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国企造句
【国企 guó qǐ】:国有企业的简称:~改革。 1 生搬硬套西方企业理论,忽略中国企业本土文化背景,企业管理全盘西化、制度化、文本化。其结果是企业形态不伦不类、企业文化不洋不土、企业命运不生不死。 2 中国企业都有一个从少林小子到太极宗师的过程。少林小子都会打几下,太极宗师有章有法,有阴有阳,中国企业要从第一天就有练太极的想法才行。 3 政府不可能使每个亏损的国企摆脱困境。 4 中国企业家是草根,在政府面前你永远是草根。 5 中国企业合伙常见病。一群相同气质爱好、能力水平、资源范围的理想主义者共同创业,上路之后才发现,一艘大船的远航既需要舵手,也需要水手,既需要懂天气的,也需要懂水文的……于是结构性失败在所难免。 6 通过资本运营,国企原有的许多问题都被巧妙地化解掉了。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原理是资本在流动中增值。国企改革要进入以资本运营为中心的阶段,重点是存量调整和增量优化。好的公司,应该追求一些长线投资,才能在竞争中不致突然休克。 7 中国企业是有机会走出去的。联想的并购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一种探索,是中国资本在使用外国资本、人才为我服务的尝试。 8 前十年,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像是参加“残奥会”。外国公司被各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卡在国门之外,被捆绑了手脚,这种竞争不公平。未来十年,本土企业参加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奥运会。 9 以前中国企业是摸着石头过河,处处模仿榜样。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大家在一个竞技台上,探索符合自身文化、国情和条件的道路,除了学习最终还要依靠企业团队自身的探索和思考。 10 国企和民企竞争,好比皇帝和大臣下棋,大臣不敢赢,赢了麻烦大。 11 天啊,让他管理一个小小的餐馆他都吃力,一家跨国企业?那是要他的命。 12 国企对于国民的意义就是,它们赚钱的时候与你无关,它们亏本的时候要你输血。 13 国企改革千头万绪,但其改革的重中之重还是组织模式的改革。 14 但那些最受关注的参展商中,破天荒地出现了一些中国企业的名字。 15 带团队是一件最费心费力费时的事,从国企事业单位来的多的是奉献精神少的是成本市场和创新意识,从民营公司来的多的是市场意识少的是规范和持续发展意识,从跨国公司来的多的是规范制度意识,少的是配备不足的情况下独当一面的意识,且不说还有毕业生和海归,把这几种人整合在公司发展的轨道十分不易。 16 电影的诞生成就了迪斯尼,而网络的诞生,赋予中国企业同样的机遇。 17 文中穿插的案例说明协同营销在我国企业中已经牛刀小试。 19 有朝一日,有眼光自强的国企会有机会取得成功。 20 它提醒我们,今天的中国企业能够获得的利润有限,还不能像美国的企业那样"一掷千金"地"玩营销"。 21 我们不能低估舆论对中国企业生存发展的危害性。 22 中国工信部的新规也再次提醒跨国企业,在中国做生意最大的风险之一就是毫无预警的政策突变,以及令人猝不及防的行业新规。 23 所有这些都再一次提醒外国企业,发展在华业务可能要披荆斩棘穿过那片丛林。 24 民营企业"效率优先"、"一切按市场规律办事"是最大的实事求是。但很多企业真实的情况是"平衡优先","私欲优先",是"一切按照老板的喜好办事","一切按照长官的意志办事"……有人说,这是中国企业滑向"坏的市场经济"之前奏。 25 一个是“着名的失败者”,一个是“颠覆传统的草根创业者”。史玉柱说话,别人说他是骗子;马云说话,人家以为他是疯子。历数中国企业家,史玉柱和马云都属异类。 26 对于知识型人才,很多老板往往"既爱之,又恨之"。不得不用,却又从内心深处瞧不起他们,"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观念根深蒂固。因此在很多中国企业里,人才没有归宿感,老板没有放松感。 27 都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不可不用"空降兵",不可乱用"空降兵",不可全用"空降兵"。这方面中国企业的教训已经太多,可永远会有人情不自禁地做错:放弃身边的人才,迷信远方的大师。 28 语录五“中国通过自己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的能力而不靠买别人的技术,只有这样中国企业才能在国际市场打出自己的品牌,赢得世界的尊重。”。 29 实际上这些似乎约定俗成的事情都被"搅黄了",原因有三:中国企业对引进资金和技术不亦乐乎,却不甘心只做外企的附属品;他们大多野心勃勃,眼光常常盯着全球市场。 30 文章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对"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产权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进行了分析。从宏观方面来说,由于国企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改革思路只能把国有企业改革引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