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天天问每周精选】第85期:“稍后阅读”能否有效解决碎片信息处理问题?

目前大部分人都注重自我学习,大环境所致,大家都在学,我不学就有压力 ,“有钱人不可怕,就怕有钱人比我们还拼命努力”。那么如何延展【稍后阅读】,让其更有效?而不是一味地收集信息,最终导致信息堆积难以处理?

问题

稍后阅读”能否有效解决碎片信息处理问题?@陈渝

在“知识焦虑”的时代,大家都注重自我学习。为此,有些产品还上线了“稍后阅读”功能,用户把一段内容标记“稍后阅读”,可实现碎片信息的收集,是成为处理信息的开始。

但由于人们普遍的惰性,很多用户却抱着“先收藏,以后肯定有时间来读”来缓解压力,最终也没能真正的开始阅读

那么,如何延展稍后阅读,能够让其更有效?而不是一味地收集信息,最终导致信息堆积,难以处理。

精选回复@第二人生 Δ

抛个砖,如果有一款APP,除了满足基本文章收集需求之外:

还可以自定义每日阅读数量,帮助用户处理“已收藏”文章,完成给予奖励

对文章部分重点内容进行标记,做成自己的素材库或笔记

统计所有用户,收藏文章最多的前几篇,进行推送与分享

等等……

是否能帮助解决目前 仅收藏,不阅读 的问题呢?但这种提醒或设定,需求会有点弱吗?

因为收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内化知识,愿意做的会抽空做,不愿意做的,push到死也不会做。

精选回复@jason

稍后阅读”从文案上来看,是与收藏有着本质区别的。

主要表达的意思是:现在我没时间看,等我有时间再看。

这时候,我们就明确了两个点:

我想看,但是现在没时间了。

等有时间的时候你提醒我再看。

基于这2个点,我们可以着重对功能流程进行优化。

增加定时提醒,可以设置成晚上8点(这个可以根据用户使用时间的峰值来确定),支持用户修改。

增加阅后即焚效果,避免太多文章内容,对用户增加焦虑感。

增加初次功能引导。

说了这么多,回到需求本质。“稍后阅读”解决不了碎片化信息处理的问题。但是可以通过这个方案,培养用户阅读习惯与促进用户活跃。

要想解决碎片化信息处理的问题。还是要从建立知识体系下手。

精选回复@晓明

稍后阅读的场景:在阅读一篇有价值的文章,读到一半现在突然有急事处理,所以你中断阅读,想空下来再阅读,所以点击了稍后阅读

收藏的场景:这个文章不错,我要把他加进去我的库里,以后万一会用到,我可以找到查阅。

按这个场景来说,稍后阅读要做好有几点:

要提醒用户你还有东西没处理,这个可以在用户下次打开的时候进行提醒。

UI刺激,比如完成了待办让用户有种消消乐的感觉,小红点刺激…..

限制数量,就像是购物车也会限制数量一样,有了数量限制才能让用户谨慎选择是否加入稍后阅读,要不就是另一个收藏

过期不阅自焚,也是为了督促用户了。

精选回复@向日葵诗人kevin

解决碎片化的信息,并不是“稍后阅读”能够做到,它与“收藏”功能在本质上一致,区别在于文案&给用户的心里暗示不同。

两个方面可有效的解决碎片信息,如下:

用户有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接收碎片化信息后能够分析、过滤、整合,获取有用的信息——这对用户的知识水平非常高。

产品自身收集碎片化信息,分析整合后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推送给用户,帮助用户节省时间。例如:36氪中的商业日报。

精选回复@一种柑橘 @路中间的铁钉

先说结论:有用

原因:稍后阅读,个人理解算是日程管理类的辅助,晚点再看信息。大多数人,都是偏于安逸,但是可以说这个功能,还是由他的实际意义,但是这个还是要因人而异。所以对于只是放到稍后阅读,但是后期并没有真正阅读的人,不是该功能的目标人群。

目标人群为有严格的时间管理,不能被琐事打断工作、事务流程的人

精选回复@JaylonG

首先回答一下,【稍后阅读】能否有效解决对碎片化信息的处理?其实不然。

虽然解决碎片化信息是一种需求,但是实际上现在的解决方案基本无效。即便你有多少不错的收藏分类app,稍后提醒app,很多时候都只是一种自我心理安慰,你会发现收藏的东西越来越多,而原本想要稍后阅读的信息越攒越多。

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最主要的,是培养用户习惯或者强制用户行为

简单来说有两种:

(1)强制性处理方式

针对用户性格:懒、找借口、自律性差。可能会觉得这种比较过度干涉,但是有些人就是需要别人逼一把,才能发挥自己的潜力。其次就是不做限制,很多人的稍后阅读库里的信息只会越堆越多。

处理方式:数量限制、时间限制、提醒设置。

(2)过渡性处理方式

针对用户性格:自律性稍弱、经常忘记.

针对这部分人,最好的方式就是提醒和目标。

处理方式:提醒设置、目标设定

精选回复@泥白

稍后阅读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但如果设计不好的话真会变成收藏夹。

由于大家的自觉性普遍没那么高,或者记忆力没那么好,那么就需要有东西能够督促或提醒我们继续未完的阅读。比较理想的是我们忙完手头工作时,程序能够自动提醒我们,但是这个时间点怎么才能踩得准呢?

如果我们是在忙线下工作,那么当我们重新拿起手机时有较大的概率是我们忙完了,此时app可以提醒我们继续阅读了。但当我们在手机上处理事情或线下工作需要手机操作时,怎么区分我们拿起手机是在忙活还是准备玩呢?

目前即使是进行系统监控恐怕也不好区分,毕竟就算我们在玩游戏,也可能是因为朋友邀请,从而暂停阅读

目前相对合理或简单的方法就是停止阅读一段时间后进行消息通知,间隔时间不宜过长,暂停阅读五分钟左右可以发送一次消息通知。如果手机唤醒多次还没有进入阅读,那么此时继续发送消息通知应该也是可以的。

另外,如果长时间没有进入阅读,那么在中午或晚上的休闲时间进行推送提醒也是可以的。

精选回复@七月

我认为稍后阅读和收藏区别不大。

稍后阅读只能暂时缓解用户的焦虑,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知识焦虑的问题,知识焦虑的问题有:

看完就忘无体系。

只输入不输出,不能学以致用。

高估自己效率,看的速度跟不上收藏的速度。

想要解决碎片化阅读的问题,高效收集→合理归档→沉淀知识。

每一步要做的事情都很多。比如是否可以有标签化?是否可以帮用户筛选什么是有用的?帮用户分类?

问题详情:https://wen.woshipm.com//question/detail/0deqge.html

相关阅读

【天天问每周精选】第84期:产品实习生,如何让leader不失望?

【天天问每周精选】第83期:微博如果取消点赞数展示,是否更好呢?

【天天问每周精选】第82期:“骂”一个产品经理,最狠的方式是什么?

【天天问每周精选】第81期:人人都说的「互联网思维」是什么?

【天天问每周精选】第80期:只有15秒的抖音视频,真的利大于弊吗?

【天天问每周精选】第79期:产品经理老了以后怎么办?

【天天问每周精选】第78期:评分/评论系统的那些小细节节节

【天天问每周精选】第77期:为什么菜市场卖水果,水果店不卖蔬菜?

【天天问每周精选】第76期:你觉得产品经理像什么?打个比喻

【天天问每周精选】第75期: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为什么都不做「连麦看剧」 ?

【天天问每周精选】第74期:你怕「产品蝗虫」吗?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稍后  稍后词条  碎片  碎片词条  每周  每周词条  能否  能否词条  有效  有效词条  
热点

 去哪儿,令投资人绝望

5月15日,去哪儿网公布了2014年第一季度财报,总收入3.36亿元,同比增长83.6%,但亏损达到1.84亿元,为去年同期的7.6倍。互联网互企业先抢份额后取...(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