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客体造句
【客体 kè tǐ】:①哲学上指主体以外的客观事物,是主体认识和实践的对象。 ②法律上指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品、行为等。 1、主客体异己性认识关系要求人们在进行自然预见活动中,自始至终都必须坚持普遍真理性的客体尺度,即根据自然客体自身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和要求,而对自然客体的未来发展变化的趋势和前景做出推测性科学说明。 2、思想是一种能量,它能够透过欲望而移到外在世界的客体。它能够变成一个枷锁。如果思想跟欲望结合在一起,它就变成了枷锁;如果思想没有跟欲望结合在一起,如果思想能够免于欲望,那么思想就能够被当成一个工具而达到最终的解放。 3、当主体和客体两者都一起在意识里,那是世界上最难的事。即使你只能有一个片刻、一瞬间达到它,你也会立刻瞥见三托历,你将会立刻离开身体而到达其它地方。 4、一方面,基于知识产权客体知识产品的公共产品特性而有必要赋予知识产权人对知识产品以独占性的专有权,以禁止或限制不劳而获的搭便车行为,维系对知识创造活动的激励与促进。 5、作为一个旅游胜地,我们最大的希望就是让旅客体会到无拘无束的感觉,所以,打造家一般的客房能使旅馆倍感亲切,达到宾至如归的效果。 6、犯罪客体属于判断而不是概念的范畴,其内容是“行为对法律关系的破坏性”即行为的违法性。 7、在创造客体的产生中,无意识、直觉、情感体验等非理性因素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8、玩忽职守罪与滥用职权罪在犯罪客体和犯罪主观方面存在明显区别。 9、犯罪客体的实质是就行为的法益侵害性进行判断。 10、通过对游客体验类型分析,探讨了情景规划与体验设计法则在雷公山森林公园规划中的应用。 11、结论:记忆由不同维度的不同特征构成的客体时,同时采用视觉编码和语音编码。 12、债权人撤销权的客体,为债务人或其代理人的有害行为。 13、换句话说,并不是因为在精神变态狂身上,这些客体具有侵略性,我不妨这样说,它们才构成对于自我的危险。 14、这个口腔的客体出现在那里,没有别的理由,除了就是要唤醒他,当他在睡觉时,他所经历的真实的感觉。 15、本文以涤纶布为承痕客体,以此来研究化纤类纺织物上灰尘足迹的显现提取方法。 16、茚三酮和DFO在显现渗透性客体上的汗潜手印时,显现原理、实验方法,以及实验结果均有不同。 17、本部分主要是从犯罪客体方面、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方面以及犯罪主观方面等,对过失危险犯的犯罪构成进行了分析。 18、然而,该罪在罪名、犯罪客体和对象、犯罪主体、刑种和量刑、刑事管辖权等方面都存在一些立法缺陷。 19、文章通过分析指出,中英思维模式存在着直觉与抽象、本体与客体和螺旋与直线型差异,并因此导致英汉学术论文中论证方法在修辞手段、引经据典、引用权威等方面的使用差异。 20、负面质量这个术语,我们将用来指明所谓的去势情结,换言之,**客体耀武扬威之际,潜藏的负面效应。 21、用犀利哥的眼神看破红尘,用凤姐的自信游戏人生,用小月月的狂放惊世骇俗,用“凡客体”作新八股,用“我爸是李刚”作最牛车贴,乘着子弹飞向新一年! 22、案例二,强奸罪和强制猥亵妇女罪在主观故意内容、客观行为、客体等方面都有区别。 23、马克思从实践概念的逻辑运动中揭示出历史运动中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他在自由概念的逻辑运动中揭示出自由主体生成的历史过程。 24、英国精神分析学家费尔贝恩在修正与发展弗洛伊德和克莱因思想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纯粹的人格客体关系理论,他发展了一套修正的心理病理学思想。 25、在卢卡契文艺审美形态的论述中,总体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存在与思维、个别与一般、主体与客体三个方面。 26、由于它的存在,冲破了封闭空间的制约而争取与户外空间取得更加广泛的联系,从而使主体与客体情景交融。 27、自动词使役态构成的句子其特点是,无论是在主体允许下还是命令下的行为,其责任等都在于客体本身。 28、法院的职务侵权行为是一种特殊侵权行为,此类侵权行为的侵权主体、侵权客体、归责原则、构成要件、救济方式等都与其他侵权行为有明显不同。 29、但遗憾的是,这些研究以一个被他们命名为“Hawthorne”效应的结论草草收场,这个十分具有影响力的结论告诉我们,仅仅是被实验就足以使实验客体的行为发生改变。 30、我提到阿维拉的圣、特瑞莎。我本来大可谈论到幸福的玛格丽特、玛丽、阿拉科奎。她给我们的利益是,容许我们能够体认出在圣者的内心,客体的形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