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旧唐书·高祖本纪》原文及翻译

旧唐书

原文:

  高祖以周天和元年生于长安,七岁袭唐国公。及长,倜傥豁达,任性真率,宽仁容众,无贵贱咸得其欢心。隋受禅,补千牛备身。文帝独孤皇后,即高祖从母也,由是特见亲爱,累转谯、陇、岐三州刺史。有史世良者,善相人,谓高祖曰:“公骨法非常,必为人主,愿自爱,勿忘鄙言。”高祖颇以自负。

  大业初,为荥阳、楼烦二郡太守,征为殿内少监。九年迁卫尉少卿辽东之役督运于怀远镇及杨玄感反迢高祖驰驿镇弘化郡兼知关右诸军事。高祖历试中外,素树恩德,及是结纳豪杰,众多款附。时炀帝多所猜忌,人怀疑惧。会有诏征高祖诣行在所,遇疾未谒。时甥王氏在后宫,帝问曰:“汝舅何迟?”王氏以疾对,帝曰:“可得死否?”高祖闻之益惧,因纵酒沉湎,纳贿以混其迹焉。

十一年,炀帝幸汾阳宫,命高祖往山西、河东黜陟讨捕。师次龙门,贼帅母端儿率众数千薄于城下。高祖从十余骑击之,所射七十发,皆应弦而倒,贼乃大溃。十二年,迁右骁卫将军。

  十三年,为太原留守,郡丞王威、武牙郎将高君雅为副。群贼蜂起,江都阻绝,太宗与晋阳令刘文静首谋,劝举义兵。俄而马邑校尉刘武周据汾阳宫举兵反,太宗与王威、高君雅将集兵讨之。高祖乃命太宗与刘文静及门下客长孙顺徳、刘弘基各募兵,旬日间众且一万,密遣使召世子建成及元吉于河东。威、君雅见兵大集,恐高祖为变,相与疑惧,请高祖祈雨于晋祠,将为不利。晋阳乡长刘世龙知之,以告高祖,高祖阴为之备。

  五月甲子,高祖与威、君雅视事,太宗密严兵于外,以备非常。遣开阳府司马刘政会告威等谍反,即斩之以徇,遂起义兵。开仓库以赈穷乏,远近响应。

(节选自《旧唐书·高祖本纪》)

译文:

  高祖李渊在周朝天和元年生于长安,7岁袭封唐国公。等到年长,性格洒脱,胸怀坦荡,真诚率直,宽厚仁爱能容纳众人,不论身份贵贱都能得到他的喜欢。隋朝受禅,李渊被补授千牛备身的职务。隋文帝的独孤皇后,是李渊的姨母,因此李渊特别被亲近宠爱,历任谯、陇、岐三州刺史。有个叫史世良的,善于给人看相,他对李渊说:“您的骨相非同一般,必定会成为帝王,希望您保重,不要忘记我的话。”李渊因此很是自负。

  大业初年,李渊担任荥阳、楼烦二郡太守,被召为殿内少监。大业九年,升为卫尉少卿。辽东之战时,在怀远镇督运粮草。等到杨玄感造反,朝廷诏令李渊骑快马去镇守弘化郡,同时主持关右所有的军事工作。李渊历任朝廷内外的官职,一贯树立思德,到这时结交豪杰,很多人都诚心归附(他)。当时隋炀帝猜忌心很重,人们都心怀疑虑和恐惧。恰逢有诏令召李渊到天子所在的地方,李渊因为生病没有前往谒见。当时李渊的外甥女王氏在后宫,炀帝问道:“你舅为何迟迟不来?”王氏以舅舅有疾病对答,炀帝说:“病得会死吗?”李渊听了越发恐惧,因而放纵自己沉溺饮酒,收受贿赂来蒙混隐瞒自己的真性情。

  大业十一年,炀帝驾临汾阳宫,命令李渊前往山西、河东处理官員升迁和讨伐逮捕贼人的事务。军队临时驻扎在龙门,贼首母端儿率领数千人进逼城下。李渊率领十几个骑兵攻击他们,射了七十发箭,贼人都随着弓弦的响声而中箭倒地,贼众于是大败溃退。大业十二年,李渊被升为右骁卫将军。

  大业十三年,李渊担任太原留守,郡丞王威、武牙郎将高君雅为副留守。群贼蜂起造反,江都被阻绝,李世民与晋阳县令刘文静首先倡议,鼓励李渊兴兵起义。不久,马邑校尉刘武周占据汾阳宫举兵造反,李世民与王威、高君雅打算集合军队讨伐他。李渊于是命令李世民与刘文静和门客长孙顺德、刘弘基分头招募新兵,十日之间招募人数将近一万,李渊秘密派使者到河东去召回世子李建成和李元吉。王威、高君雅见军队大量集中,怕李渊发动变乱,二人怀疑恐惧,请李渊到晋祠求雨,打算对李渊发动袭击。晋阳乡长刘世龙知道了这个阴谋,将此事报告给了李渊,李渊暗中作了防备。

  五月甲子日,李渊与王威、高君雅到职工作,李世民秘密在外面部署军队,以防意外。派遣开阳府司马刘政会告发王威等人谋反,就杀了他们示众,于是开始起义。打开仓库来救济穷困贫乏的人,远近的人都响应起义。 

相关练习:    《高祖本纪》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史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0题。(4分)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彊。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徵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馀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是(    )

A.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   组:羁押  

B.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属:交付、委托

C.父老苦秦苛法          苦:以……为痛苦

D.沛公然其计           然:同意

10.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是(    )

A.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若属皆且为所虏

B.与父老约法三章耳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C.沛公从百馀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

D.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2)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答案:

9. A(组:绳子)

10. C(A且:况且将要;B与:和给;D以:因为把C之:动词,到。)

11(1)我把军队撤回霸上的原因,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罢了。

(3分,“所以”、“约束”、大意各1分)

(2)适逢项伯想要使张良活下来,在夜里前往沛公军营见张良,趁机把刘邦的说辞告诉项羽项羽才放弃杀刘邦的念头。(3分,“活”、“谕”、“乃”各1分)

参考译文:汉元年(前206)十月,沛公的军队在各路诸侯中最先到达霸上。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枳(zhǐ,纸)道旁投降。将领们有的说应该杀掉秦王。沛公说:“当初怀王派我攻关中,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容人;再说人家已经投降了,又杀掉人家,这么做不吉利。”于是把秦王交给主管官吏,就向西进入城阳。沛公想留在秦宫中休息,樊哙、张良劝阻,这才下令把秦宫中的贵重宝器财物和库府都封好,然后退回来驻扎在霸上。沛公召来各县的父老和有才德有名望的人,对他们说:“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我和诸侯们约定,谁首先进入关中就在这里做王,所以我应当当关中王。现在我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其余凡是秦朝的法律全部废除。所有官吏和百姓都象往常一样,安居乐业。总之,我到这里来,就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不会对你们有任何侵害,请不要害怕!再说,我所以把军队撤回霸上,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罢了。”随即派人和秦朝的官吏一起到各县镇乡村去巡视。向民众讲明情况。秦地的百姓都非常喜悦,争着送来牛羊酒食,慰劳士兵。沛公推让不肯接受,说:“仓库里的粮食不少,并不缺乏,不想让大家破费。”人们更加高兴,唯恐沛公不在关中做秦王。

  有人游说沛公说:“秦地的富足是其它地区的十倍,地理形势又好。现在听说章邯投降项羽项羽给他的封号是雍王,在关中称王。如今要是他来了,沛公您恐怕就不能拥有这个地方了。可以赶快派军队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并且逐步征集关中的兵卒,加强自己的实力,以便抵抗他们。”沛公认为他的话有道理,就依从了他的计策。十一月中旬,项羽果然率领诸侯军西进,想要进入函谷关。可是关门闭着。项羽听说沛公已经平定了关中,非常恼火,就派黥布等攻克了函谷关。十二月中旬,到达戏水。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听说项羽发怒,想要攻打沛公,就派人去对项羽说:“沛公要在关中称王,让秦王子婴做丞相,把秦宫所有的珍宝都据为己有。“曹无伤想借此求得项羽的封赏。亚父范增劝说项羽攻打沛公项羽正在犒劳将士,准备次日和沛公会战。这时项羽的兵力有四十万,号称百万;沛公的兵力有十万,号称二十万,实力抵不过项羽。恰巧项伯要救张良,在夜晚去见张良,趁机把刘邦的一番说辞告诉了项羽项羽才作罢。次日沛公带了百余名随从骑兵驱马来到鸿门见项羽,向他道歉。项羽说:“这是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我怎么会这样呢?”沛公因为是带着樊哙、张良去的,才得以脱身返回。回到军营,立即杀了曹无伤。


史记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疲转饷。汉王项羽相与临广武之涧而语。

  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项羽矫杀卿子冠军而自尊,罪二。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诈坑秦子弟 新安二十万,王其将,罪六。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罪七。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予,罪八。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罪九。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何苦乃与公挑战!”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汉王出行军,病甚,因驰入成皋。

  项羽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羽解而东归。汉王欲引而西归,用留侯、陈平计,乃进兵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鲁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项羽曾被楚怀王封为鲁公)号葬项羽毂城。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7.下面句中画线字的解释,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汉王数项羽曰                     范增数目项王

B.汉王欲引而西归                   引以为流觞曲水

C.汉王伤胸,乃扪足曰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

D.遂以鲁公号葬项羽毂城             问征夫以前路

8.下面句中画线的词语,意思全都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项羽矫杀卿子冠军而自尊           悦亲戚之情话

B.为政不平,主约不信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至固陵,不会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以为汉尽得楚地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9.对本文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刘邦的汉军和项羽的楚军相持很久,使士兵产生了厌战的情绪,于是刘邦和项羽约定在广武涧谈判。项羽要跟刘邦单独决一雌雄,刘邦却把项羽的所作所为归纳了十条罪状,不屑应和他的挑战。

B.项羽听了刘邦的话非常生气,趁刘邦不注意,抽出暗藏的弓箭,一箭射中了刘邦的胸部。刘邦为了迷惑对方,假装自己伤了脚趾,并且在重伤的情况下,还去慰劳军队,鼓舞士气。

C.项羽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后,马上罢兵撤走了,而刘邦却没有遵守约定,继续进兵追击项羽,还联合其他诸侯军队共同进击楚军。后来,终于在垓下之战中消灭了项羽

D.项羽与刘邦在数年的楚汉之争中,互有输赢。但是,由于项羽有着好逞一人之勇、遇事急躁等缺点,而刘邦能够从大局出发,遇事冷静,多听谋士意见,所以最终项羽失败,刘邦夺得了天下。

答案:

7.D(A项,“数”列举罪状,//屡次;B项,“引”带领军队,//引导;C项,“乃”转折关系“却”,//承接关系“于是就”;D项,“以”都是介词,翻译为“用”、“拿”。)

8.D(A项“自尊”意思是“尊自己(为上将军)”,“情话”意思是“知心话”;B项“不信”意思是“不守信用”,“所以”意思是“用来”;C项“不会”意思是“没有会合”,“非常”意思是“不同寻常的情况”。)

9.B(不是项羽射的箭,是暗中埋伏好的弓箭手射的。)

翻译:

(1)我率领义兵带着(或“使……跟从”,或通“纵”译为“联合”)诸侯来讨伐你这个残害人的罪人(“残贼”的翻译,通顺即可),让那些受过刑的罪犯(“刑余罪人”的翻译,通顺即可)就可以杀掉你项羽,我何必劳累自己(“何苦”的翻译)竟然(“乃”的用法)和你挑战呢!

(2)(汉王)派骑将灌婴在东城(省略和介词结构后置的翻译方法)追杀项羽,杀了八万楚军,于是(“遂”的翻译) 攻占平定(“略定”的翻译)了楚地。


旧唐书

高祖以周天和元年生于长安,七岁袭唐国公。及长,倜傥豁达,任性真率,宽仁容众,无贵贱咸得其欢心。隋受禅,补千牛备身。文帝独孤皇后,即高祖从母也,由是特见亲爱,累转谯、陇、岐三州刺史。有史世良者,善相人,谓高祖曰:“公骨法非常,必为人主,愿自爱,勿忘鄙言。”高祖颇以自负。

大业初,为荥阳、楼烦二郡太守,征为殿内少监。九年迁卫尉少卿辽东之役督运于怀远镇及杨玄感反迢高祖驰驿镇弘化郡兼知关右诸军事。高祖历试中外,素树恩德,及是结纳豪杰,众多款附。时炀帝多所猜忌,人怀疑惧。会有诏征高祖诣行在所,遇疾未谒。时甥王氏在后宫,帝问曰:“汝舅何迟?”王氏以疾对,帝曰:“可得死否?”高祖闻之益惧,因纵酒沉湎,纳贿以混其迹焉。

十一年,炀帝幸汾阳宫,命高祖往山西、河东黜陟讨捕。师次龙门,贼帅母端儿率众数千薄于城下。高祖从十余骑击之,所射七十发,皆应弦而倒,贼乃大溃。十二年,迁右骁卫将军。

十三年,为太原留守,郡丞王威、武牙郎将高君雅为副。群贼蜂起,江都阻绝,太宗与晋阳令刘文静首谋,劝举义兵。俄而马邑校尉刘武周据汾阳宫举兵反,太宗与王威、高君雅将集兵讨之。高祖乃命太宗与刘文静及门下客长孙顺徳、刘弘基各募兵,旬日间众且一万,密遣使召世子建成及元吉于河东。威、君雅见兵大集,恐高祖为变,相与疑惧,请高祖祈雨于晋祠,将为不利。晋阳乡长刘世龙知之,以告高祖,高祖阴为之备。

五月甲子,高祖与威、君雅视事,太宗密严兵于外,以备非常。遣开阳府司马刘政会告威等谍反,即斩之以徇,遂起义兵。开仓库以赈穷乏,远近响应。

(节选自《旧唐书·高祖本纪》)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九年/迁卫尉少卿/辽东之役/督运于怀远镇/及杨玄感反/诏高祖驰驿/镇弘化郡/兼知关右诸军事/

B. 九年/迁卫尉少卿/辽东之役督运/于怀远镇及杨玄感/反诏高祖驰驿镇/弘化郡兼知关右诸军事/

C. 九年/迁卫尉少卿/辽东之役督运/于怀远镇及杨玄感/反诏高祖驰驿/镇弘化郡/兼知关右诸军事/

D. 九年/迁卫尉少卿/辽东之役/督运于怀远镇/及杨玄感反/诏高祖驰驿镇弘化郡/兼知关右诸军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业,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会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B. 幸,封建时代称皇帝亲临或为帝王所宠爱为幸,文中是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

C. 黜陟,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黜:提升官职;陟:废掉官职。

D. 本纪,史书中帝王传记的专用名词,始于司马迁的《史记》。不过也有例外,比如项羽,无皇帝之实,却列本纪,主要是因为司马迁认为其在当时有如同皇帝般的领导力。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渊宽厚待人,有意广结人缘。在周为唐国公时,因其宽厚爱人,上上下下的人都很喜欢他;隋时到地方做郡守,也有意结交人才,拉拢人心。

B. 李渊相信相术,曾经得意自负。文帝时因姨母独孤皇后的关系,受到亲近和宠爱,历任三州刺史;一位善看相的人说他必成帝王,为此他很是自负。

C. 李渊英武善战,并能身先士卒。在龙门之战中,他亲自率领十几个骑兵攻击有数千之众的贼兵,箭无虚发,接连射杀七十人,使得贼人大败溃逃。

D. 李渊善于应变,做事足智多谋。他故意纵情饮酒、收受贿赂来蒙混隐瞒自己的野心,以消除杨广的猜忌;得知王威等将对他不利,他不动声色暗中作好准备。

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五月甲子,高祖与威、君雅视事,太宗密严兵于外,以备非常。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赤壁赋》)

答案:

10. D    11. C    12. A 

13. (1)五月甲子日,李渊与王威、高君雅到职工作,李世民秘密在外面部署军队,以防意外。

(2)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劝酒。

参考译文:

高祖李渊在周朝天和元年生于长安,7岁袭封唐国公。等到年长,性格洒脱,胸怀坦荡,真诚率直,宽厚仁爱能容纳众人,不论身份贵贱都能得到他的喜欢。隋朝受禅,李渊被补授千牛备身的职务。隋文帝的独孤皇后,是李渊的姨母,因此李渊特别被亲近宠爱,历任谯、陇、岐三州刺史。有个叫史世良的,善于给人看相,他对李渊说:“您的骨相非同一般,必定会成为帝王,希望您保重,不要忘记我的话。”李渊因此很是自负。

大业初年,李渊担任荥阳、楼烦二郡太守,被召为殿内少监。大业九年,升为卫尉少卿。辽东之战时,在怀远镇督运粮草。等到杨玄感造反,朝廷诏令李渊骑快马去镇守弘化郡,同时主持关右所有的军事工作。李渊历任朝廷内外的官职,一贯树立思德,到这时结交豪杰,很多人都诚心归附(他)。当时隋炀帝猜忌心很重,人们都心怀疑虑和恐惧。恰逢有诏令召李渊到天子所在的地方,李渊因为生病没有前往谒见。当时李渊的外甥女王氏在后宫,炀帝问道:“你舅为何迟迟不来?”王氏以舅舅有疾病对答,炀帝说:“病得会死吗?”李渊听了越发恐惧,因而放纵自己沉溺饮酒,收受贿赂来蒙混隐瞒自己的真性情。

大业十一年,炀帝驾临汾阳宫,命令李渊前往山西、河东处理官員升迁和讨伐逮捕贼人的事务。军队临时驻扎在龙门,贼首母端儿率领数千人进逼城下。李渊率领十几个骑兵攻击他们,射了七十发箭,贼人都随着弓弦的响声而中箭倒地,贼众于是大败溃退。大业十二年,李渊被升为右骁卫将军。

大业十三年,李渊担任太原留守,郡丞王威、武牙郎将高君雅为副留守。群贼蜂起造反,江都被阻绝,李世民与晋阳县令刘文静首先倡议,鼓励李渊兴兵起义。不久,马邑校尉刘武周占据汾阳宫举兵造反,李世民与王威、高君雅打算集合军队讨伐他。李渊于是命令李世民与刘文静和门客长孙顺德、刘弘基分头招募新兵,十日之间招募人数将近一万,李渊秘密派使者到河东去召回世子李建成和李元吉。王威、高君雅见军队大量集中,怕李渊发动变乱,二人怀疑恐惧,请李渊到晋祠求雨,打算对李渊发动袭击。晋阳乡长刘世龙知道了这个阴谋,将此事报告给了李渊,李渊暗中作了防备。

五月甲子日,李渊与王威、高君雅到职工作,李世民秘密在外面部署军队,以防意外。派遣开阳府司马刘政会告发王威等人谋反,就杀了他们示众,于是开始起义。打开仓库来救济穷困贫乏的人,远近的人都响应起义。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本纪  本纪词条  高祖  高祖词条  原文  原文词条  翻译  翻译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