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红楼梦第十九回读后感解析

  作者:卖瓜的老王

  红楼梦第十九回读后感

  第十九回的回目是: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上 一回作者用全力写了贾府的“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而“美中不足”的是,眼中所看到的鲜花可都是假的。而到最后分别的场景更看起来似乎是一场生离死别:当听到“请驾回舆”,意思是“探视时间到”(有点儿像监狱的探监),贾妃不由得满眼又滚下泪来,却又勉强堆笑,拉住贾母、王夫人的手,紧紧的不忍释放...贾母等人已哭的哽咽难言了...

  这一场“皇恩浩荡(如果叫‘浩劫’也许更准确)”。搞得贾府中所有的相关人员“连日用尽心力”,真是一个“人人力倦,各各神疲”。而这场大戏结束之后,光收拾园中陈设动用之物,又用了两三天才完。

  其实不光是书里的人高度疲劳,似这样的繁文缛节,这样无限叠加的豪华,甚至连读这段书的人也都感觉有些读累了。

  曹公的笔下总是张弛有度。于是在接下来的这一回就给读者来了一点小清新,玩一点儿“小确幸”。所以,在这一回中,让读者看到的更多的是各种的深情缱绻、情意缠绵。而且这一回的内容安排和矛盾冲突也相对简单多了。在老王看来大概主要只用了两件事儿,着重表现了一个问题----有关宝玉的情意无限。

  本回的情节展开基本围绕一个“情”字。其中用几个片段显示了不同颜色,从中也更显示了宝玉的不同寻常的情欲观。

  这一天袭人因为母亲接她回家吃年茶,到晚间才能回来,宝玉正觉无事可做,偏巧贾珍差人请他过去看戏,放花灯。

  戏倒是热闹非常,而戏文的内容都是一些“怪力乱神”之类,这样的浮躁,当然与宝玉的性情爱好严重不合,于是就逃了出来。忽然想起来一个美人----画上的假美人,需要他去“关照”一下,不成想却意外的撞上了他的那个叫茗烟的小厮正干着的荒唐事儿,宝玉大喊一声“了不得了!”一脚踹开门,给搅了局----作者有意让不知“情爱”为何物的茗烟为宝玉的情爱演绎作了一个陪衬。

  茗烟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就出主意带着宝玉到外边走走,宝玉因此想到去袭人家看看。这一出乎意料之举倒让袭人一家顿时不知所错。而宝玉的意外收获则是,又看到了两个让他感觉“清爽”的女孩子。不禁又发了一番感慨议论。

  袭人晚上回来后,借题发挥,以假装要被赎出去为由,瞄准宝玉非常注重情意的这个软肋,“假戏真做”的迫使宝玉答应她的“条件”:从今以后,必须要“改邪归正”,用心读书。一个丫鬟为什么要这样“多管闲事”?当然是用尽心机要为自己争取作为“屋里人”的地位。而宝玉的只求你们陪着我,等我“化成一股轻烟,风一吹就散了的时候,再离开我”,这些貌似“怪异”的言论,足见其对现实生活的极度厌恶。甚至连刚刚经历的“非常喜事”也似乎并没有让他增加丝毫类似喜悦的感觉。曹公用这些细节,都是在表现宝玉对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家族的叛逆精神。

  本回的“花解语”多少有点儿意味深长,为袭人惯以“花气袭人”的特点先做了一个铺垫。这次是试图以柔克刚,力劝宝玉改掉那些“毛病”。而宝玉虽然嘴上答应,但显然没打算改,也不会改,因为那些要求与宝玉的本性相违背。

  接下来叙述宝玉去看黛玉,这是本回的重点内容。当时正赶上黛玉在床上歇午。丫鬟们都出去了,“满屋子静悄悄的”。宝玉担心黛玉身体弱,刚吃过饭就躺着,容易睡出病来,就想方设法引她说话,还随机应变地胡诌了个故事,逗黛玉一乐。故事虽然是胡诌八扯,却被宝玉说的有鼻子有眼儿的,情节离奇生动,一时间竟把个聪明伶俐的黛玉给绕进去了,直到最后“包袱”一抖响,黛玉才发现自己上当了。可见宝玉“说书”的能力有多强。

  中间穿插了黛玉发现宝玉左腮边上的一小块“血迹”,宝玉直言是帮丫鬟们淘胭脂蹭的。像这样“不长进”的毛病,黛玉并不在意,只是提示他“别带出幌子来”。

  “玉生香”一节,有的研究者过于关注黛玉的体香的由来或是什么,我理解,曹公在这里,远不仅是想说黛玉的体香带给宝玉的愉悦,更深层的隐寓乃是宝黛之间的“气味相投”,也就是志同道合。

  本回中关于宝黛之间的柔情蜜意,情意绵绵的这一大段描写,是那样的自然而然,那样的天真无邪,是老王至今为止所能看到过的文学作品中有关男女爱情描写的情节中,最纯真、最纯朴、最纯净的范例。我认为这也正是是宝黛爱情远远超过常规的价值所在。《红楼梦》之所以其中的宝黛爱情在读者心中影响深远,我想,与其所描写的这种纯真的爱情既超凡脱俗又真实可信,有很大关系。

  红楼梦读后感

  文/潘建伟

  提起《红楼梦》,人们总是想到电视剧,我个人颇不以为然。我认为一部好的小说,电视剧是演不出来的。电视剧眼的只是情节,而其中的感情是极难把握的。而且,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观众却只有一个林黛玉,这时电视剧之所以不能称之为文艺的原因,他的画面感太强了,让人无法联想到别的。再者说,电视剧怎能不参杂着导演的感情?所以电视剧是万万不能代替原著的。《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文学的最高峰,经久不衰,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总之我建议大家都读读他,他真真正正是一部好书!

  如果要分析一部小说就一定少不了人物分析。红楼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林黛玉,这个人物我一开始是怎么读怎么讨厌她,但读者读者确实不由自主的喜欢上他了,我最讨厌的人就有很多了……

  《红楼梦》的经典不仅仅是因为他描写了许多生动的人物,还是因为它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红楼梦所处的年代是中国最黑暗的年代,社会的矛盾不仅仅是婚姻自由问题,矛盾存在与社会的方方面面,红楼梦看似隐晦其实一针见血的揭露社会的矛盾。这就是《红楼梦》的魅力。

  红楼人物

  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判词)、薛宝钗(判词)、贾元春(判词)、贾探春(判词)、史湘云(判词)、妙玉(判词)、贾迎春(判词)、贾惜春(判词)、王熙凤(判词)、巧姐(判词)、李纨(判词)、秦可卿(判词)

  红楼梦曲:引子、枉凝眉、终身误、恨无常、喜冤家、分骨肉、虚花悟、乐中悲、世难容、聪明累、留余庆、晚韶华、好事终、飞鸟各投林

  金陵十二钗副册:甄英莲(香菱判词)、平儿、薛宝琴、尤三姐、尤二姐、尤氏、邢岫烟、李纹、李绮、喜鸾、四姐儿、傅秋芳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判词)、袭人(判词)、鸳鸯、小红、金钏、紫鹃、莺儿、麝月、司棋、玉钏、茜雪、柳五儿

  十二贾氏:贾敬、贾赦、贾政、贾宝玉、贾琏、贾珍、贾环、贾蓉、贾兰、贾芸、贾蔷、贾芹

  十二官:琪官、芳官、藕官、蕊官、药官、玉官、宝官、龄官、茄官、艾官、豆官、葵官

  十二家人:赖大、焦大、王善保、周瑞、林之孝、乌进孝、包勇、吴贵、吴新登、邓好时、王柱儿、余信

  其他人物:贾母、王夫人、薛姨妈、赵姨娘、邢夫人、林如海、贾雨村、甄士隐、刘姥姥、柳湘莲、薛蟠、贾瑞...了解更多人物,及诗词关注公众号(bcbeicha)杯茶读书,回复关键字获取。

  红楼诗词:西江月二首、葬花吟、题帕三绝、五美吟、秋窗风雨夕、柳絮词、菊花诗、桃花行、芙蓉女儿诔、姽婳词、怀古绝句、

  红楼梦每回主要内容及解读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九、九十、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一百、一零一、一零二、一零三、一零四、一零五、一零六、一零七、一零八、一零九、一一零、一一一、一一二、一一三、一一四、一一五、一一六、一一七、一一八、一一九、一二零、

  重要情节:黛玉入府、梦游太虚、元妃省亲、宝玉挨打、宝钗扑蝶、共读西厢、黛玉焚稿、湘云醉眠、可卿之死、紫鹃试玉、探春理家、惑馋抄园、

  脂批红楼梦每回原文解读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

微信搜索公众号【杯茶读书(bcbeicha)】关注后,在对话框发送人名,获取相应的人物分析,如:黛玉。回复诗句,获取相关诗句解析,如:葬花吟。回复回目,获取相应回目的简介及分析,如:红楼梦第一回。其他更多的回复关键词等你探索,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简爱等……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红楼梦第十九回读后感解析  红楼梦  红楼梦词条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解析  解析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