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若秦始皇不死,刘邦项羽还是秦的对手吗?

在《过论》中有着一段非常经典的话:“(始皇)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始皇既末,余威震于殊俗”。也就是说始皇威震四海,百越的君主,在始皇面前,如奴如仆,始皇派出去的小吏,都可以主宰他们的性命;始皇让蒙恬攻打匈奴,匈奴一败涂地,向北逃窜七百余里,连南下牧马也不敢。始皇在天下人心中的威望之高,以至于他已经驾崩了,人们还忌惮他的威名。

在时人眼中,始皇固然是个“暴君”,但也是有史以来最强大的人,因为从三皇五帝至今,还没有一个帝王像始皇这样,在短短十年里,以摧枯拉朽之势吞并了六个强大的诸侯国,并废分封而立郡县,将天下直接掌握在自己手中,如此迅速、彻底地统一中国。

如果始皇晚死,陈胜或许还会起义,毕竟他当时已经走投无路,但项羽和刘邦未必会起义,六国诸侯也多半不会起义。

当年始皇游会稽,引起许多百姓围观,人们都想一睹始皇的风采。项羽和叔叔项梁也在围观人群中,年轻气盛的项羽不服气,竟说:“彼可取而代之!”项梁闻言,吓得连忙捂住项羽的嘴,说:“别瞎说,会被灭族的(毋妄言,族矣)!”

可见,项梁是多么害怕始皇!要知道,项梁可是末起义中的风云人物,连他也如此害怕始皇,其他人可想而知。即使是项羽,虽然说过“彼可取而代之”,但终始皇之世,他也没有任何“不轨”的举动。

所以,如果始皇晚死,项羽、刘邦起义的局面,可能不会出现。陈胜虽然仍会起义,但凭始皇的雄才大略,应该很快就会将其平定。

那么,假使始皇晚死,项羽刘邦项羽等人参加了起义,始皇能不能打败他们呢?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简单地说下胡亥为何失败。个人认为,胡亥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其一,胡亥即位后,继承了始皇穷奢极欲的缺点,并将其发挥到极致,却又没有继承始皇勤政的优点,导致朝政败坏,民怨沸腾,所以,才会出现陈胜振臂一挥,天下云集影从的局面。

其二,胡亥诛杀了始皇时代的功臣,如李斯、蒙恬等人,都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奇才,这导致胡亥没有最顶级的人才替他治理国家、平定起义,只能让章邯、王离等二流名将出战。

其三,赵高对胡亥的欺骗。其实,如果陈胜起义之初,朝就迅速反应,调集重兵征讨陈胜,天下局势不可能败坏得如此迅速。而事实上,直到六国贵族都纷纷复国,赵高仍然欺骗胡亥,说只是几个盗贼在小打小闹,胡亥也乐意听到这样的话,使得王朝错失了镇压起义的有利时机。

试想,如果当时统治天下的不是胡亥,而是始皇,那么,这三个导致朝败亡的原因还会存在吗?

此外,项羽之所以能够那么顺利击败不可一世的军,固然是因为他骁勇善战,但也是因为他面对的军“水分很大”。项羽所打败的军,不是那支跟随始皇一统六国的精兵,而是一支由军、工人和劳改犯临时组成的杂牌军。

那么,朝的精兵去哪儿了?朝有两支大军,一支三十万,由蒙恬率兵镇守北边,蒙恬遇害后,这支军队被王离接管。然而,王离才能有限,不足以驾驭这支强悍的军队,这支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渐渐下降,最终被浩瀚如海的义军吞没。

另一支军有五十万人马,由任嚣、赵佗,镇守百越之地。当天下大乱时,任嚣和赵佗不愿为胡亥卖命,而胡亥也没有威望驾驭他们,因此,这支军队并没有北上参与镇压起义的战争,而是继续留在越地,在赵佗的率领下,割据岭南,闭关自守。

如果当时统治天下的不是胡亥,而是始皇,我们有理由相信,蒙恬所部的大铁骑不会衰弱,任嚣、赵佗和五十万大军也不敢不听从始皇的命令,如此一来,义军必然面临强大N倍的军事镇压,而且领兵者必然是蒙恬那样的超级名将,义军能扛得住如此泰山压顶般的重击吗?

所以,如果始皇还活着,项羽刘邦成功的可能性极小。不过,如果始皇不爱惜民力,不给一统天下战乱之后的百姓喘息之机,继续以沉重的徭役役使他们,那么,纵然始皇是个超级帝王,恐怕也改变不了亡的命运。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项羽  项羽词条  秦始皇  秦始皇词条  刘邦  刘邦词条  对手  对手词条  还是  还是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