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楷书造句
31、墙上工整的楷书,书就斗大的泥金大字: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32、海派楷书大家杨永法,为中国书法文化的传播倾心尽力。 33、阜的楷书写法“阝”,俗称左耳刀,其实它与耳朵和刀都没有关系。 34、启爷说,楷书的架构结体上一个字的重点不应在方格的中心点上,而在稍左上方的位置,这样符合黄金分割。 35、曾正国的楷书和行书还被收入北大方正电脑字库,为文化事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36、我国书法历史悠久,大体可分为篆书(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章草、今草、狂草)等五种。 37、山西有一位青年书法家陈少卿先生,自告奋勇,愿意以恭正的小楷书写梅节先生的校本,并建议出成线装书。 38、此外,作品取法的范围还不够宽,楷书主要集中在瘦金体、魏碑唐楷等,篆隶书集中在中山王鼎、铁线篆、曹全和礼器、清人作品等。 39、汉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隶字作楷书。 40、第一处“天开图画”四个大篆字,落款是楷书“光绪己酉冬月平湖王成瑞题”。 41、我静下心来,暗喜自己幸好在昆仑山中闲暇时没有丢下这门功课,不然这一手曾经让自己引以为傲的柳体楷书就不是现在这种境界了。 42、走在村子的小路上,村中忽见古台门,上有镂空的砖雕,斑驳的纹路,正中浮雕“礼门义路”四字繁体楷书。 43、按照河南史先生的说法,学楷书之前,就应该先学汉隶。 44、他打算花半年时间临摹另外三种字体,然后再半年融会贯通,到了考学的时候,四体楷书代表性特色,能算得取法乎上,出手不凡了。 45、该书信集行书、楷书、草书诸体皆备,印章神采焕然,用纸考究,装帧精致,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研究价值。 46、然而,汉字从早期的图画文字经过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到楷书的长期演变,始终与象形图画字保持着天然的联系,而与拼音文字判若水火。 47、在冯家,我见到全部《豫言报》,白连史纸印刷,小字楷书,单面石印,看上去清爽干净。 48、书衣用多层宣纸硬裱,最外面有一层黄娟连脑包过,里面的文字都是用明代官用楷书“馆阁体”。 49、大气飘逸的行楷,既有楷书的严谨,又兼具行书的潇洒情怀,在浅绿的扉页上写就——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50、钟亭西侧石柱上,还刻一副楷书对联,写的是“晨叩惊醒名利客,夜鸣振启聩聋人”。 51、信封内有一张由蒋介石以楷书写上“志当存高远”的题词。 52、我们现在通行的楷书在魏晋时开始出现,而简体字最早出现于南北朝的碑刻,到隋唐时,简化字在民间已相当普遍,被称为“俗体字”。 53、我把手一摊开,六枚精美的圆形徽章静静地躺在我的手心里,红色底,上写两个明灿灿的黄色楷书,天朝。 54、故习楷书非习楷书也,实习楷书之演进史也,习楷书之演进史,实习汉晋书体之演进史也。 55、喜欢杨华楷书的人会发现,他不但把原本规规矩矩的楷字写得活了起来,还写出了一种实实在在的美感。 56、今尚存其1914年十七岁时自订诗集《方棠三痴生拙稿》,内书目作诗词一百一十六首,以行书或楷书书写,大部分作了修改。 57、“从行云流水的行草,到平正峭劲的楷书,从这两个极端出发,沿途便是一路美妙的风景。 58、第六书体诞生,结束了行书体、草书体、隶书体、篆书体和楷书体五种书体统治中国书坛几千年的历史局面,开创了中国书法的新纪元。 59、他写的是工工整整的楷书,一笔一划皆很认真,最后留下一行字: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60、隶书和楷书将禾、千连写讹变,禾形与人形遂皆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