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贞观造句
【贞观 zhēn guàn】:1.谓以正道示人。贞,正,常。观,示。 2.指正大的道理。 3.澄清天下,恢宏正道。 4.指澄清天下,恢宏正道的职责。 5.正可观赏。 1, 可怜贞观太平后,天且不留封德彝。 2, 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采取了休养生息的策略,使国家经济得以迅速恢复振兴。 3, 唐太宗励精图治,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贞观盛世。 4, 唐太宗克己纳谏、励精图治,开创贞观盛世;曾国藩克己戒色、修身治国,立下不朽功业。 5, 贞观之治的出现离不开李世民那安邦定国的雄才大略。 6, 唐太宗即位后励精图治,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 7, 第三,唐太宗在贞观元年以后,为了稳定政局,建立新的统治秩序,还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招贤纳士、广求人才、多引官吏的方针政策。 8, 唐太宗贞观十年在其子魏王李泰府设文学馆。由于太宗对李泰的特殊宠爱使其文学馆带有了与众不同的色彩并隐约与政治发生了联系。 9, 原为手工挂面,生产始于唐贞观年间,后经无数次工艺改进. 10, 但是贞观诤谏不可能改变封建*制的本质,与今天的民主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11, 贞观中,累迁谏议大夫,拾遗补阙,有诤臣之风。 12, 那是唐朝贞观九年,即公元635年,唐朝的京都长安忽然来了一群黄色头发,绿色眼睛、皮肤很白而且鼻梁子很高的一种怪人。 13, 唐贞观十六年,改名遵义,名称取自《尚书》“无偏无陂,遵王之义”。 14, 此时已是大唐贞观年间,国富民安,四夷宾服。 15, 贞观初,为秦州都督府户曹参军。 16, 贞观之初,天下饥歉,斗米直匹绢,而百姓不怨者,知陛下忧念不忘故也。 17, 孙明带着《新唐书》、《旧唐书》、《贞观政要》、《唐会要》穿越到唐初,他第一天就把这些史书烧了。 18, 唐三彩出现,也因为唐朝陶瓷业飞跃发展,加上贞观之治后,国力强盛、百业俱兴,奢侈之风兴起,于是厚葬的风气也跟着兴了起来。 19, 陛下登基以来,大唐内忧外患,贞观之初,疮痍满目,百业凋敝,陛下殚精竭虑,食寝不安,继承先帝之大业,励精图治,果敢创新。 20, 贞观年间是唐朝拓边最猛烈的时期,也是获胜最大的时期。 21, 贞观七年,太宗以鼓纛立利邲咄陆可汗,而族人步真觖望,谋并其弟弥射乃自立。 22, 假如当初蔡桓公能虚心听取扁鹊的劝告,何至于病入膏肓,一命呜呼呢?如果当初唐太宗不能听取魏征的逆耳之言,又怎么能出现“贞观之治”呢?善纳人言者,昌;不纳人言者,亡。 23, 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出自: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为人纯正,可以安定天下。吴兢 24, 假如当初袁绍能礼贤下士,虚心听取许攸的劝告,何至于痛失乌巢。兵败官渡呢?假如当初唐宗不能听取魏征逆耳忠言,又怎能出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呢?善纳忠言者昌;拒纳人言者亡。 25, 唐太宗李世民励精图治,善于听取大臣的意见,为国事忧劳出,现了贞观之治。 26, 唐代是中国古代言谏制度发展的成熟时期,尤其是唐太宗贞观阶段成为文士谏诤干政的黄金时代。 27, 既来之,则安之,反正这年头穿越的人多了,也不多他一个,也不会少他一个,但他还是希望是个清平世界,最好是贞观年间,皇帝贤明,日子也过得安逸。 28, 中宗登基之初,燕钦融曾几次上表痛陈时弊,他毫不怀疑今上会追继先君,革旧立新,巍巍大唐将再次出现贞观之治。 29, 在平康坊中,除了刚刚提到的滕王李元婴和阳翟侯褚亮外,还住着李靖、孔颖达等贞观名臣。 30, 在与大臣论政时,唐太宗还多次提到孔子“危而不持,焉用彼相”(《贞观政要集校》卷一《君道》)的话,希望臣下切谏直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