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瞬间整理思维并有力表达(增补篇)

《驻足思考》增补篇

对于沟通,很多的学者给出过许多经典的定义。我比较喜欢《大英百科全书》给出的定义:沟通是互相交换信息的行为。沟通的关键是“帮助听众接受主旨”,不过日常沟通中我们更习惯于把它想象为“发送思想”,而不是帮助人们去接收思想,这也就导致了我们的沟通失真。

常见四种沟通陷阱

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之中,可能会有四种沟通陷阱,让你的表达陷入无效当中,难以自拔。

首先是坏掉的铁路,这种陷阱表现为偏离话题。虽然在你的头脑中,你认为自己的话题正沿着笔直的道路带领着听众从A点到B点,听众“看到”的却可能是一条让粗心的工人横七竖八乱堆枕木的铁路线。这种陷阱会让你的逻辑严重偏离轨道。

第二种陷阱是起伏的山峦。这个时候,你想象中的直线就像患上了雪盲症的滑雪者留下的滑雪痕迹那样上下起伏。听众努力想了解你最重要的概念,但是却感觉别你搞得筋疲力尽。

第三种陷阱是沙漠漩涡。你滔滔不绝地从一个事实讲到另一个事实,直至听众迷失在思想的“漩涡”中。大家都在问:“那个家伙想带我们去哪里?”,“他讲的要点到底是什么?”

最后一种便是过山车。这个时候,你讲得又快又急,让听众晕头转向。你想用惊险的速度来弥补思想的空洞。很多话唠便经常犯这个毛病,讲得唾沫横飞,不断地切换话题,不过都是辞藻华丽、空洞乏味。

清晰表达的三原则

清晰的表达需要清晰的思考,思考始于大脑,依靠于结构。要实现畅通无阻的沟通,必须确保自己的想法被别人理解。让别人理解的途径应当根据听众的特点而制定。无论处于何种情况,清晰的表达都需要遵循三条原则:

分析—直达核心。迅速切中话题核心,将话题组织成逻辑上相互衔接的片段,并牢记住自己的事实和论点。

分离—将思想区隔分明。将思想彼此清楚的区分开(理清),保证听众消化了第一个思想之后,再给第二个思想

推进—让论证流畅。按照逻辑顺序整理思想,每个思想都建立在上一个思想的基础之上,从而形成向前推进的动力。

超级说服力的特征

要想练就超强的说服力,还需要让你的表达符合以下四个特征:

清晰。要让别人理解你的讲话,就必须在主题和结构两个方面做到清晰,透彻了解自己想要表达什么,以及如何以适当的形式阐明自己的观点。

一致。无论你的讲话内容多么复杂详尽,所有部分都应该为统一的目标服务。要以有力而令人信服的逻辑线路归纳分析要点,展开论证。

生动。运用图景描述和分段标题来说明每个段落,能让听众在听到之余看到你要表达的主旨。让你所讲或所写的内容栩栩如生,就会令人难忘。

节奏。说服就是让听众接受推动。要说服听众,就必须打动他们。犀利的逻辑能让听众有意识地思考,流畅的节奏能对听众的潜意识思维发生作用,从而化敌为友。

话题衔接技术

如果你已经坚持看到这里,并且对前面三篇的技巧都有了熟练的掌握,那通过持续性的练习和应用,相信你的表达一定会非常出色。不过,要练就超强的说服力,掌握一些小技巧可能会对你应付突然性话题更有帮助。对于即席或者突然性的临时话题,总的建议是:不要急着接球,而要看球在怎么转圈,看球来的方向;不要重复、强调对方的负面措词。下面三点话题衔接技术会对你有所帮助。

首先是认可。认可个人,称赞并感谢提问者。但切记过度使用“这是一个好问题”。这种技巧是培训师在课堂中和教练在对话当中最常用的方法,当然也的确有效。认可事实,提述事实或信息,并添加评论:“您说得很有道理,因为…”。认可感受,处理完情感问题之前谈“逻辑”没有意义,表达同理心的语句会让心烦意乱的提问者有机会释放出部分紧张情绪,这点心理咨询师在咨询案中应用最多。

其次是询问。通过询问澄清意思,探问听众意思,帮助对方正确构造问题。了解问题本质最好的办法就是请提问者给出例子。同时通过封闭式问题询问事实也会有助于缓解提问者情绪。

最后是调整。调整有三个小方法。一是“关键词”,当回答冗长复杂问题时可以选择关键词,让自己的回答清晰有力。二是“改变层次”,可以“上升”到更宽泛的层次,也可以“下降”到更加细节的层面。三是“言归正传”,当发问者跑题时,先表示认同,再拉回原题。

“驻足思考,瞬间整理思维并有力表达”系列四篇文章到此结束,感谢您的阅读。“龍龍學迹”记录学习历程,所说发生在我们成长中的身边故事。新的一年,将为大家分享更多有价值内容,感谢您的关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瞬间整理思维并有力表达  增补  增补词条  有力  有力词条  思维  思维词条  表达  表达词条  瞬间  瞬间词条  
交往

 ​为什么你的同事拒绝亲密?

为什么你的同事拒绝亲密?为什么你的同事拒绝亲密?容易受伤害同事就是同事,不是朋友,如果你错把同事当朋友,那么,你有苦头吃了。交朋友,除了志趣相投外,忠诚的品格是...(展开)

交往

 8识小人,5待小人

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那该如何识小人、如何待小人呢?人生得一知己难,碰一小人易。要想做人做事都能成功,您就必须要学会与“小人”相处周旋的方法和技巧。一、识小人...(展开)