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应对全球疫情复杂局面的六点建议

作者:徐洪才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欧美同学会留美分会副会长,欧美同学会"一带一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财经头条首席经济学家

应对全球疫情复杂局面的六点建议

非常感谢中宏网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能和各位分享观点。借此机会我讲两句话,一句话就是对当前抗疫形势的判断,第二句话是针对下一步工作重点提六点建议。总体而言,当前抗疫形势十分严峻,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不容乐观。

一、对当前全球抗疫形势的基本判断

首先和大家分享有两个消息,一个是好消息,一个是坏消息。先讲好消息。今天刚刚公布的3月份中国制造业经理人指数 PMI为52.0%,比2月份上升了16.3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3%,上升了22.7个百分点;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3%,回升了24个百分点;说明复工复产取得了很大成果。但也有一个坏消息,就是有人做了研究,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将近17%。还有就是境外疫情多点爆发,呈现全球蔓延之势,涉及200多个国家。现在美国第一,美国最新感染人数突破了13万,全球累计死亡人数达到3.4万。现在意大利逐渐接近高值,拐点很快就会到来,但美国还在加速上升。

3月27号,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对当前疫情做出了三点判断,非常准确到位。第一,就是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效,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第二,境外疫情呈加速扩散蔓延态势,世界经济贸易增长受到严重冲击。我国疫情外部输入压力加大,今天新增48例都是输入的,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链恢复面临新的挑战。第三,要把工作重点放到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上来。这是由于病毒很狡猾所决定的。无症状感染,而且前期已经治好的,现在死灰复燃,又由阴转阳了。这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破坏难以估计。前一阵子,主要在金融市场上已经体现出来,又叠加石油价格剧烈波动。因此,全球股市市值蒸发了十几万亿美元。各国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总体来看,国内战疫行之有效,取得阶段性成果,但美国等西方国家反应迟缓,耽误了时机。

根据1918年到1919年西班牙大流感的历史表现,当时产生三波冲击。第一波冲击从1918年4月份,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接近尾声开始, 6月底结束。第一波冲击,高传染性是主要特点。第二波冲击从1918年9月份开始,10月底结束。这一次病毒变本加厉,导致非常高的死亡率,通过变异,毒性更大。第三波是从1918年年底开始,到1919年春天结束。概括起来,每一波冲击大约持续三个月,中间休整近三个月,即先冲击三个月,后休整三个月,再冲击三个月,再休整三个月,再冲击三个月,共计15个月。

这次疫情是否重复这种三波冲击?我觉得可能性不大。但是,这次中国疫情与境外疫情周期错位。现在大家担心第二波冲击,已是迫在眉睫,这是钟南山院士讲的。本来我还比较乐观,觉得从3月中旬开始好转,逐渐复工复产以后,到4月份就差不多了。最新消息,钟南山院士讲“五一节”之前大家都不能掉以轻心。针对这种情况,各种观点都有,有人说这次疫情相当于“1918年疫情 1929年经济危机 2008年金融危机”。我觉得,现在情况已有很大区别。近年来全球化发展,世界经济相互联系,特别是产业链、供应链相互渗透、依赖,都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是各国实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包括科学技术和公共卫生治理水平,都已是今非昔比,不可同日而语。

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讲,这次金融市场震荡,更像是经受了一场暴风雪自然灾害。大家最担心是对实体经济冲击。现在在广州广交会,外贸订单悬崖式下跌。这对中国这样一个出口大国,外贸依存度30%以上,外贸全球占有率为12%。疫情显然要对就业乃至整个经济都产生影响,更重要的是现在各国人心不齐,国情差异很大,抗疫方法不一。现在各国被迫采取严厉的隔离手段。短期内,疫苗可能还搞不出来,特效药何时诞生也没有明确预期,未来世界经济充满着不确定性。

二、关于做好下一步工作的六点建议

做好下一步工作的总体思路或总的指导原则,就是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特别要把防范疫情的第二波冲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这一个原则之下,我有六个方面建议。

第一,高度重视春耕大生产。我国南北温差很大,现在春耕大生产一刻也不能耽误。特别是加强生猪养殖、畜牧业、水产养殖和菜篮子工程,保障重要副食品价格稳定。前不久,曾经爆发非洲蝗虫灾害、澳州森林大火,近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出警告。粮食问题马虎不得。好在我国粮食储备充足,不用担心。

第二,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现在各地财政状况差异很大,总体上日子都不好过。少数发达地区,给大家发放消费券,但是难以持续,也不能推广。这种撒胡椒面式的做法,像美国、加拿大那样撒钱,不仅不可取,实际效果也有限。从我国过去三个月的抗疫经验来看,始终面临防控疫情与复工复产的矛盾。如果疫情防控不住,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将不会起作用。近日中央政治局明确,要扩大发行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去年财政赤字是2.9%,今年可能到3.5%。另外,就是扩大新基建投资。新基建是重要抓手,但老基建也不能丢,仅靠新基建将难以遏制经济下行势头。因此,要重视农村城镇化、都市圈建设等传统经济引擎,加强补短板,特别是补齐公共服务、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短板。要优化营商环境,调动民间投资、外商投资积极性,同时做好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积极的财政政策还应体现在减税上,去年减了2万亿元,建议今年再减1万亿元。前期已经出台免交部分社保等应急性政策,但力度还不够,要加大对小微企业支持,适当减少个人所得税。

第三,采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讲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现在情况变了,应该讲适度宽松,因为全球都在开启“直升飞机撒钱”模式。中国央行已开始引导贷款利率下行,包括下调回购利率、再贴现利率。但是,存款利率应保持不变,近期CPI和PPI剪刀差扩大,短期内CPI仍将保持5%以上。下一步,在宽松货币政策推动下,要谨防通胀。实际上,现在老百姓存款已经是负利率了,全球都在搞负利率。存款名义利率为2%,但是通胀在5%以上,实际利率是-3%,这不利于老百姓财产保值。近日境内金融市场趋于稳定,但全球金融市场仍在动荡,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因此要自觉呵护资本市场,尽量减少外部因素影响。还有外汇市场,近期有一个奇特现象,美联储发了很多钱,利率水平下降,但是全球资金仍然流向美国。春节以前,中国A股市场曾经是“南水北上”,现在是“北水南流”。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国债成了避风港,仍是全球金融市场稳定之锚,大量外部资金涌入,实际支持了美国财政平衡,也引起了跨境资本流动和美元汇率剧烈波动。总体来看,人民币会有贬值压力。还要关注房地产。前一阵子房地产基本熄火,1至2月份积累了一些延后性需求,一旦爆发,加上疫情期间建筑业呈休眠状态,供给是不足的,未来受宽松货币推动,如果不能有效引导资金流到实体经济,则可能引发新一轮房地产泡沫,这很危险。总之,采取适度宽松、灵活的货币政策,保证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第四,解决复工复产中的难点和堵点问题,修复产业链、供应链是重中之重。现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都已取得决定性成果,企业主动补库存,开足马力,但新订单大幅度减少,尤其出口订单悬崖式下降,将影响未来持续发展。要妥善处理生产环节的复产和流通环节的物流配送,以及生产环节的供给恢复和消费环节的需求提振,形成相互衔接和配套。各级政府要主动作为。

第五,扩大国际合作。G20已经行动起来,共同维护全球供应链的正常运转。疫情是全人类公敌,大家要搁置争议,抛弃偏见,加强抗疫合作。目前,加强“一带一路”合作也是契机,应该扩大战疫物资出口。我们复工复产快一点,供给能力修复较快,应该发挥更大作用。要彰显人道主义关怀,作为负责任大国,现在正是展示国际形象的时候。要处理好中美关系。大难当头,民粹主义甚嚣尘上,决策者不能被民粹主义绑架。可借此机会,推动中美第二阶段经贸磋商,主动提出降低关税,首先是对抗疫物资出口实行零关税。同时,坚定不移地扩大以服务业对外开放为重点的新一轮开放,扩大吸引外资,参与全球供应链重构,扩大企业走出去。总之,以共同战疫和经贸合作为抓手,推动新一轮国际合作。

第六,扩大智库国际合作。现在人员交往受到影响,但开视频会议等网上交流还是很方便的,正确引导国际舆论,扩大对外援助,宣传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分享前期抗疫经验,加强技术合作,中西医结合的经验也可以带到国际上去,提升中国软实力。

现在天下大乱,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抢占道德制高点,推动合作,转危为机。没有过不去的冬天,春天会迟到,但不会缺席。谢谢大家。

      (根据3月31日徐洪才在中宏网视频会议上的发言文字整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疫情  疫情词条  局面  局面词条  应对  应对词条  复杂  复杂词条  建议  建议词条  
社会

 快递小哥呼吁让快递进小区

网购是现在特殊时期的最便利而又安全的购物方法了,由于大多小区都已经采取了封闭式管理,对于快递邮件都是统一到进出口领取,基本都不让快递员进入小区的,这就造成小区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