,车程约2.5小时;从县城沿323国道至韶关169公里。阳山与毗邻的连州、连南、连山、怀集、乳源、清新、英德等县(市)均有公路直达,游客前来阳山观光旅游十分方便。县城开通专线巴士前往主要旅游景区,60辆出租小汽车投放市场,至广州及珠江三角洲等地均有空调客车直达。

经济

2014年阳山县地区生产总值(GDP)81.73亿元,增长7%;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79亿元,增长7.02%;固定资产投资15.3亿元,增长29.3%。

综述

阳山县古代的经济,晋代以前没有史料记载。唐贞元十九年(803),监察御史韩愈被贬任阳山县令,曾感叹“阳山,天下之穷处也”,可见阳山经济之落后。阳山随着历史变迁,境内作坊式的手工业有一定的发展。宋代同官开银铅场,牛鼻开铁务。明洪武七年(1374),阳山铁冶所是全国13个铁冶所之一。清代,县内种植业有水稻、玉米、甘蔗、黄豆、花生、木薯、棉花、黄麻等;工业有冶金、矿采、榨糖、酿酒、陶瓷、造船、竹木器、砖瓦、石灰、榨油、造纸等。全县有大小圩阜43个,交通以水路为主。

民国初期,县内矿采业较为活跃,先后有利民、天锡、富粤等21家公司竞相开采铜、铅、煤、铁等矿。抗日战争时期,因广州沦陷,水陆路交通受阻,矿产品无法外运而停采,全县经济日趋衰落。民国34年(1945),县内遭受特大洪水袭击,县城水位高达65.997米,连江两岸受灾失收,加上土匪横行,民不聊生,经济更为萧条。民国38年(1949),县内仅有农业总产值4500万元(按1990年可比价计算,以下各章类同),地方财政收入46.3万元,商品零售总额600万元。

建国后,县内各业大为发展,尤其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增长速度更为迅速。1995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9.36亿元,财政收入3017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87亿元。国内生产总值7.3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3.71亿元,第二产业2.21亿元,第三产业1.39亿元),人均值1517元,分别比1949年增长15.6倍和5.4倍。

工业

阳山县工业有悠久的历史。据旧县志载:宋开宝五年(972),阳山同官开银铅场,牛鼻开铁务。至明洪武七年(1374),阳山的铁冶业是全国13个铁冶所之一,也是广东唯一铁冶所,铁产量占全国的7.8%。清朝时期,境内黎埠乡有糖寮30馀间,且改牛车为水车榨糖。清末至民国期间,冶金、矿采、榨糖、酿酒、陶瓷、食品等手工业时有发展。尤其是采矿业较为活跃,先后有利民、天锡、富粤等21家公司竞相开采境内的矿藏。抗日战争时期,矿产等工业产品销路受阻,导致阳山的地方工业日趋衰落,至民国38年(1949),县内仅有3家铸锅厂和零星的采矿业及少量的铁匠坊,地方工业几乎处于崩毁。

建国后,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艰苦创业,阳山的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形成以化工、建材、能源、机械、轻纺、食品等六大支柱产业为主导的地方工业体系。县内的“镜山牌”酥李和富力奶、“Y山牌”、“连江牌”水泥,“连江牌”粉粹机、“山迪牌”变压器、“锋旭牌”轻钙、“韩公酒”等产品曾先后获市、省、国家级名优产品称号。天阳集团公司、连江机械总厂、飞鸢公司、变压器厂、将军山化工厂和水电行业,曾多次被评为国家、省、市的先进企业。

1950~1952年经济恢复时期,县政府先后接收何影兴(连县人)在阳山创办的印刷所和由12名铁匠联办的铁器社,分别办起了阳山县印刷厂和农具厂。1953年,县农具厂购置第一台旧式皮带小车床,生产一些铁制农具,拉开了县内现代工业的序幕。

1953~1957年“一五”时期,县内相继兴办了沙冲煤矿、生粉厂、石棉矿、砒矿场等国营工业企业。同时按自愿互利的原则,组织个体手工业成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2月成立“阳山县手工业集体企业联社”下辖44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有社员1080人。主要从事铁器加工,机缝、陶瓷、木器、造船、建筑等行业。1957年,全县工业企业12户,工业产值1300万元(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以下各章类同),比1952年的7万元增184.7倍。其中国营工业企业9户,职工605人,工业产值761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8.5%。

1958~1965年,县内地方工业经受挫折后在调整中巩固发展。1958年在“大跃进”浪潮的推动下,工业企业从1957年的12户增加到53户,各公社相应办起了粮油加工厂、炼铁厂、肥料厂、农机修配厂等企业。“全民大办钢铁”期间,县内兴办130多个小矿山,兴建500多座炼铁炉,但生产效率低,年生产铁产量只有0.35万吨,工业效益连续3年亏损。1961年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撤销鹿牯炼铁厂、小江煤矿、陶瓷厂、天井山纸厂及钢铁厂附属的耐火材料车间等县属国营、集体企业。公社企业除保留少数粮油加工业外,农具修配、造船、肥料等工业也相应调整。是年,全县工业产值858万元,比1958年的2675万元下降了1817万元。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1962年县农械厂筹建水泥车间;1963.年兴办食品厂;1964年兴办官陂电站、乌石岗煤矿等企业。社队企业的农具制造、五金、砖瓦、服装和农副产品等传统手工业生产有了一定发展。1965年,县内工业企业发展到74户,工业总产值上升到1949万元,比1961年增长1.3倍,上缴国家利润和集体积累100多万元。全县实现了技术革新119项,机械设备由50年代的4台,增至113台(套)。主要工业产品淀粉、白酒、水轮泵和打禾机,产量均居韶关地区之冠。

1966~1976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工厂管理陷入混乱,工人队伍分裂成两大派,工业发展势头减弱,工业总产值在2000~2300万元上下徘徊。1970年, 北煤南运受阻,广东燃料发生困难,“阳山煤”吃香,县内掀起群众性大办小煤窑热潮。是年5月,省小煤窑现场会在阳山召开,肯定了“全省有阳山、阳山有小江、小江有船洞”的经验,推动了县内煤炭业的发展。当年,全县有18个公社,148个大队办小煤窑,煤炭产量28.63万吨,相当于前10年的总产量(1976年煤产量达40.05万吨,1977年产煤最高峰达55万吨)。为缓和广州等地用煤紧张的矛盾起到积极的作用。煤炭业的发展,推动了县内工业和社队工业的发展。1970~1975年,省在阳山兴办北江钢铁厂、光明机械厂(715厂);县新办选矿厂、炼铜厂、炼铝厂、配件厂、氮肥厂、金子坳铜矿、吉古煤矿、炸药厂、微生物厂等工业企业。社队矿采、小水电、农机修配等工业陆续兴起。1976年,县内工业企业201户,人员6067人,工业总产值(不包括省属工厂)8727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2.19亿元的39.806。其中国营工业26户,职工2956人,工业产值5093万元。其间全县年均工业产值为4494万元。

1977~1980年,第二次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县内对企业“松绑”,允许企业利润提成,提取工业基金,调整职工工资,调动了企业干部、职工的积极性,经济效益明显上升。1980年,工业总产值7695万元,其中国营工业产值3561万元。其间全县年均工业产值为9940万元,比“文化革命”期间增长1.2倍。

1981~1985年“六五”时期,先后分三批对工业企业进行整顿,建立健全各种制度,使企业从单纯的生产型转到生产经营型上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随后,县政府批转了经委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意见》,把人、财、物、产、供、销权下放给企业,进一步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和经营权,加快县内外引内联工业发展。1981春,县水泥厂以补偿贸易方式引进外地资金1080万元,分两期技改扩建,使年产3万吨水泥,提高到20万吨。1982年,县磷肥厂引进省化肥企业公司的资金58万元,扩建磷肥、硫酸车间。1983年,县矿产公司引进韶关八宝山矿200万元资金,联营开发水口牛岩的铅锌矿。1984年,县农机厂生产的9FZ - 15、9FZ - 37爪式粉碎机评为广东省优质产品。“六五”期间,工业总产值50828万元,年均产值首次突破亿元。年均税利716.2万元。

1986~1990年“七五”时期,阳山以小水电、水泥和矿产为龙头,带动县内其他工业行业发展。1986年,县政府筹措3200万元资金加快“摘帽”工程建设,其中投放1825.46万元开发立德粉、沉淀硫酸钡、轻质碳酸钙、水泥厂矿山、大理石、精干麻球和缫丝等七项工程。新建了青莲立德粉厂、石粉厂、大理石厂、麻厂、丝厂、阳山发电厂。至1990年,全县工业企业4176户,从业人员2.03万人,工业总产值1.82亿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4.73亿元的38.6%。“七五”时期,工业总产值8.04亿元,年均产值1.61亿元,比“六五”期间增长58.1%;税利8414万元,年均税利1682.8万元,比“六五”期间增长1.35倍。

1991~1995年“八五”时期,县内工业发展走内涵改造与外延发展并举之路,通过外引内联,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固定资产投资达6.62亿元,占历年投资比重的77.66%。其中1991年投资1.24亿元兴办新建装机容量2×12500千瓦的秤架一级电站,1992年投资7114万元兴建水泥分厂和投资8718万元兴建阳山电厂二期工程,从而以“两水一矿”为龙头的地方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初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布局比较合理,初具规模和有一定技术水平的基础工业。1995年全县工业企业3652户,从业人员2.7万人,工业总产值3.94亿元。其中国营工业75户,工业产值1.97亿元;集体工业企业135户,工业产值6107万元;其他经济类型工业企业61户,工业产值3860万元;合作经营、私营和个体工业3381户,工业产值9770万元。“八五”期间,全县工业总产值15.26亿元,税利2.41亿元。年均产值3.05亿元,比“七五”期间增长89.9%;年均税利4813.4万元,比“七五”期间增长1.86倍。

林业

阳山县全县有山地面积29.2万公顷,其中石灰岩山地达15.13万公顷,占山地面积的51.8%。林业用地22.57万公顷(含岩石裸露地),有林地8.9万公顷,其中:杉树2.48万公顷、松树2.38万公顷、阔叶林3.23万公顷、经济林0.72万公顷、竹林0.09万公顷等,活立木蓄积量为477.8万立方米,森林复盖率68.2%,是粤北重点林区之一。北部山脉连绵,属南岭之馀脉,林木以天然林为主;中部以喀斯特地形为主,林木以灌木居多;南部山地则以人工用材林为主。县内有1个市属国营林场、2个县属国营林场、6个林业站和1个国营苗圃场。

阳山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年四季受季风气候影响。冬凉夏热,无霜期长,冬偶降雪,雨量充沛,山高雾多,适宜各种林木生长,尤以速生树种生长迅速,一般10~15年可成材。林区主要分布于杨梅、黄坌、秤架、七拱、大良、白莲等乡、镇,尤以秤架瑶族乡为重点。秤架瑶族乡内设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秤架和龙潭角两个管理站,面积11.7万亩,是广东省七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最大的一个保护区。

建国前,阳山县森林主要是天然林,林业基础极为薄弱。林区交通闭塞,保存原始阔叶林较多,单株材积大。部分纯针叶林或近居民耕作区的林木,则常遭山火为害,加上生产水平低、工具落后,劳动强度大,木材产量少,利用率低,森林资源得不到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

建国后,废除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通过土地改革分得了山林土地,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林业生产,组织全县人民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活动。林业生产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0~1957年,为创办林业阶段。建国后,通过土地改革,农民分到了山林土地,县人民政府开始建立林业机构,组织林业生产队伍。1954年创办了县属国营苗圃场,并在大崀乡创办了第一个林业生产合作社,翌年发展成17个林业生产合作社,并创办第一个县属国营杨梅林场。1957年,又建成了天门岭、五元坑、黄坌、水井、城北、鱼沙坑、大坪、六冲、大洲塘等10个县属国营林场,有林场职工265人,生产经营面积1.61万公顷。8年中,全县人工造林面积为8859.3公顷,年均造林1107.4公顷。

第二阶段,1958~1978年。这20年间,林业生产几经起伏,并遭受了三次严重破坏。第一次是1958~1959年,在“大跃进”全民大炼钢铁运动中,组织“社会主义建设大军”到林区大规模砍伐林木,用木材烧炭炼钢、炼铁等,大放“财经卫星”不仅县内组织人砍伐,广州、台山、鹤山等地也组织数百人前来砍伐,杨梅、凤岗、孟山一带林木遭到洗劫,全县公路旁、村旁及小江、大良、七拱、太平、青莲等公社沿河两岸林木几乎被砍光。青莲公社河上几个沙洲的茂密林木全被砍光。群众造林、护林的积极性因此而受到严重损害。1961年后,贯彻执行中共中央颁发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和《关于确定林权保护山林和发展林业的若干政策的暂行规定》(试行草案),县委也据此制定了《1966~1970年阳山县农村发展工作规划纲要》,决心让阳山成为:“远山高山松杉山,近山矮山花果山,河岸两旁皆绿竹,油茶油桐满山间”。全县实行以营林为基础,采育结合,造管并举,综合利用,多种经营的方针,坚持“谁种谁有”的营造政策,并对杉木育苗、抚育、造林给予钱、粮补助,同时也进行了第二次山林发证。林业生产得到逐步恢复。1964~1967年,县兴办黄坌林场万亩油桐场、杨梅万亩杉林场和水口、东山万亩棕林场,江英公社办起了3000亩茶场和300亩优质果园。全县有123个社队林场,有固定场员1200多人,经营面积3.2万公顷。4年间,全县人工造林2.1万公顷(其中杉木造林6446.3公顷),年均造林5241.9公顷。1966年春,进行了阳山县有史以来的第一次飞播造林,在附城元江、黎埠水井、大崀坑塘等地飞播1.7万公顷,是年,还开办了秤架采育场,面积5333公顷。第二次是1968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使刚刚恢复的林业和各项管理制度又被冲掉,加上实行大队核算,林业所有权全部收回大队,不允许社员有“自留山”、“自留树”,大割“资本主义尾巴”,借口“靠山吃山”,大部分社队林场的林木被砍光,林场解体。1973年后,县林业局重新恢复建制,林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是年,全县造林7212.5公顷,其中杉树造林3486.7公顷,成为阳山县历史上杉树造林最多的一年。第三次是1975~1978年,由于强调大造林,实行“高标准人工造林”,出现盲目毁掉残次林、阔叶林去造杉林的现象,尤其是1978年,在秤架、白莲、黄坌、杨梅等林区公社,大办采育场,作为公社、大队、生产队联营企业,强调“砍伐一把刀”,实行集中砍伐,只付低微山价,便可平调大队、生产队的林木,严重损害了大队、生产队育林、护林的积极性。因此,出现了社、队、私人竞相“乱砍滥伐”的情况,使“大造林、造大林”变成了“乱砍伐、大毁林”。这4年,全县人工造林面积仅有6000公顷,比1973年一年的人工造林面积还少。

第三阶段,1979~1985年,是林业恢复和发展时期。1979年4月,国务院公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试行)》,林业生产有了保障。1981年,县委、县政府制订了《关于稳定山林权属,划分自留山的决定》,首先在大崀公社搞林业“三定”试点,然后在全县铺开第三次山林发证工作,建立了林业生产家庭承包责任制,明确集体、私人在林业生产上的责、权、利,涌现出一批林业专业户、重点户和联合体,调动了农民发展林业生产的积极性。1982~1985年,全县人工造林面积3.23万公顷,年均造林8066.8公顷,其中仅1982年就造林9124.7公顷。

第四阶段,1986~1995年,为林业生产迅速发展阶段。1985年冬,为贯彻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尽快绿化全省的决定》,阳山县委、县政府随即作出“五年消灭荒山,八年绿化阳山”的决定。1986年,县委书记、县农办主任、林业局长分别在七拱镇的塘坪、大崀乡的茶坑、水口镇的婆迳率先创办造林点,面积314.1公顷。1987年,县五套班子领导成员带领部、委、办、局117个单位到全县各乡镇共办造林点86个,面积达15.73万公顷,实行单位包点,领导负责,限期消灭荒山,实现绿化,从而全面掀起造林绿化高潮。1990年冬,省委书记林若到阳山检查造林绿化工作,要求阳山在石灰岩山地造林绿化。翌年春,县举办造林绿化、治山致富图片巡回展览,进一步推动造林绿化工作。1986~1993年,全县实际人工造林面积13万公顷,飞播造林4万公顷,封山育林10万公顷,培育各种苗木6000万株,推广种植适合石灰岩山地生长的任豆树约5000公顷。全县机关、厂矿、学校、住户改烧柴为烧煤、烧气的3842户,农村中:改烧柴为烧草3.9万户,占农村总户数53%;改烧柴为烧煤3655户,占农村总户数5%;用沼气2190户,占农村总户数3%。1993年9月,经广东省绿化委员会组织验收,阳山县实现绿化达标。1994年5月,经广东省林业厅验收,阳山县石灰岩山地实现绿化达标。1995年,全县有林业用地面积22.57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477.28万立方米,林木蓄积总生长量20.52万立方米,森林资源年消耗量7万立方米。

文化

语言

阳山县境内使用的方言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阳山白话(本地话),属粤语范畴。使用者占全县总人口的55%;一种是客家语,使用者占全县总人口的35%。此外,零星分布着瑶话、惠州白话、星子话、胡广话方言点,使用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10%。县城与某些大集镇同时兼用广州白话和带地方口音的普通话。相比较而言,阳山白话在全县的影响最大,客家语方言区、瑶语区的居民进城一般都操县城白话,境内普遍存在双语双方言兼用现象。

阳山白话

在粤语中有一定的代表性,主要分布于阳城、高峰、七拱、江英、青莲、水口、杜步、东山、大莨、犁头、岭背、黄坌、小江、太平、石螺、白莲、杨梅等乡镇,使用人口36万。

阳山客家语

阳山讲客家语的人,大部分祖先从粤东的梅州、河源、惠州和韶关的新丰迁来,主要分布于县境西部的黎埠镇和西南部的七拱新圩等。此外青莲镇的南山、杨梅镇的河皮、大(上大下平),秤架的大陂、黄坌镇的北部。全县讲客家语的人口近15万。

阳山湖广话 阳山县湖广话方言分布在阳城镇元江村委会蕉迳村,全村近四百人,阳城镇石彻村委会圹下村,约三百人,七拱新圩大江村委会齐头坑村,约一百人,均来自湖南宜章县麻田村。据了解,黎埠镇界滩村李氏家庭也讲“湖广话”。

儒学

韩愈是唐代唯一一位一生曾三次入粤,两次在粤担任地方长官的大文学家、诗人。韩愈十岁时,曾随兄嫂谪居韶州两年。韩愈36岁时,曾因谏旱饥为民请命贬阳山令,第二次入粤,治阳一年两个月。韩愈52岁时,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第三次入粤,刺潮八个月。韩愈在令阳和刺潮过程中,施政以仁,为政以廉,轻徭薄赋,关心民瘼,兴修水利,办校兴学,尽责尽力,为人民办好事,做实事,大大促进了阳山、潮州乃至整个岭南的开化、开发和开放,赢得阳山人民“生子名韩”,潮州“一片山水尽姓韩”的美誉。从这个意义上说,韩愈是唐代开发岭南的先驱,为岭南的社会发展和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就阳山来说,韩愈是阳山历史上第一位有名字,史迹记载的县令。阳山自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县,至韩愈803年贬阳山令,之前913年的县令无一记载,可以说,阳山有名字记载的县令自韩愈始。韩愈是阳山文化史上由蒙昧走向文明的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韩愈还是唐代第一位把阳山县名冠入诗文的大文学家、诗人。他804年在阳山写的《送区册序》,第一句是“阳山,天下之穷处也”。同样,他在阳山写的《刘生》诗,第一句是“阳山穷邑唯猿猴”。阳山县名便遂他的诗文闻名天下,走向世界。后人称,世人先知有韩愈,然后知有阳山矣。从这一点说开去,阳山、潮州乃至广东弘扬韩愈文化就更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优势。

教育

据旧志载:阳山为唐代监察御史韩愈旧治,德泽风声,千载咸仰。元、明、清时代,阳山县有学宫1所,书院2所,社学10间。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七月,始办阳山县速成师范。翌年七月,速成师范改为县官立小学堂。

民国时期,阳山县陆续增办小学、中学。民国38年(1949),阳山县有小学98间,小学生1699人;中学3间,中学生182人。

建国后,1952年秋,县人民政府全面接管县内各中、小学,把私立学校转为公办。

1953~1957年,阳山县贯彻中共中央对学校“整顿巩固、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发展”的方针,执行政务院关于“整顿和改进小学教育工作”的指示,对学校进行改革和整顿。适当配备校长、教师,废除旧的不科学的管理制度,开设政治思想教育课程,改革教学内容,开始扫除文盲,有计划、有步骤发展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和成人教育。 “文化大革命”期间,教育事业遭受严重破坏,学校秩序混乱,教育质量下降。

1984年,阳山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实现普及小学教育,受到广东省人民政府表彰。1995年,阳山县有中学(含职中)、小学、幼儿园及电视大学共281所、284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2.5万多人,其中中、小学在校生9.74万人(小学7.56万人,中学2.18万人)。中、小学毕业生1.47万人(小学9790人,中学4952人)。教职员工510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3%,在校学生巩固率98.03%,小学生毕业率100%,12~15周岁少年儿童普及率99.1%。岭背职业中学有4个教学班,学生156人,设置畜牧、果菜专业班,结合实际,举办食用菌、葡萄、沙田柚栽培技术培训班。全县中学生中有共青团员4855人,小学生有少先队员近4.95万人。与此同时,阳山县青壮年非盲率98.18%,基本扫除全县青、壮年文盲,是全国扫除文盲先进县,还举办各类技术学校,发展函授、广播电视教育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初步形成初等、中等至高等的成人教育体系。

概况

阳山县位于广东省西北部,因秦朝末年在县境设阳山关而得名,西汉时期置县。现全县辖12个镇1个瑶族乡,总面积3418平方公里,总人口53万人。

阳山县水陆交通和通讯便利,107、323国道和省道260、114线贯通东西南北。县到乡镇通二级水泥路,已实现村村通公路。水上运输直通清远、广州等地,可通航150吨的货轮。通讯方便快捷,微波、程控、传真、光缆等现代化通讯设施配套完善,移动电话、无线寻呼全国联网。

阳山山清水秀,物华天宝,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现已探明的主要矿产有35种,煤炭资源地质储量达1.7亿吨,可开采量8000万吨;森林资源丰富,生态公益林面积达244万亩,是全省面积最大的生态公益林县;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是全省生态旅游的最新“亮点”。主要旅游景点有广东第一峰旅游风景区、贤令山风景区、水口鱼水旅游风景区、石螺森林温泉、连江山水风光、玉龙宫溶洞、北山古寺、摩崖石刻等,其中广东第一峰旅游风景区以其雄、奇、险、秀、旷、奥、幽而着称;全县水力资源蕴藏量达31.7万千瓦,目前全县已投产的小水电站173座,总装机容量23万千瓦,年发电量8亿多千瓦时,小水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在全国县级均名列前茅;气候资源独特,海拔从1902米至50米不等,高低落差大,十分适宜种植各种不同气候带的作物及反季节蔬菜。反季节蔬菜以质优量大品种多在广东全省独树一帜。

近年来,阳山县委、县政府坚持以大为本,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寻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先后落实了石螺、城南、光明、杜步、城东等五个工业规划区,目前已有一大批项目进区建设。同时设立县政府服务中心、实行“一个窗口”服务,“一个口子”收费,简化手续,提高效率,以优质的服务和优惠的政策使投资置业者安全、赚钱、开心。

阳山今日的环境优越、政策优惠、服务优良、治安稳定,是各方客商投资开发的理想之地。县委、县政府本着“互惠、互利和共同发展”的原则,热诚欢迎国内外朋友、社会各界人士前来投资置业、观光旅游和发展经济项目,携手共建美好和谐的新阳山!

地理位置

阳山县位于广东省西北部,因秦朝末年在县境设阳山关而得名,西汉时期置县,迄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公元803年,唐代大文豪韩愈被贬任阳山县令时,曾以“吾州之山水名天下”赞美阳山。现全县辖16个镇1个瑶族乡,总面积3418平方公里,总人口53万人。

发展

阳山县山川秀美,物华天宝,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现已探明的主要矿产有35种,煤炭资源地质储量达1.7亿吨,可开采量8000万吨;森林资源丰富,生态公益林面积达276万亩,是全省面积最大的生态公益林县;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是全省生态旅游的最新“亮点”。主要旅游景点有广东第一峰旅游风景区、石螺森林温泉、水口鱼水旅游风景区、连江山水风光、玉龙宫溶洞、县城贤令山、北山古寺、摩崖石刻等,其中广东第一峰旅游风景区以其雄、奇、险、秀、旷、奥、幽而着称;全县水力资源蕴藏量达31.7万千瓦,目前全县已投产的小水电站138座,总装机容量22万千瓦,年发电量8亿多千瓦时,小水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在全国县级均名列前茅;气候资源独特,海拔从1902米至50米不等,高低落差大,形成“盛夏无酷暑,十里不同天”的山区气候,十分适宜种植各种不同气候带的作物及反季节蔬菜。全县每年种植反季节蔬菜13万多亩,反季节蔬菜以质优量大品种多在广东全省独树一帜。

阳山水陆交通和通信便利,县城距广州170公里,至清远110公里。清连一级公路、107、323国道和省道206、114线贯穿全县。县到乡镇通二级水泥路,已实现村村通公路。水运以小北江为主,长年可通航150吨左右货轮。通信方便快捷,开通了程控电话、移动电话、传真等业务,还开通了ADSL宽带网业务,大大提高网络服务质量和信息传送速度。

改革开放后的阳山县,农业发展加快,工业迅速壮大,第三产业迅速兴起,各行各业均取得显着成绩。近年来,阳山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开发了石螺、城南、光明、杜步等四个工业园区,目前已有一大批项目进园发展。

今日阳山,环境优越,政策优惠,服务优良,治安稳定,是各方客商投资开发的理想之地。阳山县本着“互惠、互利和共同发展”的原则,热诚欢迎国内外朋友、社会各界人士前来投资置业、观光旅游和发展经济项目,携手共创阳山美好明天!

阳山县位于广东省西北部,是典型的石灰岩山区农业县。辖17乡个镇。全县总面积3420平方公里,总人口52.29万。2001年农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65.3%,种植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6%。

阳山县农业资源十分丰富。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0.3℃,年降雨量1850毫米;垂直气候差异大,达到9℃;河流主要有连江、七拱河、岭背河、同冠水等,还有众多的山塘水库、泉眼和丰富的岩洞水,十分适宜发展绿色食品。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主要名优特稀品种有阳山鸡、倒刺鲃(竹八鲤)、同冠梨、淮山、板粟、沙田柚、反季节蔬菜,主要名优农业产品有青莲豆鼓、阳山酥李、茶籽油、黄坌茶、淮山干片、青莲南山竹笋等。

近十年来,阳山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显着成效,经济作物年种植面积53万亩,占作物总面积的53%,蔬菜年种植面积30万亩,产值近2亿元;优质粮食种植面积已占粮食作物面积的55%;淮山、板粟、阳山鸡、白鸽、瘦肉型猪等种养项目有较大发展。目前,阳山县正在发展的“三高”农业项目有阳山鸡繁育饲养、美国皇鸽饲养、倒刺鲃(竹八鲤)人工繁育饲养、澳洲鸸鹋、孔雀饲养、甜玉米、反季节蔬菜种植等,并形成了一定规模。

为促进阳山县“三高”农业进一步发展,县委、县政府和各乡镇将提供一切便利和优惠政策。欢迎各界人士前来阳山从事农业开发。

特色农业

阳山县位于广东省西北部,是典型的石灰岩山区农业县。辖17乡个镇。全县总面积3420平方公里,总人口52.29万。2001年农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65.3%,种植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6%。

阳山县农业资源十分丰富。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0.3℃,年降雨量1850毫米;垂直气候差异大,达到9℃;河流主要有连江、七拱河、岭背河、同冠水等,还有众多的山塘水库、泉眼和丰富的岩洞水,十分适宜发展绿色食品。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主要名优特稀品种有阳山鸡、倒刺鲃(竹八鲤)、同冠梨、淮山、板粟、沙田柚、反季节蔬菜,主要名优农业产品有青莲豆鼓、阳山酥李、茶籽油、黄坌茶、淮山干片、青莲南山竹笋等。

近十年来,阳山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显着成效,经济作物年种植面积53万亩,占作物总面积的53%,蔬菜年种植面积30万亩,产值近2亿元;优质粮食种植面积已占粮食作物面积的55%;淮山、板粟、阳山鸡、白鸽、瘦肉型猪等种养项目有较大发展。目前,阳山县正在发展的“三高”农业项目有阳山鸡繁育饲养、美国皇鸽饲养、倒刺鲃(竹八鲤)人工繁育饲养、澳洲鸸鹋、孔雀饲养、甜玉米、反季节蔬菜种植等,并形成了一定规模。

为促进阳山县“三高”农业进一步发展,县委、县政府和各乡镇将提供一切便利和优惠政策。欢迎各界人士前来阳山从事农业开发。

旅游

概况

阳山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孕育了阳山县丰富而奇特的旅游资源,这里人文古识文迹众多,自然风光秀美。人文资源方面,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贤令山摩崖石刻”,有“读书台”,“远览亭”,“千岩表”,有富丽堂皇、庄严气派的“北山古寺”,有气势不凡的“广东布达拉宫”——“学发公祠”,有古人类生活遗址“七拱三山寨”,有清乾隆年间建造的“莫氏镬耳楼”,有享誉国内外的“四驱车赛场”等;自然资源方面,有省内最高峰、原始生态保存良好的“广东第一峰”,有“洞中张家界”美誉的“神笔洞”,有依山傍水、景色优美的“石螺森林温泉”,有“广东漓江”之称的“鱼水风景区”,数不胜数。阳山物产丰饶,驰名特产有阳山鸡、山水豆腐、淮山、玉米、冬茹、生态茶、酥李,反季节疏菜;佳果有板栗、洞冠犁、沙田柚、奈李等,其中传统贡品洞冠犁更是特有珍果;小北江河鲜、地方风味特色小食深得游客喜爱;民风淳朴,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舞龙、舞狮、凤舞、唱春牛、少数民族舞蹈等远近闻名,民间习俗和乡村风情独具特色。

主要旅游景点有广东第一峰旅游风景区、贤令山风景区、水口鱼水旅游风景区、石螺森林温泉、连江山水风光、玉龙宫溶洞、北山古寺、摩崖石刻、神笔洞等,其中广东第一峰旅游风景区以其雄、奇、险、秀、旷、奥、幽而着称。

景点

玉龙宫

玉龙宫位于阳山县西北面8公里处的冷水黎洞村,旁有连江黄燕滩大坝,总面积2200平方米,游览路程1280米,是粤北的一处洞府旅游胜地。相传,玉龙宫曾是南海龙王三太子玉龙的栖身之所。其时,玉龙被贬,偕夫人历尽艰辛、饱受折磨,幸得村民李氏夫妇热情相助。为谢恩人,玉龙夫妇在洞中盛宴李氏夫妇,并授以耕作及工艺诀窍,阳山从此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玉龙宫因此而得名。玉龙宫坐南朝北,洞门“人间常云桂林好,只缘未到阳山来”的条幅格外引人注目。洞内分由“宝莲”、“八仙”、“玉龙宝库”、“王母娘娘圣殿”和“世外桃园”五个洞组成,走进洞里,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石笋,有7米之高,两人之围,一副欲冲云天的架势。据地质学家考证,该石笋已经有3万年的历史。在大石笋周围,布满了许多大小不一、形似神佛的钟乳石,有坐落有致、排列井然的十八罗汉,构成了一个奇妙无穷的“神佛世界”。

北山古寺

北山古寺坐落于阳山县城之贤令山麓,座北朝南,依山构筑,飞檐翘角,体态堂皇。始建于明嘉靖年间,距今已有460多年历史。古寺占地26万4千平方米,其四周群山拥抱,树木葱茏,环境幽静秀美,是连阳地区唯一一间佛教寺院。

北山古寺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之后历代屡经增修。寺前禹门叠浪,馨泻而下;寺为四楹大院,首楹右为郑仙翁祠,左为韩大仙祠,中为大门,横眉上刻“北山古寺”四字,一双石狮雄居山门左右。门内设放生池,清撤的九曲水,从寺后“古洞韵泉”处徐徐而注;池上筑金水桥,过桥即为二楹的元帝殿,殿右为三元祠,左为七贤祠,祠内墙嵌有宋书法家米蒂草书:“且看山斋”等唐宋明清的八件碑刻,笔意精劲,世所罕见。三楹右为文昌祠,中为观音阁,左为读书松桂林,墙壁上嵌有清阳山令萧炳鳚韩愈真迹:“鸢飞鱼跃”等碑刻,并存放着宋文天祥手书:“忠孝廉节”。清阳山令符翕手书《谒韩文公祠》和清简朝亮《登贤令山诗》等碑刻,这些碑刻,书法精妙,件件珠玑,令人叹为观止。四楹为大雄宝殿,内列三宝佛像及十八罗汉,雕工细腻,各具其姿,神态逼真。新建的罗汉广场,宏伟壮观,108尊罗汉与诸佛菩萨形态各异、栩栩如生;重建后的大雄宝殿供奉着释迦牟尼等三尊菩萨,宝相庄严,金碧辉煌。寺院珍藏的唐宋明清书法家多块碑刻,字体遒劲,件件珠玑,颇具欣赏价值。登临寺门,放眼远眺,山峦披绿锦,湟川穿银带;城郊田块整然,城区楼房矗立,勃勃生机,一览无遗。

2008年6月,北山古寺二期工程“西方极乐世界”广场建成,整个工程占地面积4400平方米,新增了三圣殿、藏经阁、方丈室、观音殿、佛教文化回廊和莲花音乐喷池等景点,其中富丽堂皇的音乐水景喷池规模宏大,是广东省寺庙中唯一的、在全国独具特色的佛教文化景观。

学发公祠

位于阳山县七拱镇大禾岗,距四驱车场3公里,背山面水、座南朝北,由爱国华侨朱海均先生为纪念其先父朱学发而建造。因其外形酷似拉萨布达拉宫以及“其宏壮之规模为北江数府州所未有”,故而称之“广东布达拉宫”。公祠建成于1935年,共分前座、后座及东西两厢三部分;后座又分为主楼及东西两附楼。建筑面积达5659平方公尺。公祠属中西结合宫殿式的巨型建筑,中西合璧,同时也具有鲜明客家建筑风格。公祠前后座的石门框,共刻有十一匾十三联。十一匾中,国民党党政军要员馀汉谋、李汉魂、陈济棠、邓泽如的手笔各占其一,馀下七匾及十三联均为清末科举榜眼朱汝珍所作。题写人身份与匾联水准之高,在粤北实属罕见。

贤令山风景区

按国家4A级标准规划建设的贤令山,是阳山县人文景观旅游区。位于阳山县城北面,原名牧民山,因韩愈任阳山县令时,把中原文化和先进的农耕技术带到阳山,促进了当地人知识的开化和经济的发展。贤令山,就因韩愈是“贤令”而得名,而具有宋代建筑风格的贤令山牌坊就建在入口处。

贤令山旅游风景区乃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最佳结合,此处石奇洞幽、树木葱郁、水秀山青、风景如画,峰峦起伏,曲径洄环,潺溪纵流,鱼跃于渊,松涛蔽日,雀鸟喧天,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自唐以来,名贤留题于丹崖翠壁间,使韩文公读书台、游息洞、朝阳洞、打字崖、“千岩表”等千古陈迹成为当今名胜。那神奇的朝阳洞、蜿蜒的一线天、欢腾的水帘洞,乃是天造地设,令人神往。

著名景点“摩崖石刻”历经八百多年仍保存良好,有唐至清代石刻36题,其中尤以打字岩的石刻最为珍贵。打字岩高约7米,宽约13米,上有韩愈“鸢飞鱼跃”草书题刻,每字长0.50米、宽0.40米,笔力遒劲;另有宋绍熙元年(1190年)阳山令张本中的楷书《皇宋圣传颂诗并序》,刻面宽4米、高3米,全文28行,每行两字至18字不等,共396字,每字长0.13米、宽0.10米,古劲遒秀,是广东杰出的宋刻。是为广东省罕见的珍稀古迹,在中国摩崖石刻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它与潮洲葫芦山、肇庆七星岩和英德南山并列为广东四大摩崖石刻。

石螺森林温泉

温泉掩影在繁茂翠绿的森林之中,四周遍布杜鹃 野花,恍若人间仙境,乐也逍遥。温泉水 富含矿物质较低的重炭酸根、硫氢化物、氯离子等多种微量元素,对风湿、类风湿、心脏病、大脑皮层疲劳、妇科病等320多种疾病有辅助 疗效, 还可收到舒筋活络,解除疲劳,美容美白,光洁皮肤之功效。

鱼水旅游风景区

鱼水旅游风景区位于阳山县杜步镇境内,距离县城约10公里,因其与漓江山水有异曲同工之妙,故此素有“广东漓江”之称。风景区四面环山,沿河两旁奇峰林立,绿树掩映,翠竹婆娑,乘竹排漂游于江上,碧水蓝天,意境盎然。这里曾是第四届全国金鸡奖最佳故事片《乡音》的外景拍摄基地。风景区不仅风光秀丽,景色怡人,历史悠久,民间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更为它蒙上神奇的色彩。

鱼水风景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是珠三角洲旅游团队以及外宾、港澳台同胞前往三连一阳旅游的门户。新增添的高架桥高达100多米,在景区侧畔横空而过,有如双龙出海,气势非凡,与秀美的景区互为映衬,相得益彰。

景区开设有竹筏漂游、竹林烧烤场、乡土风情餐厅、休闲酒廊露天吧、垂钓、农家乐、帐蓬露营、国际标准高尔夫球练习场等项目。

特产

阳山鸡

阳山鸡是广东省八大优良鸡种之一,饲养历史悠久,其体形优美、肌肉丰满和肉质嫩滑鲜美,并具有抗病力强、适应性好等特点。共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黎埠镇为代表的平原型;另一种是以江英镇为代表的山区型。前者属小型鸡种,后者属中型鸡种。饲养方式以放牧为主,饲料以玉米为主,故具有毛黄、脚黄、皮黄“三黄”和胸、腿肌丰满等特点,制成的白切鸡肉质幼嫩、皮薄、味香、骨细、软脆,久嚼不腻、风味独特,是酒楼宴会的高级菜肴和送礼佳品。

阳山是全省最大的生态公益林县,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地或辽阔,气候平和,充分利用山区良好的自然环境发展山地养殖,对于大力打造优质阳山鸡的品牌非常关健和重要。2011年,阳山鸡年出栏量300万只左右、商品量150万只左右,主要销往韶关、清远、广州、佛山、深圳、珠海和出口香港、澳门。

洞冠梨

洞冠梨是阳山县稀有的珍贵果品,其特点:一是果实硕大,单果一般有0.75—1.5千克,重者可达2.5—3千克;果实直径10—16厘米,高10—12厘米;二是果皮薄、光滑,肉嫩多汁,味道蜜甜,甘香袭人;三是果芯细,肉质洁白,剖开后存放数天不会变色。据《阳山县志》记载:“洞冠梨大于常梨数倍,邑中佳果也。”1986年洞冠梨被评为广东省优质水果品种。

洞冠梨稀有珍贵,历史上就是名贵贡品。汉朝时,赵佗曾将此梨送给樊哙将军,故亦称“将军梨”。后来樊哙将军又将洞冠梨送给皇帝。清朝铁笔御史郑土超,每年也购洞冠梨进贡皇帝,故又称为“皇帝梨”。清末著名学者每年也购洞冠梨进贡皇帝,故又称为“皇帝梨”。清末著名学者简朝亮品尝后诗兴大发,作《洞冠梨》一首:“ 韩公昔来游,虽因诗不少,当有梨花树,坐吟听春鸟,至今得遗实,遥想意可晓,重逾七百铢,其大斯矫矫,幸以归君子,钉座清气饶, 苟为热中人,何以济时了。” 中央、省市有关果树专家、园艺教授以及植物学纷纷前来考察, 并把洞冠梨称为“我国第一宝”。

野生灵芝

灵芝(野生灵芝),有“仙草”、“瑞草”之称,是阳山土特产之一,一般在五、六月份有采。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中将灵芝列为上品,认为“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灵芝味苦、平、无毒,益心气,活血,入血充血,肋心充脉,安神,益肺气,补肝气,补中,增智慧,好颜色,利关节,坚筋骨,祛痰,健胃。灵芝对治疗心脏病、慢性气管炎、癌症等有很大的疗效。

阳山板栗

阳山地处广东省西北部,是一个典型的石灰岩山区县,有大面积的低山、丘陵、谷地等较为丰富的板栗种植资源,是广东省最大的板栗生产基地之一,现全县13个乡镇种有板栗7万多亩、年产量达1万多吨。

据史料记载,阳山人种植板栗已有100馀年的历史,群众有种植板栗的传统和经验。改革开放以来,当地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把种植板栗作为山区群众致富的一件大事来抓,从而加快了生产发展的步伐。阳山除了本地品种大油栗、小油栗、糠栗外,还引进了华农大1号、桂花香、铁粒头、双季栗和韶栗18号等一批新品种,因此阳山板栗的生产久负盛名。

阳山板栗绝大部分都是人工种植,较好地保持了天然品质风味,且营养丰富、味美可口和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淀粉、脂肪、糖、维生素、氨基酸及矿物质,被誉为高热量、低脂肪、蛋白质丰富、不含胆固醇的健康食品。由于阳山板栗果实含有丰富的有益物质,产品远销广州、珠三角地区及香港、澳门。

阳山酥李

采用鲜李果,经科学方法加工制作而成,曾获广东省旅游产品三等奖、清远市凉果评比一等奖。

阳山县盛产李子,每年通过收购的鲜李可加工酥李60—100吨。由于阳山酥李甜、酸、甘、香、咸五味俱全,十分爽口,开胃消食,素为客户所推崇。包装有6种,重量分别为400克、300克、200克、40克,主要销往韶关、清远、中山、佛山广州以及港澳地区,供不应求。

阳山豆腐

阳山盛产大豆,当地农民历来善于制作豆腐。水是制豆腐之关键,阳山县山泉洁净,因而制作出来的豆腐特别嫩滑、鲜美。阳山豆腐主要有“酸水豆腐”和“石膏豆腐”两种,尤其七拱豆腐,又鲜又白。如果用油炸成油炸豆腐的话,焖、煮、烩均美味可口,这是阳山各宾馆酒楼的招牌菜。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地理 行政区划  南交 长沙郡 桂阳郡 汉献帝 湘州 连州 广南东路 广州府 广东省 岭南道 韶关专区 韶关市 岭背镇 七拱镇 黎埠镇 江英镇 杜步镇 大崀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