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强硬了 77 年的国外巨头,终于把第一次给了中国

疫情结束后,你最想去哪里逛逛?

相信很多人的答案里会有宜家

几乎每个已经开始营业的宜家,都会出现戴着口罩排长队的现象,拐上三四个弯已经成了常态。

而在前段时间,宜家中国第 33 店,落址天猫,# 宜家入驻天猫 # 的热搜一再刷屏,广大宜家发烧友沸腾了。

宜家的直播首秀中,开播 10 分钟观看人数就达到 2.7 万人,截止到今天粉丝数突破了 104 万,进店人数超过 155 万,经典款商品被抢购一空。

不少网友都在狂刷 " 终于等到你 ",网友们之所以这么狂热,是因为一直深耕线下的宜家,对线上的态度始终冷淡。

这是宜家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在第三方平台上开设线上官方旗舰店。

强硬了 77 年的宜家为什么把 " 第一次 " 给了中国呢?

1:

每天 7 万人搜索,却坚决不低头

已经习惯了网购的中国人有多么希望宜家线上开店?

根据淘宝方面的数据,平均每天有 7 万人在淘宝上搜索 " 宜家 "。

但已经进入中国市场 22 年之久的宜家电商化动作一直很迟缓,人们想要购买各种家居用品,除了亲自去实体店之外,只能通过代购代理商等渠道。

在中国拥有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且大部分都有线上需求,宜家为什么始终不肯迈出这一步呢?

其实,以线下实体起家宜家,和很多传统门店一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宜家电商都抱有一种敌对的态度。

早在 2008 年,移动互联网大门已经打开,宜家内部有高层提出了电商化的提议,但却被宜家创始人英格瓦 · 坎普拉德驳回。

原因在于,他担心在有电商之后,会对实体店客流量有一定的影响,即客流量倒逼到线上,实体店可能会面临少人去的情况,从而导致餐饮等业务板块收入降低。

毕竟宜家除了买家居之外,还兼职餐饮,1 元钱的冰淇淋、5 元的热狗、20 元的瑞士特色肉丸,早就成为宜家一大特色,据统计,仅在中国,宜家每年就能卖出 1600 万支冰淇淋。

如果购物场景变为线上,这项体验也就很难实现。

另一方面是,作为全球最大的家居家具零售企业,一贯的作风是深耕线下渠道,以产品设计和场景式导购服务见长。

宜家一直都是打造家居式的体验,随处可躺随处可睡,是它多年的操作,长于线下体验的宜家,如果进军电商,在用户体验上就会大打折扣。

毕竟在当时来说,超大面积、品类齐全的大卖场模式还是很受欢迎的,有这样的考量也是情理之中。

再有就是增加包装和物流费用成本,对向来主张把成本控制到极致的来说,这无疑是一大挑战。

宜家安娜 · 库丽佳在此前的采访中表示:

" 一方面宜家的商品交易量非常大,牵一发而动全身;另一方面家居产品的体积和重量都比较大,光一套厨房产品就包含 800 多个零部件,和快销产品相比,它的配送要复杂得多。"

但在移动互联网大门打开之后,线上线下加速打通,人们消费模式发生改变,还是线下的那套打法,肯定不再适应时代的潮流。

根据宜家的财报显示,2019 财年宜家销售额的增速仅为 6%,回顾看在 2016 年、2017 年、2018 年的增速分别是 19.4%、14% 和 9.3%,对比来看,宜家的销售额增速呈现的是连年下跌的状态。

在进入中国市场的 20 多年间,宜家已经在全国 20 多个城市有了品牌布局点,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是购买家居的首要选择。

但是在这个网购盛行的时代,宜家的线上消费仍然是一大槽点。

2:

77 岁国外巨头,被迫上线

宜家对线上渠道的态度一直是矛盾的,但为什么把第一次给了中国呢?

用一句话来解释:被逼的。

首先中国家居消费的大环境早已悄然变革,正一步步压缩宜家是市场。

早在 2014 年,国内家居建材电商交易规模已经达到 1230 亿元人民币,较 2013 年增长了近 50%,自此之后," 家居 + 电商 " 的组合便越来越多。

而现在整个中国家居江湖,家居巨头电商化已经非常明显了。

红星美凯龙,在双十一实现 219 亿的成绩;

居然之家在去年双十一期间,实现了 208.81 亿元的销售额 , 同比增长 73.68%;

Zara home 等时尚家居品牌也开始出现,并实现线上线下的融合,家居零售的商业模式在悄然调转航向。

虽然是国际家居巨头,但面临中国市场的变革和业绩的下滑,宜家也不得不求变。

其次,宜家之前的电商尝试都不温不火的。

宜家最早在 2016 年就曾经尝试过线上渠道,宜家建立了自家的网上商场,迈出了品牌电商的第一步。

但是宜家的网上商城所做的也只是在其已有的官网的简单升级,体验也不是很好。

但即使这样宜家也不慌,对于当时的宜家而言,自建电商的定位是为现有线下服务的线上配套和补充,销售反而是次要的。

之后在 2018 年 8 月,和微信合作的小程序 " 快闪店 ";2018 年 10 月,宜家中国购物网站上线。

但仍有不少消费者都在吐槽 " 难用 "、" 搜索功能不方便 "、" 不知道怎么下单 " 等等,尤其是配送范围的限制,让无数不在配送范围内的消费者望而却步。

虽然也在官网进行线上销售,但淘宝上仍有为数众多的代购店,他们依托于宜家的 32 个线下门店,孜孜不倦地帮助无法到店的顾客采购商品。

在天猫搜索 " 宜家 ",第一页中就充斥着与宜家代购有关的店铺," 阿凡提 IKEA 上海宜家代购,12 年老店 "、" 大连温馨宜家代购,10 年老店 " 等,其中不少店铺的粉丝数量超过 10 万。

宜家没有上线天猫之前,已经有不少代购宜家产品的电商,有些已经开了十年以上,他们和宜家官方渠道抢食多年。

线下单店业绩增长的乏力,线上业务被代购挤压,都逼得宜家在中国市场上开了第一枪。

3:

火爆过后,仍面临水土不服

宜家的天猫旗舰店千呼万唤始出来后,看起来诚意满满。

现在只要在天猫搜索 " 宜家 " 二字,就能轻松看见它的身影,目前宜家天猫旗舰店上架了 170 种品类,产品数量达 3800 多款,占据了门店 9500 多种产品的一半。

涵盖客厅、卧室等场景和品类,以往我们在实体门店看到的各种热销品,都能在这里看见,以后就可以在淘宝直播间里逛宜家了。

不仅如此,宜家还与天猫打通会员体系,只要有其中一方会员卡在手,宜家线下线上门店都可使用。

而且宜家天猫旗舰店提供送货上门及组装服务,物流服务采用混合式解决方案,即时配送方面和第三方物流合作,仓储则是宜家自建。

在开业当天,旗舰店进店人数就超过了 155 万,经济观察报还做了一个对比,是相当于 2020 年春运期间,上海三大火车站单日客流之和的 5 倍。

虽然开业初的销售表现亮眼,但宜家的旗舰店仍然面临着不少争议。

比如有不少粉丝抱怨:运费太贵,计算方法还很复杂。

小件单品不仅享受不到包邮服务,而且超过 30 斤的运费还分为了三档:119、169 和 249 元。

有的包了保护泡沫的大件单品,甚至在 249 元的基础上,每 30 公斤还要加收 6 元送货费,令人直呼 " 运费贵到喊妈,我不配拥有宜家。"

其次再加上淘宝暂时只开放了江浙沪和安徽的部分区域,也让其他城市的粉丝感到失望。

而且能配送的区域都是有好多线下门店的,没有的地方也不配送,虽然入驻了淘宝,可是宜家上门安装的服务依然要收费。

购买一样家具,除了本身的费用,还要加收运费、安装等费用,也令购买性价比大打折扣。

而且宜家的物流也不让人省心,习惯了当天下单两三天就收到货的用户来说,宜家小件商品的发货时间是 48 小时以内,大件商品不仅要提前预约,发货时间也是 2 至 10 天不等。

退换货就更麻烦,很可能商品的邮费已经贵过商品本身,换货服务也暂时未开通。

以上这些未完善的体验让很多人觉得:宜家开通淘宝看似是方便了想买小件产品的人,但针对大件产品,它似乎只是把线下模式照搬到了线上,整体线上线下体验感割裂,水土不服的感觉依然很严重。

很显然,宜家离目标还很远,但它等不及了。

准确的是市场等不及了!

结语:

很多人觉得,宜家开通淘宝旗舰店是受疫情影响,但刀哥觉得,疫情只是催化剂,宜家入住天猫已经是形势所迫。

2018 年 2 月,阿里正式入股居然之家,并以 54.53 亿元拿下居然之家 15% 的股份,居然之家在电商渠道上赢得东风,与此同时宜家的年报暴露了他们在电商布局上踌躇不定的后果。

匆忙转型的宜家,对中国电商市场的把握还差很多,虽然顺势走到线上,但难免面临水土不服。

线下的宜家总是能满足我们对家的期望,各种风格的样板间,让我们对家的布置的畅想有了雏形。

线上的宜家满足了我们在家就能逛宜家的期望,不用在几万平的地方走迷宫,足不出户就能买到喜欢的东西,偶尔还有折扣活动。

虽然宜家的天猫旗舰店还有很多不足,但这个强硬了 77 年的国际巨头,最起码迈出了第一步,未来还有无限可能。

"9.9 不包邮 " 的宜家,你还愿意为它买单吗?

来源:金错刀 云摇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强硬  强硬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巨头  巨头词条  国外  国外词条  终于  终于词条  
科技

 人类大脑因何变“瘦”?

科学家惊讶地发现,人类的大脑正在逐渐“消瘦”。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人类会因此变蠢吗?人类大脑确实“瘦”了1868年,人类考古学历史获得了一个非常重大的发现,考...(展开)

科技

 巨亏近 1 亿,股价剩不到 3 ...

从监管政策到交易策略,近几年私募基金行业正在发生的变化,行业中人最是冷暖自知。而随着早年挂牌新三板的私募逐个披露年报,私募行业正在经历的潮退潮涌也正在被外人所感...(展开)

科技

 10亿赌局日期临近 雷军开造智米...

自4年前,雷军与董明珠在年度经济人物颁奖典礼上10亿元赌约开始,两人之间的“恩怨情仇”就成为业界焦点话题,董明珠跨界进入手机市场后,曾宣称“格力做手机很容易,肯...(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