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海外订单锐减,或是工美产业转型升级的最强...

“2月份,客户问我们,还能发货么?

3月份,我们问客户,还能收货么?”

网上的一段戏言,却道出了当下中国外贸企业的普遍现状。

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受春节和国内疫情的叠加影响,1-2月份纺织品服装出口金额大幅下降。而3月份复工以来,受全球疫情大爆发的影响,大量外贸纺织企业都面临着第二波压力,其中仅柯桥中国轻纺城就有64.8%的纺织企业出现海外订单被客户取消。

在众多的外贸出口业务中,纺织品只是受害程度最大、灵敏度最高的“晴雨表”。实际上除了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外,基本所有外贸出口业务都受到了巨大冲击。随着全球疫情的持续恶化,中国的外贸企业必然会在接下来的一段周期内承受“裁员、关停、倒闭”的悲剧。

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而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无疑加速、加剧了大变局的演化。当此之时,不止是外贸行业,各行各业都在承受这个大变局带来的新挑战,工美产业自然也不能独善其身,唯有主动升级、拥抱变局,方能自救自强、利己及人。

文创入场,共享产能

近年来,文创产业占GDP的比重逐年攀升,特别是众多传统文化IP的爆火,更是打破了文创产业发展的“天花板”。而对处在传统文化最核心圈层的工美产业来说,受手工创作产能效率低下的影响,除了木雕和陶瓷等少数门类外,绝大多数的门类产业化进程发展滞缓。

当下,受疫情的影响,许多外贸工厂不得不暂停生产,使得大量的生产线和机器设备赋闲空余,这就为工美产业借助文化IP和文化创意设计等手段,以可以承受的代价与外贸企业达成产能共享,既为外贸企业解决燃眉之急,又能实现工美产业向文创产业的真正转型,实现工美工作室“个转企”、“小升规”,真正实现工美的企业化、产业化运作。

国潮入场,激活内需

“国货”的觉醒是中国软硬实力提升的重要表现,特别是传统文化新“国潮”的流行,更是大大释放了内需的潜力。此次疫情的全球性大爆发,无疑也给中国的制造企业敲响警钟,不管是当下还是长远,都应保持产品品类和销售渠道的多元化,保持内需和外贸的均衡配比。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而传统工美产业重“工艺”轻“美术”、重“艺术品”轻“日用品”的模式难以激活国内日益壮大的内需市场,导致大批量的库存积压,最终不得不低价处理。年轻消费群体对“国潮”的追捧,也为工美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机遇,对工艺美术的作品审美和创意设计必将产生颠覆性的重构。

品牌入场,重塑格局

随着疫情在海外爆发,爱马仕、古驰、香奈儿等众多外国奢侈品品牌不得不暂停生产。与此同时,耐克、阿迪等许多国外品牌纷纷关闭工厂和销售门店。多年来,中国外贸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一直承担着上下游供应商和制造商的角色,超额的利润都被国外品牌商攫取。

此次,国外品牌大规模停产停业,无疑也给中国自主品牌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窗口期。疫情之下,各地政府纷纷出台大规模扶持政策,助力中国本土品牌提前布局。工美与外贸的相融结合,实现了中国特色文化品牌从原料供应到产品生产、再到外贸销售的完整产业闭环,并抓住国外品牌“疗伤自愈”的空档,重塑中国自主品牌的国际话语权。

危去机存,向死而生!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同样的,在这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任何行业都不能独善其身,而应紧密抱团,在危机中寻找机遇。对外贸行业来说,一次“暂停”不是终止,而是新生。对工美产业而言,风口已至,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工美  工美词条  锐减  锐减词条  转型  转型词条  最强  最强词条  或是  或是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