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高新技术是指那些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各方面的进步产生深远的影响,并能形成产业的先进技术群。

主要特点:高智力、高收益、高战略、高群落、高渗透、高投资、高竞争、高风险。

发展历程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税收优惠,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减免,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全面实施。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工作取得新突破,股权激励、鼓励企业创新创业的财税支持、技术转让税收激励、科技金融、非上市公司股权代办等政策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先行先试。创业板正式启动,高新技术企业成为支持的重点。

《 2013-2017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十一五”以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成果显著,在信息与空间、新材料、先进制造、能源、先进交通等领域涌现出一批重大技术创新成果,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高速铁路、无线宽带通信、高性能计算机、新能源汽车等技术已步入世界先进行列;若干高新技术重大成套装备及其关键零部件实现了自主设计制造;以信息网络等高新技术为主要支撑的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等现代服务业新兴业态层出不穷。

国家高新区和产业化基地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将为“十二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提供强大支撑。目前,我国启动了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武汉东湖等三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国家高新区总数达到83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72家,国家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48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259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35家,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58家,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已初步形成了布局较为合理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及园区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高新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化能力亟待加强,对推动产业整体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核心装备等掌握不足,产业化环境建设工作与国家重大科技计划的衔接有待加强,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亟需进一步完善。

应用范围

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十分发达的信息社会。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使得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专家预言,21世纪,不仅高新技术发展迅猛,而且高新技术在医学技术领域中的应用也将会更为广泛。届时,随着高新技术在医学领域里应用程度的广泛深入,人类将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新时代。

目前,科学家们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破译生命的基因密码,以进一步揭开生物进化的奥秘。“人类基因组计划”目前进展顺利,美国科学家前不久公布了最新的基因图谱。利用基因科学和遗传科学,科学家们现在已经发现了导致癌症和多种遗传疾病的基因,有人预测,基因疗法将取代外科手术、放疗和化疗,从而成为人类21世纪攻克癌症的希望。

美国科学家还利用基因技术成功地培育出了脑细胞,这种细胞能够在大脑中存活下来并发挥脑组织功能。这可能会发展成医学研究应用领域里用途最为广阔的疗法之一。

医学成像技术也日新月异。继CT扫描技术。超声显像诊断技术、正电子发射X射线层析照相技术之后,科学家们最近又研制出了数字X射线成像技术。利用这项技术获得的图像可以采用电子方式加以储存、调阅、发送,不再需要化学试剂、胶片和大量的储存空间。这项技术将使医生能够在国际互联网上发送图像,配发患者病历,进行远程会诊。

近年来,由于高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新型的智能材料不断问世,并且广泛地应用于医学领域,例如,能模拟活体的生物弹性材料,其力量和反应速度均接近于人的肌肉。这种材料将来可以应用于人体组织的修复。因为它们具有与生物体的相容性,随着伤口的愈合,这种聚合物就会在体内分解掉。意大利比萨大学的科研人员最近研制成功一种可以用于机器人的人造皮肤智能材料,这种材料可以感知温度的变化以及各种应力的大小。

科学家们预言,由于电脑的作用越来越大,未来将能创造出一种体内嵌有软件的虚拟人体。药物可以首先在虚拟人体内进行试验,然后才投入市场。虚拟技术在医学教学、临床诊断和手术等方面的应用极为广阔。第一次走上手术台的医生都不免会感到有些紧张和恐慌,然而通过模拟技术的帮助,他们就可以极为轻松地在显示器上一遍一遍地模拟手术,寻找最佳的手术方案。虚拟显示的人体结构大都可以达到乱真的程度,比如医生可以看到孕妇体内的胎儿,可以观察模拟器官对刺激的反应。

医生们凭借虚拟技术所产生的图像可以“步行”到人体内部去查看肿瘤,以便找出准确的治疗方案并检查治疗效果,确保放射治疗的辐射只聚集到肿瘤部位,而不致伤害周围的健康组织。

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专家预言,今后高新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超声波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机器人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等高精尖科学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将会给医学领域带来一个全新的机遇和飞跃。展望21世纪,人们在家通过互联网络进行远程医疗的梦想将会变成现实。相信不远的将来人类的生活和健康水平将会有更大的提高。

产品目录

一、电子与信息

(一)计算机及相关产品

*大型计算机、巨型计算机、超级计算机、并行机、容错机、工作站、服务器

*高档微型计算机

*便携计算机

*仿真机

*工业控制机及专用系统

(二)计算机外部设备

*新型存储设备

*新型输入/输出设备

*新型打印终端

*自动绘图仪

*坐标数字化仪

*语音输入/输出设备

*自动扫描输入设备

*计算机板卡

*智能化电源系统

*其它新型计算机外围设备

(三)信息处理设备

*办公自动化设备与系统

*自动排版、激光照排设备与系统

*图形、图像处理设备

*文字、语音、印鉴、图像识别、处理设备

*其它新型信息处理设备

(四)计算机网络设备及产品

*网络互连设备

*网络接入设备

*网络操作系统

*网络管理系统

*网络安全生产系统

*网络检测设备

*其它网络系统专用设备

*宽带网设备

*网络交换机

(五)计算机软件

*系统软件

*应用软件

*中间件及支持软件

*工具及辅助类软件

*仿真软件与控制软件

*专家系统、决策系统等智能软件

*网络软件

*安全与保密软件

*软件自动生成系统

*软件开发评测平台

*中文信息处理平台

*嵌入式软件

*数据库及其应用软件

(六)微电子、电子元器件

*集成电路、存储电路、微处理器、专用电路、微波电路、通用线性和逻辑电路、智能功率电路*微封装及混合集成电路

*新型电真空器件

*新型半导体器件及微电子光学机电系统

*微波功率器件

*新型电力电子器件

*片式电子元器件及表面组装电子元器件

*各种新型、微型传感元器件

*新型光电子及光通讯元器件

*显示器件

*其它新型微电子、电子元器件

(七)广播电视设备

*数字电视设备

*数字电视接收机、平板电视机

*有线电视系统设备

*卫星电视接收设备

*图文电视设备

*数字视频、音频节目制作设备

*全固态数字电视发射设备

*数字音像设备

*光盘机

*大屏幕彩色显示系统及LCOS系统

*其它新型广播电视设备

*HDTV系统设备

(八)通信设备

*高性能数字程控交换机

*计算机通信及数据传输设备

*数字移动通信设备

*数字卫星通信设备

*卫星定位及导航系统

*数字微波通信设备

*大容量光纤通信设备

*多媒体通信终端

*无线与有线接入设备

*综合业务数字网通讯设备

*网络系统互联及通讯设备

*雷达设备

*其它新型通讯设备

(九)人工智能产品

*声、文、图生成,识别与处理系统

*虚拟现实装备与系统

*数字采掘系统

*视觉检测设备与系统

*其它人工智能设备与系统

二、生物工程和新医药

(一)生物技术及产品

*生物芯片

*干细胞技术及产品

*组织工程产品

*生物材料

*用于传染性疾病预防的疫苗及菌苗

*医用基因工程技术和产品

*反义酸技术及其药物

*医用细胞工程技术和产品

*人血代用品、人体自体血液回收机技术及产品

*细胞及基因治疗技术

*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与试剂盒、单克隆抗体偶联导向药物、人源化抗体

*标准健康实验动物及疾病模型动物

*医用、药用酶工程

*新型高效工业用酶制剂

*发酵工程产品

*连续发酵技术和设备

*细胞固定化技术及设备

*动植物细胞或组织大规模培养技术

*生物传感器

*高效分离纯化介质及关键设备

*生物活性物质的分析和提取新技术、新设备

*新型生物、医药培养、制取设备

*新型生物保健品、新型试剂

*生物资源优化、储存及综合利用技术及产品

(二)中药

*规范化种植中药材

*标准化中药炮制及饮片加工

*濒危药用资源(动植物)开发

*采用现代先进工艺制造新型中药制剂技术

*缓控式制剂

*标准浓缩颗粒剂等

*名优品种的二次开发新药

*针对中医优势病种及疑难杂症新药

(三)化学药

*化学合成、半合成新药

*天然产物(动植物、微生物、海洋生物)中提取的新药及其经修饰的新药

*现代药物制剂技术

*缓释、控释制剂

*多功能与专一性兼备辅料

(四)农业生物技术

*转基因植物生物反应器

*转基因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

*转基因和基因敲除技术

*主要动植物基因多态性与分子标记技术

*异体器官移植材料、技术与产品

*动植物基因工程育种*微生物基因工程育种

*新型农用基因工程产品

*转基因植物及转基因动物

*动植物细胞工程育种

*动植物优良品种的快速繁殖技术

(五)环境保护工程

*有毒、有害污染物的生物降解与受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技术

*有机废物的生物转化技术

*环境生物监测技术

(六)生物安全

*生物优异种质的筛选开发技术

*生物资源的安全保存技术

*基因工程生物体及产品检测技术

*基因工程生物体及产品安全控制技术

(七)生物医学工程

*医学影像技术

*生物诊疗设备

*诊断试剂

三、新材料及应用技术

(一)金属材料

*高纯金属材料及氧化物

*新型铝镁合金材料

*特种铜合金材料

*稀有金属及稀土金属材料

*纳米金属材料

*大直径硅单晶及新型半导体材料

*超导材料

*形状记忆合金

*高性能特种合金材料

*贵金属材料

*特种金属靶材

*新型高性能低合金钢、合金钢材料

*金属纤维及微孔材料

*非晶、微晶合金

*特种粉末及粉末冶金制品

*表面改性金属材料

*触媒材料

*磁性材料

*新型高强高效焊接材料

*金属丝、箔材及异型材

*新型电池材料

*电子信息技术用金属材料

*生物医学用金属材料

*新型传感材料

*金属间化合物材料

*冷、热等静压工艺及技术

*金属快速凝固技术

*高性能防腐材料及技术

(二)无机非金属材料

*高纯超细陶瓷粉体材料

*纳米级无机非金属材料

*无机电子材料

*高性能陶瓷、结构陶瓷

*陶瓷纤维

*玻璃纤维

*超硬材料

*人工晶体

*特种玻璃

*光学纤维

*环境材料

*新型建筑材料

*生物医用无机非金属材料

*能量储存和转换材料

*生态建筑材料

*金刚石薄膜

*新型半导体材料

*显示材料

*高效过滤材料

*无机分离膜材料

*新型碳素材料及其制品

*高性能绝缘、隔热材料

*特种密封、摩擦材料

(三)有机高分子材料

*新型工程塑料及合金

*纳米级有机高分子材料

*功能高分子材料

*聚烯烃及改性材料

*特种合成纤维

*新型涂料、染料和胶粘剂

*液晶材料

*感光材料

*特种橡胶及密封、阻尼材料

*有机分离膜

*电子化学品

*精细化工材料及产品

*新型高分子建筑材料

*纺织新型材料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可降解性高分子材料

*环保用新材料

*催化剂

*高分子材料防老化及再生技术

(四)复合材料

*树脂基复合材料及制品

*金属基复合材料及制品

*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制品

*碳基复合材料及制品

*复合材料用增强体材料

*复合材料用基体材料

*复合材料制品成型用特种辅助材料

(五)材料的检测与评价新技术

*金属材料的检测与评价新技术

*无机非金属材料检测与评价新技术

*有机高分子材料检测与评价新技术

*纳米材料的检测和评价新技术

四、先进制造技术

(一)光电子元器件及其产品

*新型激光器

*激光全息照相系统

*光存储器

*新型光电器件、光电探测器

*集成光学产品

*平板显示器、大屏幕与高清晰度彩色显像管

*微光、红外及热成像装置

*激光测量仪器

(二)先进制造技术装备

*柔性和制造单元(FMC)、柔性制造系统(FMS) *变频调速装置、伺服控制系统、直线伺服单元、电流伺服及控制单元、中高档数控系统

*电主轴、电转台、直线电驱动工件台及其驱动控制装置

*高速、高精度位移传感器及新型数显装置

*高性能数控机床、加工中心

*精密、快速成型加工技术、设备及产品

*微加工设备

*高性能材料表面处理及改性设备

*新型焊接设备

*新型激光加工设备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CAE)、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CAPP)、计算机辅助数控程序编制(NCP)及计算机辅助测量、分析设备

*高速和超高速切削设备

*柔性夹具、柔性夹具工作站

*高热量、抗氧化切削液

*新产品开发的创新技术及质量工程技术

(三)机电基础件

*高性能的机械基础件

高速、精密轴承、直线(滚动)导轨、大导程滚珠丝杠、陶瓷轴承、陶瓷导轨、石制导轨、石制工作台

*新型低压、高压电器和功率器件

*新型功率直线电机、步进电机、交流伺服电机

*精密模具、大型覆盖件模具

*新型刀具、磨具、刃具

*组合夹具、组合量具基础件

*新型气动、液压阀、泵、滤清装置

(四)仪器仪表

*新型传感器

*精密仪器仪表元器件

*新型自动化仪器及装置

*智能化专用仪器仪表

*新型科学测试仪器、分析仪器

*新型实验机及模拟仪器

*先进摄影器材、复印机械及缩微系统

(五)监控设备及控制系统

*中高档可编程序控制器及接口技术

*集散控制系统、分布式控制系统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遥控、遥感设备

*电力调度与管理自动化系统

*防火、防爆报警探测器及控制系统

*防盗报警探测器及控制系统

*交通运输自动化监测与管理系统

*新型电视监控系统

*楼宇自动化系统

*其它智能化控制器

(六)医疗器械

*射线、超声、红外、核磁共振、CT等成像诊断设备,医用数字图像设备

*射线、超声、红外、激光、电磁波等治疗装置

*医院自动化集成设备系统

*医用生物化学检测与分析仪器

*生物电信号检测、临床监护设备及电子医疗仪器

*新型中医诊断与治疗仪器

*人工关节、人造器官

*社区及家庭用小型生理参数检测仪器

*其它高技术医疗器械(包括生物材料人工脏器及体外循环设备等) (七)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

*医用机器人

*服务机器人

*微机器人

*水下机器人

*机器人化机器(智能机器)

五、航空航天技术

(一)航空器及配套产品

*飞机、直升机

*航空发动机

*机载设备

(二)航空地面设备

(三)运载火箭

*运载火箭结构、动力、控制、遥测、电源系统

*运载火箭测试设备

*运载火箭试验设备

(四)航天器

*航天器结构与结构件

*航天器推进、返回系统

*航天器电源、测控系统

*航天器其它系统

(五)其它特种火箭、探测火箭及其配套设备

六、现代农业技术

(一)草食家畜良种胚胎生物工程产品

*奶牛胚胎

*肉牛胚胎

*肉用种羊

(二)生物农药及生物防治产品

(三)新型诊断试剂及兽用疫苗

(四)新型高效饲料及添加剂

(五)新型肥料

*缓释肥料

*有机生物肥

(六)设施农业工程与设备

*新型日光温室

*温室用小型农机具

(七)农产品加工新技术与设备

(八)农产品检测新技术与设备

(九)农业信息技术及相关产品

七、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

(一)新能源

*高效太阳集热器及应用系统

*太阳电池及应用系统

*大型风力发电机

*生物质能转化技术及产品

*新型液化燃气存贮技术及设备

*新型制氢和贮氢技术及设备

*新型高能蓄电池

*地热、海洋能应用技术

*燃料电池

*其它新能源技术

(二)高效节能

*高效集中供热及热力管网智能调节和监控设备

*高效流化床工业锅炉

*高效余热锅炉

*新型工业窑炉、锅炉燃烧装置及高温耐火纤维

*新型余能回收装置

*新型节能风机、水泵、油泵

*新型高效压缩机

*燃气轮机

*节能型空气分离设备

*节能型空调器、冷藏柜、高效制冷机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新型高效电动机调速技术与装置

*逆变式电焊机

*高功率和超高功率大吨位直流电弧炉

*低损耗电力变压器

*节能照明产品

*电力电子技术节能产品

*新型节能内燃机

*新型节水设备

*节能计量仪器仪表与自控装置

*高效热交换装置、高性能热泵及热管技术与设备

*节能材料

*蓄能调峰技术及设备

*汽车节能技术及产品

*工业型煤

*水煤浆

*其它新型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技术及产品

八、环境保护技术

(一)大气污染防治设备

*高效能、多功能、低能耗(除尘、脱氮、脱硫、防爆)除尘器,高效烟气脱硫及脱硫渣回收利用技术与装置

*新型工业废气净化回收装置

*高效汽车排气污染控制装置及系统

*高效节能减污装置

*脱氮及低氮燃烧装置,如低氮燃烧器等其他减污装置

(二)水体污染防治设备

*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及再利用设备

*工业废水处理、净化及循环利用设备

*新型饮用水净化装置

*水资源水质保护及监测、控制系统新装置

*地下水污染防治及水质恢复技术、产品

*高固含物(废液、污泥等)处理、利用及处置技术

*城市污水和特种污水处理的高效、无毒、无污染的沉淀剂、絮凝剂、氧化剂、脱色剂的研制及生产

(三)新型固体废弃物处理设备

*固体废弃物分离、分选、处理(及燃烧)设备

*危险废弃物的安全处理、处置设备

*城市垃圾的处理、处置系统及资源化技术与设备

(四)新型高效噪声振动、电磁辐射和放射性污染防治系统技术及设备

(五)先进环保监测仪器

*环境大气和气体污染源监测仪器

*环境水质和污染源水质监测仪器

*固体废弃物(城市垃圾及危险废弃物)堆放场、填埋场、焚烧场的监测仪器

*噪声振动、电磁辐射和放射线监测仪器

*废气、废水总量控制在线监测仪

(六)环保用新材料及药剂产品

(七)环境生态保护及恢复工程的技术与装备

(八)新型、高效清洁能源应用技术

九、海洋工程技术

(一)海洋监测仪器

(二)海洋遥测技术及设备

(三)水声通信技术及设备

(四)海底地震观测技术及设备

十、核应用技术

(一)核辐射产品

*同位素放射源及其生产装置

*中子、电子、г等辐射技术及装置

*辐射防护材料、仪器及装置

(二)辐射加工产品

(三)同位素及其应用产品

*同位素产品(含标记化合物、体内外药物等) *同位素分离及生产装置

*同位素仪器仪表

(四)核材料

*铀、铀合金及铀化合物

*核燃料,核燃料元件、组件及其生产装置

*其它核材料

(五)加速器及配套装置(含离子源) (六)核探测器件和核电子产品

(七)核物理和核化学实验仪器及设备

(八)核医学诊断及治疗仪器和设备

(九)核反应堆及其配套装置

*研究性核反应堆

*核动力装置

(十)放射性三废处理、处置技术和设备

十一、与上述十大领域配套的相关技术产品,以及适合首都经济发展特点的其它高新技术及其产品

技术领域

一般认为,高技术包括六大技术领域,12项标志技术和9个高技术产业。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六大高技术领域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它们将在本世纪获得迅速发展,并通过广泛的实用化和商品化,成为日益强大的高技术产业。以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为标志的生物技术将成为21世纪技术的核心;以光电子技术、人工智能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将成为21世纪技术的前导;以超导材料、人工定向设计的新材料为标志的新材料技术将成为21世纪技术的支柱;以核能技术与太阳能技术为标志的新能源技术也将成为21世纪技术的支柱;以航天飞机、永久太空站为标志的空间技术将成为21世纪技术的外向延伸;以深海采掘、海水利用为标志的海洋技术将成为21世纪技术的内向拓展。

六项高技术领域中的12项标志技术,是已经萌发但还远未成熟的前沿技术。本世纪的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将缩小,但由于高技术对传统产业的强制性渗透改造了这些传统产业部门,因此这些产业的绝对产量和产值不会萎缩。

(一)信息技术领域

信息技术是六大高技术的前导。主要指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等技术。信息技术以电子技术为基础,包括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光导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

当前信息技术主要表现在:

(1)集成电路。目前世界上1兆位和4兆位的动态随机存储器芯片已得到广泛应用,16兆位的芯片也已产生。此外,光子集成电路和生物集成电路的研制开发也已获得重大进展。

(2)电子计算机。目前世界上计算机的装机台数超过一亿,超巨型计算机速度已超过100亿次。现在的计算机,类似人的左脑进行逻辑思维方面的工作。而形象思维方面的工作则要通过人的右脑完成。为解决形象思维问题,人们正在研制神经计算机和模糊计算机。神经计算机从微观上以自底到顶的方式接近人脑,而模糊计算机则是从宏观上,以从顶到底的方式接近人脑。

(3)软件技术。信息技术主要由两部分技术组成,即计算机硬件技术和计算机软件技术。知识和信息的收集、存储、整理、创新、传播和应用等环节的运行,将以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开发与利用为前提。

软件技术是各类计算机应用程序设计或编辑技术的总称。目前软件技术主要有四大类:

①根据计算和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为计算机设计成编辑指令性语言程序的软件技术;

②为计算机操作、管理人员或编辑操作、编辑、检索、调试、诊断、维护等程序的软件技术;

③为满足用户的特殊需求而设计或编辑计算机应用、专项程控、系统管理等程序的软件技术;

④为各类用户计划或编辑知识信息资料,网上操作和电子读物程序的软件技术。

(4)通信技术。20世纪70年代以来,相继出现了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程控数字交换机和综合业务数字网技术。

(5)激光技术。激光器是20世纪与原子能、半导体、计算机齐名的四项重大发明之一。以激光器为基础的激光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现在已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能源动力、通信及信息处理、医疗卫生、军事、文化艺术以及科学技术研究等各个领域,激光技术是正在走向实用化的高技术。

(二)生物技术领域

生物技术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利用生物体和工程原理等生产制品的综合性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微生物工程四个领域。生物技术是21世纪技术的核心。它有两个标志性技术,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

生物技术不仅在农业和医学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对环保、能源技术等都有很强的渗透力。

(三)新材料技术领域

新材料主要是指最近发展或正在发展之中的具有比传统材料更优异性能的一类材料。

新材料技术是高新技术的物质基础,包括对超导材料、高温材料、人工合成材料、陶瓷材料、非晶态材料、单晶材料等的开发和利用。它有两个标志:一个是材料设计或分子设计,即根据需要来设计新材料;另一个是超导技术。

20世纪90年代新材料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是:高功能化,超高性能化,复合化和智能化。

(四)新能源技术领域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现代的新能源技术按照其创新性和是否能够再生或连续使用的性质可划分为新能源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技术主要包括核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等。

核能技术与太阳能技术是新能源技术的主要标志,通过对核能、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打破了以石油、煤炭为主体的传统能源观念,开创了能源的新时代。

(五)空间技术领域

空间技术即新型高科技航天技术,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的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包括对大型运载火箭、巨型卫星、宇宙飞船等空间军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空间技术是21世纪技术的外向延伸,其两个标志是航天飞机和永久太空站。它不仅把高技术用于地球上,还把人类整体生存机构引向了外层空间。

(六)海洋技术

世界海洋总面积为36亿平方公里,占地球总面积的70%以上,海洋的平均深度为3800米,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资源和能量。海洋技术是21世纪技术的内向拓展,其标志技术是深海挖掘和海水淡化。

除这六大高技术领域外,另外介绍一下环保技术和农业新技术。环保技术,主要是对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环境进行监制、控制、治理和保护的各类技术的统称。农业新技术包括:

①农业工厂化。农业工厂化是综合运用现代高科技、新设备和管理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全面机械化、自动化的技术(资金)高度密集型生产。它能够在人工创造的环境中进行全过程的连续作业,从而摆脱自然界的制约。

②绿色革命。“绿色革命”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发展中国家兴起的,以采用农作物高产良种为中心的一场新技术革命。其主要内容是大规模地推广矮杆、半矮杆、抗倒伏、产量高、适应性广的小麦和水稻等作物优良品种,并配合灌溉、施肥等技术的改进。这一农业技术革新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因而被誉为“绿色革命”。国际玉米和小麦改良中心和国际水稻研究所在这一革命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③持续农业。持续农业是20世纪80年代酝酿提出的农业发展新方向。持续农业是一种“不造成环境退化、技术上适当、经济上可行、社会上能接受的”农业。概括地说,它是经济、社会、技术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农业。中国的持续农业尚处于探索和初步实验阶段。工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加强研究,二是建立实验区,三是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

时事观点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布,作为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中央人民政府下发文件,为抓住机遇,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加快培育和壮大物联网,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规划,规划期为2011-2015年。

高新技术产业物联网已成为当前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发展物联网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两化融合也是发展方向,《规划》公布不久,工信部批复广东顺德创建“装备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暨智能制造试点”,顺德提出在智能产品方面将打造一批“无人工厂”。

制造业的无人化或许将为中国制造业的升级提供一条路径。智能化是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的必然途径,其技术核心无疑就是物联网,但要权衡好投入与产出,量力而行。以前提“两化融合”还比较泛泛,而物联网是“两化融合”的切入点,可以大大促进信息化的应用,推动高新技术发展。

物联网大量的应用是在行业中,包括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医疗、智能家居等等。国家发展物联网的目的,不仅是产生应用效益,更要带动产业发展。有了物联网,每个行业都可以通过信息化提高核心竞争力,这些智能化的应用就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基本目标和基本任务。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一)生态平衡与中国生态环境

生态系统的平衡简称生态平衡,是指一定的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各种对立因素通过互相制约的转化、补偿、交换等作用,达到一个相对的稳定和平衡的阶段。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但这一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叫做生态国限,超过了生态国限,自动调节能力就降低甚至丧失,生态系统就遭到破坏。生态平衡是生物世界进行生命活动所遵循的一条客观规律,在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和改造过程中要严格按规律办事,才能在改造大自然的过程中建立起更完善的生态系统。

对中国生态环境的基本评价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造成中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三大压力:人口压力、工业化压力和市场压力。

《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是中国走向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是制定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的指导性文件,也是中国政府认真履行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文件的原则立场的实际行动,具有划时代意义。1994年8月,国务院第16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全国纲领性文件。

《中国21世纪议程》包含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系统”,即总体战略系统,社会可持续系统、经济可持续系统以及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系统;第二个层次为章,各系统皆由若干章组成,每章的内容指明该系统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第三个层次为“方案领域”,每章由若干方案领域组成;第四个层次为“行动”,由每个方案领域内若干行动组成,是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的基本单元。

(二)环境与环境保护

(1)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类。自然环境指人群周围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社会环境指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创造的劳动和社会场所,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农业、工业、城市等人造环境的总称。

(2)环境问题是由人类活动所引起的上述环境的改变以及因为这些改变而引起的各种问题。环境保护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既要防治环境污染,又要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环境是维持生态平衡的手段,维持生态平衡是保护环境的目的,因此,环境保护应包括防治污染和保护自然两个方面。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语言文字 词语 政治 经济 人类基因组计划 基因技术 电源系统 中文信息处理 混合集成电路 机电系统 移动通信设备 关键设备 异体 粉末冶金制品 碳基复合材料 集散控制系统 吸收式制冷机 汽车节能技术 工业废水处理 超导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