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月夜忆舍弟翻译、赏析、拼音版、注释(杜甫)

月夜忆舍弟全文: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月夜忆舍弟全文翻译:

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

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书信询问也不知送往何处,因为天下依旧战乱不能太平。

月夜忆舍弟字词句解释:

舍弟:家弟。杜甫有四弟:杜颍、杜观、杜丰、杜占。

戍鼓:戍楼上用以报时或告警的鼓声。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边秋:一作“秋边”,秋天边远的地方,此指秦州。一雁:孤雁。古人以雁行比喻兄弟,一雁,比喻兄弟分散。

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分散:一作“羁旅”。

无家:杜甫在洛阳附近的老宅已毁于安史之乱。

长:一直,老是。不达:收不到。达,一作“避”。

况乃:何况是。未休兵:此时叛将史思明正与唐将李光弼激战。

月夜忆舍弟全文拼音版注释:

shù gǔ duàn rén xíng , biān qiū yī yàn shēng 。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lù cóng jīn yè bái , yuè shì gù xiāng míng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yǒu dì jiē fēn sàn , wú jiā wèn sǐ shēng 。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jì shū cháng bù dá , kuàng nǎi wèi xiū bīng 。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月夜忆舍弟赏析(鉴赏):

这首诗首联即突兀不平。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点明“月夜”的背景。

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使人觉得合乎情理,这是因为它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功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

上两联信手挥写,若不经意,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不然。不仅望月怀乡写出“忆”,就是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也无不使作者感物伤怀,引起思念之情。所以是字字忆弟,句句有情。

颈联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尾联紧承颈联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怀乡思亲之情凄楚哀感,沉郁顿挫。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杜甫  杜甫词条  月夜  月夜词条  赏析  赏析词条  注释  注释词条  拼音  拼音词条  
古文经典

 吴起为将文言文翻译|注释

《吴起为将》选自《说苑·复恩》。文言文吴起为①魏将而攻中山②,军人有病疽(ju)③者,吴起跪而自吮其脓,伤者之母泣。人问曰:“将军于若子如是④,尚何为而泣?”对...(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