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菩提道次第略论》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藏传佛教论著。六卷。明宗喀巴撰。因本书是按照人天乘、声闻乘及菩萨乘的“三士道”的进修程序说明佛教要义,因此名为“菩提道次第”。宗喀巴曾于明建文四年(1402年)作《菩提道次第广论》二十四卷,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为便于广泛传习,将《广论》删略节要而成此书,故名《略论》。

  宗喀巴,生于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卒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青海湟中(藏语称为宗喀)人。七岁出家,二十四岁受具足戒,博学广识,兼通显密。为整饬当地佛教戒行废弛的局面而以噶当派教义为基础建立自己的学说体系,进行改革,倡导戒律,开一代宗风,成为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他所开创的格鲁派后来成为蒙藏地区最大的佛教派别。著有《密宗道次第广论》,《菩提道次第广论》等。本书是他最后一部著作。

  本论全文主要阐述三乘渐次修行之道,并且着重论述了止观的修行方法。本论依据是总依称弥勒菩萨《现观庄严论》,别依阿底峡尊者《菩提道灯论》。

  本论的组织结构,也是根据《菩提道灯论》所说的“三士道”的次第而组织的。其中“下士道”指脱离三恶趣、升人天善趣的法门;“中士道”指解脱三有轮回、断烦恼证涅槃的法门;“上士道”指发菩提心、修菩萨行、证大菩提果的法门。

  下士道修法有四大段:一、思维人身无常,二、思维三恶趣苦,三、归依三宝,四、深信业果。中士道修法也有四大段:一、思维苦谛(三有生死的过患),二、思维集谛(烦恼及业流转次第),三、思维十二有支(流转不灭的道理),四、思维解脱生死正道(戒定慧三学)。上士道的修法也有两大段:一、发大菩提心,二、修菩萨行,修菩萨行又分为总说四摄、六度和别说止观法门。

  在修三士道之前,作为三士道的基础,还有亲近善知识,思维人身难得。在修上士道之后,若发大菩提心,对密宗有爱好者,亦可进修密乘。

  本论认为亲近善知识是趣入佛法的基础。趣入佛法后,思维圆满的人身难得,用以策励自己,起大精进。修学次第首先应从下士道开始,以求远离三恶趣;其次进而修习中士道,以此出离三界;最后修上士道,救度一切众生,成就佛果。

  本论的止观修行方法,有三种要道,即出离心、菩提心、清净见。(一)出离心,就是厌离三有、希求涅槃的心,亦名“求解脱心”。先思维人身难得,寿命无常,由此来息灭贪求现世五欲之心,再思维业果不虚,生死众苦和三有流转的道理,一心趣求涅槃妙乐。(二)菩提心,就是总观三界一切有情,沉溺生死苦海,无有出期,为欲度一切有情出生死苦,求证得无上菩提。因此,菩提心是以出离心为基础的,是由观众生之苦所发的悲心。由此进修六度、四摄,并经三阿僧祇,圆满佛智、资粮,乃至证得三身四智的大菩提果。(三)清净见,也称之为离开增益,损减二边的中道正见。增益执就是一切法唯依仗因缘而生起或安立,本来没有独立实在的自性,但众生由无始以来的妄执习气,于无实性法,执为有实性,这也叫“有见”“常见”等。损减执就是一切法虽无实性,但依一定的因缘条件,决定当生当立,并非全无,且能发生应有的作用,若果说诸法既无实性,就该什么都没有、所见所闻便都是错乱,这即是损减执,也称为无见、断见等。

  本论认为,以上断常二见都是不合真理的,偏于一边,故也称为边见,本论主张、观察诸法,既不执诸法实在自性,也不拔无缘合的诸法事相、如实了知诸法依因缘而有并无独立的自性,而不随常边,也不落断边,离此二边即名中道。本论认为修此净见能破除无始以来的无明执著,断除一切烦恼求出生死,所以清净见是大小乘一切修法的根本。

  本论还提倡修此见法,先以“四理”或“七相”,观察所执的“我”缘生无自性而通达我空。再以“四理”来破“四生”等义,观察所执的实法缘生无自性而通达法空。四理就是:(一)认识所破的“我”,(二)决定“我”与“五蕴”或一或异,二者心居其一,(二)认识“我”与“五蕴”是一的不合理,(四)认识“我”五蕴是异的不合理。七相就是:“我”与五蕴是一,“我”与五蕴异,我依五蕴,五蕴依我,我有五蕴,五蕴聚合为我,五蕴组合的形式为我。从这七方面,认识执我的不合理。四生就是自生、他生、共生、无因生。通过上述破“我”,破“法”的道理、了知无始妄执的“我”及“实法”空,再详细推察缘起道理,得知诸法虽无自性而有缘起因之果,由见诸法因果缘起,就能破除内心实执,了达诸法实无自性,才是得了中道见。

  本论还特别指出,行者若有出离心,菩提心而没有清净的知见,任凭修学得如何精进终不能丝毫断烦恼,因其不能对治烦恼的亲因故,无始的无明,乃是烦恼的根本,生死的根源。唯有此清净的中道见才能断除,所以清净见是大小乘的命根,是行者修持特别重要的。此上出离心,菩提心、清净见,是本论的止观修法。

  本论在藏传佛教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但提出了“三士道”为修显密二法的共同道,而且确立了显密修行的次第、消除了当时重密轻显、学显谤密的流弊,从而调和了大小乘之间的对立,使佛教发扬光大,在佛教历史上起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本书是研究西藏佛教的重要资料。

  本论在西域宏扬的人很多,作注疏的也有不少。主要的有四家:即跋梭天王法幢的《硃注》、阿旺饶敦的《墨注》、妙音笑的《黄注》、扎底格什义成的《毗钵舍那注》,此外因本论中引有很多迦当派诸师语录,而且在四家注中又多未注解,后有阿嘉永赞特录出解释。这些注疏和解释对学本论都有极大的帮助。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略论  略论词条  次第  次第词条  菩提  菩提词条  赏析  赏析词条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